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30937100000043

第43章 识别忠正与奸邪(3)

【人才智鉴】

伤仲永的故事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他家世代以种田为生。

方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多年之后,当王安石回到舅舅家见到方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个例子更好地说明了天性聪颖的方仲永就是由“清”变“浊”了,变得没有文采、没有灵感和诗意。

第三节神存于心

不了处看其脱略,

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

【原典】

凡精神,抖擞①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②出处断,续者③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④看其脱略,做了处⑤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⑥,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注释】

①抖擞:精神振作的人。

②断者:精神不充沛的人。

③续者:精神充沛的人。

④不了处:指没有做的方面。

⑤做了处:指做的方面。

⑥疏节阔目:疏忽细节,不精细,欠周密。

【译文】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在那里故作抖擞,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则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入门”,则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评述】

人的精神状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流露,另一种是故意抖擞,故意振作,它们都比较容易区分。难区分的是另外一种,它介于假振作与真流露之间。这种状态看起来有点像是故意振作的样子,但又不是真的精神抖擞,中间的分寸很难去把握。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像是有很大的才能,但又不是真的有才能;看似奸诈,实际上这个人却是忠心耿耿的人。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抖擞处易见”,指的是前面讲到的故意抖擞。“断处”,指精神振作起来,但后继乏力,神不充沛,因而不能持久,振作起来的精神一下子泄了气,但重新振作又不能立刻补充。“续处”,指精神状态自然流露,因渊源深厚,后继有力,能够持久,是神充沛有余的表现。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断者”,可以理解为神不足。神不足,会因后继乏力而暂时中断。续者,就相当于神有余,不会因后继无力而中断。神不足,中断的地方恰是它重新振作之处。神有余,接续不断的地方正是看似要关闭之处。这是判断神有余与神不足的根基处。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可以这样理解:考察人物的心性才能,要待他把事做定之后再下结论,不可只持初端就做判断。

“不了处看其脱略”。“不了处”,指事情尚在进行中,还没有完成。脱略,洒脱、漫不经心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应看这个人的的处事态度和处事方式,看他是潇洒自如、胸有成竹,还是垂头丧气、意志消沉。如果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能信心十足地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使有困难、有压力,有这种好的心态,事情的发展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做了处看其针线。”针线,古代指女红,从妇女们的针线活做得粗糙还是精细,能判断这个人是否善于持家,这里喻指做事的方法是否精细。事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心态;事情完成了,就要看事情的结果,同时也要看他在处理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如果只以成败论英雄,必然会错失未显达时的管仲、张良(管仲在没有辅佐齐桓公之前,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在社会上也没有多大的名气;张良在没有遇刘邦之前,刺杀秦始皇也没有成功)。事情的成功与否时常会受到许多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运气好时,外界的因素会促进事情朝好的一方面发展,促使事情的成功。如果仔细考察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和手段,有些人即便他这次没有取得成功,但他这样的人也是值得期待的。计划周密、胆大心细的人,即使这次没有成功,下次肯定会成功的。下次没有成功,他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有的人才能很好,能力很强,只是时机不好,如果时机成熟了,他的才能就会显现出来了。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有粗心大意的人,也有过分小心的的人。很多人看不起过分小心的人。但小心的人是否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呢?绝对不是的。过分小心,固然让人生气,但至少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一点一滴地积累,才有泰山之高、江海之广。大胆冒进的人,虽然很有气概,也很有勇气,但稍一疏忽,就可能毁掉一切。因此,对小心者的考察,应从他做不了的事情上来看。

“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小心的人,本应该是细心周到的人,这也应是他的优点。但如果失败原因恰好在于他考虑欠周全、计划不精密,那就属于才力不够、心思欠佳、缺乏闯劲的原因。这种小心者,难以担当重任,可做局部性辅助工作。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大胆者”,有勇气,有魄力,也敢冒险,敢放手一搏,不怕损失,缺点是易于轻率冒进,而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考察这类人才,就要从他们做得了的事情中去察看。

