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零度青春
30720200000041

第41章 后记写给灵魂的信

我不奢求生活,却努力地活着。

我不酷爱文学,却一直坚持着写作。

这就是我,一个奔走于生活边缘的孩子。

这几句话是我和我的朋友芳子一次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出来的。当时,我的朋友芳子因为这些话兴奋至极,也因此感叹不已。而如今的我,在走过了一段没有方向的路之后,重新找到了自我价值。在一种极度的伤痛与释然中用并不完美的文字来叙写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

首先,就这二十几万零乱的文字而言,它所组合成的并非是一幅完整的生活场景,我过去的那些分崩离析的生活正如这些分崩离析的文字一样。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我还是鼓足了勇气写下了这句话。小说中的杨子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人物,一如所有人一样以某一种形式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曾经一度如一朵飘忽在空中的行云一样进驻了我的记忆里。生活中,她的出现让我兴奋不已,她的离去让我痛苦不堪。在小说中,从头到尾我没有将杨子塑造成一个极为完美的人物,事实上,也没有办法将她塑造得极为完美。她在小说中的形象一如生活中的她,一样的美丽温柔却无法完整。现实生活中她也许会看到这些用尽我十三个月零七天的时间写下的文字,有可能会因此而想起些什么或者后记什么都无从想起。而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不是想让她想起什么,只是想如实地记下我生活中曾经丢失在岁月清风里的只言片语。

仅此而已。

因为,我们俩现在已经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了。

恋爱曾使我们狂热。

生活本身却让我们彼此错过。

还是想在这里说:只要她今生幸福,我此生足矣。

另外,我在小说中叙写了很多支离破碎的场景。我曾经一度地站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不止一次地想过生与死的命题。有时想,若是真的能够一死了之也并非不好,如我在小说里所说的至今仍觉清晰的一句:

“如果时间真的能够毁灭一个人,我希望那个人是我。”

我曾经极为努力地想,人艰难地面对生活正是要艰难地面对死亡。

我不畏惧死亡,可我惧怕的又是什么?

小说《零度青春》初稿完成时,我拿给我的朋友芳子看,她读完以后问我为什么在小说中叙写这么多的女性,却没有一个写得完美,包括杨子。而且有的写得极为破碎,比如杨钒的车祸、萱子的虚荣和死亡、陈琳的执著如一。在主人公提出要将自己和陈琳之间的“友谊”以某种仪式来结束时,她非但没有拒绝,却坦然接受。芳子说陈琳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可为什么还是给人一种破碎感,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

生活于一些人来说,原本就显得支离破碎,无论是在哪个时空。

写完了书稿的最后一个字的那个夜晚,我的朋友芳子已经去了南京,时间是二○○六年二月十六日凌晨三点四十七分。我几次拿起手中的电话想打给远在南京的她,即使是随便聊聊,关于小说,关于生活,关于未来,关于一切。可是时间已经太晚了。像曾经忍受失恋的痛苦一样地忍受了所有的激动与一时的无所适从,于是便移步出门。一个人在后记银川街头凌晨昏暗的路灯下从东街走到西街又从西街走到北街,途中险些被夜间巡警误认为是偷盗行凶者抓起来。后来,我努力地解释了一番并在解释的过程中临时编造了一些极为美丽的谎言,方才脱身。后来还遇见了几个深夜出来寻求陌生男人过夜的女孩子的纠缠。无奈之下便说自己流落街头,如今已身无分文,若是可以免费过夜则可奉陪。这些女孩子虽然生活标准单一,但却不会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和一个陌生男人乱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这样一直走到黎明时分才转回住处,带着满身的疲惫,一觉睡了过去。

这样睡了很长时间。无休无止地沉睡不是想忘记什么,只是想有所记忆。

对于那些远去的、消失了的记忆予以告别。

凯枫(本书作者)二○○六年二月二十日于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