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业抗旱技术
30892700000002

第2章 再版前言

我国近年来旱情越来越严重,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的特大旱情为世界瞩目。国外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有担心国际粮价上涨的,有担心中国农民遭受失业和旱情双重打击的,甚至还有人预言中国将因此会“出现社会动荡”。我国作为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任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都必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政治性、全局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粮食需求在5亿吨左右,粮食产量仅能自给自足。一般年份,国内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只在丰年才略有节余。有人认为:“如果旱情造成粮食减产,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每年,国际市场流通的粮食约2亿吨,除日本和拉美等粮食进口国的需求,其中能被中国利用的不超过1亿吨,如果超过这个量,可以想象,我国将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

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96亿亩次,其中浇灌冬小麦1.86亿亩次,临时解决了176万人、54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截至2月1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9972万亩、重旱2936万亩、干枯421万亩,有466万人、25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作出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人民币,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

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2009年2月15日,北方冬麦区8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275万人,开动机电井130万眼、泵站1.90万处、抗旱机动设备232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17万辆。2008年12月下旬以来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9亿元。

我国为什么近年来旱情越来越严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作者认为,除全球大气候环境变化外,以下因素,不可低估。

一是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在全国各地,很多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资源调配优先城市用水,再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水库搞“农转非”在我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还多次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当前城市建设中完全不顾乡村缺水,人造水景似乎成为某种城市建设的精神图腾,在城市中造湖造河已成为房地产引领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时尚。为此,我国水资源专家指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导致生态恶化、农业受旱的主要原因。

二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长期积累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农村分田到户之后,作为地区性公共物品的农田水利设施,在绝大部分农村,没有得到基本的维护和管理,这使得农业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受到很大抑制。恢复甚至重建农田水利设施,并非短期之功。而且,在土地耕作的零碎化和农田水利的公共性之间,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机制去解决二者的不匹配。

三是农业比较收益过低。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发达国家早已有了解决之道。他们靠规模化种植和高额补贴,来解决产业化和全球化食品体系中大宗农产品的比较收益低下问题,又依靠本地化食品体系的创造,用市场价格的提升,来解决蔬菜水果等本地天然食品的比较收益低下问题。发展中国家情况不一样。在短期内解决不了大量人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无法使耕作面积规模化,又没有巨大的财力,来补足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比较收益差距。所以,在农业进一步市场化和资本化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就被推向边缘化位置。农业,尤其粮食的比较收益极为低下,抑制了农民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合作的积极性。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有可能是个方法,但比较收益低下,使得发育这类组织的基本动力也是欠缺的。所以,如果不首先解决农业比较收益过低的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耕地面积的狭小和零碎,使得一个家庭全年的粮食收益,还比不上一个农民一个月的外出务工收入。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在土地上更多地投工投劳?这是极具经济理性的。农民靠家庭辅助劳动力(如妇女、老人、孩子,即俗称的“386199”部队)来种粮食。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已经离开农村,仅靠妇女、老人、孩子,是无法建设起有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即便因金融危机部分青壮年暂时滞留农村,但他们多已丧失基本农作技能甚至农作意识,很难指望他们会投身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这次大旱深刻地认识,并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危机意识,进而才有可能采取积极和适当的行动。

春季抗旱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仗。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农村,历史欠账多、财政拨款少、经济底子薄、农民收入低、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被迫返乡,今年的农村需要全社会空前的关照。宁夏人民出版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农家书屋增添科普书籍,决定再版《农业抗旱技术》一书。我接到通知后,在荣幸之余,开展了补充修改工作。《农业抗旱技术》一书是我1999年至2002年到宁夏十年九旱的南部山区科技扶贫期间学习实践的结晶。我是学理工科物理专业的,当时写此书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农业抗旱技术的普及提升。此次为了补充修改《农业抗旱技术》内容,我很认真地开始收集参考资料。2008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将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引导扶持项目。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精选汇编成册,现将其中农业抗旱技术30项内容转录,作为再版《农业抗旱技术》一书中第四章,供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抗旱工作中参考应用。

王国强

2009年3月3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