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30461400000032

第32章 内科疾病(22)

较重者:麦角胺咖啡因片,在发作早期服1~2片,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超过8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以上药物无效,可选用英明格100毫克口服或6毫克,皮下注射。以上药物均为成人用量。

[西医药治疗]

普萘洛尔10~40毫克,3次/日,哮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且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时为痰浊头痛型。适宜用化痰降逆之法治疗。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症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少寐多梦,且苔薄,脉弦时为肝阳上亢型。适宜用平肝潜阳之法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症见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局部络脉怒张,且舌暗有淤斑,脉沉弦涩时为淤血阻络型。适宜用活血化淤之法治疗。可用丹七片、血腑逐淤丸(片)、活血化淤丸、化症回生丹等。

[预防与调理]

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心情,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不要过饥过饱,不要饮酒以及摄入高脂肪食物。

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2.失眠

[病因]

失眠是指缺少睡眠或睡眠发生紊乱,使人产生缺少睡眠感,中医学称“不寐”等。

造成失眠可由心理生理、躯体疾病、药物、过量饮酒、环境等因素引起。

[瘟状]

心理生理因素所引起的失眠最常见,可引起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

由躯体疾病如抑郁症、感染、中毒、疼痛、下丘脑的病变或损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引起入睡困难。

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或对入睡环境不适应,均引起无法入睡,次日感到精神不振,有时感到焦虑不安。

[检查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做出诊断。给予准确诊断。

[西医药治疗]

安定类药物:舒乐安定1~2毫克/次,对解除短期失眠疗效甚好,但长期服用可产生耐药性。应短期内服2~3周后逐渐减量,最后停用。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心烦不寐,无法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且舌尖红苔少,脉细数时为心肾不交型。适宜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黄连6~9克、肉桂3-6克(后下)、黄芩6克、白芍12克、阿胶9克(烊化)、牡蛎30克(先煎)、龟板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

症见思虑重重。经年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言,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且舌淡苔薄,脉细而弱时为心脾两虚型。适宜用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龙眼肉12克、白术12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9克、牡蛎30克(先煎)。

[针刺疗法]

主穴:神门、三阴交、安眠。配穴: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太溪;肝郁化火加肝俞、间使、太冲: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痰食积滞加丰隆、内关、足三里、中脘。

[预防与调理]

保持愉快心情,定时休息,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自我调节消除疑虑、恐惧、抑郁等因素。

入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

由躯体疾病等伴发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3.老年性痴呆

[病因]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病症。这种病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变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酶活性降低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大脑皮质广泛萎缩和神经细胞的变性。

[症状]

起病时间通常于老年或老年前期隐袭起病。

首发症状常为记忆障碍,如常失落物品,言语重复啰嗦等。随后,理解判断、分析综合、计算识别等智能活动进一步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下降,如不知饥饱,出门不知归途,叫不出家人的名字,甚至说不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等。

有些患者因心理代偿反应在早期出现妄想观念,随着痴呆的加重而逐渐消退。

患者可有性格改变,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情绪抑郁或易激动,无故吵闹,甚至缺乏羞耻及道德感。

及至后期,终日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言语杂乱无章。

躯体方面,患者外貌苍老,皮肤干燥,色素沉着,发白齿落,肌肉萎缩,痛觉反应消失。

[检查诊断]

隐袭起病,进行性发展。

智能缺损足以妨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并有短程记忆缺损的证据,抽象概括能力或判断力明显减退,或有失语、失用、失认等高级皮层功能的其他障碍。

神经系统检查无局灶性体征:脑电图早期呈α节律减退,晚期为弥漫性慢波;脑影像学检查示脑萎缩和脑室扩大。

[鉴别诊断]

除应与其他表现为痴呆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鉴别外,还应与老年期的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相鉴别。

血管性痴呆。

常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以及反复发作的卒中或脑供血不足史;

情绪不稳和近事记忆障碍为起病症状,智能衰退出现较晚;

人格和自知力较长期保持完好;

病程呈跳跃式加重和不完全缓解交替的阶梯性进行性发展;

常有脑局灶性损害所致的神经系阳性体征:

脑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性梗塞灶:

对症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及服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如脑复新),疗效较阿尔茨海默病为好。

老年期抑郁症:以情绪忧郁为主,用抗抑郁药疗效良好,无后遗人格和智能缺损。

[西医药治疗]

