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虽无皇帝之名,隐有皇帝之实。其中的慈禧太后,柄政达40余年之久,当时的皇帝几乎只是形式上的傀儡。这种样式的皇太后,事实上差不多也就是武则天第二,很值得在历史上夸耀一番了。
清代自顺治帝入关至宣统帝继位,历时共268年。顺治朝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中国的盛世,到嘉庆、道光朝以后逐渐衰颓。咸丰帝英年早逝,到了同治、光绪二朝,就因为皇帝幼弱之故而必须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清代的家法规定后妃不得干预国家大政,历代皇帝都严格遵守这一祖训,不敢有违。在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皇帝因病驾崩之时,遗诏中并没有指定由后妃辅立幼主,慈禧虽为同治的亲生母亲,又怎能公然违背祖训,以皇太后的地位出而干预国家大政?这就是慈禧太后行事厉害,眼光独到的地方了。唐朝的武则天利用唐高宗的个性柔懦,先则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继则要求唐高宗将整个大权交付予她,由此达成了控制全盘政局之目标,奠定其转变为女皇帝的条件。可见凡是有野心的人物必须能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慈禧太后能以皇帝生母掌握国家大权,其过程亦类此。不过,武则天是有识见且有手段的女政治家,慈禧与武则天相比,显然远为不逮。一般说来,慈禧的心胸狭隘而手段毒辣,虽有小聪明而识见十分有限,权利欲望与自私心又十分强烈。以这些条件出任事实上的专制女主,当然可以达到宰制大清帝国之目的,却决无法适应当时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复杂多变局面。因此,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下的清朝政府,必然会出现亲贵用事、宦官干政、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等各种恶劣情势,而这些远非慈禧太后之能力所能改变。也因为如此,在她一手统治下的中国非走上积贫积弱的道路不可,慈禧又岂能企望于武则天的统治业绩?如果说武则天的一生是毁誉参半,那么,慈禧则可说是毁多于誉。
才貌双全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公主,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另一位是美国女画家卡尔,1904年8月卡尔进入清朝宫廷为慈禧太后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9个月之久,将自己的亲见亲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中。在书中她写道:"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40岁(其实那时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敌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宫中嫔妃中既能掌握满语又能读写汉语的"双语"模范从而得到咸丰帝的宠爱。
广泛的生活兴趣慈禧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她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凡世间享乐之事,诸如美食华服、纸牌戏剧、游山逗狗,慈禧无所不好。她在古老帝国濒于崩溃之时,牢牢把持着权柄,同时保持着一份女人的独特风韵。美国学者斯特林·西格霍夫所撰《龙夫人》评慈禧说:"慈禧太后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虽然慈禧早就守寡了,但她是一个精致的女人,喜欢美,喜欢丰富的色彩,喜欢淡淡兰香的清新气味。就连她的睡衣,都是绣满了大花,还喜欢用花草原汁涂色画画,喜欢看《红楼梦》,读佛经,甚至自己还会写剧本。
慈禧的娱乐生活十分丰富。夏天,她多住在颐和园,在园中登万寿山观赏景致,临昆明湖垂钓喂鱼,泛舟水上嬉戏观荷。冬天,在宫内下棋、写字、绘画、玩纸牌等。一年四季,慈禧最喜爱的莫过于看戏、养狗。宫内有专门为慈禧演戏的戏班,紫禁城中分布着大小戏台七八座。宁寿宫内的畅音阁、漱芳斋内的风雅存、丽景轩小戏台、长春宫前的游廊戏台以及宫外颐和园中的德和园等经常演戏,其中大戏即连续演唱10天不间断。档案记载,她最爱看《辕门斩子》《游龙戏凤》《拾玉镯》等戏。她爱狗,常将小狗抱在怀中。她曾下令为她的狗制作各色绸缎狗衣,命人为狗作画,对狗的宠爱无以复加。
