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30343800000039

第39章 疾病预防的常识(1)

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我们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我们应该在疾病未生之前就要注意治理,而不是等到生病之后才去救治。治病不如防病。百治不如一防。

一、怎样保护呼吸道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黏膜,黏膜内有大量腺体和杯状细胞,能分泌黏液和浆液,不仅为吸入的空气加温、加湿,还可以把空气中的灰尘、毒物、细菌等黏住。同时,黏膜上长有纤毛,通过纤毛运动把被黏住的有毒有害及其他杂物推到喉头咳出。

然而,空气的细菌、粉尘、化学物质和有毒成分,以及寒冷、下燥、酸碱等因素都会给呼吸道黏膜带来损害,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在冬春季节里,呼吸道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所以,保护呼吸道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第一,搞好室内卫生。要湿性扫除,同时要戴好口罩,防止过多灰尘吸入,刺激呼吸道黏膜。

第二,改善劳动条件。凡粉尘及有毒气体的操作都应密闭化。不能密闭也应降低其浓度,达到国家的卫生标准以下。

第三,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较大环境中作业,应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如戴防毒面具、加厚口罩,防止这些物质吸入呼吸道内。

第四,喷洒农药及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一定要戴4~6层的纱布口罩,有效地防止农药及病菌吸入。

第五,戒烟。长期的烟雾刺激除可引起尼古丁等中毒外,还可引起慢性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第六,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气管炎,以免发展成慢性病,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

第七,进行耐寒锻炼。提高呼吸道对寒冷的耐受力。如坚持冬天用冷水洗脸、洗鼻、不用口罩御寒等。有条件可以进行冷水浴或冬泳。

二、怎样保护胃

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的功能,为保养好胃及其消化功能,我们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食要定时、定量,以保证胃有规律的收缩、蠕动、排空及分泌消化液。这不仅有利于胃的消化功能,还能防止溃疡病和胃炎的发生,

二,进食前可适当喝口汤或水,但不能过多,这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有益。

三,为保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饭前请不要吃零食。

四,进食时情绪要放松,要少说话,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五,进食后应喝一些汤或水,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道和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混合,对消化有益,

六,饭后不要立刻作剧烈运动,否则会使消化道的血液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七,不要吸烟。吸烟可引起幽门括约肌松弛,使胆汁容易返流入胃内。而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是一种化学性损害,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对于溃疡病和胃炎患者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胃病活动时(发作期)要做到少量多餐,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酸偏多,常表现饥饿痛、夜间痛,多餐饮食能保证胃内不断有食物来稀释和中和胃酸,起到止痛作用。

二,禁食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咖啡等。这里要指出的是,特别是高度酒,它能溶解胃黏膜上的脂质,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化学性损害。临床上很多胃病复发、合并大出血、胃穿孔等疾病,都是因饮酒而诱发的。

三,禁服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激素类、水杨酸素、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红霉素、利血平。若要服用上述药物,则要加服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

四,胃病发作时可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牛奶可谓是胃病患者最好的食物,它不仅能稀释酸、中和酸,而且对胃没有刺激,营养价值又特别适合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五,胃病合并呕血时要暂时禁食,合并解黑便(消化道出血)时只能进冷或低温流汁,这样有利于止血。

三、怎样保护心脏

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可以说没有心脏跳动就没有生命。心脏自胎儿时期始,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始终不停地跳动,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才能使它强健有力。

1.怎样保持心脏跳动强健有力

(1)心脏的力量来自于运动。不断运动,能使心脏发达有力。另外,长期运动可以降低血脂,使血压正常,减轻心脏负担。

(2)注意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可防止血内胆固醇升高,有预防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因而不会发生冠心病。另外,维生素B(6下标)及维生素E不足,也能促使人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血脂升高等。同时,吃盐过多可造成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久之发展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因此,应少吃盐。尤其是家庭中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更应注意饮食宜清淡、少吃动物性脂肪及食盐。

(3)生活上要有规律。要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要有规律,忌烟酒,少饮浓茶及浓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料。

(4)情绪要稳定、性格应开朗乐观。大喜大悲、情绪激动,都会损心脏健康。而心情抑郁,更是对健康不利。这些都要避免。

(5)预防感染。一些病毒性感冒常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扁桃体炎、关节炎、脓痂疹等,链球菌感染又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因此,预防这些感染是对心脏的有力保护措施之一。

