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冠状动脉扩张剂潘生丁、心肺复苏常用的肾上腺素、抗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等常用药,也有引起心绞痛的报道,在应用时也应注意。
6.巧防服降糖药不良相互作用
β-糖苷酶抑制剂是新一代口服降糖药,它是以推迟肠道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和吸收而达到对糖尿病治疗的目的。目前国内常用的代表药为拜糖平。它对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具有良好作用。但伴随时间推移研究人员发现,如糖尿病并发心脏病,患者在使用强心药地高辛的同时使用拜糖平,有可能降低地高辛的吸收,影响疗效,而导致心脏病患者发生意外。
7.巧防药物性失眠
有些药物可引发药物性失眠,服药时要千万注意:
止喘药。比如麻地黄可以兴奋大脑皮质,氨茶碱也有轻度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使用时,若配合小量镇静剂,就可以防止失眠。
抗抑郁或催眠镇静药。如安定等药,若服药时间、剂量不当,白天昏睡不醒,晚上却烦躁失眠。因此,这些药物白天用量宜少,晚上则可加大剂量。
利尿药。利尿药应用后会使排尿次数增加,若在睡前服用。常因小便次数增加而导致失眠。故宜在白天服用。
对胃有刺激的药。若在晚饭前或是晚上空腹时服用,可因产生恶心、上腹部不适而影响睡眠。因此。这些药物都应在白天饭后饱腹时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
强心药。如洋地黄类药物,因为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安全范围狭小,倘若用量稍大,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而导致失眠。因此凡用此类药物,不宜随意加大剂量。
降血压药。随意加大用量会使血压降得过低,从而产生失眠。因此,在使用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8.服药巧防胃病加重
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除要注意生活、饮食外,还应避免下列药物:
糖皮质激素。常用于关节炎急性期及抗过敏、抗免疫等治疗,它还可引起胃黏膜出血、胃溃疡发生。常见的有强的松、可的松、去炎松、地塞米松等。因此,胃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消炎镇痛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损伤。常见的有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炎痛喜康等。因此,患胃病而又不得不服该药时,要在饭后半小时或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如有胃不适应及时停药和一对症处理。
解热镇痛药。常在感冒发热时服用,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去痛片等。这类药物退热效果较好,但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有胃病史的人患感冒发热时,不宜服此类药物,采用物理降温和中草药均可奏效。
抗癌药及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COSMZ及抗癌药环磷酰胺、5-Fu等,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以防不测。
9.巧防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一些中西药物合用,有时会产生不良反应。中药乌梅、山楂、五味子等含有机酸,与西药磺胺类合用,容易引起尿闭或血尿;中成药六神丸、益心丹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合用,可导致心脏骤停;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合用,会导致呼吸衰竭;中药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药合用,可增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发生危险。
有些中西药物合用能增强药物毒性。中药贝母和西药氨茶碱同时使用能造成中毒:中成药小活络丹、香连丸、川贝枇杷露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合用,会增强生物碱的毒性;中药冠心苏合丸和西药亚硝酸异戊酯合用,能生成含汞离子的有毒沉淀物,使人中毒;中药朱砂安神丸与西药三溴合剂、硫酸亚铁合用,能生成溴化汞、硫化汞,引起中毒。
10.孕妇服中药巧防不测
有相当一部分中药对孕妇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枳实、牛膝、大黄等,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增强子宫收缩,有引起流产、早产的危险;红花可使子宫肌紧张;吴茱萸、薏苡仁等可兴奋子宫。另外,也有些中药可间接影响孕妇,如桃仁、丹皮、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可能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而危及胎儿。动物实验证明,丹皮可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桃仁可诱发流产或早产;大黄、芒硝、薏苡仁等有导泻作用,过度导泻有损阴血;干姜、厚朴、半夏、附子等具有利尿作用,有损孕妇津液。
孕妇在妊娠期要慎重使用上述药物,原则上以不用较为安全,同时要注意有些中成药也含有上述中药,也要慎重选用,如桂枝茯苓丸、麻仁丸、平胃散、六味丸等等。确因治疗不得不使用上述药物时,则应请有经验医生,最好请妇科中医予以处方投药,切不可自行服用上述各种中药。
11.巧防戴隐形眼镜药物不良反应
德国专家研究表明,许多抗感冒、止咳和止痛药物中都含有抑制眼泪的成分。泪液分泌量减少会使隐形眼镜过于干燥、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视力。此外,某些激素、抗生素、作用于植物神经的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或抑制神经末梢兴奋的副交感神经阻滞药,也具有减少泪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于戴隐形眼镜的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专家提醒戴隐形眼镜的人在看病时,如医生开了这类药物。一定要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并问清楚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2.巧防药物性跌倒
一些镇静安眠药,长期服食会引起眩晕、震颤、视觉模糊等症状,这就使服食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有可能突然跌倒。再者,长期服用这些镇静药,如突然完全停止服食,会发生抽筋,动作失去协调,也易跌倒。
多种降血压的西药,常服或过量服用,会引致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下降过多,头部缺血而易晕倒。这些降血压西药,还会使交感神经调节血管张力的功能迟钝,故站立时血液因重力而大量向下肢流去,脑部暂时供血不足而头晕跌倒。
皮肤过敏症、鼻过敏症及其他过敏症,常用各种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非那根等。服食之后或常服会有恶心欲呕、疲乏欲睡、口干及头晕、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故常易晕倒。临床观察发现,服这些抗过敏药,常会在大小便时昏迷跌倒。
一些兴奋药物。会引起肌肉震颤,心动过速,瞳孔放大,头昏眼花等情况。如服量过大,还会引起幻觉、意识模糊,因此,也可引起在行走或起身站立时跌倒。
13.不可滥用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是神经精神科常用的一类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消除紧张、焦虑、兴奋、不安和失眠。安定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严重时可以成瘾,为避免这类药物滥用,使用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长时期使用安眠药,放松心情,尽可能做到不服药入睡。必要时则须间断(即间隔一段时间,如3-5日)、交替(与其他药物替换应用)使用。
如两种安目民药同时服用,每种用量应减半。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应在睡前半小时用。
年老体弱者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禁用,特别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
14.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国内外都相当普遍,觉得不用点抗生素就不放心,而且药越新越贵越好。但有时患者只是患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无效,用点抗感冒药就可以了,而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用得不当,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出现不应有的不良反应。因为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比较多,有些还很严重,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的过敏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对耳、肾的毒性;红霉素类对肝脏的毒性等。此外,还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感染不当,还可使合并症增多。
15.千万不要滥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人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头痛脑热时,或是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或是痛经等,人们常常不经过医生诊断就自己到药店去买退热药或止痛药。发热是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因此退烧不得不有一定“保留”,就是指不要立即把体温降至正常范围。随便使用退热药。特别是在确诊之前用药,会使一些重要症状暂时缓解。医生就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很容易造成误诊、延误病症。因此,不要在没有弄清诊断的情况下使用退热药。这是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