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35

第35章 敢于质疑,权威并不总对

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得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敢于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前提。我们都知道,有了怀疑之后,问题自然也就浮现出来了,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好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寻找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你自然会有很大的长进。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

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

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

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让已经知道的事情成为你推断未知的障碍。同样,也不要让一切已经知道的事情,一切权威已做出的定论,成为你思考未知事情的障碍。

一个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说:“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故事中的“爸爸”就是权威。

大家都认为,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肯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非常精通,但权威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有权威在,自己就不去作判断。某些时候,你可能是对的,权威可能是错的,关键看你自己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有个刚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到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医院接收了一个转院的生命垂危的病人。医院马上安排抢救,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一位外科手术专家的助手,这位专家也是该院的院长。

复杂的手术进行了近十个小时,终于快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缝合。这时,那个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院长,我们用了10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9块,要不要再检查一下?”

院长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她的话,说道:“继续,准备缝合!”

这位实习护士满脸的不解,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她又继续说道:“做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任,你们不能这样做!在找到第十块纱布之前,不能缝合!”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是个实习生的小护士,这时,一直表现得很冷漠的院长微笑了一下,举起了左手,里面拿着一块纱布。他说:“第十块纱布在我手里,别担心,缝合吧!”

手术结束后,院长决定让小护士留在医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原来,他那天是故意要看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究竟有没有职业道德和认真对待工作的品质。

小姑娘当然知道自己是对的,别的医护人员也知道。可是顶撞权威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不肯出声的原因。

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盲从权威。当权威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

对于二十多岁的你来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那些年龄比你大、资历比你老的人都是所谓的“权威”,你自然应该尊重他们丰富的经验,但你不该盲从他们的一切结论。在你的奋斗之旅中,要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提出疑问,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矛盾,这对你将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