(6)梅毒的晚期也会侵犯心脏。必须自重自爱,遵守性道德,防止性病染身,预防梅毒性心脏病的发生。

(7)防止药物、细菌引起的中毒。某些药物及一些细菌毒素(如白喉杆菌外毒素)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严重可危及生命,必须注意预防。

2.中老年心律失常分类

为了更好地识别中老年人的心律失常,为治疗提供依据。有人建议将其分成下列3类:

(1)快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室颤动、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2)缓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各种传导阻滞等。

(3)快慢综合征。主要是病态窦房结的一种表现。

3.心律失常的症状

老年人的心律失常症状无特异性,很容易被自己忽视。有的人频发期前收缩,自己并没有不适的感觉。阵发性的心悸、疲乏、气短,可能被认为是年老体衰的特点;在出现眩晕、昏厥或抽搐时,甚或误认为是其他重病,其实,这都可能是出现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有些人心律失常,还可能导致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尽管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没有明确的特征性,但有些病人,对自己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有独特的预感和不适。假如老年人感觉不适时,随时数一下脉搏,那就很容易觉察出脉率的快慢及其规律性。这是识别心律失常最简单的方法。

4.心力衰竭有哪些早期表现

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脏病病人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能否早期识别、及时予以纠正,是能否延长老年心脏病病人寿命的关键。下列表现应警惕心力衰竭发生。

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有:在做一般活动时易疲劳、有倦怠感,夜间睡眠常要垫高枕头,一般登楼梯、爬山坡或跑步时感觉呼吸困难较前加重,不明原因的咳嗽也常常是左心衰竭的早期表观。

右心衰竭的早期表现有:常有右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易疲倦、颈静脉膨胀,体重增加、浮肿和尿量减少也常是较早期的表现。

5.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一般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治疗上大体同青年人一样。但是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症状格外凶险,及时和妥善的治疗尤其重要。

首先要让病人呈卧状休息,两足垂放床边的坐位也是可取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应用适量的强心药——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及血管扩张药(如消心痛、酚妥拉明、硝普钠等)都是当务之急的治疗方法。对于心力衰竭病因(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的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有时也需要应用一些镇静药。病情好转后,给病人低盐饮食,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四、怎样保护肝脏

肝脏除去能制造胆汁直接参加食物的消化外,还能把血液中的多余葡萄糖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的时候,再把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排放到血液中供各器官使用。同时,肝脏还能制造蛋白质,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水平;解除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以及吃入、吸入的毒性物质的毒性;肝脏也有造血、储血及凝血作用。肝脏被称为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在生长发育及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说人没有肝脏将不能生存,因此,必须注意对肝脏的保护。

1.预防感染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乙型肝炎,不仅病程长、病情重,容易转成慢性,还有一部分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对肝脏的破坏极大。必须提高警惕,搞好预防措施。如注意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乙肝是通过输入“澳抗”阳性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针管、针灸针及接触不洁的唾液、经血、阴道分泌物等传染。只有注意以上几点才能预防乙肝的发生。另外,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预防中毒性肝炎

服用某些药物,如四氯化碳、镇静安眠药、抗癫痫药等,对肝脏都有毒害作用;误服磷、砷等毒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因此,不能乱服药,更不能滥服药物。服药必须听从医生的意见。还要防止误服有毒物质。要做好工作中预防中毒的措施,如喷洒农药时一定要按要求操作。

3.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预防肝炎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措施,因肝硬化多由肝炎转变而来。一旦发生肝炎应积极治疗,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另外,少饮酒,禁止长期大量饮酒,更不能酗酒,因为酒精可造成肝硬化。同时,应注意避免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营养不良也会发生肝硬化。心力衰竭造成肝脏淤血及胆汁排泄不畅等,均可引起肝硬化,也应进行预防。

4.预防肝癌

预防肝炎、肝硬化的发生。饮食上多加注意,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防止便秘、不贪烟酒等,有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

五、怎样保护肾脏功能

1.预防尿路感染

老年人因为肾血流量不足,肾脏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尿路感染会使肾脏的结构遭到破坏,而排泄废物的能力明显减退。如肾盂肾炎可使肾脏组织充血水肿,加重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老年男性发生感染的机会更多,这是因为前列腺正好位于排尿的通道上,一旦前列腺肥大就可压迫尿道而产生尿路梗阻、尿流排出不通畅,就容易感染,因此,老年男性应经常检查前列腺有无增大,以便及时发现而加以治疗。老年膀胱肌力减退,排尿功能也受影响,因排尿困难而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比较多见,而且短时间不易恢复。许多人经常要插导尿管,有的更为了方便而长期将尿管保留于膀胱内,这是造成尿路感染的最大危险,应当尽量避免。

