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30343800000038

第38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4)

新春饮酒要适量。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叫乙醇。适量饮酒对人体有一定好处,少量的饮酒可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使人轻快。新春佳节,亲朋满座,佳肴满桌,酒是少不了的助兴之物,一杯下肚,身心愉悦,淡兴勃发。“致欢欣于春酒”人们常将“春”与“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剑南春”就是以春酒命名的。但是过量饮酒就会危害健康。饮酒给人们带来愉悦还是病痛,主要取决于饮酒的剂量。据报道一个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日饮25克酒,对身体是有益的,表现为体力增强,记忆力增加,胃肠消化力提高,精力充沛。但这也因人而异。总之新春期间,要做到少饮稀饮,赴宴应酬要少,要饮低度酒。情绪不愉快时不宜饮酒。夫妇在酒醉的情况下过性生活,历来为养生之大忌,因为酒精能危害生殖细胞,贻害后代。

新春应保证睡眠,忌劳累疲倦。春节期间电视节目丰富,社交活动增多,许多人因看电视时间过长,或客人来访,或跳舞、玩牌等搞得精疲力竭,甚至一病不起,应引起重视。

二十五、二月怎样养生

二月养生,应注意“春捂”,通俗地说,就是春不忙减衣。《寿亲养老新书》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害。”春天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大。有句谚语“春天天气孩子脸,一天就会变三变”,说的是一天之中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良法。

二月养生还要克服“春困”。古人有“春眠不觉晓”的著名诗句,说的是春风轻拂,气温回升,到处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但是,这时人们却会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叫做“春困”。“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要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劳作,精神矍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舒展畅达、生机勃发。保证睡眠;勤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晨早起,放松形体,信步漫行,或练气功、打太极拳、做操、活动关节,不但对防治春病有利,对克服“春困”也有一定作用。

二十六、三月怎样养生

阳春三月,和风常拂,散步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所谓散步,就是和缓地行走。人体经过一个夜晚的睡眠,各方面的功能活动都处在抑郁、压制的状态,通过散步,可使人体气血流通、郁滞疏达,精神振奋,较快地适应自然春阳的生发,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散步要穿着适宜,宽松舒适,又求保暖,衣服过小过紧都会阻碍行走。散步时,步履要做到从容和缓,心里不慌,脚步不乱,每步的距离要相当,有如闲庭信步,轻松缓慢。这样有利于气血畅达,百脉流通,内外协调。散步要做到持之以恒,时间长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散步时还可配合擦双手、浴眼、浴鼻、浴面、揉颈项、揉摩胸部、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更有助于郁滞宣畅、气血和通、春阳生发。

三月家中养花也可以净化空气,陶冶情操。利用花香防病疗疾,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称之为“芳香疗法”。对自我保健不失为一种方法。

三月是旅游的最好时光。旅游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综合性活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完善的精神享受,旅行观光,历古涉今,可有效地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十七、四月怎样养生

四月初夏,为养生可学习一门舞蹈,舞蹈是一种愉快而有节奏的形体活动。自古以来,就有医家将舞蹈作为一种健身祛疾的方法。《吕氏春秋》说:“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蹈以宣导之。”意思是由于阴湿之地,使人气积郁滞,筋骨瑟缩而不畅达,宜用舞蹈的方法来宣散疏导之。《红炉点雪》说:“歌咏所以养性情、舞所以养血脉。”也指出舞可舒筋活络,通畅气血,使血脉和畅。舞蹈的种类很多,有中西之别、古今之分,可根据各人的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的不同任意选择。

春夏之交练一门气功,亦是一种良好的保健方法。气功是一门古老的养生术,起源很早。我国春秋时已有对气功专门的文字记载。气功可分两种,一种为硬气功,一种为静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气功。静功又可分为多种,如放松功、强壮功、内养功等。中医认为练气功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的作用,所以能防病治病。实践证明,练气功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胃溃疡、便秘、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腰腿痛等多种老年病有治疗作用。有人还通过练气功治愈了癌症,或延长了存活的年限。气功这门古老的养生术再次显示出它的光芒。

