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30539400000009

第9章 心理诊断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1)

心理诊断在精神科的运用最广泛,它既用于鉴别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也可用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现在,在神经科,心理诊断对确定大脑不同部位的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准确性甚至不低于脑血管造影等物理诊断手段。据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心理学测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80%左右。在心身疾病方面,心理诊断对于确定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有相当的诊断价值,并且为心理治疗提供较重要的依据。总之,心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曾经指出:“行为或心理的测验在发现大脑机能障碍方面,比物理或生物的测验更为灵敏。”最近,有的学者研究使用心理测验测定老年人的某些心理能力模式的变化,能够预报死亡。这种测验中的三项测验的分数都突然降低时,在五年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许多癔症等心理疾病在躯体可能表现正常,往往令医生手足无措,他们根本就查不出什么病因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作出心理诊断。如下面这个“睡美人”的例子:

【案例】来访者(一位容貌十分美丽端庄的中年女性,大约四十多岁,面带愁容):我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来的。咨询师:是吗?

来访者:嗯,情况是这样的,我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睡觉,而且一睡着就醒不来。最长的一次有一年多的时间。

咨询师:睡了一年?来访者:对,最近这次又睡了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咨询师:具体是怎样的睡法?

来访者:就是晕睡,我们叫也叫不醒。她就那样躺着不吃也不喝,有时稍微动一下手,我仿佛有心灵感应,我的心就痛。这个时候我就喂些水或稀饭给她吃,她喝水的时候眼睛是闭上的。医生什么都给她检查了,什么都正常,这是什么怪病?唉

咨询师:醒来之后,怎样?来访者:醒来之后,一切正常。和以前一样能吃能喝,肌肉也没有一点萎缩,还帮我干活。

咨询师:问过她在睡的过程中的感觉吗?来访者:问过,她说什么都不记得,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咨询师:医生为什么建议您来做心理咨询?来访者:这是医院的全面检查报告,什么都正常,没有任何毛病。所以医生建议我来做心理咨询。(来访者边说边递过医院的检查报告,各项指标均正常。)咨询师:您发现您女儿长时间睡觉前后有什么变化吗?来访者:也没有什么,就是更加漂亮些。咨询师:那她在第一次长时间睡觉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来访者:让我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对,她在房间里打过一个电话。咨询师:什么电话?和谁通的电话?来访者:打给一个同事,是个男同事。

咨询师:通话的内容您了解吗?来访者: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女儿对这个男同事有些好感。咨询师:您女儿今年多大?性格怎样?认识的朋友多吗?来访者:她今年才二十岁,性格相当内向,很害羞,认识的朋友很少,她表达很有限,很沉默。

咨询师:是这样的,就这个咨询我还需要您女儿的一些资料,需要她自己本人来咨询,另外需要和她的那位男同事进行一下沟通。

【案例分析】咨询师通过和女孩本人及她的那位男同事的沟通,发现那个电话是很重要、很关键的。

在这个女孩第一次长睡之前,她给这位男同事打过一个电话,在这个电话里她表达了对他的好感,希望进一步发展,结果当时在电话里这位男同事告诉她,他已经有女朋友了。这个电话给女孩的打击十分大,她的个性又比较害羞内向,她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更害怕第二天上班面对该男同事会很尴尬。因此,她开始发作长睡这种心理癔症,找了一个避开上班遇见男同事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她潜意识的,女孩自己本身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长睡不起是为什么。这个例子恰巧暗合了“睡美人”那个童话。其实童话的来源并不是乱编瞎造的,童话犹如人们未加修饰、直露表白人类愿望的“童声”。虽然童话或神话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荒诞离奇,但是在童话里可以折射出人类早期一种集体意识的沉淀。沉睡的公主等待着她的王子出现,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例子中的女孩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从上述“睡美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诊断的重要性。下面的论述将在不同的运用上说明心理诊断的应用,包括压力问题中的心理诊断运用、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心理诊断运用、职场问题中的心理诊断运用、婚姻问题中的心理诊断运用。

1心理诊断在压力问题中的运用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有的人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却笑对压力和挫折,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案例】让我们看看美国保险业大王克里蒙·斯通的故事。

