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的长胖很多或者消瘦很多;
*写关于死亡的诗歌或文章;
*行为有点控制不住的样子;
*对大多数活动失去兴趣;
*放弃一切荣誉;
*写遗书;
*不再有幽默感;
*面临着“受到侮辱”的情况;
*面临着“失败”的情况;
*感到极端的内疚或羞愧;
*出现非理性行为;
*对死亡或者等死的事情很关注;
*做事不顾一切;
*易怒;
*经常无缘无故出现头痛、胃痛等症状;
*不再在乎个人外表;
*人格发生变化;
*在学习或工作中表现变得很差;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不能集中精神。以上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总结的一些自杀行为发生之前的行为和言语上的征兆,但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自杀者都会在自杀前表现出自杀征兆,有些人会把他们的痛苦、抑郁情绪深深地埋藏下来,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强者,又或者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给自杀者往往会贴上不好的标签,会认为他们有病,因此他们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弱者,所以他们会将心理的感受隐藏起来。
但是大多数人确实显示出了自杀的预警信息,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这些表现出来的自杀预警信号,并尽力去鉴别。如果我们确实发现某些人表现出了自杀预警信息,我们需要尽全力帮助他们。
2.1.4自杀的干预对于自杀者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不想活了,而是把自杀当做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自杀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一种,也不是最好的一种,总会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自杀者认为自杀是一种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内在的问题是负面的情感,如抑郁、焦虑、丧失、持续的厌倦、气愤或其他令人不愉快感;外在的问题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强烈的丧失、内疚或愤怒感等。因此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变得越来越激烈,情感越来越痛苦。在所有自杀危机中,情感痛苦是一个主要方面。自杀者认为痛苦状况是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永无止境的。
因此针对自杀者的这些想法,我们的干预行为应当帮助自杀者从这些想法中摆脱出来。如果自杀者认为痛苦状况是无法逃避的,那么咨询师就要显示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自杀者认为痛苦状况是无法忍受的,那么咨询师要显示出无法忍受的感受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自杀者认为痛苦状况是毫无止境的,那么咨询师要表示消极的感受是可以结束的。例如下面的这两个案例:
【案例1】自杀者:我觉得我根本不可能摆脱目前的状况,我太痛苦了,不可能有人能帮助我,除了死我想不到第二种方法了。咨询师:你感到伤痛、绝望。你已经花了一些时间来跟我谈这件事,这很好,那么再花一些时间来跟我谈谈吧,也许我可以找到一些帮助你的办法,但是这需要你肯协助我。我见过有一些人也像你一样感到绝望和痛苦,但是最终找到了其他的更适合的解决方法,如果你能协助我,我们可以一起来试一试,寻找这种方法。
【案例2】自杀者:我不能忍受下去了,这种痛苦你根本无法想象,快要窒息死了。
咨询师:嗯,我们前面已经认同了情绪和认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痛苦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在认知改变或环境变化的时候会发生改变,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痛苦的感觉也是这样,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减少你的痛苦。
正如本节开篇的文字中提到的,自杀者是在个人痛苦和应对资源之间拔河,对于自杀者而言,往往个体缺乏对某种特定状况的应对能力,使个体不能应对面临的困境;或者尝试了所有解决其问题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想不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其极度痛苦时;经多次的自杀行为,开始认识到自杀几乎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或者认为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杀者的想法通常有如下的特点:他们希望通过自杀来结束痛苦,他们感到强烈的无助感、无望感和生死选择之间的矛盾情感,以及强烈的孤独感,同时还可能伴随着现存的抑郁情绪。
某危机干预中心经过长达十年以上的咨询经验,总结出帮助有自杀倾向者的要点,如下:
*保持冷静,耐心倾听;
*让他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要接纳他,不对其做任何评判;
*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
