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话要这样说
30686100000020

第20章 赢得下属信赖的话(2)

为了能使队员们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主教练袁伟民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

袁教练这几句简短却掷地有声的话激起了姑娘们的斗志,以良好的状态拿下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

作为一名领导,你的表达既不需要长篇大论,也不需要莫测高深,只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即可。如果不是特殊需要,讲话一定要言简意赅,力求精练。实践证明,会长话短说的领导,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

发火后不忘善后

领导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发怒,足以显示领导的威严和权势,树立起一种令下属敬畏的风度和形象。应该说,对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下属,适时发火施威,常常胜于苦口婆心。

但是,如果因为发火而燃起了下属的不良情绪,那就不值得了。所以,有经验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艳阳高照。

日本著名的松下公司的发起人松下幸之助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殊不知这位“经营之神”经常在工作中责骂部下,但是他的责骂方式是非常巧妙的,其秘诀在于他责骂之后的处理方式。

据三洋机电公司前副董事长后藤清一先生回忆,年轻的时候,他在松下公司任职。某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他惹恼了松下先生。当他进入松下的办公室时,只见松下气急败坏地拿起一只火钳死命往桌子上拍击。然后,对后藤大发雷霆,后藤被骂得狗血淋头,正欲悻悻离去,突闻松下说道:

“等等,刚才因为我太生气了,不小心将这火钳弄弯了,所以麻烦你费点力,帮我弄直好吗?”

后藤无奈,只好拿起火钳拼命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逐渐归于平稳。当他把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时,松下看了看说道:“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高兴地笑了。

责骂之后,反以题外话来称赞对方,这是松下的高明之处。然而,更为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后藤走后,松下悄悄地给后藤的妻子拨通了电话,对她说:

“今天你先生回家,脸色一定很难看,请你好好地照顾他!”

本来,后藤在挨了松下的一顿臭骂之后,决定辞职不干,但松下的做法,反使后藤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心继续效忠于他,而且要干得更好。

松下幸之助对后藤的责骂态度,其巧妙之处在于责骂之后,让下属意识到“责骂归责骂”,但责骂并不意味着对他失去了信心,这才是他用人之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因为责骂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使对方产生“无能”的自卑感;而责骂的一方在怒火平息之后,常常又有悔意。虽然明知会有这种反应,但不予以责骂就会姑息他人,错误便得不到纠正,还会不知不觉造成部下的惰性。

但是,松下先生的责骂并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发火”这一举动上,而是在这之后,让部下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目的,因而心生感激,更加用心为他效力。

可见,只要善后工作做得好,适当的发发火对于鞭策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善后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性格大大咧咧的人,一般对于领导发火都不会太放在心上,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但对于心眼较小、死要面子的人,对领导的发火就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此时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发火不宜把话说过头,不能把事做绝,那样的话就起不到说服的作用了。应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领导人话一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一旦把话说过头则事后骑虎难下,难以收场。否则,你纵使有再好的善后口才,也难以挽回局面。

言而有信才能使下属信服

民间对烧香敬佛很有讲究,在佛爷面前许愿必须得还就是其中之一。据说许愿如果不还,佛祖就会念咒让许愿的人头疼。当领导的许诺就像烧香许愿一样,也得还愿。如果做不到,当初就别许。正如很多人本来没什么钱,却对佛祖信誓旦旦地说:要重塑金身。如果不能还愿,就会带来一些麻烦。

不许空头诺言,对于处理上下级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孔子论“信”时指出,在情况危急之际,可去食、去兵,但不可去信。为了求一时的功利目的,许下实际上不能兑现的空头诺言,到该“还愿”的日子,下属没有看到你的兑现。他们会觉得受到了欺骗,他们也会认定这样的领导是伪君子,从而对你心怀怨恨。作为领导也会因求小利而弃大义,只能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在取信于民上为后代做出了榜样。

战国时秦孝公决心励精图治,重振秦国的雄风。商鞅听到这条消息后,西行入秦,他向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变法的设想,并驳倒了秦国大夫甘龙等顽固派。秦孝公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实行变法。

变法令颁布刚刚一年,太子就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带头违纪。”但是因为当时规定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刺字,以示惩戒。秦国人听了这件事后,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新的法令。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呈现出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

商鞅先是竖木杆以示信,后惩太子老师以取信。扛了木杆立赏五十金,太子犯法也予以惩处,才达到以后的天下大治,四野宾服。如果太子违法他不敢作出惩戒,那别人就会不服,先前建立起来的威信也会随之失去,属下也不会佩服地称他为改革家而听从他的号召。

有时一个小小的承诺,就能在人们的平静生活中激起浪花。所谓承诺,就是指定约定,也就是指能使对方赞成你的意见,并且热衷实现你所订的计划。当你允诺对方:“如果你顺从我,我会给你很多好处,比如……”这样的承诺就会像炸药一般炸碎对方内心对你的防范,他会对你充满期待。

莎士比亚曾说:“约定……就是张开期待的双眼……它是世界上最优雅、最美丽的东西。”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莎翁是一位深知承诺力量的专家。

承诺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原因在于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对某件事情有过经验,否则他在做一件事时,心里总会有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妄加结论,评定这件事究竟是好还是坏。因此他会期待着你在一旁,敲锣打鼓一番,说些好话,以增加他的信心。只要你向他提出承诺,他往往就会顺水推舟地表示相信你,并作出决定。

然而,如果你希望对方永远保持对你的忠诚,则你应该给予对方报酬。换言之,你必须实现你的承诺,否则,你所得到的好结果,将仅仅是昙花一现,对方会永远对你失去信心。

所以,作为领导,最好少说“如果你能……我就给你……”“到年底我给你……”之类的话,你完全可以换一种“如果……可能……”的句式,而且,当你奖励一个人的时候,不必提前告知他,突然的惊喜更令人雀跃。当然,如果你想以奖励激发下属的斗志,那就一定要记得兑现承诺,守信才能让下属信任你尊重你。

建议式的命令更易被下属接受

很多领导者在对下属部署任务的时候,总喜欢采取颐指气使的口吻。这会让下属产生一种“我是工作机器”的感觉,从而觉得上司对自己缺乏应有的尊重,并有可能会因此影响到工作的情绪和效率。

其实,一句话好说歹说都是说。那么,你何不采取一种让人觉得轻松一些的方式呢?相比较强硬的命令,用建议式的语气去部署工作,更容易被人接受。

吴先生是某公司的总经理,跟下属说话的时候,他从不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想要下属遵照他的意思去工作时,他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去说。

譬如他想要别人去做某事时,从来不说“你去做……”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如他要秘书写一封信,他把思路和要点讲了之后,会再问一下秘书:“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等秘书写好后请他过目,他看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会说:“你看如果这样去写的话,会不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