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30937100000069

第69章 论气色(1)

第一节总论气色

面部如命

气色如运

大命固宜整齐

小运亦当亨泰

【原典】

面部如命①,气色如运②。大命固宜整齐③,小运亦当亨泰④。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⑤;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⑥。大者⑦主一生祸福,小者⑧亦三月吉凶。

【注释】

①命:指的是人一生中重大的遭遇——贵贱、贫富、长寿短寿等不可更改的走向或基本情况。

②运:是指人在某个时间段的具体遭遇。

③整齐:不可改变,均衡,意思是先天的命与后天的遭遇基本是吻合的。古人认为,一个人先天过盛则夭,后天过盛则庸,二者应该相均衡。

④亨泰:意思是顺畅。人的气色应该顺畅,不应该枯涩晦滞,不然,枯则可以缩短人的寿命,晦则可以损伤人的元气。

⑤是故:所以。同观: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珍珠美玉没有发光。这里比喻的是人的气色。

⑥大者:指人的命。

⑦小者:指人的运气。

【译文】

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遭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所以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绵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二样。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也能够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

【评述】

古人认为,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昏明、贤鄙之分,人有寿夭、善恶、贫富、贵贱、尊卑的不同,这些由“气”能反映出来。气运生化,人就有各种不同的命运和造化。

“气”旺,则生命力强盛;“气”衰则生命力衰弱。生命力旺盛与否,与他日常行事的成败有密切联系,生命力不强,很难夜以继日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自然难以成功。生命力旺盛,则能长期充满活力、精神焕发,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气”的旺衰,与人之好动好静并不一样。好静好动与性格有关,与“气”则无直接联系。同时应注意,有的人“气”躁,其人好动,“气”沉,其人好静,那人“气”与这儿所讲的“气”不是一回事,应区分。

“色”,就人体而言,指肤色,或黑或白,且有无光泽。古人认为,“色”与“气”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色”来源于“气”,是“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气”是“色”之根本,“气”盛则“色”佳,“气”衰则色悴。如果“气”有什么变化,“色”也随之变化。古人合称为“气色”。大家知道,人生病,其“气色”不佳,这就是“气色”的一种表现。

“大命固宜整齐”,意指人的智慧福泽应当比例均衡,不宜失调。如果失调,不平衡,则智者往往早夭,福者往往庸愚,这种状态自然谈不上好命。“小运亦当亨泰”,亨泰,在《周易》中元亨利贞之说,泰有“天交地奉”之名,亨泰就是吉利顺畅之义,意思是说小运流年如应顺和通泰,方才是好。如果小运偏枯晦滞,也易早夭,或元气不足,难当福贵。犹如有钱却不会花之人,守着巨大财富,却享受不到人生富足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确有这种情形,聪慧者早夭,多福者平庸。唐代诗人王勃在七岁即写出脍炙人口的小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到临死前数月,在滕王阁上所作的《滕王阁序》中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而他死时才27岁,如能“大命整齐”,“小运亨泰”,则可福寿双全,名声高重了。

气色旺,自然有光泽闪烁。上文中用两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珠玉自比瓦砾珍贵百倍,因为它有闪烁悦目之光焰,如果失去了美丽的光泽,与瓦砾还有多少区别呢?丝绸绵织,如果失去它明艳光滑的色泽,与平常的葛布又有多少区别呢?人之气色旺,则有光泽。失去光泽,还能说气色旺吗?

“气色”对人之命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大处说,可推测一生的福祉;从小处讲,也能主他三五个月的吉凶。大处者,是与生俱来,不会轻易变化的;小处者,是临时而发,随时而变,或明或暗,变动不居的。因此,作者说:“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古人认为,“气”为“至精之宝”,与人的健康状况和命运的骞滞顺畅息息相关,由“气”能知人命运;“气”又有人心人性的指示作用,由人之“气”能看出人的性格优劣和品德高下,即“气乃形之本,察之见贤愚。”

对此,《论气》篇有如下论述:

