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22

第22章

原文

贤对圣,智①对愚②,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③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④对郇厨⑤。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曲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注释

①智:机智。②愚:愚昧。③榼:古时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④石帐:石崇之帐。石崇是西晋巨富。⑤郇厨:韦陟之厨房。韦陟是唐代一极其奢侈的人。

释义

贤和圣相对,机智和愚昧相对,搽粉和施朱相对。名的局限和利的制约相对,酒器和提壶相对。鸠哺育自己的小鸟,燕子调养自己的幼燕,晋朝豪富石崇造锦绣屏风五十里,唐代豪富韦陟封郇公,他的厨房中山珍海味太多。轻薄的烟雾笼罩着岸边的杨柳,急速的风儿撼动着庭院中的梧桐。广东端州所产的端砚为珍品,其砚石上常有八哥眼睛一样的纹理;博山垆上雕刻有重叠的山峦,里面装着大食国(阿拉伯国)产的龙涎香。曲沼池的鱼很多,可以使渔人的网盛满;平田兔子少,农夫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的出现。启示物产、寓言、人事、物情,皆来入对。内容广博,增长识见。

典故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说",反对因循守旧,提倡中央集权,提倡耕战。他的著作《韩非子》共55篇。所谓五蠹,指五种蛀虫,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韩非认为此五种人,在当时都是不利于发展农业的。《韩非子·五蠹》中讲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农人,他的田野里有一棵大树。一天,他正在田里耕种,忽然有一只兔子奔过来。这只兔子可能因为有猎狗在追它,慌里慌张地一头撞在了树桩上,倒下就死了。这农人毫不费力地就捡到了一只兔子,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他想:"这倒不坏,兔子会自己跑出来送死,那我何必辛辛苦苦种田呢?只要每天到树桩下捡几只死兔,就够我吃的!"从此,他就扔掉锄头,不再耕作,整天坐守在那棵树下,等待兔子继续来撞死。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兔子来送死,而他的田地却因此荒废了。宋国的人们把这件事情作为笑话传开了。"守株待兔"后来成了一句成语,比喻不分时间、地点、条件,死守旧规矩办事;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收获。也有人把困守叫做"守株"或"株守",例如,闲在家里,哪里也不愿意去,什么工作也不干,就是"株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