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记载可知,《五藏山经》的考察者实地目睹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表明黄帝部落在帝禹时代仍然活跃着;其地理方位在今日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上,位于陕西省黄帝陵的北面。平圃又称玄圃,是黄帝的皇家园林兼军事要塞,管理和守卫平圃的长官名叫英招,他身穿虎皮衣,插着绚丽的羽毛,骑着马巡查四方。从这里向南望去,可以见到一处人烟繁华之都,那就是昆仑,白日炊烟缭绕,夜间灯火通明。向西望去是一处名叫稷泽的大湖泊(位于今日黄河后套),后稷在那里举办过隆重的巫术活动(成年仪式或安葬仪式)。向北望去是连绵的群山(阴山山脉,上有大量远古岩画),那里是槐鬼离仑部落的领地,也是雄鹰出没的地方。向东望去是四重高远的恒山(山西境内),那里是有穷鬼的领地,他们总是在相互争斗。
槐江山还有一条淫水,非常清澈。这里供奉着一位天神(其形貌像是一乘八轮战车,其身份当是战神,出战前要祭祀它),它的出现意味着战争。槐江山位于阴山山脉以南的黄河河套一带,这里是黄帝族的经济和军事重地。其北的阴山地区,其东的恒山地区,居住着槐鬼、有穷鬼等强悍的部落。在古汉字里,鬼、黄、異、冀、男、畏等字里的“田”字符,原意均指首领的面具或代表部落身份的装饰物。有穷氏是远古著名部落,其代表人物是羿,擅长射箭。
昆仑丘·陆吾·土蝼·钦原·鹑鸟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蜇鸟兽则死,蜇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黄帝的都城建立在昆仑丘上,管理和守卫帝都的长官名叫陆吾,他身穿虎皮衣,装饰着九条虎尾,同时兼管天文星象观测和颁布历法、预告季节时令。食人的土蝼,实际上是司法官,其装束可能源于神羊断案的习俗。司帝之百服的鹑鸟,实际上是帝都的后勤官,我国古代有以鸟名来命名官职的习俗。所谓吃了沙棠果就不会溺水的说法,表明当时这里水系发达,人们经常要涉水往来。
从昆仑丘发源的有四条河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河,它发源于昆仑的东北,向南一泻千里,然后东折流入大海(无达)。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降雨量逐渐减少,当年从昆仑丘发源的其他几条河流,今天已经难以确指了。或许,赤水即今日的窟野河,洋水即今日的无定河,黑水即今日的都思兔河,而大杅即今日的银川盆地,古为湖沼。
昆仑丘是黄帝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文明发祥地,其地理方位在后世长期争论不休。根据《五藏山经》记载,昆仑丘位于今日黄河河套南部、陕西省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古代这里水草丰茂,四周有天然屏障,曾孕育出著名的细石器文化。一个伟大民族的兴起及其灿烂文明的产生,不可能发生在生存环境严酷、贫瘠的土地上。
乐游山·鱼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阴山山脉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山脉,它自西向东由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组成,北冰洋水汽携带的降雨基本上终止在阴山山脉一带。稷泽的名称与后稷部落在这里的活动有关,后稷是先夏时期著名的农神,相传他和他的家族改进了农业耕作技术。狼山南麓的黄河后套地区,古为大湖泽,亦即这里所说的稷泽。今日此地属于后套平原,由于得黄河水之利,当地灌渠密布,旱涝保收,是内蒙古的粮仓,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两套”,夸的就是前后套的富饶景象。鱼可能是一种食鱼的两栖类动物,形貌类似鳄类、蜥蜴类。
流沙·嬴母山·长乘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犳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所谓“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是说穿过一处大湖泽,就来到了沙漠之中。所谓“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原文应作“神长乘居之,是司天之九德也”。
郝懿行注称:“《水经注》云:‘禹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疑即此神。”这是将神长乘理解为身材高大的人。其实,神长乘是一位天文巫师,他负责根据天文星象(古代天文观测包括气象学内容)的变化来解释人间的事物。神长乘负责的天之九德与神陆吾负责的天之九部,都是将上天分为九层或九个区域,以便于观测,这有些类似将大地划分成九州。或许,天之九德还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将根据其生前的功德而被安置在不同等级层次的天上。
玉山·西王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居住在西部地区的著名部落首领兼巫师。此处的西王母,头上戴着辟邪物或象征着权力和法力的装饰物,满头的头发蓬松、随意地披下来,身着豹尾服,嘴里镶着老虎的牙齿或者佩戴着虎牙项链,拉长了声调一边唱着一边诉说着什么事情。她的职责是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从而成为秋冬肃杀之神的代言人。西王母有两个助手,其中狡能够预报丰收,胜遇可以预报水灾。而这些都是农业社会关心的事情,似乎表明西王母部落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
