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30539400000062

第62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20)

重要的是使用家庭疗法,让她的父母一起参与进来,帮助改善他们家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状况,促进彼此间的理解,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状况的理解,了解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家庭系统结构是使孩子痊愈并保持长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和努力的过程。

【案例2】孙二,女,二十岁,大专学生。身高一米五八,体重三十九公斤。

小时候,孙二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胖妞,白嫩嫩的小脸很爱笑,大人都爱逗她,小朋友也爱跟她玩。可是,上了小学后,慢慢地,她不那么受欢迎了,同学都爱跟那些苗条的、漂亮的同学玩,她只有跟一些不受欢迎的女孩在一起,而这些女孩都显得有些胖。有一次,她听到老师们聊天说,“她如果瘦点就好看了”。她不知道老师在说谁,但觉得说的就是她。后来,她就特别注意一些减肥信息:电视里的减肥广告、杂志上的减肥知识、别人聊到的减肥方法等等,她都留心记着。然后,她开始减少饭量,少吃肉,不吃早餐就上学。不久,她父母发现她吃得太少,开始督促她改变饮食习惯,监督她吃早餐。表面上,她恢复了正常饮食,但之后,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下午参加训练,避过晚饭时间才回家,却跟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吃过了。上中学后,因为离家比较远,她开始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她吃得更少了。早上一杯奶,然后一天吃几根黄瓜或者几颗西红柿,有同学请她吃零食,她也不吃。她明显地消瘦下去,暑假回家时,父母被她的样子惊住了,终于把她送到医院求治。经过输营养液、规律饮食等住院治疗之后,她的体重有所增加,虽然没有恢复到正常平均标准,但她还觉得自己胖,而不接受医生和父母的劝说,只是为了讨好他们才勉强接受治疗。出院后,父母因为担心她自己又不好好吃东西,把她转到了家附近的中学。在家里住的日子,她又用了老办法,下午参加学校活动来避开晚餐时间,中午吃了饭,她也会找机会引吐出来,跟父母玩起了攻防战。这样几年过去,到读大专之后,父母无法监督她,她又开始按中学住校时的食谱吃东西。第一年放假回家时,她瘦得皮包骨头,头发没有光泽,月经也停了半年,整个人显得冷漠而虚弱,父母赶紧送她去接受治疗。

【案例分析】本例中孙二的表现也完全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①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的15%以上;②主动拒绝进食,并用引吐来清除食物;③病理性怕胖;④闭经;⑤症状超过三个月;⑥没有其他导致体重减轻的器质性疾病。

孙二厌食的原因是出自于同伴的压力,也是社会文化造成的压力。现在由于西方世界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流行“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电视、杂志上明星、模特极瘦的身材代表着时尚,引导着人们向她们看齐。最关注时尚信息的青少年所处的成长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流行的观念。在大家都认同瘦才是美的、才是受欢迎时,急于得到同伴认同、重视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得到适当引导,就可能盲目地追求苗条,进而用禁食等方法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最终患上厌食症。

咨询思路:第一步是让孙二住院治疗,改善她的身体状况,增进营养,提升体重,可以用输营养液等方法。下一步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她对自己身体的扭曲认知,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教导正确的进食方式,并用行为技术帮助她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以达到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案例3】郑三,女,二十六岁,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五十六公斤。未婚,大学教师。二十三岁刚进学校工作不久,谈了一个男朋友,当时很甜蜜。可是一年后,男友提出分手,她很伤心。后来发现男友是因为有了另一个女孩而与她分手,她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胖,男友才会另找他人。于是,开始节食。

不久后有一次同学聚会,那天她吃了很多东西,回家后觉得后悔,但同时又发现吃过东西后,失恋的难受感觉减轻了许多,心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之后,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旦遇到些使她难受的事情,就会难以控制地吃一大堆东西,情绪好一些的同时又觉得后悔、怕胖,就会到卫生间把吃过的东西再吐出来。跟别人一起吃饭时,食物的味道常常诱得她想大吃一顿,但又怕被人嘲笑,只能控制自己,回家再自己煮东西吃。最多的一次,她吃了两公斤面条。到现在,她大概每周会发作三次,吃了大量食物后,因为怕胖,会呕吐出来,还每晚下楼跑步减肥。虽然她的体重没有增加,但是她很怕别人知道她的这种行为,觉得一个女孩子这样很羞愧,感觉很痛苦而且自责。

