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30539400000008

第8章 心理诊断中常用的心理测验(3)

2.5职业测评随着大众对自我发展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更健康地成长或尽可能地施展自我而走进了咨询室。例如,完成了基础教育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高三学生为了学什么专业,即将毕业准备投入工作的大四学生为了从事什么工作,下岗人们为再就业,职场人员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等等,纷纷前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在这类咨询中,咨询师需要通过一些测验来了解来访者的人格特征、兴趣特点、决策能力、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等。

一般来讲,可根据来访者的具体咨询目标选择相应的职业测评。

【案例】

来访者,男,二十五岁,因职业困惑走进咨询室。该来访者自述,大学毕业才两年,自己已经先后换了七份工作,最短的试用期一个月都没到,最长的也就干了六个月。频繁地换工作,倒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薪水,只是每一份工作干起来后都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所以工作中总是伴随着失望,然后自己离职或被辞。折腾了这么两年,他感觉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但又苦于无法准确选定自己喜欢且可以胜任的工作。

根据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和已经提供的信息,咨询师认为可以根据来访者的人格特征及职业兴趣来选取适宜的工作,于是建议来访者做16PF测试和职业兴趣测试。通过16PF人格测试,可以得知该来访者的性格内外向、新环境适应能力、创造性、职业成就能力及其他十六种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将决定他可能适合做哪些工作。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会发现来访者的能力特长和可能的职业兴趣。综合两个测评结果,咨询师即可确定谈话主导方向。

2.6中学生常用测评正在读书的中学生常会因为学习问题或其他心理困扰走进咨询室。通常情况下,会在首次接诊时建议来访者做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来访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倾向。

当来访者的问题很明确是非智力学习能力问题,咨询目标是提高学习能力时,可考虑直接选用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或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

在与学生学习问题有关的咨询中,也往往会联合使用智力测验。

【案例1】来访者,女,十六岁,高一在读。一个月前开始闷闷不乐,一直没办法调整过来,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咨询室。通过访谈,咨询师简单了解到,来访者从一个月前期中考试成绩不如意以来,自我感觉状态一直比较糟糕,觉得生活中处处是麻烦,自己完全无力应付,每天都烦躁、郁闷,有些时候还有过退学的念头。

进一步沟通得知,来访者高中以前是在另一个城市读书的,高中以后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才到本市来的。初来乍到,什么都是新异的,就连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跟以前大大不同,周围也没有熟悉的面孔,老同学、好朋友一个都看不到,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学习热情也骤然下降。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一向优异的她备受打击,根本无法接受。

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可能是因为换了新的环境,而对新的环境还没有很好的适应才导致她目前成绩下降、心身状态不佳。为了能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外部环境对其学习的具体影响,咨询师建议其做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试。

【案例2】来访者,男,十四岁,初二在读,因为厌学而被父母带进咨询室。在咨询室里,咨询师发现该来访者思维敏捷,善于表达,提到什么话题都可以侃侃而谈,尤其是说到学校的一些文娱活动时更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来访者自述从小学开始自己对学习就不太上心,比较贪玩,所以成绩一直平平,以前父母对自己的成绩并不十分关注,似乎是把健康和快乐看得更重,而他自己也挺喜欢上学的,虽然成绩不值一提,但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还有一帮好朋友。到了中学后,不知从哪天起,父母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成绩了,给他请家教,给他报周末补习班,每天晚上监督他学习两个小时,他越来越觉得脑袋不够用,总是昏沉沉的,也越来越厌恶学习。这两天干脆以头疼为由拒绝上学,拒绝看书。当咨询师问他有没有想过把学习也搞好时,来访者表示也想有好的成绩,尤其是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学习而忙前忙后时,但还是觉得学习对自己来讲真的太难了。

根据访谈,咨询师推测来访者的学习困难可能跟智力高低没有关系,有可能是多种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安全起见,咨询师还是建议来访者先做了韦氏智力测验。测验结果显示,该来访者智力正常。为确定哪些非智力因素导致来访者的学习问题,咨询师安排来访者做了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以此结果做参考,分析原因和讨论指导。

