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30895200000010

第10章 钱选等花鸟画家博采众长(1)

钱选(字舜举),在元代的画家中间有特殊地位,他代表一部分遭到亡国痛苦的士大夫画家。他最擅长的是花草蔬果等平凡的题材,画风与他同时的画院画家不同,以色彩的渲染为主,更接近北宋时代的风格,他的人物画多是历史人物,而且着重描绘陶潜及竹林七贤。而他的山水画则以山居、桃源为多。这一些都说明,钱舜举的绘画是联系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的。

宋末的士大夫寄情于书画,画水仙的赵子固、画兰花的郑思肖和画鬼和马的龚开,他们把爱国主义的思想用曲折隐晦的方式和绘画形象联系起来,作为一种表现思想的方式,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应该予以重视。

《南枝春早》画竹和梅,应该是花鸟画的部分,但从宋朝已逐渐独立发展,成为士大夫们自我标榜的譬喻。

元代画竹的重要画家有李衎,编有《竹谱》一书,详细地记述了他的观察所得和他体会出来的真实描绘的方法。基本精神是符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的。

元代画梅的名手,王冕是享有一定的声誉的。他的作品能表现出生机勃露的梅花姿态,极富朝气。具备同样特点的还有邹复雷的作品。他们描写的梅都表现了健康的思想。

王冕(公元1310-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水光山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墨梅图》“元四大家”在明代中叶被认为是:赵孟頫、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明末董其昌等认为赵孟頫应有更高的位置,而替换上了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其他别号很多)。他们都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目中的旗帜。

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浙江富阳(一作江苏常熟)人。元代山水画家,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本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元依,过继永嘉黄氏,遂改姓名。自幼聪敏勤学。及壮,博览群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曾充浙西廉访使署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新道教),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50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苟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生于南宋宝祐二年,卒于元代英宗至治二年,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的十世孙。

宋朝灭亡后,赵孟被举荐给元世祖。赵孟知道,以他宋朝宗室的身份降志辱身以侍胡元,必遭到世人和后人的非议,在他出仕前后,还有很多人劝他不必如此。但他毕竟是出仕了。元世祖深爱他,他对元世祖也感恩不尽,33岁时,他得意地写了一首诗:“海上春深柳色浓,蓬莱宫阙五云中。半生落魄江湖上,今日钧天一梦同。”数年之间,官至一品,推恩三代,其妻管道升也加封为魏国夫人。

赵孟頫以王孙身份半推半就地做了元朝的官,在当时确实是文人所不齿的行为。他为官后,也后悔,心中向往隐逸的生活,又不能卷席而去,只是一种思想上的向往。

赵孟頫通晓音乐,精于鉴赏,诗文也清远,但都被他的书画成就所掩盖。

当时他的画以鞍马最著名,已经彻底摆脱了早期刻意模写的束缚。气质古雅,雍容之余颇有潇洒之味。所画佛道人物,力摒宋法,追思唐人,希望扭转颓势,给人物画以新的活力。宋朝时期的人物画远远不及唐朝,但赵孟对人物画的重视和极力倡导的原则并未曾得到后人真正的关注。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他继承了北宋文同、苏轼等人的传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书入画”的理论。《秀石疏林图》是他融合书法的笔墨、趣味于绘画之中的代表作,他根据大篆笔法、八分笔法等各种笔法的不同气质,写画石、竹、树等不同的质感和性格。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以书法入于绘画是笔墨技法的又一大发展,它更提供了另一种微妙的境界,使个性进入意境之中,从王维的静态观转入了动态观。这种主张虽不是赵孟的首创,但由于他的画确立了一种文人画的规范,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极大的影响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赵孟頫的山水画不是气势磅礴,也不是奇险怪倔,而是以清雅含蓄、温润平淡为主要特征,受王维、董源的影响非常大,其思想贯穿于他整个的绘画创作之中,他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索,追溯唐、五代、北宋的优秀技法。为了避免陷入同一的模式,他在绘画上一直没有停留在一个境界上,而涉及面之广、之深,是同时代画家无法企及的,甚至在以后的画家中都是罕见的。

赵孟頫是深恶南宋画法的。南宋末年,画风陈陈相因,几乎毫无创新之作,已丧失了崇真理、求神、气的精神本质,逐渐走到了尽头,为了改变这种时弊,他大胆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这种矫枉过正的态度,也曲折的体现了他的心情。

赵孟頫在绘画上的成就和影响确立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元四家”之冠的黄公望就是他的学生,王蒙是他的外孙。他的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以及其他一些子孙在当时都是较有名的画家。

赵孟頫的才华也表现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但最受推崇的是他的绘画。他擅长画鞍马人物山水竹石,他的鞍马人物,就现在所见到的,在画法上是工整着色的方法,例如有名的《秋郊饮马图》画了马的多种动态,造型坚实,在构图上疏密的布置能收到表达主题的效果,还不失传统的旧规范。他的山水竹石,多是用了简率的水墨法,富于笔墨趣味。例如他著名的《秀石疏林图》线纹的熟练活泼和另一著名作品《鹊华秋色图》画面上的稚拙的风致为后人推崇。

《鹊华秋色图》描绘了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遥遥相对。本图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攲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故多而不繁,疏朗有致。作者赵孟頫用写意笔法画诸岸树木,树干简略双钩,树叶用墨随意点成,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山峦皴法细密,青绿晕染。房舍人畜、芦获舟网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

他的主张可以归结为最基本的两点:标榜复古和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

他提出绘画艺术的标准不是作品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古意”。向古人学习不是学习古人怎样观察生活与表现生活,而是模仿其“古意”的“笔墨”。他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失,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此外,他还有一段话:“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这里,他坦率地承认他反对宋代的绘画传统,特别是宋代绘画的主导——画院。

赵孟頫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他在《秀石疏林图》后面的自题诗很有名:“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这里他再三强调的不是形象的真实与笔墨的关系,而是孤立地谈绘画笔墨与书法一致性。笔墨趣味不应一概地加以反对,但如果离开了艺术是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原则来谈笔墨趣味,其真正含意就是取消作品的内容,或置作品内容于次要地位,也就离开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观点。

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画的复古风气影响到他的儿子赵雍和朋友任仁发。

任仁发(公元1254-1327年)字子明,号月山,松江人,是元代水利学家,艺术上能从古代绘画中推陈出新,有一定程度的自己创造,在元代是一个较重要的画家。他的《二马图》画一匹肥马、一匹瘦马,在题诗中说明是对于贪官污吏的讽刺。他的《张果见明皇图》生动地描写了张果以法术吸引人们的兴趣的情景。

王渊是优秀的花鸟画家,也受复古思想的影响。据说他得到赵孟頫的亲自的指教,所以他的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他的富丽的装饰风格和描绘技术很引起重视。

赵孟頫的鞍马人物远不如他的山水竹石的影响范围之大。一些有名的元代士大夫山水画家都是和他有关系的:高克恭、曹知白、商琦、唐棣、朱德润、陈琳、崔彦辅、王蒙、黄公望。因而造成元代后期士大夫山水画的发展,所谓“元四大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画家。

黄公望所为山水画,继承董源风格,又受赵孟頫熏染,溶自然实景之感受,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辞。论者以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所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时,足迹启迪及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光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富春山居图》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