轩辕丘·积石山·长留山·少昊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积石山的石门,可能类似都江堰水利分流工程所筑造的石头坝;所谓积石山万物皆有,表明那里是远近闻名的物产集散地。长留山可能即今日的贺兰山,这里走兽的尾巴都有花纹,飞禽的头部都有花纹。在五行中,西方属白,因此五帝之一的少昊又被称为白帝(或指太白金星)。员神磈氏即少昊,他的职责是观测日光倒影以确定时节。少昊员神磈氏与太昊伏羲氏当有某种血缘或文化渊源关系,后来少昊迁徙到山东曲阜,太昊从甘肃天水迁徙到河南淮阳。
郯子称“大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又称“我高祖少皡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由于大皡与少皡彼此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均以“皡”为名,因此“龙凤呈祥”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大皡与少皡的和睦相处关系。
章莪山·毕方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经文“所为甚怪”,按前后文意,似应在“其名曰狰”之后,是说狰这种动物的行为怪异。《海外南经》、《海内西经》亦有毕方鸟的记载,其地理方位亦在昆仑附近。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今日贺兰山有一种珍禽蓝马鸡,它的叫声“格拉”粗厉而短促,翅短不能远飞,翎羽长而艳丽,或许即毕方鸟的原形。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它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昆仑帝都“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表明当时用火煮食、取暖、照明、加工的规模相当大,因此需要有消防工作)。与此同时,五尾一角的狰“其音如击石”,恐怕也不是自然界的动物,而是掌管打火石的人所特有的一种身份装束。
阴山·天狗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此处天狗,当是由主人驯养的战斗犬,当然不排除它同时有家犬、猎犬、牧羊犬的职能。犬类是由狼驯化而成的,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由于人类有智慧、有工具、有武器、有住宅、有食物、有火,因此人类也就成为动物世界无可置疑的主宰。强大的人类的出现,迫使其他动物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人类靠近,二是远离人类。向人类靠拢的食草类动物逐渐变成了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只有老鼠除外;而向人类靠拢的食肉类动物则比较少,只有狼和猫两种,这些狼逐渐被驯化成为忠于主人的狗,而家猫的价值就是捕鼠。
符惕山·江疑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楠,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符惕山多棕树、楠树,而且多云雨,似乎更像是南方的气候和景观,与西次三经所记述的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不相符合。
三危山·三青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傲,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其名曰鸱。
在《五藏山经》中,凡称某某“居之”,掌管“某某”通常都指人神或部落首领。而在古史传说中,三青鸟的主职是为西王母取食,类似昆仑丘的鹑鸟为黄帝管理器物。也就是说,三青鸟是一个部落或氏族的名称,该氏族归西王母管辖,其名称可能与当地有一种“一首而三身”的鸱鸟有关。鸱即猫头鹰。傲的形貌很像是一万年前灭绝的披毛犀,仅身体毛色不同。
騩山·耆童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耆即年老之意,因此耆童又名老童,系颛顼之子,其后裔以“老”为姓氏。该氏族或家族可能擅长音律并长寿,年老时仍然面若童子,故而得此名称。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应即老童的后代。所谓“其上多玉而无石”、“其下多积蛇”,似暗示騩山乃一处祭坛,它由玉石筑成,玉石上雕刻绘有众蛇图案(也可能是以蛇为祭品)。所谓“其音常如钟磬”,当是在祭坛上演奏巫术祭祀乐曲,老童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
天山·帝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此处天山,位于今日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东段。英水流入的汤谷,位于今日的哈密盆地或吐鲁番盆地,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七月平均温度为32.7摄氏度,有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达49.6度;在阳光的直射下,当地水淖里的水温可以上升到烫手的程度,称为“汤谷”不为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