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脑部代谢的药物:如氯酯醒、脑复新、核糖核酸、石杉碱等。

钙离子拮抗剂:西比灵、尼莫地平等。

伴有抑郁者,可适当服用阿米替林,剂量宜小,缓慢递增,症状改善后及时停药,以防加重痴呆或导致谵妄。

如夜间吵闹不宁,可服小剂量氟哌啶醇0.5毫克或氯丙嗪10~25毫克。

严重痴呆伴有偏执症状、失眠、无目的游荡及其他精神症状者,可短期服用较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智能低下,眩晕耳鸣健忘,动作缓慢,肢体不用,皮毛干枯,且舌体瘦小,脉沉细尺弱时为肾精虚衰型。适宜用填精补髓,益脑醒神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紫河车20克(冲)、龟板15克(先煎)、猪脊髓15克、山药15克、五味子6克、牛膝20克、地龙12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菖蒲15克、郁金12克、远志10克。

症见神志呆滞或精神抑郁,哭笑无常,或烦躁易怒,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颧红口干,潮热,且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时为肝肾阳虚型。适宜用滋补肝肾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知母12克、黄柏6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丹皮10克、菖蒲15克、郁金12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天麻10克、钩藤15克。

症见智力减退,哭笑无常,或终日少言,倦怠畏卧,头身困重,腹胀纳呆,胸脘痞满,泛吐涎沫,且舌淡苔白腻。脉滑时为痰浊阻窍型。适宜用健脾化痰,开窍醒神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人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菖蒲15克、远志10克、郁金15克。

针刺治疗。

体针:取穴百会、脑户、风池、膻中、大椎、神门、大陵。

头针:取双侧语言区,晕听区。

[预防与调理]

避免精神刺激,多与患者交谈,关心和爱护患者,体贴照顾。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卫生。

对卧床者要严防发生褥疮、骨折及合并感染等。

避免让患者住在安静昏暗的独用房间里和从事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活动。应矫正患者的视听缺陷。

4.神经官能症

[病因]

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是一类最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及遗传有关,其最常见症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其发病与中医“肝”、“脾胃”、“心”、“肾”等关系较为密切。

[症状]

焦虑型神经症。

焦虑型神经症是一种以长期而不现实的焦虑为特点的精神障碍。往往有急性焦虑或惊恐的加重发作。

急性焦虑发作:是焦虑型神经症的基本症状。

可反复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到1或2小时,可自行缓解或好转。

患者在发作时体验到一种没有明显理由而自行产生的主观恐惧感,以及一种使人无法忘怀的、对于似乎即将来临而又无以言状的灾难所感到的恐怖。

并伴见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偶发早搏及心前区尖锐刺痛等。

双手伸展时常可见到细小震颤,还有出汗、胃部不适、想恶心呕吐的感觉、全身软弱乏力与头晕。

患者体验到不现实的感觉,并且觉得与周围的人们和物体失去了接触,还会体验到一种渴求空气、想深呼吸的感觉。

也可出现四肢肌肉肌张力亢奋的僵硬感或口唇与手指、脚趾端部有针刺或麻木感。

慢性焦虑:

症状与急性焦虑发作相似,程度较轻,而时间较长,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

患者感到紧张和忧虑,易受惊,感到不安,显得神经质,对未来觉得模模糊糊,似乎一直很疲乏,头痛、失眠以及出现各种亚急性植物神经性症状。

恐惧型神经症。

恐惧型神经症是指对于某些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情景或躯体功能,表现出不合理或过分的害怕。

患者想到令其恐惧的物体即感焦虑,当确实接近这个恐怖刺激时,焦虑便增加到惊恐的程度。可分以下几型。

广场恐惧症:是最常见的恐惧症,约占60%之多。主要表现为害怕有拥挤人群的广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第一次发病常在某个公共场所中突然出现惊恐。

单纯恐惧症:是对某些物体或情景不合理地感到恐惧。此症常是幼年时期的暂时现象,如害怕黑暗、动物等。成年人也会有特殊的某种神经质性的害怕,如对关闭的空间产生幽闭恐惧症,对高空产生高空恐惧症等。

社会恐惧症:患者在面前有别人时会感到焦虑,在公共场所时害怕窘或被羞辱。

强迫型神经症。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也是焦虑。与其他神经症焦虑不同的是,强迫症的焦虑是对内源性想法和欲望所产生的反应。具体表现如下。

强迫思维:

是与患者正在做的事情毫无关系的想法、词汇或幻想,它迫使患者予以注意,且无法抵抗。

它们带有攻击或性的色彩,使患者感到焦虑,并加以抵制,想努力把它们从意识中排出。但这种想法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强迫行为:

具有自发性质,它是一种压倒一切地、不可抗拒地会做出某种攻击性的冲动欲望。

它使患者感到焦虑,并且拒绝把它付诸行动,但事实上他们却作出这些强迫行为,而且反复出现,形成某种特定形式。

强迫行为常继发于某种强迫思维。

疑病症。

疑病症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影响到皮层下部位的一种神经症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整日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

患者会诉述身体很多部位的症状,最常见的部位是腹部内脏、胸部、头部及颈部。如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便秘腹泻、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尿意频急、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