2.用药要慎重

许多药品都需经肾脏排泄,因而加重肾脏的负担;有些药品可能有肾毒性,会破坏肾功能。加之老年人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低,体液容易流失。体液量不足,血液就浓缩,药性增强,肾损害更会加重,于是轻则尿液中出现蛋白及管型,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对肾脏都有毒性。用药前都应慎重选择。

3.要注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老年人手足不便,活动减少,尤其是有病后长期卧床,骨质中的钙就会游离入血液而使血钙增高。老年人对体内钾的调节功能差,空易发生血钾过低,低血钾可造成肾小管病变。故老年人应争取多活动和锻炼;对于腹泻、呕吐等易于失钾的情况,应及时补充含钾药物或饮料。

4.要预防尿路结石

老年人血中钙含最高,故容易发生尿路结石,引起尿路阻塞,因而导致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老年人浓缩尿液的能力差,当尿路不完全梗阻时,尿量可能反而比正常人多;而且有些人虽已有尿路梗阻,但无明显症状,以致未能及时发现病情而造成肾脏的破坏。故老年人应多饮水、多活动,减少结石发生的机会。

5.要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病容易加速肾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性,使血管内膜增厚,致使肾功能减退。故老年人应防止过度紧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进食盐,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若已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症,更应及时治疗。

6.要经常检查尿液和肾功能

肾脏有病变时常可在尿液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各种管型,蛋白量也会增多,若能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常可挽救肾脏的功能。必要时定期做血液中的尿毒、叽酐清除率等肾功能试验,更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病症而予以及时处理。避免发现过晚,以致肾功能不能再恢复。

六、怎样防止过早出现老年斑

人过中年,有些人在面部和手背长出一些豆大的褐色斑片,表面光滑,逐渐增大,不痛不痒,人们都知道这叫老年斑;若斑片颜色深褐、稍稍凸起、界限清楚、表面有一层油腻性的痂,就叫老年疣,又称为脂溢性角化。

老年斑顾名思义应该老年人才长,是皮肤老化的表现。但有些中青年人,特别是长期从事户外作业的人,身强体壮,却过早出现老年斑,这与过度风吹日晒、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的影响、不注意皮肤保养等因素有关。

外界因素对皮肤的损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防止老年斑的过早出现,应该从年轻时做起。要避免过度日光暴晒:夏季外出要打遮阳伞、戴草帽,暴露部位的皮肤上搽一些防晒霜,在野外工作的人更应注意个人防护;到海边游泳和进行目光浴,最好避开中午强烈的阳光;在寒冷干燥季节及大风天气,洗脸后要搽一些润肤的香脂或雪花膏;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吸烟,这样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

若已经出现老年斑,要坚持服用维生素E及维生素C,以减缓老年斑的发展。用液氨冷冻疗法,能把已经长出来的老年斑及老年疣祛除掉。

七、怎样防止脱发

(1)精神要保持愉快,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保证压活动、工作时精力充沛。要形成有规律的作息、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

(2)要讲卫生,注意头皮清洁,不要用过烫的水或冷水洗头。要定期洗头,洗发水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洗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刺激头皮。冲洗完毕,再用毛巾揩干,自然干燥。

(3)头痒、头屑多的人勿用手指甲抓挠。抓挠容易伤害头皮和发囊。排除卫生清洁外的头痒、头屑多的,要及时请皮肤科大夫治疗。因为头痒、头屑多可能是脱发前兆。

(4)勿用纯碱或碱性大的肥皂洗头。碱性伤发,使头发易发黄、焦枯、脆断。避免洗发液损伤发质和发根。

(5)饮食要多样,克服偏食的不良习惯。少吃辛辣食物和肥肉,少吃甜食,以新鲜清淡的食物为好。最好多吃一些水果、干果、胡萝卜、葵花子、豆芽、芝麻、胡桃、卵黄、燕麦、骨汤(含胶)、海带和紫菜等。

(6)头发上不宜长期涂抹油脂。因油脂分解时,会刺激头皮,发生不良反应,引起脱发。不要滥用市场上出售的那些所谓健发美发的化妆品。

(7)头皮有病,要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头皮有病变(如毛囊炎、头皮湿疹、头癣、头皮单纯糠疹)时,要及时去皮肤科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