【案例分析】郑三的表现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①难以控制的发作性贪食;②自我引吐来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③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三个月;④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

郑三患贪食症是因为失恋而引发的,吃大量食物可以让她感觉好些,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心里觉得轻松,而暂时忘掉失恋的痛苦。因为怕胖,她用引吐、运动的方法来消除食物的影响。呕吐之后,她觉得抵消了暴食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与控制感。习惯了这种暴食—呕吐的循环后,她可能在遇到任何一点情绪问题或者仅仅想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就开始再次暴食—呕吐。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以缓解她的情绪问题,但是她自己也觉得这样是不正常的方式,而感到痛苦。而且这也不是面对问题,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因而,她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咨询思路:首先帮助她理清自己的情绪与病态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行为技术打破她暴食—呕吐的恶性循环,提供正常进食原则。可以要求她记录自己进食的情况和当时的心情,以加深她对自己的了解。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帮助她建立正确面对问题,解决情绪问题的应对方式,从而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案例4】吴四,女,二十八岁,公司白领。身高一米六四,体重五十五公斤。

吴四是一家公司公关部门的主管,平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一年前,有次熬了几个通宵完成一件工作后,她和同事们一起出去大吃了一顿。后来她发现自己食欲增加,老想吃东西。她在自己办公室里准备了许多零食:冰激凌、可乐、饼干、面包、蛋糕、牛肉干、巧克力等等,一闲下来,就会猛吃,比如在半小时内吃下两个面包,一盒巧克力,一升可乐,一斤牛肉干。但是,因为职场上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形象,她害怕自己发胖会影响工作,所以自己买减肥药还有一些通便的中成药吃,有空就去健身房做长时间、大运动量的锻炼。现在她暴食最少每周三次,多者可达每日两次,但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这个习惯,在人前她仍维持着正常的进食行为,很怕别人发现而觉得她奇怪,但是每次发作又控制不住,所以觉得非常痛苦。

【案例分析】本例中吴四的表现已经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①难以控制的发作性贪食;②导泻、过度运动来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③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三个月;④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

在吴四的案例中,职场对女性的压力是一个治病关键因素。她觉得压力大、很辛苦,而暴食则给了她一个发泄情绪、减轻压力的途径。但她觉得好的形象对女性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社会以瘦为美,所以她不能变胖,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减肥。这种矛盾不能为外人道,让她觉得很痛苦。

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把女性的价值建立在外貌、形象的基础上,致使许多女性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来获得符合社会标准的美好形象。这也是进食障碍在女性中多发的原因之一。

咨询思路:第一步,帮她理清自己感受到的压力与病态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要求她记录自己进食的情况和进食前后的心情。然后,用行为技术给她提供正常进食原则,养成正常进食行为。重要的是帮助她建立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使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建立在体重与形象上,促使她尊重自己的身体,欣赏自己的价值,从而预防贪食症复发。

【案例5】来访者,女,二十六岁,神经性贪食八年。

来访者每月暴食十到十五次。自引呕吐十到十五次,发生在每次暴食之后。如果她认为自己吃了特别不该吃的东西,就会在暴食之后呕吐一次,然后喝下大量的水,接着再吐一次,意将自己“清扫干净”。

来访者每天早晨乘坐地铁上班,通常在七点半到达办公室,开始工作。八点半吃早餐,通常是半个面包和咖啡。有个同事会带油炸圈饼或者饼干作为早餐,大概每两周有一次。这时,来访者就会吃一个油炸圈饼,或者是五六块饼干,然后引吐。来访者通常不吃午饭。即使吃,也主要是沙拉、比萨之类的。吃完午饭,来访者会引吐三分之一所摄入的食物。除非办公室有特别的事情,否则她在白天是不吃零食的。如果吃的话,也就是一个蛋糕,而且马上引吐。下班之后,来访者直接回家,然后暴食,暴食之后引吐。工作日,暴食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在周末,来访者总是用暴食开始的。暴食之后,马上引吐,然后洗澡。“这样,我能有几个小时感觉还不错。我觉得自己是干净的,就像我从没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一样。”来访者在周末会吃掉冰箱里面的所有东西。

暴食有时候会发生在丈夫在家或者是她看望母亲的时候。“我就是忍不住我的家人知道,但是这让我很难堪。我真的不想在他们面前暴食我们不谈论这个。我妈妈认为这就像抽烟成瘾一样除非她生气了,然后她会叫我怪物。我丈夫想让所有事情好起来,所以当他问我是否还这样做的时候,我就说不会了。”