喜欢吃花吃花、浴花是慈禧的一大嗜好。清官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曾经在慈禧身边做过贴身女官的美籍华人德龄曾写过一本《清宫二年记》,其中写道:"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慈禧尤其喜欢白龙须、紫金铃、雪球等名贵花草,命太监在颐和园中种植了上万种,并派专人加以护理照养,她一有空便在花丛中把玩欣赏。据说有一天深夜突降大雨,慈禧太后从梦中惊醒,大惊失色,以为自己的菊花被淋坏了,结果有太监告诉她已经用芦席把花草盖好了,她这才放下心来。
慈禧不仅喜欢赏花、嗅花,还喜欢兴致勃勃地吃花。她最喜欢吃的是白菊花和荷花,她命人将那些开得正盛的花朵采摘来,在温水里漂洗过后,放在竹篮里沥净,然后由御膳房拿来一个银制小锅,里面盛着炖好的鸡汤,外加一些生鱼片和酱油等调料,慈禧太后就取来花瓣蘸着汤料吃起来,一次能吃很多,她还喜欢将荷花瓣和玉兰花加入调料制成零食,留作消闲上品。此外,西太后在美容、沐浴时,也喜欢用花朵作料,她在美容美肤时,经常使用由金银花做的花露水,将其涂在身体上轻轻拍干。而在洗澡时,又用大量的玫瑰花或茉莉花作香料,洒入水中,浸泡在花团簇拥中,享受着鲜花带来的滋养。
高跟鞋情节满族女人穿的鞋与汉族女子不同,满族女人穿的是木制平底鞋和高底平头鞋,人称旗鞋。平底鞋是方口的,与朝靴相似,前头高高翘起,高底鞋是满族女人们最富民族特色的鞋子,鞋底中部足心的地方垫一个高约10厘米的高底,外面缝上纳好的数层白布。这种鞋跟分马蹄形、花盆形和元宝形三种,鞋口镶边,鞋面刺绣、堆绣各种花纹。慈禧身材娇小,极喜爱这种高底鞋,特别是花盆底和马蹄底女鞋。粉色花盆底鞋和湖色马蹄底鞋,造型别致,花色清纯,是她的最爱。穿上这种高底鞋后,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我们今天看到的慈禧当时的照片、画像上,她穿的最多的就是这种高跟鞋,可见她对这种鞋的痴迷程度。
浓厚的照相兴趣晚年的慈禧颇为喜爱照相。如今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大量她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30余种装束、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其七旬寿辰前的留影,由清廷曾驻日、法公使三品卿衔裕庚的次子勋龄所摄。
光绪二十九年,曾在西方研习过摄影术的勋龄奉旨进宫,携带刚运回国的全套照相器材,专门为慈禧太后拍照。勋龄的妹妹容龄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回忆说:"有一次,慈禧问我姐妹俩会不会照相,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照几张相,从外边找人来照相不很方便。我母亲说:"她们两人不会照相,奴才勋龄会照相。"慈禧说:"那很好,明天就让他进来给我照相,照出相来好让柯姑娘照着画。""据《清宫琐记》载:"勋龄给慈禧照相,他在对光的时候要跪着,但跪着又够不着照相机。李莲英便给他搬来一把凳子,让他跪在凳子上照。慈禧说:"就让他在照相的时候免跪吧。"勋龄是高度近视,在慈禧面前是不准戴眼镜的,勋龄不戴眼镜便无法对光,他只好告诉李莲英。李莲英禀明慈禧,特许他戴着眼镜对光。"慈禧太后在拍这类个人特写照时,每拍一张都要更换一身袍褂装饰。她所穿的衣服包括各色绸缎绣龙袍、龙褂、绣蟒袍、绣百蝶袍、绣牡丹袍、绣凤和寿字袍,各色缂丝、绣不同式样的寿字图案敞衣、马褂、金丝串珠丝绣礼服、绣花串珠褂等,有的袍褂还镶有金边。衣服上都密缀了许多上等明珠,乌黑的头发上则插着金银凤簪、玉蝴蝶、珠宝或翠花等各种不同的头饰,并佩戴各式名贵的耳环,璀璨耀目。有几幅照片头饰左边还悬着八串珠珞。手上则带有几副玉钏、翠戒、扳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寸长的金指甲套,左手戴有同样长的玉指甲套,各种首饰都与袍褂相配称,在珠宝之间,还夹有几朵鲜花,白茉莉是慈禧最喜欢的一种。照相时御座周围的陈设也随时更换,其中有鹤灯、九桃檀香熏炉、盛满水果的七宝锦鸡牡丹大瓷盒、插着盛开的荷花的龙凤大胆瓶,另有兰花、青松、钟表等。御座周围地上铺着华丽精美的提花地毯,座后是孔雀牡丹围屏,上悬"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横幅,御座两旁竖着一对孔雀翎掌扇。或换成松柏玉兰屏风,后边以布帏挡住,布帏上绘山石丛竹图案,屏风上悬挂有一幅横匾,上写"大清国当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26字,并携"慈禧皇太后之宝"和"大雅斋"御玺,有"光绪癸卯年"(1903)款。这26字中有16字是徽号,所谓徽号,是帝后尊号之上再加的褒美之词。慈禧还曾在七旬大寿前的盛夏季节,自比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打扮成观音模样拍照。她身穿团花纹清装或团形寿字纹袍,头戴毗卢帽,外加五佛冠,左手捧净水瓶或搁在膝上,右手执念珠一串或柳枝,李莲英扮善财童子或守护神韦驮站其身右,左边则有扮成龙女者。