克里蒙·斯通,幼年丧父,家中一贫如洗。他和许多穷孩子一样,当起了报童。他满怀希望地走进一家饭馆,还没来得及叫卖,就被老板连踢带打地赶了出来。第二次进去,又被踢了出来。小斯通真不想干了,可想起母亲因替人洗衣服而满是血口子的手,他第三次走了进去。客人们被这个不要命的小家伙惊呆了,或许是出于同情,他们说服老板允许斯通在这个餐馆卖报。

虽然受了皮肉之苦,但口袋里装了不少钱。报童生活赋予了斯通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思考的习惯。十六岁那年,他开始尝试推销保险。当他站在一幢办公大楼的门口时,当年第一次卖报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他浑身发抖,但还是咬咬牙走了进去。这次他没有被踢出来,他卖掉了两份保险。他坚持不懈,遭受了很多白眼和挫折,也从中积累了不少推销经验。他走遍了密歇根州,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二十岁那年,他来到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在基础牢固之后,他逐步把生意扩展到全美各州。到20世纪20年代末,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正当一切都似乎一帆风顺的时候,美国经济大恐慌的时代到了,保险业也开始萧条。斯通并没有灰心,他从一千名推销员中留下训练有素的两百名,与他们共同推销,交流经验,创造了巨大成绩。

大恐慌反而让斯通大赚了一笔,他又趁机买下几家即将垮掉的保险公司,成了美国的保险业大王。

【案例分析】贫困的家境让斯通当起了报童,报童生活给了他吃苦与坚忍的精神和经营生意的种子,于是他开始推销保险。如果不是贫困的家境,斯通就不会去当报童,但他从中积累了朴素的推销经验,对继而推销保险是一种财富。卖报和卖保险都是充满了挫折的营生,但无数次的被拒绝却能教会一个人如何被接受,怎样争取机会。所以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其他公司纷纷倒闭,斯通的公司能够继续经营得很好,并吞并其他公司。因为斯通一直都是在别人的手指缝里寻找机会,他知道怎样抓住机会;因为他生于苦难的环境,又在挫折中曲曲折折地前进,所以面临危机能够临变不惊。香港的富豪李嘉诚、霍英东,都是在经济动荡的时候抓住了机会,成就了事业辉煌的基础。为什么他们能抓住机会,别人抓不住?因为他们一直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他们在失败中思考,他们对商机变得敏锐。人遭到挫折之后,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得到升华,这是最为积极的办法。善于采取升华这种积极的方式,就能像贝多芬说的一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面对苦难和挫折,你要抬起头来,笑对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向往美好的未来,是困难时最好的自我安慰。在多难而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需要灿烂的笑容。苦难是一所没人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都是强者。

压力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且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概念和理解由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环境等众多因素而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是一个学生,面对考试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压力?如果你是一位大龄未婚的女性,面对父母的催促,你是否感到压力?如果你是一位职业经理人,面对一大笔业务时,你是否感到压力?如果你是一位患者,面对着马上要动的手术,你是否感到压力?

1.1对压力的理解从上述的情况来看,压力取决于我们怎样评价,以及我们应对它们的能力。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实,也取决于我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简单来说,当生活中还未发生的事件对我们身心、财富、地位、荣誉等会构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对自己应对事件的能力并没有十分把握时,压力便产生了,这时候将会伴随一定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压力能造成情绪和生理上的混乱。有部分人在压力之下,会有生理上的疾病,如疼痛(背痛、痛经、胸口痛、湿疹等)。而且,压力是能干扰抵御身体病痛的先天防御功能,使人们的免疫力下降。如在忽然面对丧失亲人的压力之下,不少人容易患上感冒或腮腺炎等疾病。

在对压力的大量研究中发现,人在压力状态下往往激活相关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而肾上腺素、降肾上腺素或皮质醇被称为“压力激素”,它们水平增高就说明有压力反应。除了这三种典型的化学信号之外,压力信号大约还有三十多种,其中包括内啡呔、脑磷脂、促黑激素、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抗利尿激素、肾素、生长素、胰高血糖素、催乳激素、甲状旁腺、降钙素和促胃液素。而这些所提到的化学信号作用的目标是全身器官,包括心脏、血管、肠肺、肌肉和免疫系统。所以处于压力之中,人们的身心是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的。

