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格高于战绩
30842700000005

第5章 感悟人生(5)

两个半小时后,两个人带着2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岩石,返回登月舱,准备与指令舱会合。由于舱座狭小,他们在进舱的时候,宇航员身上背着的”生命保障系统“外壳撞上了座舱内壁,竟把座舱喷气推进器启动开关的塑料旋柄撞断了,导致无法启动点火。

如果不想办法让点火系统的电路接通,宇航员将只能”永驻“月球。由于没有携带任何修理工具,开关无法修复,阿姆斯特朗只能火速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

控制中心登月模拟小组的科学家们,立即开始制订应急解决方案。一位科学家突然想起,每一位宇航员都有一只特制的太空圆珠笔。他灵机一动,在模拟器上取下塑料旋柄,然后将圆珠笔前端伸进启动开关,拨动金属片,电路立即接通了!控制中心迅速把这个方法通知了月球上的宇航员。

21日13时54分,奥尔德林手持圆珠笔如法炮制,启动开关的电路奇迹般地在瞬间接通,点火一举成功。登月舱在喷气推进器强大气流的推进下,缓缓飞离月球。

思想甘露不错,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不能太简单。但是,世界有时又是简单的,我们的头脑又不能太复杂。牛顿说得妙:“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规律。”

人,有时需要简单。

蝴蝶和马嘉鱼

一只外面的蝴蝶从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很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飞出房子。

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七到十厘米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

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成群结队的马嘉鱼要比那只蝴蝶更死板,简直是一条道跑到黑。

马嘉鱼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浮到浅海水面。

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张三十厘米见方、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坠,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

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孔愈紧,马嘉鱼愈激怒,瞪起明眸,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为渔人所获。

思想甘露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和马嘉鱼?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们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完全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一滴与一生

日本明治初期,京都曹源寺有一位高僧,法号仪山。

有一天,仪山大师准备洗澡。他发现浴池里面的水烧得太烫,无法进去,就唤来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和尚,吩咐说:“太烫了,提来一些冷水加进去。”

小和尚拿起了附近的水桶,提起之后发现桶底还有一点水,便随手把桶底的水倒掉了。

“你干什么?“仪山大师厉声喝道。

那个小和尚不晓得仪山大师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当小和尚打算走开时,仪山大师又大喝一声:“你把水倒到哪里了?”

小和尚答道:“我把它倒在院子里了。”

“真蠢!一滴水也珍贵无比,岂可浪费?你为什么不用它浇树?”

虽然小和尚挨了训,但是心里却充满了悟道的欣喜。他认识到:“原来,一滴水也有它的珍贵意义”。

一件小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他就将自己的法号改为”滴水”。后来,这位”滴水“在仪山大师教诲和熏陶之下,终于成为在日本佛教界与仪山大师齐名的高僧。

晚年,”滴水“大师写了这样一句话:

“曹源一滴七十余年,受用无尽盖地盖天。”

思想甘露万里长城是一砖一砖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滴一滴汇成的。无论是修炼品德,还是经营财富,要成就一生一世的非凡大事业,都得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情做起。

厄运打不垮信念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潜入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继续奋斗了十年,又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来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思想甘露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成败只在一念间

法国一名叫博迪的记者,突然心脏病发作,四肢瘫痪,并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卧在医院病榻上,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不过头脑依然十分清醒。他没有气馁,决心要把自己构思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完并出版。

出版商派笔录员门第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

由于博迪已无法说话,只好靠眨动左眼与门第宝沟通。门第宝每次依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即表示字母正确;眨眼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合适。

万事开头难。起初由于两人很不习惯这种沟通方式,产生了不少问题,两人每天花6小时默录词语,只能录下1页。但是习惯成自然,数月以后,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部150页的著作,并出版面世。博迪为了完成这本书,估计共眨左眼40多万次。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无不流淌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像博迪这样为一部生命之作所流淌的心血和汗水,自然要比身体健康的作者多付出数倍。

如果说博迪靠一只左眼写完了一部传世的著作,那么就可以说罗布林靠一根手指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大桥。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着手设计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纷纷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约翰·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同心协力地设计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成功说服了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怀着无可遏制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建造梦寐以求的大桥。

祸从天降,大桥刚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罗布林的大脑严重受伤,既无法讲话,又不能走路了。所有人都认为这项巨大的工程彻底泡汤了,因为只有约翰·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继续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思维很快又同以往一样敏捷。他躺在病床上,忽然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办法。他唯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就用那根手指敲击自己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这座大桥,是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的奇迹。

思想甘露事业成与败的差距,人生成与败的差距,往往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巨大、那么遥远。有时候就像会不会眨一眨眼睛,会不会动一动手指一样简单,仅仅是一念之差而已。强烈而崇高的欲望,可以将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进而建立奇功,创造奇迹。这里最重要的,恐怕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永不言败。

不气

西藏有个叫爱地巴的年轻人,每当生气的时候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多,土地也越来越广。可遇到生气的时候,仍然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是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当爱地巴上了年纪之后,走路已经要拄拐杖了,可遇到生气的时候,他还要坚持绕着房子和土地转三圈。

一次,他又生气了,拄着拐杖走呀走,走到太阳快要下山了,还要坚持走下去。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一直跟着他。

孙子问:“爷爷!您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转,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小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同别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又问:“爷爷!您年纪大了,成了富人,为什么一生气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转呢?“爱地巴笑着说:“我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转三圈,一边转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多、土地这么广,又何必同别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下面还有一个更耐人寻味的消气故事。

古时有一位妇人,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莫名其妙,气得跳脚大骂。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说完,便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返回来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真正消除,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说完就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你还在考虑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权衡,还是有气根。”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不语,只是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

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思想甘露何苦要气?气,原来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

里的那种东西。你把它吞下去,便会反胃;你不理睬它,它便会消散了。

气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刺伤自己,一面刺伤别人。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记住清末阎敬铭的《不气歌》,也许会有所裨益。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首先是做个好人

有一次,好莱坞的一位国际知名演员正要走进影棚,一位朋友提醒他,纽扣上下扣反了。他低头看了看,连声向朋友道谢,并赶紧扣好纽扣。可等他的朋友走开以后,他又重新故意把纽扣上下扣反。

一个年轻人正好瞧见这一过程,便不解地问他是怎么回事。知名演员回答说,他扮演的是个流浪汉,扣反纽扣正好表现出流浪汉不注重形象、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面。

年轻人更加困惑地问道:“可你为什么不向朋友解释清楚,说这是演戏的需要呢?”

知名演员坦然地笑了,说:“他提醒我是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释个清楚,就极有可能让他认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准备的,有一定原因的。久而久之,谁还能指出我的缺点呢?在他们眼里,我的缺点也可能被误认为是有个性。如果没有人及时地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那我怎么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位知名演员原来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所以才给别人留下批评自己的机会。

日本的歌舞伎大师堪弥也遇到过与好莱坞知名演员相似的提醒。

有一回,堪弥大师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的时候,一个门生过来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重新又弄松。

原来,他的目的是要用草鞋带子的松垮,来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惫不堪。演戏细腻到如此的地步,这位大师确有其过人之处。

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懂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聪明的记者问堪弥:“您为什么不在那时指教学生,是因为他还不懂得你演戏的技巧吗?”

堪弥回答说:“对待别人的亲切关爱与好意,我必须坦然接受。要指教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谢的心情去接受别人的提醒,并给予回报。”

思想甘露大师一身艺,千古一剧情;难得演好戏,更难做好人。戏如其人,文如其人,商如其人,官如其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首先是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