二十八、五月怎样养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阳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天除有赛龙舟,吃粽子、鸡蛋等民俗活动外,还有许多养生保健方面的活动。传说在远古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后来端阳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端阳节的一些民俗活动也与草药有关。例如:艾蒿是常用中药,端阳节问民间普遍采集艾蒿插于门上、堂中以求避邪驱疫;菖蒲也是端阳节的热门药,这天把菖蒲刻成剑形插在门楣上,传说有避邪祛病之效。民间还把艾叶、苍术、白芷等药粉碎混合在一起,装在缝好的花布袋内,取名香囊,系在胸前衣襟上,可散发出特殊的香味。还有的用红布做成鸡心袋,内装雄黄等药,让小孩挂在胸前,每年端阳节佩戴这种药物香包别有一种情趣,又能避疫预防疾病。

端阳节时有饮雄黄酒的民俗;大人还会将其涂抹在孩子的耳、鼻、面额、手臂和两腿上,“额头王”就是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这是有毒的。内服外用均会对身体有损害,故此端阳节莫饮雄黄酒。

二十九、六月怎样养生

明代《居家宜忌》说:“六月捣莲花制碧芳酒,口含人参,上岭不喘。久服山药耳目聪明,轻身不老。”六月份池塘莲花含苞欲放,恰似人们握着的红拳手。莲之有益于人者莫过于作为果菜食用和作为药物疗疾。我国各地盛行的莲花糕、莲叶粽子、莲子仁汤、莲子心茶以及莲全身作为药用,这里略述一二。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它可以“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荷叶、荷埂、荷蒂、荷花、莲子、莲心、莲须、莲房、藕汁、藕节,总之莲一本分多种类,皆入药用,几乎没有废物。莲花是美丽的,因为它无私地奉献于人类。六月食莲,对人的养生保健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十、七月怎样养生

七月,瓜果累累,园林中的苹果、脆梨,野林中的红果、酸枣等,都拥上市场。人们虽然尝到瓜果的脆甜,但也因此引起许多肠道疾病。细菌性痢疾就是此时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讲卫生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最好办法,应注意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可以除去污染在手上的绝大部分细菌;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经处理的瓜果、生菜、食品,存放应有防蝇设备等。

夏秋夜晚,当你正在挥扇纳凉,或伏案夜读,不知不觉中被蚊子叮咬,你得格外小心。蚊子能传播疾病,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后,吸入疟原虫,当蚊子再次吸血时,使人感染疟疾,俗称打摆子;当蚊子叮咬乙脑病人后,再次吸血时使人受乙脑病毒感染,终身携带病毒;此外蚊子还能传播丝虫病、登革热及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危害极大。怎样才能免遭蚊子叮咬呢?烟熏是较好的办法。南方农村,多采取烟熏驱蚊;北方农村,人们把青蒿编成火绳,黄昏点燃后,驱蚊效果好。现今市场的各种驱蚊香,适合于室内熏蚊。要勤洗澡,搞好室内外卫生,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子的滋生地是消灭蚊子的最好办法。

三十一、八月怎样养生

八月中秋时节,民俗宜吃月饼。月饼是高糖、高油脂糕点,营养丰富,产热量高,但不宜消化,吃多了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不宜多吃。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更应注意。另外,由于月饼中含有的糖分较高,如过量食用,会使血糖增高,糖尿病人应慎食。甜味月饼食之过多,还会促使胃酸大量分泌,刺激溃疡面,胃溃疡患者亦应慎食。月饼中含脂肪很高,而且有许多是采用猪油制馅的,这类动物脂肪对心血管患者,特别是胆固醇高者,非常不利,不可多食。此外月饼中含植物油也较多,这对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的人是不适宜的。吃月饼时,宜同时喝点茶,不仅能解口渴,去除油腻,还能助消化,增进食欲。购买月饼时宜选包装新、内纸洁白而油渍少的;如面质有色变、嗅之有霉味的,即已变质,不能食用。

秋日宜食梨。梨是水果中的佳品,也是治病良药。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把梨作为生津、润燥、清热和化痰的良药,用梨和其他治疗咳嗽的中药一起制成的“雪梨膏”、“药梨膏”、“梨膏糖”等传统中药,对老年及慢性咳嗽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名扬海内外。据现代药理研究,梨有清热、镇静神经的功效,梨与苹果、胡萝卜、香蕉等制成的果汁,是秋季良好的保健饮料,对各种慢性病患者均有补益。