“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看他是一味鲁莽而侥幸成功,还是靠胆大心细、计划周密而成功。一个大胆冒进的男子,如果还能做得一手精细漂亮的针线活,也算得上一绝,这种男子就必然不是“冒进”之人,而是胆大心细的优秀性格,是双重性格的最佳拍档、最佳组合。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以上考察小心者和大胆者,表面是在看他们的行动和做事方法,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在考察他们是神有余还是神不足。神有余的小心者,有足够的精力来面对繁杂事务而充分发挥心思周密之长;如果神不足,则后继乏力,难以善始善终。大胆者,如果神有余,除在一味勇猛之外,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注意若干重要的细节问题,这是平稳取胜的上策。大胆者如果神不足,表现出来就是鲁莽有余,心细不足,同样不能担当重任。小心者神不足,也可能坐失良机。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最难辨别的。比如,我们看精神病人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反过来想想,他们不也是觉得我们不正常吗?或许我们看起来正常的大多数人中,就隐含着不正常的因素。所以说,这只是相对的。许多不符合常理的东西,如果人们见得多了,也就成了正常。走路时用大踏步的方式行进的人,其身体非常健康,心地也很善良,此种人十分好胜而顽固。

走路姿态非常柔弱的人,精神也十分衰弱,即使他的体格很健壮。当他一遇到精神上的打击,就立刻会崩溃。

拖着鞋子走路的人,抑或说是鞋根磨损较严重的人,缺乏积极性,不喜欢变化。此外,这种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在命运方面容易受阻。不过,从足脚力学的观点来看,此种姿态在医学上有重大意义,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以小快步伐行走的人性情急躁,或许是由于腿短的原因所致。不过,走得快的话,心情自然较为急迫。就好像“先悲而后泣,后泣而先悲”,悲与泣是有因果关系的。

与小快步相反,喜欢迈大步且顺一直线悠哉游哉步行的人,如果是女人这样走路,那么她的独立心很强,而且不太顾家。

行进时步伐零乱的人,其神经不太健全,通常会背叛其亲长,或遭到破产的命运。

一面走路一面回头看的人,其猜忌心与妒嫉心特别强烈。

步行时上身很小摆动的人,为长寿之相。同时,这种人也较具有蓄财之心。

走路时将身体往前弓的人,在其往后命运中的运势不会太好。

走路时把右肩抬起来的人,是权威主义者。古代时的官吏或教师大多属于此类。又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站着的一些形态。

不抓吊环,而仅抓环上的皮革的人,可说是洁癖家,他觉得环圈任何人都拉,一定有细菌。他也是个欲意极强的人。

只用指尖勾住吊环的人,其独立自主心极强。如果是男性,他个性比较高傲,虽然他有时也听别人的话,但决不附和雷同。

紧握吊环的人,喜欢将手与吊环完全接触,如此他可获得掌握感。他的独占欲比他人加倍强烈,同时他也十分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

一个人一只手抓两个吊环的人,其依赖心很强,或是意志薄弱的人,或是他已非常疲劳了。

用指尖捏着吊环,无论电车如何晃动,他都站得极稳,他的手指只不过是形式上的抓抓而已。他是非常慎重的人,不太依赖别人,同时作任何事都是考虑得很周到。

虽然抓住了吊环,但手却不停地在动的人,是有神经质的人,也表示出他内心十分不稳定。

【人才智鉴】

曾国藩抖擞精神

有一段时间,曾国藩的事业处于举步维艰、奄奄一息的低谷,始终打不开局面。幕僚接踵离去,而且还有人陆续辞别,整个曾氏幕府门庭冷落、死气沉沉。留下的人,有的是踏实跟定曾公的人,有的是冀望形势能好转的人,也有的是惧怕曾公怪罪而不敢离开的人。

面对如此局面,曾国藩可谓是焦头烂额了。可是,作为主帅如果跟着大家一起消沉,情势就会越来越糟。为了振作士气,他最后还是精神抖擞地站了出来,对大家说:“大势如此,我也无可奈何。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前程和生计,各位愿意留的就留下来,愿意走的就走,我绝不勉强。有想要暂时休假的,也可以先支领三个月的薪水,回家待命。等到形势有所好转,仍然可以再回到这里,我心中绝不会介意。”

幕僚们听到这样坦诚的告白,很受感动,都泪流满面,誓死效忠。连原先因害怕曾国藩秋后算帐而不敢离开的人也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大家患难与共,最终还是慢慢度过了难关。

第四节论骨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

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

【原典】

骨有九起①: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②,柱石之器③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注释】

①九起:意思是九种不同的凸起方式。

②五者:五种骨相。备:指完美无缺。

③柱石:顶梁柱,引申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译文】

九贵骨各有各的姿势: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技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项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分。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