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格高于战绩
30842700000011

第11章 生命的意义(2)

从此,富兰克林的文章经常在报上发表,但他的哥哥一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后来,他哥哥决心要识破这个谜,就在半夜时藏在印刷所门口。他哥哥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名家”竟是自己的弟弟小富兰克林。

思想甘露“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郑板桥的这些话,当然不是主张可以忽视前进中可以借用的力量,而是强调千靠万靠不如靠自己。从根本上说,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最可依靠的不是别人的权力和威望,而是自己的力量。

祖孙情

祖辈人对孙辈人往往有极深厚的感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陆陆续续看到一些祖孙情的故事,可以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似无晴却有晴”。尽管这些故事难免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却值得回味,对人不无启发。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先生和他的孙子一起骑马外出。路上,有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总统也脱帽还礼,但他的孙子不理睬这个黑人。”汤姆!”这位祖父说,“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奴隶都比你文明得多呢?”

这种祖孙情,就是在溺爱并不少见的今天,仍然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祖孙情应该体现在从点滴做起的严格教育,而不应该是视而不见的放纵娇惯。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小外孙女,有一天和小伙伴玩回来后问母亲:“妈妈,他们说我外公是总统,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呀?”妈妈答道:“孩子,这也值得你骄傲吗?能当总统的人很多呀。”显而易见,妈妈没有因父亲是总统而炫耀,罗斯福本人更没有因自己是总统而炫耀。

这种祖孙情,就是在比老子当多大官、有多大权并不少见的今天,仍然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祖孙情应该体现在鼓励孩子朴实无华,而不应该是炫耀门第。

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有一次扶自己的小孙孙爬梯子。他鼓励小孙孙往上爬,同时安慰他说:“有爷爷扶着不用怕!”当小孙孙刚刚爬上去之后,洛克菲勒便撒开了手,不再扶他的小孙孙。结果,小孙孙从梯子上摔下来。这时洛克菲勒对小孙孙说:“你看,连爷爷这样的亲人也靠不住。”像洛克菲勒这样举世闻名的成功企业家为了教育自己的孙子,竟用现身说法,甚至不惜改变爷爷在孙儿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如果把那架梯子看成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那么爬梯子不正象征着在成功之路上向上攀登吗?成功靠自己。

这种祖孙情,就是在一人当道,子孙借光并不少见的今天,仍然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祖孙情应该体现在鼓励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而不应该是靠天靠人靠祖上。

康熙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常受先生罚。有一天日已过午,康熙的奶奶还不见孙子回来吃饭,便到学堂去找。只见康熙被先生留下正跪着背书。她当时心痛至极,一把拉起孙子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气愤地说:“读书为君,不读书也为君!”不料,机敏的先生不紧不慢、不卑不亢地回敬一句:“读书为明君,不读书为昏君!”老太太为之一愣,马上把孙子送回,令其重新跪下听先生教诲。

这种祖孙情,就是在重视生活、忽视学业并不少见的今天,仍然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祖孙情应该体现在关心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是重养轻教。

贪婪的实验

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巴洛特夫,曾经用狗做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贪婪的实验。

他用一条接有高压电的电线触碰狗的前腿,当狗受到电流震击后立刻缩腿,同时狂吠不休。这时,他便把一块新鲜的牛肉丢到笼子里。

他连续不断地重复进行同样的实验。这狗慢慢地懂得,只要忍着一时的痛苦,便可以换来一顿美食。

多次实验之后,狗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一看到巴洛特夫拿着电线走近,便浑身发抖地后退和狂吠不已,反而主动凑上前去,甚至把腿伸出,碰到电线后也不立即缩腿。因此,没有过多久,狗就被高压电活活电死了。

思想甘露贪婪的狗因美食而走进坟墓。

贪婪是无底的深渊,是许多祸事的根源。贪婪觊觎得到一切,结果失掉一切,以致性命。

谁顶不住五光十色的诱惑、不能克制自己无限膨胀的贪婪,谁就将自己列入禽兽的行列。

不贪为宝。

差别

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个人偶尔也会彼此戏弄。

有一天,两人坐着打禅。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苏东坡暗自欢喜。

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

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佛印居然不以为然地微微一笑,没有提出任何辩驳。

苏东坡回到家中,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放肆地戏弄了一番。”

当苏小妹听完了事情的原委后,反而笑出声来。

苏东坡不解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

苏小妹说:“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思想甘露言行是人与人的外在差别,灵魂是人与人的内在差别。灵魂的差别常常决定着言行的差别。

失望与希望

有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区去考察。在这两支火把中,一支是没有充分燃烧冒着黑烟的;另一支是充分燃烧的,发出很亮的光芒。

过了一段时间,两支火把考察结束,回到火神那里报告考察情况。

那支没有充分燃烧的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它认为,眼前世界的情况很糟糕,乌烟瘴气,甚至已经坏到了极点,失去了希望。

另一支充分燃烧了的火把报告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它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光明。它认为,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希望。

听完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报告,那个派它们出去考察的火神便对那支没有充分燃烧的火把说:“也许应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天上的神话,往往是地上现实的反映。地上的现实与天上的神话,又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一个小镇上,有位老人把他两个儿子叫到身旁,并对他们说:“你们俩年纪也不小了,该到外面闯闯啦!”

这两个儿子就遵从父命,前往繁华的大都市。

不过,大儿子数天之后便回来了。

“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老人有些吃惊地问。

大儿子回答说:“爹爹,你不知道,那儿的物价实在是贵得太可怕啦!就连喝个水都得花钱买呢!如果以后长期在那里生活怎么能吃得消呢?!”

没过多久,二儿子给老人写了封信:“这里可真是遍地黄金!连我们喝的水都可以卖钱哩!我这阵子不打算回家啦!”