*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你是否有过很痛苦的时候,以致令你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再次强调: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他自杀,反而也许会挽救他的生命)。但是不要这样问:“你没有自杀的想法,是吧?”或者“我知道你不会选择自杀的,对吧?”后面这样的问句会把自杀者的想法全部关在肚子里,而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相信他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或来电者有自杀想法时,需要遵守解密原则;*让他相信别人是可以给其帮助的,并鼓励他寻求他人的帮助、支持;*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以便与你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他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要让他独处;去除自杀的危险物品,或将他转移至安全的地方;陪他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果自杀行为已经发生,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急诊室。最后,对自杀的特点做一个总结:自杀是一个复杂的事件而非简单的事情。其间有多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自杀的危险期大约持续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时。面对自杀的情况,我们可以:
*给予相关信息;
*进行适当转介;
*提供心理支持;
*评估抑郁程度或自杀危险;
*帮助制订一个行动计划。我们的帮助理念是:
*所有的自杀行为都要引起重视;
*最常见的自杀原因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人们选择自杀是为了逃避;
*自杀行为是一个人向他人传递痛苦和求助的信号;*他此时此刻正竭尽全力解决问题;
*自杀时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1.5自杀的预防自杀可以预防,而预防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吉利兰等人总结了一些关于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策略,摘录如下:
①相信你的怀疑,青少年可能自杀。就像前面已经提到的,现在青少年自杀的比率逐年上升,现在已经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案例,因此请你不要轻易放松;②告诉你认为可能会自杀的儿童、青少年,你很担心他们,然后倾听他们所说的;③直接进行提问,问青少年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青少年回答是,那么继续问是否有自杀计划;④一旦开始倾听,那么不要因为听到青少年所告诉你的任何事情表现出震惊或愤怒。不要与他们辩论自杀行为的对错,也不要问他们你自己是否称职的问题,不要承诺会替他们保守自杀想法的秘密;⑤如果你认为自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应让人守护着他/她;⑥如果有必要,可以从经历丰富的咨询师或其他能够作出反应的成年人那里获得帮助;⑦确保他们的安全,通知对青少年负责的合适的成年人,请其积极地与他们待在一起,关注他们;⑧使青少年确信他们的自杀企图是真正紧急的,这种紧急状况迟早将会过去。建议他们不要期盼这种紧急状况马上消失。而且如有必要要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是一步一步地,一天一天进行的;随时可提供帮助;无论什么时候,自杀企图变得强烈时,以直接的方式请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⑨假定一个积极的并且具权威性的角色用于保护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可能需要这样一个指导性的权威角色,能使他们充分地得到支持者的关怀,从而恢复他们的自我责任感;⑩当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已明显地解决了高危危机后,仍应密切地监视他们。我们已知道许多人在似乎已恢复、坚强起来后突然自杀。曾记得有抑郁症的想自杀的求助者一旦他们获得精力时,他们可能决定自杀。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的人必须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密切地关注他们,直到危险性已肯定消失。
2.1.6自杀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肖水源等人翻译的书中也有希普尔提出的自杀管理中必须注意的十四个“不要”,这些“不要”的注意事项对于所有人都适用,无论是面询人员、热线接线员,或者是一个被有自杀想法者所信任并选中作为倾听者的人来说,都应当注意不要做以下的这些事情:
①不要责备求助者,或者对求助者进行知识性的说教;②不要批评求助者,或者对他的选择、行为和观点提出批评;③不要与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④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⑤不要否定或看不起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⑥不要试图向令人震惊的结果挑战;
⑦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留下,而不去观察他,或者不去主动联系求助者;⑧在急性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尤其对于能动性较差的求助者;⑨不要陷入被动;
⑩不要过于着急,要保持冷静;
{11}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危机的秘密,也不要答应保守这个秘密;{12}不要因周围的人或事而转移目标;
{13}不要在其他人中,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殉情的、荣誉的或将其神化;{14}不要忘记追踪观察。
2.1.7总结最后,让我们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2.1.7.1如果你想自杀如果你曾经想到过或者正在考虑自杀的事情,那么立刻寻求帮助。抑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你不能仅仅是等待,并坐在家里期望你的心情会变好。当一个人感到有一段时间情绪不好了,那么这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应当给予重视。
