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示:通过对“安全”内涵的理解,了解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即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又要为他人提供安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增加安全因素,尽量避免不安全的因素出现,尽可能的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确保安全”,它即能满足每个人对安全产品的需求,也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 人们面对一个沉重的尊重话题
一、尊重话题波及全球
当今世界,尊重这个话题,几乎已经波及全球,尊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了。何谓尊重?尊重意指敬重和重视。尊重主要通过对人权、国家主权的认可和重视,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维护他人、他国的尊严。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大洗牌的时代里,人类面临一个既现实而又严肃的与“尊重”有关联的一系列课题,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不需要尊重他国和他人?对他国和他人的尊重又如何体现?”可以肯定地说,不少所谓的世界文明国与那些企图控制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寡头们,定会道貌岸然的把尊重与人权、尊重与社会民主和进步联系在一起论事,并以满嘴的“仁义道德”不断唱着念着说“人权、民主、法制和进步等等”。好吧,就按照这些所谓代表“人权、民权、先进性”的观点推理下去,请问,“既然需要尊重,那么如何体现尊重他国和他人呢?”“如何去尊重他国和尊重他人?如何学会尊重他国和他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少国家自认为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先驱国,自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国之间的尊重,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尊重、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尊重、团队与个体之间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二、一个被扭曲的尊重现象
对于尊重而言,它是通过“权力和尊严”两个方面来体现,即尊重必须自觉地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格尊严,尊重必须维护人人生而自由的权力,尊重必须维护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力和尊严。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社会里,在国与国和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尊重”产品却不能得以实现呢?这里就存在一个对尊严和权力的认识问题。何谓尊严?尊严从字典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尊贵的地位和身份,二是表示这个地位和身份是不容侵犯的。通过“尊重”的第一层含义,我们对某些社会现象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解释,即尊重被“尊贵的地位和身份”扭曲了。请看,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少数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尊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发展中国家没有尊贵的民族血统、没有与他们相同的民主政治理念、没有先进的科技水平、没有优秀的文化理念等。在人与人交往中,为什么普通百姓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为他们不是社会名人和权贵人士,没有尊贵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以,几千年下来,一直存在小老百姓的尊严被人践踏和基本权力得不到维护的社会现状。
三、尊重被披上一层虚伪的面纱
既然尊重受制于“尊贵的地位和身份”,那么,我们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尊重与强者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是强者受到尊重而已。然而,为什么在国与国和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又被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经常挂在嘴上当赞歌唱呢?这是因为尊重被披上一层虚伪的面纱。尊重被世界经济强国和社会权贵人士独占,尊重在“尊贵的地位和身份”的约束下,这个原本体现“平等和公正”的天平却失去了平衡。在国与国的交往中,从来没有单纯的尊重,只有在保证各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的“利益尊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被一些“有钱、有权、有名望”的权贵人士独占着,而那些处于社会低层人和打工者得到的尊重产品几乎甚少。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而现实社会中的生活事例却更为实际。请看你的周围,当一个人失去了钱财一贫如洗时,他曾得到过的尊重也会随其钱财同时流失;当一个人退休退位后,他在位时感受到的尊重也就随着他的职位和社会地位减弱或消失了。
四、一个不尊重的社会现象
尊重被扭曲的现象,表现在经济强国企图将本国的文化理念、制度、文明的标准为他国设计相同的社会模式。同样,社会上的权贵人士试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贫穷的人群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比如,由于不尊重中国,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不尊重股民和基民,中国股市动荡不安的现状,伤害了人们对“财产性收入”的期望,损害了股民和基民的切身利益;由于不尊重投资人,用传统的观念把股民和基民说成是“投机人”,这如同“刁民、投机倒把分子”的称呼等同。从社会其他角度看,虽然我们有幸地告别了领袖的话是“名言”、“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愚昧年代,但现实生活中却又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即强者的“屁”犹如话,一个“屁”顶一句话;弱者的话犹如“屁”,甚至连屁也不是。不是么,美国“次贷”问题拖累世界经济下滑、美国股市下跌连带全球股市下调,甚至使中国股票市值下调70%之多。美国经济打个喷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发烧感冒了。特殊的时代,产生特殊的社会现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瓜分社会财富、瓜分社会地位、瓜分社会资源式的对社会“名利”的瓜分时代。在此期间,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扭曲了,围绕着“实用主义”的理念行事,尊重从本意上被彻底扭曲了。世界变得越来越虚伪,人也变得越来越虚伪,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表面文章,并顽固地按照“尊重可用之人、尊重有社会地位的人、尊重有权势的人”这些扭曲的理念行事。那些与尊重无缘分的“无权、无势、无尊贵身份和地位”之人群,不仅得不到尊重产品,就连尊重的气味也很难闻到。
