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28

第28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很明白,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要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学会多体谅别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基本智慧。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很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因为,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一生,都处于与他人的交往之中,要想获得其他方面的成功,首先就要在与人交往方面取得成功。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完全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结交那些了解自己,顺着自己喜好的人。同样,我们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着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将此事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后来,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瓜地都被人浇过了,他们认为肯定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和敬佩,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

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表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由此可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人就像一块磁铁,总是吸引与自己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而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要记住,种什么因,收什么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因为每个人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多替别人考虑,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替别人着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以下这个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完全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别人,这种错误思想是害人又害己的。二十几岁的你,自我意识往往很强,如果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

因此说,你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别人着想,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同样为你着想,才会乐于接受你。这样,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摆在你成功路上的障碍也会越来越少,你的成功之路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