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学习理论持学习理论观点的人认为,酒精依赖者以饮酒解脱焦虑心绪开始,继而从中习得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在不断正性强化中形成这种习得的习惯行为,而固定地构成难以矫正的依赖行为。
③人格倾向运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对酒精依赖者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表明:有81%的酒精依赖者的Pd量表(人格偏离量表)超过正常水平。这表明大多数酒精依赖者在人格方面具有共同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④社会因素饮酒作为一种遍及全世界的习俗和社会文化。其影响可谓根深蒂固。酒精成瘾与各个地区、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婚丧嫁娶都要宴请饮酒,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酒文化。节日喜庆要饮酒,商务谈判要饮酒,事业有成要饮酒,情场失意要饮酒,商场得意要饮酒,上级视察要敬酒,朋友伤心要陪酒,求人办事要送酒,酒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酒精成瘾的温床可谓广也。
精神依赖性是酒依赖的基础。精神依赖性俗称“心瘾”,指个体对酒存在渴求心理。需注意的是,精神依赖有程度的不同,只有当精神依赖性较为强烈,患者难以自制地渴求饮酒时,才具有诊断价值。在重复饮酒一段时间后,需要不断地增加用量,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或饮用原来的量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就出现了对酒精的耐受。当停止饮酒或骤减酒量时,机体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戒断症状。主要有惊厥、血压升高、谵妄、焦躁和混乱、发热、呕吐和脱水等;症状轻微的也具有焦虑不安、轻度恶心、睡眠困难等现象。也正因此,饮酒者不断增加饮酒量,逐渐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
酒精的危害很大,当血液酒精含量(BAC)为0.40%时,大多数人会失去知觉,该含量通常被定为半数致死量水平即中毒水平。达到这个水平时大约有一半人会因酒精过量而死亡。当BAC达到上述水平时,每个人生理上产生的后果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在饮酒者的血液酒精含量慢慢到达0.40%的过程中,心理上的反应就很不一样了。当一个人的BAC达到0.10%时,他可能想与一伙骑摩托车的人打架,另一个人可能会喋喋不休,手舞足蹈,滑稽可笑,还有人可能只是呆呆地坐着而不打搅别人。长期饮酒,全身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受到损害,由此产生多种并发症:
①神经系统并发症酗酒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大致可分为三类:急性酒中毒、戒酒综合征(如震颤、谵妄等)和酒依赖(如中枢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等)。由于酒精入血后似麻醉剂作用于大脑,首先降低高级认知的功能,如判断力和推理,随后很快改变感知运动。因此慢性酗酒者的认知能力呈进行性衰退,且学习、利用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受损,还可导致渐忘障碍,包括远期记忆也受到损害。晚期患者常不注意仪表和社会行为规范,并有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表现。
酗酒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常体现在血压和体温调节上。在戒酒综合征期间,患者常有血压升高、震颤、多汗、心动过速,这些均与交感神经亢奋有关。
大部分酗酒者既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的生活,饮食无规律,也不关心体谅别人甚至亲人。他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逐渐发生退化,虚伪、自私、言而无信,责任感渐渐丧失,极力躲避工作、家庭及人际交往中的责任。
②消化系统并发症口腔和咽部是最先与酒接触的部位。研究发现,酗酒者口腔和咽部癌症发生率明显增高。
此外,酗酒者口腔内卫生大都较差,多见龋齿。由于维生素B1缺乏,舌可呈萎缩、平滑、牛肉样红色。
酗酒者中常见返流性食管炎和胃炎。研究发现,酗酒者中消化道溃疡的患病率比不饮酒者高,这是因为酒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变形,长此以往,会导致食欲骤降,个别人还会拒食酸性或甜食,尤其不能食辛辣性食物。重者可出现晨起干呕,吐出胃酸或苦胆水。如此反复刺激,则可造成胃肠功能严重紊乱。
国外的研究还表明,有30%—60%的胰腺炎发病与饮酒有关。酒是诱发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酒精的刺激,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和分泌液成分发生改变,导致胰内蛋白质过分浓缩形成蛋白质核,不断堆积形成“塞子”堵住胰腺导管,进而造成钙质在胰腺导管内淤积,成为胰腺结石的罪魁祸首,可并发严重的疼痛和消化不良等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最终导致癌变。
肝也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场所,但肝内脂肪酸的形成取决于酒精的摄入剂量和时程,如果达到高酒精浓度时,肝内游离脂肪酸则增加,而血中游离脂肪酸则下降。此外另一项研究认为,嗜酒者由于摄入高蛋白、高营养物质水平下降,会造成肝内脂肪组织的堆积而形成脂肪肝。反复大量饮酒可引起肝脏的中毒改变而导致酒精性肝炎。病情进展的后期即形成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约有10%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三倍。
③营养和代谢并发症大多数酗酒者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进食量减少;b.食物构成不均衡;c.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率降低;d.肌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e.