你可以跟你信任的人尽快取得联系,并进行谈话。如果你不能找到这么一个人,那么寻求医生、咨询师、大学的教授、一位有智慧的长者,或者一位老师。
2.1.7.2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当你怀疑身边的某人可能有自杀倾向时,通常来说,与他立即进行交流是相当好的一件事情。你当然可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但只要你去与之交流,那么就会让自杀者感到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并且会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理解的。
与他进行交流还可以给对方一个机会去考虑其他的问题解决方式。大多数时候,想到自杀的人们在有人对他们进行询问,带给他们关心和关注时,他们会愿意交流。因为当人的思想被抑郁的雾气掩盖之后,人往往不能看到大多数人能看到的情况,因此,你与他的交流,也许可以帮助他打开一扇新的解决问题的窗子。
即使你的朋友或同学哭着要求你帮忙保守他想要自杀的秘密,你也必须尽快地寻求帮助——你朋友的生命很可能就依赖于你所做的决定。因为有些时候,想要自杀的人可能会陷入一种很深的情绪性的境况中,他们可能会很希望自杀,因此导致情绪激动到不能认识到他/她需要帮助。尽快告诉一个你信任的成人。
如果可能,你也可以代替你的朋友或同学打上面提到的危机热线或者110。你也可以找到一位本地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热线电话号码。你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询问相关的人员来得到这些号码。有很多方便的社会资源你可以使用,而且他们会很乐意与你交谈,并帮助你找出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有时,试图自杀的青少年——或者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事先并不会流露出任何的征兆。这会让爱他们的人不仅仅感到哀伤,而且会因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并不断地自责自己为什么会漏掉这些线索。家庭中或者朋友圈子中有人因自杀而死亡时,其他人应该知道有时候就是没有什么线索,因此不必为了这件事情而自责。
当有人死于自杀时,他身边的人会受到巨大的伤害,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上的痛苦。当最近发生了丧失的情况,或者他的家庭成员中,或者学校、工作单位里有人自杀时,幸存者也会变得脆弱些,更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实施自杀的行为。如果你已经发现身边有人在尝试或准备,或正在实施自杀计划,那么你去与一位心理咨询师聊聊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他们受过了相关方面的专业训练。或者,你可以加入某一个为幸存者而举办的小组,你能在里面获得支持,并与那些跟你有同样经历的人进行交流。有学者总结了八条,当你发现有人自杀时,你应当如何做。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提到过了,这里再次重复一遍:
①严肃对待这件事情;
②牢记:自杀行为是一种求助的信号;
③要立即给予帮助,并且尽快求助,不要有任何拖延;④倾听;
⑤询问对方是否有自杀的想法;
⑥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自杀的想法,那么一定不要留下他一个人;⑦寻求专业的帮助;
⑧不要保密。
2.2哀伤实际生活中,丧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经历的事情,例如找不到了某样重要的东西,或者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我们不断地得到一些东西,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总会失去一些东西。有时候我们可能仅仅一笑了之,有时候让我们心情不好。但是有时候却可能是我们永远不希望经历的,例如亲人的死亡。在心理咨询中,丧失的咨询包括朋友的死亡、亲人的死亡、宠物的死亡、离婚后的丧失感等多种内容。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前两个问题。
Ross说:悲伤是对死亡或者即将到来的死亡的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居丧时的哀伤并不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的疾病,但却是一种需要心理工作者关注和帮助的事件。在国外,哀伤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迅速在台湾、香港开展起来了,在大陆,相应的工作坊也开始开展。新华网曾于2006年底转载《上海青年报》的报道说:“上海出现了国内首个哀伤辅导机构——‘星星港’。这是一家为丧子父母疗伤的非盈利性机构,到去年年底为止,会员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八十名。这对国内咨询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步。”
2.2.1哀伤的定义
国外在讲到哀伤咨询时,一般有三个单词,分别是:“Bereavement”、“Grief”和“Mourning”,在香港著名心理咨询师陈维樑和钟莠筠所写的《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一书中,认为Bereavement,即亲人丧失,是最宽泛的词汇,虽然国内的学者一般将这一领域翻译为哀伤咨询,即Grief。从定义上来说,丧失,指任何人在失去所爱的人或所依赖的人或事物(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一种痛苦状况,这种状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它包括了两个部分:其中之一是个体内部的反应,即个人在面对损失或丧失时出现的内在生理、心理反应,内在心理方面主要包括情感与认知两个方面的内容,通常这部分称之为悲伤反应;另一个部分则是个体在经历哀伤事件时,因为悲伤反应而带来的外在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