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与恒星(宇宙瞭望书坊)
30712400000060

第60章 认识冥王星

冥王星直径只有2320千米,比月球、木卫三、土卫六都小。冥王星也很暗,它的视星等是15·12等。

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比其他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248年,从发现至今只走了1/5圈。冥王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公转周期存在近通约性,在大约500年中,冥王星公转2圈,海王星公转3圈,天王星公转6圈。每隔一定时间它们就会彼此接近。虽然在黄道投影图上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轨道交叉,但由于这两个轨道平面并不相合,所以即使在交叉点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的。冥王星的自转周期是6·3872天,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由东向西,它也是太阳系家族的一个“逆子”。根据冥王星卫星的资料估算出冥王星自转轴与公转轴交角大于60°,因而是侧向自转,与天王星相似。冥王星发现后不久,就发觉它的亮度有些变化,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到了20世纪50年代,用光电方法测出它的亮度有6天多的周期性变化。1971~1973年又做了准确的测量,得出亮度变幅为0·22个等星,变化周期为6天9小时17分。这种亮度变化可用它表面反射太阳光不均匀和自转解释。

根据过去冥王星对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摄动来推算冥王星的质量,结果很不准确。1971年以前所定的质量值是0·8地球质量,1971年重定为0·11地球质量,直到1978年发现冥王星卫星后,才准确定出冥王星的质量值为0·0024地球质量(1·43×1025),这不仅比水星质量小,甚至比月球质量还小,但仍比小行星的质量大。冥王星的视角径太小,根据亮度和距离估计出直径下限为2000千米。目前公认值是2400~2900千米,常采用2700千米。根据冥王星的质量和直径可以算出平均密度,用1978年的质量值算出的密度约为1·5克/厘米3,这与天王星、海王星的密度相近,它们应当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冥王星离太阳太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估计其日照表面的温度为50开左右,背面为20开左右。在如此低温下,绝大部分物质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只有氢、氦、氖还可能是气态。1988年6月9日的一次冥王星掩星观测,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它分为两层,外层透明,内层不透明。冥王星大气层的发现曾在国际上引起震动,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太阳系重大发现之一。冥王星光谱的特征与太阳相同,略红,并有甲烷的特征谱线,表明冥王星表面可能有一层甲烷冰。

1978年,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时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1994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冥王星确有卫星。冥卫的质量约为冥王星的1/10,直径则为冥王星的1/2以上,距冥王星仅1·9万千米。据此,有人将这两个天体视为“双行星”。冥卫是迄今所知太阳系内大行星唯一的天然同步卫星,它绕冥王星旋转的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相同,更有趣的是,冥卫星的自转周期也与之相同。这种“三重同步”现象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