第二节 维护人权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一、世界人权宣言是这么说的
世界人权宣言“序言”指出,“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序言”中不仅提出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的信念,还提出一个人的价值信念,其中“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第三条: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第十九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第二十二条:每个人……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第二十六条(二):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
二、提炼“人权”的关键部分
从以上摘录的条款中,我们从中提炼出几个关键内容,即“人权”包括“平等、尊严、尊重、自由、安全、享受国家福利”等相关的基本权力。同时,“宣言”第二十九条又明确一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即“(一)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二)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对以上两点本人是这么理解的,即一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必须尊重法律法规、不得伤害他人、必须负有对公共秩序和安全的责任、必须保持做人的基本良知,必须持有爱心学会容忍与人和睦相处。
三、维护人权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过程中,势必会推动世界各国的民主进程。何谓民主?民主与“****、****、集中”相对称,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国人常用的方式是“征求多数人的意见,到基层去了解民情,与群众商量问题、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等。按照中国革命传统称之为“以平等态度待人”的思想作风,而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尊重人权。这么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社会民主的基石是维护和保障“人权”,而维护和保障人权首要条件是尊重人权。当每个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接受尊重这一理念,并以平等的态度,展开“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认同他人的人格自由发展、包容不同的自由与人格差异”等一系列的尊重行为时,一个“自由、正义与和平”的民主社会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节 尊重是维护人权的重要标志
一、尊重是人性发展和人格进化的必然
从石器社会发展至今,人类从运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到运用高科技的过程中,自身得以不断地发展和进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未来的生物科学等相关的科技突破和发展,对人类自身的进化提一个更高要求。处于一个大变革年代里的人们,必须转变观念,减少对立和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经济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才能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才能共同应对来自于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才能共同应对来自于其他星球生物对人类的侵犯和攻击。在这样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关键性的历史阶段,人的生命和生命的质量等问题,通过对人权的维护这一标准,被提出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这是人性的发展和人格进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人性的发展通过尊重体现在重视人的生命,重视人的生命就应该珍惜生命让人活下去;人格的进化通过尊重体现在保障人的生命质量,保障人的生命质量就应该允许人格自由发展,认同人的基本自由与维护尊严,包容不同人格在自由发展中的差异,腾出让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总之,尊重不仅是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必须,也是人性的发展和人格进化的必然;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必须,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
二、尊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必要需求
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五大需求”划分,“尊重”属于人的第四层次需求,而人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无论是他人尊重、尊重他人,还是自我尊重,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存在时一种必然的自我需求。由此看来,“尊重”一方面体现对“人权”也就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权”的尊重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利益。一般说来,一个人对于“尊重”产品的需求可分“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从“自我尊重”层面上看,尊重需求既体现个人对自我成就的感觉,也体现个人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感觉;从他人尊重层面上看,既包括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认可,也包括他人对自己行为价值的承认。通常,一个对“尊重”产品有需求的人,希望自己的形象、行为和语言被他人接受,希望自己的办事能力被他人承认,希望自己担任的角色被他人认同,希望自己胜任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肯定。总之,一个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人,必然对自己的成就、名声或地位等给予更多的关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尊重必须通过别人的认识后才能得到这一事实,即通过别人对你的行为由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并在某种角度上给予认同和承认后,最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被人尊重的人,因为自我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满足,所以时常显现出愉快的心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表现出充满自信心。一个不被人尊重的人,由于自己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时常感到沮丧,因为沮丧造成不愉快的心情,因为心情不愉快形成压抑心理,因为心理压抑由此产生一种消极抵触情绪。