三十二、九月怎样养生

一进入深秋,百花悄然而去,便是菊花的天下了。欧阳修有诗说:“欲知却老延令药,是草摧时始见花。”说的就是在九月盛开的菊花。菊花的品种达3000种之多,一般入药及服食养生,多选用单叶味甜色白的白菊花;欲清热解毒,常采用味苦色黄的野菊花。诗人们对菊花酒情有所钟,颇多赞誉,陶渊明诗说:“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令。”盛赞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菊花除酿酒外,食用的方法相当多。可凉拌、可炒食、可做馅、可制饼、可做糕、可煮粥,农家菜蔬用到它,宾宴佳肴也常用到它。菊花泡茶,是一种很好的清凉饮料。唐诗:“九月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中说的就是用菊花来泡茶。取菊花10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菊花还可作枕。宋代人们就有“收之作枕”的习惯。菊花枕适宜于内热偏盛者枕用。具体方法:取菊花500至1500克,除去杂质和花梗,装入布袋,即可枕用。值得注意的是,菊花易受潮霉或虫蛀,应经常翻晒。

九月宜登高,即爬山。这是古今中外所广为推崇的一项健身体育活动,在我国古代乃是文人墨客一种娱情和健身并顾兼益的高雅之举。在民间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相约登高这一极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风俗习惯,现发展为登山运动。

三十三、十月怎样养生

十月宜食萝卜。萝卜又名萝白、莱菔,是一种良好的保健蔬菜。其品种很多,一般分生食种、熟食种和加工种三类。生食种的萝卜,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表皮光滑、味甘质脆多汁。当冬春季节,水果缺少时,生萝卜作为果品食用,能润喉清嗓,降气开胃,因而民间有“萝卜赛梨”的美誉。熟食种的萝卜,适宜于烹制菜肴,在佳肴满桌的宴席上,点缀上一盘萝卜烹调的菜,清淡鲜美,可使人胃口大开。加工种的萝卜适宜于加工成鲜美的酱菜、萝卜干之类佐餐食品,便于运输、贮藏和食用。

萝卜味甘辛性凉,有下气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我国历来用萝卜治疗食积胸闷和消化不良,萝卜这种帮助消化、促进吸收的功能为它赢得了“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萝卜子也为常用中药,功用同于萝卜。近年来医学界还认为萝卜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三十四、十一月怎样养生

十一月是寒冷冬季。北风呼啸,尘沙飞扬,人们喜欢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有的人还把门窗的缝隙也糊得严严的,应该说,冬日采取必要的御寒措施是无可非议的,但采用密闭门窗的做法就值得慎思了。其原因之一是:人的大脑对氧的缺乏极为敏感,稍有供应不足,就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待久了,往往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烦躁等征兆,这就是因为缺氧的缘故。再者,屋内吸烟、煤、煤气、柴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污染源。室内污染源较多而且集中,净化能力又弱,如果不经常通风换气、驱逐有害气体,就会使人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疲软等现象,同时还为室内的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感冒、哮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病症的发生,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严寒的冬季,注意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

三十五、十二月怎样养生

十二月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

进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十二月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吃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亦可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木耳等。

至于药补,要弄清需要进补的人属于哪种属性体质。我国医学把虚性体质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补气类的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泻泄之人;补血类药物有当归、白芍、阿胶、何首乌、熟地等,适用于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妇女月经量少、贫血之人;补阴类药物有枸杞、龟板、别甲、何首乌、黑芝麻等,适用于消瘦、五脏烦热、骨蒸潮热等症之人;补阳类药物有鹿茸、蛤蚧、冬蟆、仙茅等,适用于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的人。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不是随便乱用的,要视人体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用药,必要时可去医院请中医师指导。如今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品纷纷上市,像阿胶、蜂王浆、燕窝、人参等数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喜用的进补方法。

在服用滋补品的同时,注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食补、药补品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好利用,真正达到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