据载:"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船,不要篷。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驮,想着带韦驮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杆十数根,着三顺预备。于初八日要齐。呈览。"从事前准备之精细,可以想见场面之大。从照片上看,其成像清晰,布局自然,人物神态各异。在盛开的荷花丛中,背后是彩绘山石竹林的布景,丛竹上悬一云头形牌,牌上楷书"普陀山观音大士"7个字,很像一幅年代久远的古壁画。慈禧太后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住在颐和园听政,待十月初十日大寿之后方起驾回紫禁城,慈禧在七旬大庆时,不顾国危财蹙,于颐和园中赏戏7天,并摄影、画像,奢侈靡费,肆意享乐。
不为人知的一面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这些词语似乎已经成为了慈禧的标签。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当时,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靠着为人弹琴养家糊口。他的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但就是为人戆直,率性而为。慈禧的兴趣很广泛,她除了爱听戏,还想学琴。她听说张春圃的琴技不错,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7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憨憨的张春圃提前就与太监约好,要想听好琴,就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弹,太监也没辙,便一口许诺,但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得背着慈禧弹。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一一试弹都不满意。慈禧便命太监将她自己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张春圃弹。张春圃一落指,声音清越,弹完一首,稍作休息。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儿过来玩耍,小孩儿见了琴就用手指摸着玩。慈禧还没说啥,张春圃就赶紧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万万动不得。"那个小孩儿瞪着他。旁边一个妇女责备张春圃:"你知道他是谁吗?老佛爷事事都得依着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吧!"张春圃听了不再说话。恐怕他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这个小孩就是当今的皇帝。
给慈禧演奏完,张春圃出宫。后来慈禧又宣召他进宫弹琴,张春圃说什么也不去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啊。但张春圃就没想,这是在专制的封建中国,大清朝从上到下,目前说话分量最重的就是慈禧老佛爷,谁敢违背老佛爷的意思,宣召竟然不进宫面见。但张春圃就敢。也赶上慈禧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她见琴师不来,就命太监传话给他说:"你好好用心侍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吃秤砣铁了心,死活都不肯入宫。有朋友劝他去,不要得罪领导,张春圃却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要换做一般领导,早就急了:嘿,我能用你就是你的福气,你还敢不伺候我?但慈禧并没有因为张春圃不伺候她而动怒。张春圃也并没有因为不奉慈禧诏而招来杀身之祸,这种事情放到别的人身上是不可想象的。
慈禧的奢侈生活只要不是女妖怪,岁数大了,都会考虑养肤护肤的问题,慈禧同样醉心于美容,她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保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