1.2压力应对当人们面临压力时,必然要应对压力。有人说,我就不应对压力,我就逃避压力还不行吗?实际上,逃避也是一种应对方式。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心理学家们是如何定义“压力应对”的。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压力应对”定义为一种认知行动的历程,即结合两种评估内容:①对压力源的初级评估及应对的行动;②对应对行为结果的再评估,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教育家莫斯则将压力的应对行为分为:功能性应对和非功能性应对,前者是对问题采取行动去学习、求助,设法面对困难及压力,并加以解决;后者是面对工作压力有反向的行为,如攻击无辜、责骂他人、孤立自己或吃东西消除紧张。应对行为如果选择非功能性的行为,如逃避,可能使自己更容易陷入不敢正视问题,孤独和疲惫的状态,可能引发更多的压力。

有关应对压力的行为类型,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①人格导向学派。认为人格特质决定个体应对行为的形态。个体人格不同,应对压力的方式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有的人需要排解其非理性的认知观念,有的人需要增强其正确行为,削弱其不当的行为,有的人需要心理的支持以进行观念的重组。

②认知评估学派。认知评估是一切应对压力的基础。对个人和社会的资源、个体的应对能力、问题解决难度的了解及评估之后,才对压力做出反应。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类的认知信念系统,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与行为,因此提出人们应勇敢地检讨其非理性信念。他宣称他的理情治疗可以使当事人的挫折忍力增加、思考更富弹性。美国心理学家库珀将压力的认知归因分析看做一种认知评估的应对模式,如果评估错误就可能会产生不正确的应对方式。他指出这种主观认知评估过程应考虑事件的重要性(importance)、欲求(desirability)与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拉扎勒斯认为有三种评价为事物提供意义并影响应对过程,它们是初级评价、二级评价和再评价。初级评价对情景的类型进行最初的估计;二级评价回答在这样的情景下我该如何行动的问题;再评价是建立在前两级评价发生后的处理所引起的反馈的基础上的。

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按照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处理的方式,然后采取行动;衡量认知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再定义;对压力引起的恐惧和焦虑加以忘记。

③整合式的应对类型。莫斯提出整合式的应对思考方式,他认为应对的行为、思考及认知应该是全面性地了解问题,整合可能得到的资源加以一一克服。他归纳应对方式应考虑整合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第二个领域是“问题取向的应对”,指如何针对压力来源加以处理,或如何有效地解除压力源;第三个领域是“情绪控制取向的应对’,指如何有效地控制经由压力所引发的情绪,或有效缓解压力产生的情绪。

总之,压力应对是当个体面临环境中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压力,而为了重新建立起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如果应对方式恰当,则可减轻或免除压力困扰;反之,如果应对方式不适当,不但不能克服压力,反而可能形成新的压力源。

1.3压力应对与社会支持

社会学家涂尔干最早提出社会是相互支持的关联团体。他提出了“机械连带”

(mechanicalsolidarity)的概念,即早期的社会族群以相同的价值、共同的感情来达成社会的互助支持及生存发展。例如,中华民族、日耳曼民族的情感或意识,即属于“机械连带”。由于工业化、都市化的持续发展,社会生产日益分工,“特殊化”、“个别化”、“个性化”不断增加而同质性不断减少,因此需要互助合作才能有效及互益地生存,这个社会特性称为“有机连带”。

“社会支持”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获得社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讨论。布鲁姆认为个人行使角色行为时容易造成压力与紧张,例如教授与学生之角色冲突,首先采取职业的判断及指示,其次需要友谊及亲密的师生关系。社会支持包含专业与情感的成分。豪斯把社会支持看做是人际间的交流活动,从交流中彼此可获得感情上的慰藉、物质资源上的互通、知识信息的交换以及提高自我评价。柯汉认为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激活社会资源、解决相关的情绪或实际困难;互相分担工作以及提供物质、信息及建议。凯瑟从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出发,强调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提供较多社会比较的机会,修正认知、情绪及行为上的偏差,他认为初级团体也是社会支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