来访者:暴食的时候,我感到失控。我感觉自己处于一个不同的状态,就好像我并不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样。真的没有情感。我是麻木的。它就只是我做的一件事而已。

(引吐的时候)将事物弄出来让我感觉好些,但我觉得自己像个怪物,我感觉孤独很糟糕。我奇怪自己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地做这件事情。

来访者两年前,还滥用过泻药半年,但她在感觉到头昏眼花及心悸之后很恐惧,便停止使用了。她还尝试用过一次利尿剂。

来访者曾经疯狂地锻炼,不过自从治疗开始,就没有了。那时,她在凌晨三点半就起来,在上班之前要进行有氧运动一个半小时。她异乎寻常地关注自己的体重,对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极度不满意,尽管事实上她的体重在完全正常的范围内。因为认为自己穿什么都不好看,所以她不买新衣服。

十八岁时,来访者无意中听到两个女同学谈到一个贪食症的女孩,来访者就开始暴食和引吐。她最初认为暴食和引吐是令人厌恶的,但没多久之后她就开始尝试。对于第一年的暴食,她随后要么严格节食,要么呕吐作为补偿。因为呕吐比较困难,所以她较少这么做。当呕吐成为一种本能后,她开始更多使用呕吐来补偿暴食。日益见长的呕吐频率让体重显著下降,同时她还每天锻炼一两个小时。大概在二十岁九个月的时候,来访者是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的。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其他相关的严重病理心理。

来访者成长于一个宽阔的郊区环境,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是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来访者在十二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

来访者:可能这是我整个生命中唯一最有创伤性的经历我曾想如果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我宁可不活着我曾一直是爸爸的宝贝,但在他们离婚之后,我几乎再也看不到他。

他们离婚后,妈妈不得不承担起全家的主要开支,这样她就要工作更长的时间。那段时间,我经常独自一个人郁郁寡欢地度过整个的下午。

整个家族中,没有人有明显的肥胖、进食障碍或者任何其他的精神病家族史。二十三岁时,来访者结婚了,她是在大学的时候认识丈夫的。来访者和丈夫住在一套公寓里面,妈妈也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来访者:我和妈妈的关系是好的,但是感觉到近些年来有些疏远。我丈夫工作时间很长,并且要经常出差。我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很多次暴食的时候,都感觉和丈夫的关系很糟糕。

【案例6】来访者,女,二十九岁,神经性厌食,前来进行家庭治疗。

母亲和来访者是缠结的,父亲被排除在外。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唯一一个公然表达愤怒的人,工作是父亲被排除在外的一部分原因。来访者害怕父亲发怒,这一点来访者是承认的。然而,较不清晰的是,母亲悄悄地叫女儿回避父亲,因为母亲自己不能处理与丈夫之间的事务。结果是,来访者在害怕父亲的过程中长大,并且泛化到害怕一般的男性。

咨询师:父亲对与女儿的脱离有什么样的感受?父亲:我觉得那是因为女儿怕我发怒。来访者:(点头)那是他的错,不是吗?咨询师:母亲是怎么认为的呢?母亲:我不认为这是父亲的错。咨询师:(对母亲)你说得对。母亲:没有人是错的。

咨询师:那不是真的。母亲:(吃惊)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咨询师:那是你的错。

【案例分析】这是结构家庭治疗中的处理方式。母亲说“没有人是错的”,这句话体现了母亲仍然在通过否认她真实的情感来回避冲突。刻板的回避冲突的模式维持了母女之间的破坏性的联盟,要打破这种模式就必须使用这种水平的强度。其内容——谁真正害怕愤怒——不如结构目标重要:将女儿从她与母亲的过度卷入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2危机事件中国人造词的绝妙性再次在危机这个词上体现了,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并存。当然,学者给出了许多更多学术化的定义,在吉利兰和詹姆斯写的(肖水源等翻译的)《危机干预策略》的第一页就给出了六种危机的定义,这里摘录其中之三:

①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②危机是一种解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它指的是个人因这种破坏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

③危机的发展有四个不同的时期:a.出现了一个关键的境遇,并分析一个人的正常应付机制是否能够满足这一境遇的需要;b.随着紧张和混乱程度的增加,逐渐超越了个人的应付能力;c.需要解决问题的额外资源(如咨询);d.可能需要转诊才能解决主要的人格解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