三、尊重是相互和双向的
“尊重”既体现了对人权的维护,也体现了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一种方式。因此,尊重从行为效果来说,必须通过“双向尊重”或者是“互相尊重”后,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每一个体人的角度看,都希望通过“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后,使自己的尊重需求得以满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因为不尊重他人,所以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虽然尊重他人,然而仍然不为他人所认可”的矛盾之中。有的人虽然在某一时点、某一空间、某种程度上得到他人暂时的尊重,但因不能及时感受、感恩和反馈,使别人对他的尊重效果从自己的身边溜了过去。从辩证的角度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简单孤立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因果关系。“尊重”也逃不过这个法则,所以,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这一观念和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尊重需求。从理论上讲,尊重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运行。一是良性运行。良性运行表现在围绕着“尊重他人、他人尊重和自我尊重”而健康迂回地运行。当你尊重他人时,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回报;当你获得他人尊重时,才能摄取自我尊重所需的养分;当你自我尊重得到满足时,必须及时给予尊重他人的回报。二是中性运行。中性运行表现在“他人尊重、自我尊重”式的以自我尊重为主体的模式。当“尊重”以中性方式运行时,其尊重的主体往往都是社会权贵人士、自负之人或以我为中心的人士等。三是恶性运行。恶性运行表现在以“自我尊重”为主体。当“尊重”围绕一个“自我”状态下运行时,产生自以为是、固步自封和自私自利的行为,其结果往往表现出既不尊重他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四、尊重他人与他人尊重
一个被他人尊重的人,因为自我的“尊重需求”和自我的价值实现得到了满足,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常显现愉快的心情,处处表现出一种充满乐观和自信心。一个不被他人尊重的人,由于自己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不但会产生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感觉,而且显现出对周围的人与事过度敏感和时常感到沮丧。因为沮丧造成不愉快的心情,因为心情不愉快形成压抑心理,因为心理压抑产生一种与周围环境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当我们倡导通过尊重而维护人权时,必须坚持“双向和互相”尊重。尊重他人与他人尊重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知道“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人与人相处,不能只要求别人尊重你,而你却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不能只重视自己对尊重的感受,而忽略他人对尊重的感受;不能只重视、珍惜和关爱自己,对他人却不重视、不珍惜和不关爱;不能只想保护自己,对他人打击和伤害;不能总想表现自己而不给他人一个表现的机会;不能总是光顾着自己说话而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或者不注重他人对你说话的反映。当你对以上这么多的“不能”有了领悟时,当你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克服了这些“不能”后,可以肯定,这时的你一定是个受人尊重和倍受欢迎的人。
五、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强自重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尊重是不同情弱者,尊重历来与强者联系在一起。为此,你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学会自强、自尊和自重。
所谓自强,就是既独立又自主,自己管理自己。不仅坚持自我人生的价值理念,而且持有富贵不淫和人穷志不穷的志向;不仅有自我人生事业追求和奋斗目标,而且又有自我人生的价值追求;不仅经过奋斗达到目标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经过修行提炼出一种人的精神价值。所谓自尊,就是有自己的尊严,自己尊重自己。不仅有明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而且重视自己的品质修炼;不仅做人有骨气,而且又能独立面对困难和妥善处理矛盾;不仅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而且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自己重视自己,不仅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而且严以律己自珍自爱;不仅谨言慎行,而且又不放纵自己。
六、不尊重既是侵权也是伤害
人们经常被一种不被人尊重的情绪困惑,因为不受人尊重,时常显现出某种不愉快的心情。事实上,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不尊重既是对他人的侵权也是一种对他人的伤害行为。当你情绪不好时,事实上已经受到伤害了。这种伤害,有的来自于他人对你的不尊重言行,有的来自于自己对他人不尊重而招来的反伤害行为;有的来自于自我不尊重引发的自殘伤害。不尊重与伤害有着直接与对等的因果关系。你对父母的不尊重必然存在对父母的伤害言行;你对朋友的不尊重必然流露出对朋友的伤害情绪;你对同事的不尊重必然出现藐视他的举止;你对他人的不尊重必定有攻击或伤害他人的言行。比如说,某些西方国家因为不尊重中国,所以一有机会必然就会出现攻击中国的言行;某位丈夫因为不尊重妻子,所以出现婚外恋、******的概率就大一些;某些达官贵人因为不尊重民众,所以就不会把民生和民权问题真正放在心上,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总而言之,因为有不尊重的动机存在,所以必定会出现因不尊重而导致的伤害行为。因不尊重导致的伤害行为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如有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有明显伤害和隐蔽伤害,有明的伤害和暗的伤害。一个由不尊重而滋生出的伤害行为,无论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还是通过长期潜伏而逐渐实施,其因不尊重导致的伤害结果都是大同小异。如从国与国的关系而言,一些西方国家因为不尊重中国,所以对中国处处设置障碍,出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言行;从政府管理角度而言,因为存在不尊重公民的权力意识,所以出现因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伤害公民的权益;从金融监管角度而言,因为存在不尊重中小股民和基民的基本权利,所以在中小股民资产大幅缩水并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仍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出台;从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企业而言,因为不尊重员工的基本权利,所以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富了少数人、穷了因改制而下岗的一大批员工的现象;从个人角度而言,因为你不尊重某个职位和职业,就会出现渎职、跳槽等行为;从人与人相处而言,因为你不尊重某个人,你就会出现对他的话不以为然、对他的成就不感兴趣、对他的缺点大肆攻击、对他的感觉异常反感、对他的言行听之任之等。