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3.1非心理学专业人士须知人们在生活中会因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心理测验,出于对心理测验的好奇或为了促进对自己的了解,大家会深浅不一地了解或使用心理测验。在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使用心理测验必须注意的几点。

①慎用心理测验。本章提到的心理测验,均是科学的、标准化了的心理测验,可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使用,部分测验也可以根据指导语的提示自行测试。自行测验时,不可一连做多个(或多种)测验,因为做得多了,容易疲劳,会影响结果。一次做一个测验为最佳。

在大众媒体(报刊、杂志、网站)上看到的趣味性心理测试,大多属于非标准化测试,仅供娱乐,玩一玩,满足一下好奇心完全可以,但不必当真。

②测验结果的准确解释。测验完成了,结果也出来了,说明什么呢?大多数测验对结果均有简单解释,但这个简单解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远远不够。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得到一个相同的测验结果分数,意义可能会相差很远。所以仅仅是单纯获得自己的测验结果,而没有进一步的分析解释,就不会有太多的意义。如果想真实而全面地认识测验结果,还需要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测评师解释。不提倡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结果进行表面上的臆断。

③正确看待测评结果。所有的心理测验,均是相对地、间接地反映人的心理状况或心理特点,所以不管测评结果是什么,都只能将其作为一份参考,并且其参考价值也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测验结果本身只是估计,而不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个人的特点。因为人的心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时段、不同条件下,心理状况可能是迥异的。而且,即便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改变。

因此,不要一看到测验结果不怎么好就背思想包袱。要相信,即便是状态真的如测评结果一样不好,通过心理调适还是会好起来的。

3.2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必读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要做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除了接受专门的心理测验培训、熟知各种测验的特征和用途,并获得测验使用资格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测验实施前。测验实施前,在与受测者建立和睦的关系基础上,咨询师需要向受测者解释测验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期受测者可以认真对待测验。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②施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测验的顺利进行,咨询师要关注整个施测过程,包括解决受测者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记录施测中受测者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和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干扰因素。

③测验结束后。测验分数出来后,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对测验结果的解释。结果的解释要与访谈结果紧密结合起来。孤零零的一个分值,没太大意义,需要依据受测者的具体情况完成受测者的测验报告。其二,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访谈,测评结果只是重要的参考,但不起主导作用。其三,对测验结果的保密。如同对咨询的保密一样,咨询师要对测验结果进行保密,未经受测者同意,不能随便将测评结果示于他人。

④测验工具的来源。当前我国心理健康领域使用的测评工具汇总有:《精神病学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行为医学评定量表手册》和《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大部分测验均可从这些手册中查得。

心理测验管理试用条例中明确提出,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只认可那些经科学程序审核、鉴定的标准化测验,并予以登记注册。凡经过登记注册的心理测验,均给予统一分类编号,并定期在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报》上公布。

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应当适当关注心理测验的新动向,以保证在现有心理学发展水平下,可以使用到最科学、最合适的测评工具。

4心理测验专业词汇标准化:固定实施测验的程序(指导语、实测环境、计分规则等)。测验手册:详细描述测验应该如何使用、其设计与编制、施测和计分程序的文本。测验手册应该包括常模表,会描述测验是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并为测验设计的目的而引用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证据。

常模:个体测验分数被比较的参照团体所得的一组分数。典型反应:在既定的情景中,一个人最能怎样反应、思维或感受。客观性:测验步骤或评分过程不依赖于实测者的判断的程度。筛选:确定要进一步探查的对象的最初决策过程。受测者:接受测验的人。

特质:个体心理结构的平均状态。有时假定特质是个人拥有的一定程度的持久的特点。问卷/量表:常用于命名测量人格或职业兴趣等的典型反应测验。项目:测验中的单个问题。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能准确地测得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程度。原始分:在测验中获测验的分量表中,个人成绩的直接数字报告,例如,在瑞文智力测验中做对的题目数。状态:根据测量的情景和时间而变化的心理特点在当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