夫石蕴玉而山辉,沙里怀金而川媚,此至精之宝,见乎色而发乎气也。夫形者质也,气所以充乎质,质因气而宏,神完则气宽,神安则气静。得失不足以辱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则于德为有容,于量为有度,乃重厚有福之人。形犹林有把杞梓楠荆棘之器,神犹土所以治材用其器。声犹器,听其声然后知其器之美恶;气犹马,驰之以道善恶之境。君子则善养其材,善御其德,又善治其器,善御其马;小人反是。其气宽可以容物,和可接物,刚可以制物,清可以表物,正可以理物。不宽则溢,不和则戾,不剐则懦,不清则浊,不正则偏。视其气之浅深,察其色之躁静,则君子小人辨矣。气长而舒和而又不暴,为福寿之人;急促不均暴然见于色者,为下贱之人也。医经以一呼为一息,凡人一昼夜计一万三千五百息。今观人之呼吸,疾徐不同,或急者十息,迟者则尚未七八,而老肥者疾,幼瘦者迟,故恐古人之言犹未尽理。气嗳发乎颤表而为吉凶之兆也,其散如毛发,其聚如黍米,望之有形,按之无迹,苟不精意以观之,则祸福无凭也。气出于无声,耳不自察,或卧而不喘者,谓之龟息。气,象也,呼吸气盈而身动,近死之兆也。孟子不顾万钟之禄,能养气也。争可欲之利。悻悻然厉其色而暴其气者何论哉!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颧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颐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而颐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高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颧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人手、面上的色有主次之分。主色指先天之色、自然之色。物理学发展后,经光谱分析测定和三棱镜分色,太阳光由七种单色构成:红、橙、黄、绿、蓝、青、紫。中国古人,则根据五行原理,色被划分为五种,即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火为红色,这源于金、木、水、火、土五物的性状。木旺于春天,因此木为青色;火旺于夏天,因此火为红色;金旺于秋天,因此金为白色;土旺于四季季末,为黄色,这些都能找到一些物理上的根据。而水旺于冬季,属黑色,即便是五行与四季的相配关系,水的属性也让人不解,超过了人们的常识。雨水在夏天最多,古人认为水旺于冬天,大概因为冬天结水为冰的缘故,还因为木旺于春天,而水能生木,木生长旺盛,是吸收水分的缘故,因此水旺在冬天,衰减在春天。

金为白色,木为青色,火为红色,土为黄色,水为黑色,这是主色,也是最基本的色,在这个基础上生成其他颜色(与红、黄、蓝三原色理论有出入,但用在这里无妨)。主色不会轻易改变。

气色,指后天变化之色,随时间而变化,四季、喜怒、早晚都有不同的表现。这可以解释一种人生现象:有的人在夏天气色很糟,但到了冬天,金冷水寒的时候,气色却好转了;有的人恰恰相反。可以作这样一种解释:夏天气候炎热,心情浮躁,血气不畅,因此气色不佳;到冬天,气候宜人了,因此气色顺畅而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一则关于他观气色的佳话。某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于是德谟克利特便和她打了招呼:“姑娘你好!”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头一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打了个招呼:“太太,你好!”一夜之间,姑娘变成了太太,这种变化竟然被德谟克利特一语道破。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的事情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气色,再细说一点是观察姑娘主色与客色微妙的变化,再加上眼睛活动,走路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人讲究趋吉避凶,吉色代表吉祥顺利,凶色兆示凶险恶祸。有时听人讲,某人满脸黑色,多半在走霉运。这个黑色,不是五行上的黑色(合于五行的黑色是正色,吉色),而是凶色。

从气数上来鉴别人才,在于从宏观上考察一个人的才能品德与平生际遇的关系。这里不妨先讨论一下人们常讲的“有才能”与“运气好”的关系。

有才有德的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但他究意能成功到什么程度呢?这就不仅仅与能力、品德相关了,也要考虑到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征。比如周瑜,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才,可惜有比他更智慧的诸葛亮挡在他前面,使他黯然失色。如果时空隧道将周瑜换置到没有诸葛亮这种天才人物的时代中去,他会不会有光芒四射、耀照千古的成就呢?这是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答案:也许会,也许不会。为什么如此呢?还是因为时机与环境。这就要看周瑜的气数如何了。换句话讲,“气数”一词也包含了时机与环境因素,还有他个人自身的性格、生命力等多种因素。

如果把人的才比作命,时机比作运,那么命运之说就带有现代色彩了,至少宿命论色彩就不再显得那么浓厚。才能可以逐渐提高,因此命可以自己掌握和控制,但时机与环境却不能任由自己选择,因此运是由外不由己的。如此一来,即可理解,命运相济,一个人才可以取得绝对成功的道理了。那种才能不是很高,但却处在历史浪峰上的人物,也是可以找到现实根据的,因为他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机和环境中,或许他自己不愿意上去,但赶鸭子上架,环境把他推了上去。

那么才能与时机谁主谁次呢?人还是可以自己去创造机会的。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小环境、小机遇,个人可以创造和争取,但大环境、大前提则非个人力量所能为了。就像管仲一样,跟着公子小白,并没有什么政绩;到齐桓公那里,国家安定了,他的治政才能发挥到极致而名传千古。有怀才不遇者,除不得明主之外,也感叹“时不利兮骓不逝”。

曾国藩指出,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先是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气,最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以下方面可作一些参考。

(1)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2)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3)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这大概是因为它“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从而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深指的是眼神深邃不露,而不是眼眶陷或眼窝深,而所谓“清”则是指整个面相的神色要清秀爽朗。

【人才智鉴】

孙权、刘备、曹操的失误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许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

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