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正因为“芳香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所以,诗人愤愤不平,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如当路草,芳馥欲何为?苏东坡也有一首《咏兰》,其中的两句也是为兰花的身世而慨叹“时闻风露骨,蓬艾深不见”,而孔子也曾叹息“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可见,兰草确是孤独、寂寞和命运不济的。但她仍然一尘不染、芳香暗持、傲对世俗,也正因此,才使兰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贵和美丽。古往今来,兰花成了文人骚客的咏叹对象,“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的美名也随之而来,并与梅、竹、菊一起成为“四君子”。
为了将兰花的神韵永久保留下来,不谙摄影的我花了两天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光线,给那棵蝴蝶兰拍了几十张照片,并将其中最心仪的那张兰花特写配上诗,制作成电脑桌面:
绿映浮云几枝秀,
朵朵嫣红笑含羞。
暗香袭人开袅袅,
兰心一点千娇疚。
说实在,我的性格也许有点像兰草。不大喜欢太热闹的场合,不太关注熙熙攘攘的场面,小桥流水、秋江带雨,似乎更适合我的心境。
不喜欢灯红酒绿、不喜欢招摇妖冶,寂寞的我就像寂寞的兰花,只是静静地思、默默地想,在心里细细地体会寂寞带给我的一切。我是寂寞的,但我喜欢寂寞。它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检视所走过的路,使我心境平和地审视我做的事情,使我能超脱现实去反思这世界的一切。
其实寂寞是一种心情,寂寞使我远离喧嚣;寂寞使我远离浮夸;远离膨胀和虚伪,保持一点点的本真、朴素和善良;寂寞是一种感觉,能使我感受到世间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感受到常人难以欣赏的东西。我就如同寂寞的兰花一样寂寞,悄然挺立,冷对世俗,清高慎独,默然自香。
§§§第五节想念那一盆幽兰
傍暮时分开始下雨了,直到深夜还在沥沥落落,间或还有春雷震震,来自遥远天际的微微颤抖,雨声,越发的密了起来。倚在床头听了许久,想这正是春二月初的天气,花事初临的美好时日,但今春来得何其太早,本应正当季节的迎春和玉兰都早已谢了,梅花山上的香魂怕也早已缕缕散落无迹可寻了吧。我想着午后的漠漠春阴里在石子路旁看到的那几树开得正艳的海棠,经过一夜这样的无情雨,明日落红应满径了。本应纤细如丝缠绵如缕的春雨,应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啊,却为何在这初春时节让人想起“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这样无奈的词句呢?
隔着一道低垂的帘幕,窗前的一盆蕙兰在微灯下安谧着,垂垂的碧叶纷披出一种古画里的姿态,那一茎含苞的花儿在雨声中悄然地入梦了。不久前我曾又一次地仔细看过它那么及绽放的花瓣,昨天还是于淡绿中微微露出一点洁白的叶蕊,今日已是欲语还羞的盈盈浅笑了,一茎上十个小朵,在我期待的目光里姿态各异地矜持着。我几番伸出手指,终不忍触摸那柔嫩的瓣萼,我甚至拿了一面小镜子从下方映照它微微开启的花瓣缝隙内的更为娇嫩的饰着红点的蕊,更轻柔地捕捉那丝若有若无的暗香,只不敢触碰它,生怕惊散了花朵上的魂魄似的,这幽香的精灵。每一茎穗的根部都有一颗极微小的玲珑剔透的水珠悬垂着不肯离去,仿佛梦中的一滴清泪,那些花儿,它们是睡去了。
隔窗的雨声益发的大了,却并未惊醒花儿的幽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一盆美丽的花草,不能想象此刻如果在雨中它们会是什么样子。我几乎不忍想象那豆大的雨滴肆虐地打在这柔嫩的弱茎上,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摧折啊!
然而现在,它们是这样安然地立在我的案头,风雨都被隔绝于窗外,天明的时候,就应该次第开放了吧,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清幽的美丽啊!
