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学业是不相干但又相互影响的两个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一提起爱情和学业,大多都是让学生以学业为主,不要因为爱情荒废了学业。这种强硬的说法容易让正处于青春期的90后叛逆。诚然,90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确实是学业,虽然说爱情是美好的,但在大学期间还是应该将学业摆在首位,但是以学业为主并不是大学生活中只有学业,爱情和学业其实是可以兼得的,只要能正确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
大学生不能将爱情看作生活的唯一,大学期间的爱情大多情况下是不够成熟的,如果因为爱情耽误了学业,将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更高。另外,真正的爱情是经得住考验的,不会因为学业的忙碌而失去。爱情是有正能量的,妥善地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但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如影视剧、言情小说等,往往羡慕影视剧或是言情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从而一厢情愿地认为爱情是过好自己的二人世界,而忽视了周围的因素,诸如学业、友情和社交等。完美而极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过分追求二人的精神世界,而忽视了外界的客观存在,容易昙花一现,当蓦然回首时发现自己失去了大学阶段很多珍贵的东西,往往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爱情和学业这两者的关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只要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妥善处理好爱情和学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说用在学习和爱情上的时间各占一半儿,这就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而是应该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自己准确的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莫让两者互相起了冲突,在不影响自己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将花在爱情上的时间处理妥当,两者相结合则互为促进。
(三)拥有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包括去爱和被爱的能力。当心中有爱时,要有自信,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勇于表达,这就是去爱的能力的表现。而在面对一份爱时,能够冷静地做出选择,对爱做出判断,这是一种被爱能力的表现。
无论是去爱的能力还是被爱的能力,都是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
首先爱上一个人的时候,自己要有自我认知能力,要有自信,要懂得勇于去表达和追逐,在被对方拒绝之后,不要沮丧,分析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之处以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所谓被爱的能力,就是在被别人追求的时候,要懂得接受和拒绝。面对一份爱时,明白自己对爱的信息的判断,坦然做出选择,不要让对方产生任何错误的念头。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迁就,在面对并不渴望得到的爱情时,要果断拒绝,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追求爱和拒绝爱的权利,要尊重每一份追求自己的爱,也要尊重拒绝自己的爱。处理方式要得当,切忌简单粗暴,莫伤害了彼此心中那种美好的感情。
爱的能力除了被爱和去爱之外,还应拥有良好的责任心。很多大学生是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的。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不考虑爱的将来,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是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还包含对彼此的承诺和责任。爱情需要呵护和灌溉,在双方相处期间要尊重对方,尊重自己的感情,不能三心二意、脚踩两只船。无论是三角恋爱还是多角恋爱,都不会有好的结局。既然决定了开始一份爱情,就要尊重爱情的纯洁性,努力去维护爱情的美好,而不是让其他因素破坏了爱情,让爱情夭折。
(四)要有面对失恋的良好心态
大学生在追求恋爱过程中遭遇各种波折是难免的,面对爱情的挫折时,失恋的人常常陷入紧张消极的状态,内心感到焦虑和痛苦、忧伤和愤怒、彷徨和惆怅,茶不思,饭不想,精神不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更有甚者,会以自杀来表明自己的爱意。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到失恋,冷静分析一下失恋的根本原因。虽然从失恋后的心理状态来说,对于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人的情绪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它受到意识、理智的调节与控制,所以人是完全可以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的。造成失恋的因素有很多,如性格不和,观念有出入,志趣相悖,价值观不同等等,如果因为这些造成的失恋我们倒不必过于痛苦,因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失恋是迟早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分手,长痛不如短痛。假想一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以后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恋爱总是以双方思想上的交流、个性上的沟通为"媒介"的,并且终以思想上的一致、个性上的黏合相容而最后走在一起。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我们失恋的时候分析了真正失恋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洒脱一些,普希金说过"当爱情的波涛被推翻以后,我们应当友好的分手,说一声再见"。
其次,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如不能正确面对失恋问题,则有可能耽误了身心健康和学业。如果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将失恋转化为动力,失恋的问题将可以为自己赢得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那么面对失恋该如何调适呢?首先可以选择感情宣泄的办法,可以找出恰当的方法进行感情宣泄,比如去看场电影,或看几本言情小说,让自己的悲伤借此宣泄出来。其次可以采用倾诉的办法,找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情感的倾诉,将内心的困惑和悲伤诉说出来,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会让自己好受一些。另外,移情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当感情遭遇磨难时,将心思转移到学业上来,或是去锻炼身体、跑跑步,进行适当的移情,会转移自己的情绪。当然,在遭遇失恋的时候也可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明白其做出选择的原因,心里一旦原谅对方,这段感情也就随之放下了。总之,在爱情遭遇挫折的时候,用理智来驾驭情绪是行之有效的办法。90后大学生要学会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让自己明白自己的不成熟之处,为今后正确地面对爱情打下基础。
(五)从教育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90后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还不稳定,正处于一种趋于成熟的阶段。作为学校应从教育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要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疏导,保护好他们的隐私和自尊。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感情非常敏感、丰富,自我意识强,稍微生硬偏颇,都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学是人生事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会为今后爱情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将学业放在第一位,恋爱服从于学业。比如,可以开设一些讲座,为学生进行爱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正确的爱应该是怎样一种行为。