组织对营养物质的贮存不足;f.营养损失。此外,由于酒精对肠道的毒性作用,造成营养吸收、利用减少,损失过多,在酗酒者的营养不良中往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的另一种常见后果,是酒精改变了脂肪贮存的方式而导致的“啤酒肚”。此外,酗酒还会导致心血管、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并发症。
除了这些长期的副作用之外,还有由于酒精过量使用而导致的短期副作用,所有急症病人中通常有15%—20%是酒精过量病人,而且酒精过量致死在急诊室的死亡率也有大致相同的比例。
同时,酒精成瘾也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酗酒,子女则容易成为酗酒者。女性饮酒危险更大,因为她们对酒精吸收快,代谢慢,所以比男性更容易醉。
【案例】三十六岁男性,公司职员。饮酒十余年,嗜酒如命,每顿饭必饮酒。自诉最初饮酒是为了追求酒后那种轻飘飘的高兴劲儿,但久而久之,为了找到这种感觉,就必须加大饮酒量。而长期大量饮酒使身体对高浓度酒精产生了适应,一旦停止饮酒,体内酒精含量下降便会使其出现心里难受、恶心、浑身发抖、出汗、坐立不安等症状,于是便产生渴望喝酒的感觉,并迫不及待地找酒喝。
二十七岁结婚,近年来,随着酒量的增加,夫妻经常为了喝酒的事情吵架,也曾戒酒。在戒酒当天不停地找事做,尽量分散注意力,总算熬过白天,可是到了晚上,那股难受劲儿比白天更难熬,翻来覆去睡不着,明知家里没酒,还是不停地在平时可能放酒的地方四处寻找,最后实在找不到酒,便喝和酒形状相似的东西,比如家里的醋等。戒酒终以失败告终。
近一年来,每天早上醒来时,四肢和整个身体会不自主地抖动,伴有爱发脾气、惊悸及恶心、呕吐、出汗等。一经饮酒,症状即可缓解,否则症状持续。
因为饮酒无心工作,工作效率不高,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也因此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人际关系也比较差。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酒精依赖患者。“饮酒至上”已经成了酒精依赖症患者的生活目的,一旦停止饮酒,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会把他们再次拉回酒精的深渊,他们已无法顾及酗酒对健康、家庭、事业及社会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类患者脱瘾需要患者像戒毒一样具有顽强毅力,否则也会“一朝戒酒,终身想酒”,而酒精的容易购买性和公众可接受度又使戒酒者复饮的几率大大增高。
要想真正防止酒精中毒对酗酒者本人及社会的危害,持久地戒除酗酒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在专业医院、专业医师指导下,系统地通过药物达到身体上的戒酒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戒酒后心理上的“想酒”是出院以后复饮的关键原因,因此,戒酒后的康复任务非常艰巨。除大力宣传酗酒的危害,帮助酗酒者改善酗酒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及状况外,家庭治疗也很重要,家人要给予患者关怀与帮助,且不能嫌弃和厌恶,那只能将患者再次推向酗酒的深渊。另外,社会推行的各种各样的戒酒协会等组织,以集体治疗的形式互助互诫,收效更好。
3.1.5药物成瘾的干预
3.1.5.1吸毒的干预
3.1.5.1.1社会干预
①净化社会环境。制定有关禁毒和打击走私贩毒的法令,包括取缔罂粟和大麻的地下种植场所,逮捕业主,焚毁果实。杜绝药物注射滥用,惩治不法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教育,使其严格掌握注射用药的适应征。
②加强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促使其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毒品,远离毒品。特别是对青少年更应加强相关教育。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减少和消除痛苦、烦恼和忧虑的情绪。
3.1.5.1.2直接戒断法对吸毒成瘾者可使用直接戒断法,或强制或自愿地断绝毒品,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后就戒除了毒瘾。一般停用毒品八至十二小时就出现戒断症状,三十六至七十二小时达到高潮,其中大部分症状七至十天消失。此法只对中度毒瘾者可行。对严重毒瘾患者采用此法时,戒断反应过于强烈,有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可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①逐步减量法。在医疗监护下,逐步减少毒品的用量,直至最后戒除。此法成功的关键是严防患者私下加服毒品。②药物替代法。对先前服用成瘾性强的毒品的患者,可用药理作用相似但成瘾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药物逐步替代和减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用美沙酮替代吗啡或海洛因,然后再通过逐步减量法戒断美沙酮。