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盛开的兰花。国画里的兰花总是过于写意或是雕琢,兰叶总是喧宾夺主的,花儿却显得暧昧不明。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曾种过两盆兰花,应该是很名贵的品种,葳蕤地生长在龙泉窑的淡青色瓷盆内,我至今仍记得那方形花盆四边精致的凹凸和触摸时那绿釉上冰润如玉的质感。它们一盆被父亲置于客厅内,还有一盆放在他自己书桌旁的花架上。
父亲的大书桌对于幼时的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光因为案头那些我可以偷偷用来做毛刷的大笔和装着五颜六色的各种瓷碟(有时里面还会有闪亮的金色或者银色!),还有那一个造型极为生动古朴的长尾巴瓷狐狸笔架,更因为我曾窥到父亲拉开的抽屉内装满了令我心动不已的宝贝!比如那个放着形形色色别致的奖章和纪念章以及零星古钱币的圆形的玻璃扁盒,还有装着针灸用的银针的长丝绒盒,里面黏着父母年轻时有点泛黄的照片的饰着镂空花纹的精美的老式照相簿以及一切在孩子的眼中无比神奇的物品。父亲越是不让我碰我就越幻想在某一天父亲忘记上锁的时候把它们翻个底朝天。所以我总喜欢到那张桌前去流连。而那盆兰花,就优雅地立在一旁的花架上,翠碧的叶子很有骨力地悬垂下来。
我记得有一天父亲曾很欣喜地叫我看那叶间斜伸出来的一茎幼小的含苞的浅绿色花箭(那一枝并不像我现在的这样纤瘦),告诉我这就是兰花。我那时已经知道梅、兰、菊、竹四君子了,竹子和菊花自然见过,只是梅、兰还不认识,于是很认真地看着那些尚未饱满的花骨朵儿,凑上去嗅者虽未绽放也已隐约的清香,亦感到了一种随喜的愉悦。
那盆兰花,无声无息地立在那里,慢慢地生长着,淡绿的花穗日渐饱满丰盈起来。父亲不在的时候我时常跪在那张宽大的椅子上试开抽屉,有时也在案头的纸上乱写乱画。花架左侧的墙上挂了一幅略略着色的线描仕女图,旁边还挂着一把二胡。画中美女素衣翩袂,弱骨珊珊,云髻上别无它饰,只一枝扁簪,不像我乱画的美人儿总是遍身罗绮满头珠翠的。我有时看着那兰花的骨朵儿,想象要是这花儿开了,折下来插在美人儿的鬓边一定非常美丽吧,而那个美人儿沾了香气如果能像《画中人》那样走下来那该多好啊!
那两盆兰花受到了父亲的珍爱,每天下课回来都要对它们凝视好一会儿,我虽早就被叮嘱过千万不可造次但偏偏喜爱在父亲侍弄那一盆客厅里的兰花时故意悄悄用手指轻捻一下书桌旁那一盆仍紧紧闭合的花苞,再匆忙地嗅上两下并在父亲进入房间前飞快地撤离现场,再躲在一旁窃笑,为未被发现而得意着,其实也许只是跟自己玩的捉迷藏罢了。父亲走到桌前细细地看着那些花苞,忽地皱着眉头叫我了,我有些紧张地走过去,原来父亲是问我有没有觉得花苞比前日大了。我看着那仍紧紧闭合的花苞支吾着,好像是大了一些呀。父亲高兴极了,还拍了拍我的头。
事实上那些花苞许多天后仍紧紧闭合着,虽然长高了一些。父亲有时坐在桌前用淡墨描摹那垂垂的兰影,一小幅一小幅的画在素洁的宣纸上,在我眼里几乎跟那本黄面子《芥子园画谱》里的那些兰草一模一样了。他坐在那里,气定神闲地,寥寥几笔勾出一丛兰叶,又添上一两朵盛开的兰花。而架上的那盆花,却仿佛休眠似的,始终仍是含苞未放。
一天,父亲忽然很焦急地拿了封电报回家,让母亲收拾一下赶快带我一起去车站,外公病重!我记得当时母亲的眼睛就红了。父亲一面安慰慌乱的母亲一面还不忘请闻讯赶来的和我们家关系很好的老校工廖爷爷照看那些花草,尤其是那两盆即将开放的名贵的兰花。
一星期后当外公终于脱离了危险,我们回到家中,来到书房,却不见架子上的兰花了,父亲很欣喜地说我去找廖爷爷,一定是花开了,我叫他放在屋里的!我想是啊,一星期都过去了,花儿也应该早就开了吧。
但是,过了很久,很久,父亲神情落寞地空着手回来了,他告诉我们那两盆他辛苦侍弄了好几个月的已经展苞的兰花,在前夜的一场突临的暴雨中茎断花折了!好心的老校工为了让久不开放的花朵早日绽放,把它和别的花草放在一起享受夜露滋养,谁知一场突然来临的夜雨,竟让父亲几个月的心血付之东流!