又过了几年,二儿子的事业在大都市得到了发展。他占有了大部分的矿泉水及蒸馏水市场,成为富甲一方的总经理。

思想干露失望像垃圾,希望像宝贝。

垃圾和宝贝是彼此互相变化的。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废为宝;宝贝放错了地方,也会变宝为废。

失望和希望也是彼此互相变化的。用乐观的眼光看失望,失望就会变成希望;用悲观的眼光看希望,希望也会变成失望。

生命不息,希望常在。有生命就有希望。

每天都有灿烂的日出,每天都有闪耀的希望。

嗅苹果和尝尿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儿。”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儿。”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儿。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儿。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当你决定放弃真实,而去迎合他人选择的目标或结论,真理便已离你远去。就如苏格拉底手中的苹果,那是一种虚幻的气味儿,却使得人们纷纷忘掉了真实,结果也只能是受到愚弄罢了。

还有一个尝尿的故事,可以说与嗅苹果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某高等学府的化学实验室里,导师正在给三位博士研究生上课。

导师微笑着举起试管,对三位博士生说:“诸位,这个试管里装的是尿,是人尿。科学的探索需要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诸位,请看我品尝尿液,然后请照我的样子去做。”

三位博士生确实看到了导师尝尿。从三位博士生的表情可以看出,真是有苦难言。

试管在三位博士生的手中传递,品尝,品尝,再品尝。最后,试管传回导师的手中。

导师举起试管,严肃地说:“诸位很勇敢,精神的确可嘉。但是我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索一要勇敢,二要反对盲从。眼睛是思想的窗户,而不是……刚才诸位忽略了本人品尝中的一个重要细节。本人是将中指伸入试管,而放入嘴中品尝的却是食指。”

思想甘露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一定要用好你的眼睛,用心观察,不要盲从。如果能从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中发现学问,那么你就可能成为一个智者。请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你周围的一切吧!”

埃德加·富尔写了一本在全球很有影响的畅销书,名为《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他在书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大概也就是说,掌握寻求真理的能力比仅仅能记住真理的结论要重要百倍,就像善于“找饭吃”比仅仅会“等饭吃”要重要百倍。

放弃诱惑

在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简单,但耐人寻味。

当地人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刚够猴子的手伸进去,并将一些鲜美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如果猴子的手抓住了箱子里的水果,手便不能从箱子里抽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的猴子都抵挡不住诱惑,舍不得把手中鲜美的水果放弃。因此,当地人来到的时候,便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轻易地捉住猴子。

其实,抵挡不住诱惑的不止是猴子,人也常常抵挡不住诱惑。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富贵人家中,有个全家人都非常疼爱的小孙子。有一天,不知何故,小孙子的手居然卡在古董花瓶内。家里的人试过各种方法,就是无法把小孙子的手弄出来。

最后,在几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为了不碰伤小孙子的手,爷爷和奶奶只好忍痛割爱,敲碎了昂贵的花瓶。

此时家人才发现,小孙子的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样东西。在大家的耐心劝导下,小孙子终于松开了手。原来,小孙子的手里握着的只是一块糖。

这个小孙子仅仅为了一块糖,却使家里赔上了那只价值不菲的古董花瓶。

思想甘露香饵之下,必有鱼死。实际上,我们身边许许多多因抵挡不住诱惑而酿成的悲剧,远比上面两个故事中的后果惨重得多。

在生活中,与抓住机遇同样重要的是放弃诱惑,是该松手时就松手。而放弃诱惑的关键,则是战胜自我。这里用得着司马迁的一句话:“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不错,战胜自我,所向无敌。

强者的退让

有一天,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优哉散步,一边走一边愉快地聊天。突然有位愣头愣脑的年轻人,用棍子打了苏格拉底一下就跑了。朋友看见了,立刻要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朋友,阻止他去报复。朋友觉得很奇怪,就问:“难道你怕这个人吗?”

苏格拉底说:“不,我绝不是怕他。”

朋友又问:“那么人家无缘无故地打你,你为什么连手都不还?”

此时,苏格拉底笑着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非踢它一脚不可吗?”

虽然苏格拉底的比喻有些尖刻,但是他的朋友还是领会了退让的道理,于是点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

苏格拉底对无理取闹人的不理睬,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拳王乔·路易对无理取闹人的不理睬。

美国著名的拳王乔·路易,驰骋拳坛,打败过许多名声显赫的高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却十分的谦和,完全看不出拳坛上勇猛善战的样子。

有一天,拳王乔·路易和朋友开车一起外出,在路上与一辆货车小撞了一下。货车司机怒气冲冲地从车上跳下来,不自量力地把拳王乔·路易和朋友痛骂了一顿。

等货车司机走了以后,他的朋友问乔·路易:“你为什么不修理那个家伙?”

乔·路易很幽默地回答:“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素,你想卡罗素会为他唱一首歌吗?”

苏格拉底和乔·路易平静、笑对无理取闹的退让,都是强者的退让,都是在有理、有力条件下的退让。

思想甘露这种强者有理、有力的退让,是一种宽容。强者宽容他人的过失,避免了无谓的争斗。

这种强者有理、有力的退让,是一种善良。强者善良地坚守: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刻,宁肯自己吃亏,宁肯相信无理取闹的人能够改过,也绝不轻易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手段。

这种强者有理、有力的退让,是一种自信。强者自信类似的无理取闹不值得去理睬,不值得去回击;自信让人三分不为输,能容小人是君子;自信爱出爱返,福往福来。

巨匠的作业和手杖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没有拘束地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赋,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不多,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内心地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忽视了人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常识。但是,他也有言中的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

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也曾困惑过,狼狈过。

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将父子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不久,其父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文章又不断地被退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时,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像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花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