需要强调的是,直接戒断法解决的只是成瘾者的躯体依赖性,但对于诱发复吸重要原因的精神依赖性尚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1.5.1.3心理治疗吸毒成瘾后,吸毒者多出现人格的改变、道德的沦丧、无家庭社会责任心、情绪不稳定等。对于戒除毒瘾者应辅以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端正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态度,调整好人际关系,帮助其树立戒毒决心,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在生活中遇到心理冲突,感到苦闷、焦虑的时候,戒毒者可通过向人倾诉达到情感上的宣泄,通过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困境,这样就能彻底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防止重新吸毒。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上述哪种方法,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复吸率十分高,这也是毒品最大的危害之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彻底地脱离毒瘾,消除复吸,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就目前而言,吸毒重在预防。
3.1.5.2吸烟的干预
3.1.5.2.1行为治疗
①阳性强化法。提供金钱或其他奖励来戒烟,而且还为持续的戒烟增加奖励。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xineStitzer小组用金钱奖励参与者,对于完全依从者,奖励两百美元。研究者报告68%的人开始时戒烟了,但三周后只有18%仍坚持戒烟,36%又恢复了吸烟,其余的则很严重地吸烟。说明这种方法只有部分作用。
②自我监控法。要求吸烟者持续记录吸烟的数量并以每天为单位绘制出频率图。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更多的干预也能减少吸烟数量,但是整体来讲对于停止吸烟往往无效。
③刺激控制法。就是要确定并控制或消除吸烟的刺激。一个计时器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发出一种信号,告诉某人可以吸烟。因为时间设置是随机的,这就可以打破吸烟与固定的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也可告知来访者可以在某一特定地方吸烟。这些方法据报道成功率可达75%,但是随访发现保持改变的只有30%—40%。
④厌恶疗法。此法较为有效。
【案例】男性烟瘾者,三十四岁,司机,为寻求戒烟方法来心理咨询门诊。
自诉有二十多年吸烟历史。由于嗜烟如命,几次恋爱告吹。曾多次戒烟但均未成功。现在每天抽烟两包,经济不甚宽裕。两年前与一女工结婚,生有一子,夫妻常因吸烟之事吵架,故来就医。
【案例分析】针对来访者使用厌恶疗法,具体做法如下:
①讲吸烟的危害。告诉他一些数据,说明吸烟与肺癌、冠心病的关系;告诉他被动吸烟对妻儿尤其是婴幼儿发育的影响;告诉他吸烟者满口烟气,如何招人讨厌,影响人际交往。
②给求助者看一个肺癌的病理解剖标本。标本呈暗灰色,外壁皱褶。肺门附近形成巨大肿块。暴露的支气管残端,官腔狭窄堵塞,黏膜粗糙。肿块呈豆腐渣色状,癌组织呈树根样伸入肺组织内部,宛若毒蛇盘根错节。
③带求助者去病房看有吸烟史的呼吸科病人,看他们痉挛性地咳嗽,满脸通红,涕泪交流,近乎窒息的痛苦状;看他们吐出的大堆大堆发出恶心的腥味、布满血污的浓痰。然后叫他抽烟。
来访者捂住口鼻,诉腹内如翻江倒海,勉强抽完这支烟,便忍不住去卫生间呕吐洗漱。他连声说道,怎么这烟吸起来也不香了。他担心自己吸了几十年的烟,肺内可能已被“熏”黑了。咨询师对他的这种想法不置可否。但告诉他,现在戒烟还来得及。
一周后,来访者复诊,告诉咨询师他已停止吸烟,因为一吸烟就恶心。三个月后随访,来访者诉烟已基本戒掉。
3.1.5.2.2药物戒烟
这也是临床常采用的方法。如尼古丁替代疗法,以及不含尼古丁的口服戒烟药,如Zyban,其效果与尼古丁替代疗法效果相似,与尼古丁合用可增加疗效。
3.1.5.2.3吸烟的预防由于对吸烟的临床干预所得到的效果不一致,吸烟的预防成为长期解决问题的最可行的方法。有关吸烟的初始年龄方面的资料显示,如果人们在20或21岁之前不吸烟,以后很可能就不会吸烟。世界各国也都把预防青少年吸烟作为控烟的重点,看做控烟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和青少年机构自然就成了完成预防措施的地方。
3.1.5.3酗酒的干预
3.1.5.3.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酒依赖者进行治疗康复的组成部分之一,药物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戒断症状,有助于改善酒依赖的并发症。但迄今为止,对于长期戒酒而言,药物仍然处于辅助地位。其中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用于帮助患者清除系统内的酒精,然后帮助他度过脱瘾症状时期。抗抑郁剂主要用于伴随持久严重焦虑、抑郁的酒精依赖患者。
3.1.5.3.2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