另外加强辅导员力量的运用,当大学生处于失恋或遭遇挫折状态时,辅导员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安慰或是抚慰。对于大学生在校内的不文明举止,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大学生的爱情始终建立在良好的道德规范约束之下。除此之外,定期的健康讲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让学生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才是完美的爱情。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很多来源于对爱情的烦恼,而这些烦恼他们往往既不愿意向周围的人倾诉,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困惑长期积郁在心中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活动,或者在校园网上建立谈心专栏,以解答学生在恋爱、性等方面的问题。还可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组织主题讲座,向学生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支持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谈心交流。
学校除了从教育角度对大学生恋爱行为进行引导之外,还应当构建和谐的美好的校园文化,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90后大学生生命观的教育与养成途径
生命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一切行为都离不开生命。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强调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见生命的重要性。虽然生命很重要,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自杀事件却时常见诸报端。故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已迫在眉睫。
一、从教育角度谈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
我国生命教育由于开始较晚,明显滞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已引起国家的重视,由此生命教育开始在各高校推广开来。在此背景下,从教育角度而言,高校应当从四方面开展大学生生命观养成教育。
(一)将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高校要将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来,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旨,开展生命教育促使学生全面、自由、健康成长。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因此高校应重视并突出思想政治课和心理课的相关地位,在相关课程中增设生命教育的相关理念。或是将思想政治课与心理课做有机结合,逐步从单一的教课模式向复杂的教学模式转变,让教师从思想到心理上全方面认识学生,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从中懂得生命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另外,高校应重视心理咨询室的构建,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对思想或生理上出现波动的学生定期进行回访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90后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对于大学生要注意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在相关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中的坎坷与挫折;要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要引导学生做到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这样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人文关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生命教育得以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人生旅途上的指引者,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强调"以人为本"。
(三)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党员具有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构建良好的班级党支部,让学生党员深入到学生中,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反馈,以便教师做出正确判断和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在开展党支部各项工作时,学生党员应当将生命意识相关书籍和资料借阅给班级同学,进而开展生命教育。在举办各种活动时,班干部也可组织一些涉及生命意识和心理咨询之类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并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
由于校园文化涵盖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生活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因此文化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积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的养成。从这种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非常重要。从校园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首先要从精神文明角度出发,用正确的理念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让学生从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健康和积极的思想。
除了从精神层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方面也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学校的各种设施和载体要不断加强,良好的校园环境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振奋的感觉。另外,加强学校员工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学校员工即使是保安和卫生清洁人员也应注意约束其行为,学校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从社会角度谈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
从社会角度谈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主要是从改善社会环境角度进行。人的生命观是不可自发形成的,生命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这其中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外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了。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从社会环境角度而言就是改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社会;应该是尊重人的生命,给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社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就是要他们都来真正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会意识。大学生也生活在社会中,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只有在一个以重视生命为基础条件的社会里,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的生命观。所以在社会现实中,无论是媒体环境还是网络环境,都应当将生命意识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引导人们去开心地生活、愉悦地生活、和谐地生活。
三、从哲学角度谈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
从哲学角度谈生命观的养成,主要是处理好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完整的生命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一个和谐的生命个体必须是身与心的完美统一。"身"一般指人的身体,能呼吸、能活动的外在肉体。而"心"则指人的心灵和精神,是超越肉体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往往出现心理焦虑、心理烦躁、心理扭曲等心理问题,更甚者走上极端,以自杀来伤害自己的身体或结束生命,特别是当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压力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身体受外物的影响,易遭到破坏,所以需要心灵的调节,以达到身心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