那两个仍有葳蕤兰叶的龙泉窑瓷盆父亲并没有带回家。很长一段时间内,书桌旁的花架上一直空着,一旁的仕女图中淡妆素服的美人儿终未能佩上芳馨的幽兰,所以,直到我渐渐长大后举家迁离那个大校园时,画中的美人儿也始终没有微笑着向我走下来。
后来,父亲再也没有种过兰花。
§§§第六节葵花
葵花虽然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像茉莉花那样“清香诱人”;可是,我却认为它是最美丽的。
当春播的消息到来,它的种子在土里随着春风细雨,脱去身上坚硬的“铠甲”,默默地发芽,顽强地冲出地面,换上一身嫩绿的衣裳。它摇晃着两只娇嫩欲滴的小手,颤颤地伸向太阳,好像在呼唤:瞧,这就是我!几场春雨过后,它一跃而起,伸开硕大的叶片,承接着朝露,拥抱着阳光。一直到怒放的季节,葵花揭去了遮面的绿纱,露出黄艳艳的脸盘,就像一只圆圆的金盘。金盘的周围又长着许多小黄叶,恰似太阳射出的道道金光。
葵花又叫向日葵。黎明,它东望天际,迎接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太阳;夜晚,它寻找着太阳的光辉。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追求着……这是它崇高而又坚定的信仰与目标所在。
一个真正的人,不是为了享受而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和肉体生命外,还要有伟大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就是说,人活着要有个崇高的目标。它会是不熄的灯,高高耸立在人生征程的前方,指引着,呼唤着我们的前进;劈破时而涌出的迷雾;激励着进军的勇气和力量。一个人只要有了追求,有了生活的目标才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击倒;才会在斗争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了解人生,去热爱人生。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多,他的才能个发展的越快,对社会才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信仰是人生的跨标,前进的风帆有了它就可以在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的过程中,拥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禁受各种风浪考验的精神力量。明白生活意义的人,才能为理想而奋斗,才能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个人活着而没有目标,他就会彷徨,苦闷和不安。而唯有当他了解了他自己所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和他所要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之后,他才会觉得他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许多的事情是一时看不见收获,看不见效果的。但是,只要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去做,慢慢的,细小的成功渐渐积累,那时就可以证明,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许多的人一心只想着收获,却不想去耕耘和播种;又有许多人在耕耘的时候,因为看不见成绩而倍感失望,因失望而停止了耕耘。于是,等别人收获的时候,他就只有在一旁艳羡和后悔了。
选准了人生路标同样很重要。人生路标必定是一个坐标系:向左意味着与世人背道而驰;向右意味着将过得平淡;向下意味着永远的沉沦;只有向上方有达到目标的希望。
一旦选准了人生的路标,就不必去嫉妒那些踏上坦途,找到捷径的人,而应该为他们庆幸;也不必因脚下的羊肠小道或满路荆棘而怨天尤人,而应该面对现实,勇于奋斗做自己。
选择人生之路决非一件简单的事,它考验着每个人的见识,能力,志向和果敢。不善于选择的人总是目迷五色,耳感五音,久久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断地改换自我去追求时尚,迎合他人。
寻欢作乐,游戏人生是一种选择;孜孜不倦,争分夺秒,埋头苦干是一种选择;边做边玩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把人导向不同的路途和方向,使各自的人生呈现出不同色泽与价值,最终收获不同的果实。
等到金风起处,百花凋零,给人们留下的是片片枯枝败叶;而唯有葵花,给人们留下了满盘的果籽,那正是葵花孜孜不倦追求光明的结果。
同样,面对人生,行进在人生路上,应时时提醒自己: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第七节野草
不知在何时,一根杂草从家里阳台上的花盆中冒出来了。母亲在浇水的时候把它从花盆里拨出来,要扔掉。我却在一旁开玩笑地说,野草也是生命呀,不会这么残忍吧?母亲笑了,于是幸运的野草便被种进了假山石底部的缝隙里,那里除了石头就只有浅浅的一汪清水了。
环境不太好,对一棵娇贵的花来说是致命的,可对野草来说却好像没什么,只是静悄悄的在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生长着。除了我在偶尔浇花的时候顺便分给它的几滴水,没有任何别的照顾。它只是在静静地生长着,像一个逆境中的孩子。
经常会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一些穷困地区的孩子,在我们许多人无法想象的环境里生活着。他们或在乡下泥屋土台上刻苦求学,或被迫年幼时便撑起家庭的重担,这样的环境是在城市温床中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根本无法适应的。而当城市里的“小皇帝”们一天天健康成长时,这些贫苦的孩子们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那株草儿再次被我注意,是在不久之前。当很久没有浇花的我走上阳台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曾经幼小的野草居然长到了近二三十厘米之高,已经很难把“小草”这个词和它联系起来了。脚下没有芬芳的泥土提供的养料,仅仅是顽石和水,使人不禁怀疑那么多的物质是从何转化而来。是什么使它长得这么快、这么旺盛?而那些娇生惯养的花花草草,至今还是原来的样子,似乎时间并没有流过一般。
如果草也有思维,或者如果我是个浪漫的诗人,我也许会赞叹它的勤奋努力。可它仅仅是一株渺小的植物,凭的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生能力促使它疯狂的生长。
培根说,“奇迹多是在逆境中出现的”。逆境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动力,它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更加努力求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也就是出于这种原因吧。同样,贝多芬也有类似的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也许把这话当作是卓越一词的定义会更加确切一些。
或许那些出身贫微而功绩却使我们敬仰无比的人们最适合于“卓越”这个称号,他们的努力或许并不是来自于什么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诱惑,或许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和本能,而造就了这种习惯的正是逆境本身。
最让我深思的是,没有思维的野草尚且如此,我们这些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应该是怎样生活呢?也许生命本来就顺利,许多人终生都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平。也许机会总是从身边溜走,世上有太多的不如意,可人应该怎样去活着呢?是去乞求别人的怜悯,去怒吼世界的不公,还是应该像野草一样,静静地悄悄地吸收能得到的每一滴水,利用每一点养分,去争取最大限度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