第四节 不尊重带来的伤害波及全球
一、国家主权遭受威胁
什么是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对内管辖权。包括有权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二是对外独立权。包括排除任何外来干涉。三是保国自卫权。包括为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者进行防卫的权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国家主权遭受威胁,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其游戏规则基本上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他们在制定规则时,以“最大化的利己”利益为目的,并在内容和动作方面暗含着对西方国家倾斜。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的主权国家,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维护处在不利地位。对于大部分经济弱国而言,因为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和动作能力较差,在维护自己的主权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很难有足够的能力来处处维护本国的权力和利益。美国多次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就是一个最实际的事例。
二、民族感情遭受伤害
自古希腊时起,奥运圣火就是和平、光明、团结、友谊的象征,火炬传到之处各城邦停止一切战争,忘掉仇恨,准备参加奥运比赛。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传递过程中,却遭到了少数“****”分子的暴力阻挠,神圣的火炬遇到了阴谋与仇恨的威胁。奥运圣火在传递中屡遭干扰和破坏的状况,不仅伤害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而且也伤害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们的感情。由此激发了一个精诚团结、反暴力、反分裂和保卫祖国统一的奋起反击行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尊重,为了保卫奥运精神不被玷污,全球华人自发性地保护奥运圣火行动在世界各国兴起。据资料显示,有816万之多的网友签名参与反对分裂祖国、保护奥运圣火的行动。
美国等西方媒体对2008年“3·14”********事件,违反实事求是的客观报道原则和丧失了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如CNN、BBC等为首的西方媒体出现的大量失实、歪曲的报道,肆意扭曲事实真相,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为了强烈抗议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歪曲、失实的报道,有575万“新浪网友”联合签名以示强烈抗议。又如4月9日,作为世界知名的美国主流媒体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竟然不顾事实真相,连番做出扭曲事实的“辱华”报道,在谈论中美关系时声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的言论。对此恶劣的言论,中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广大中国人民对有关言论强烈谴责,多次要求其道歉,但均遭到对方拒绝。事后,CNN在当地时间4月15日在其网站上就主持人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进行辩解,发表了一份声明中称“不论是卡弗蒂先生本人,还是CNN,都无意冒犯中国民众;在这里,我们愿向受到此言论影响的人们道歉”,并称其言论是指向“中国政府而非中国人民”。面对蓄意的伤害和傲慢的轻视,有近90万的“新浪网友”参与了对“CNN能否以客观立场报道北京奥运”提出质疑的签名活动。
三、人的权利遭受践踏
什么是人权?“人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指“个人人权”,按照王叔良先生在“国家主权和人权”一文中的解释,个人“人权”意指“每个人拥有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具体包括个人依法享有“生存、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5个方面的权利;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集体人权”指构成个人所生存的社会应该享有的“种族平等、民族自决、社会发展、社会和平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等5大方面权利,并集中体现在“集体权利”和“民族权利”两个方面。对于集体人权在这里不展开阐述,我们着重谈谈个人人权遭受践踏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维护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主题。因为,只要这个地球上有人存在,就存在人权问题,只要有人权问题,就存在人对享受权利的要求;只要有享受权力要求,就存在对平等、公正、公平的权力的诉讼。无论何国人士,只要你是一个人,是一个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就应该享有做人的“生存、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5个方面的基本权利。然而,存在的现实状态却不尽人意。从世界范围看,一些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中有不少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要说什么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权力,就连最基本的吃饭权力也不能得以保障;从人与人公平竞争看,少数特殊阶层的特殊人士,利用不公平的信息渠道,从股市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谋取较多的社会财富;从人生命活着的权力看,由于不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权,那种一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动手杀人事件大有扩大的趋势;从保护个人的财产权看,2008年这场由美国引发的特大金融危机,就侵犯和抢夺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合法财产;从话语权上看,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不要说在国家管理、县市级管理或小小的村级管理方面能轮得上说几句不同意见的话,就连日常同事与同事、百姓与百姓的对话中,如果你说出与他人不同意见和观点时,必定在相互攻击和争论中把对方的话吞没了。
第五节 这个地球已经不安全了
如果说,尊重的基础是“互不伤害确保安全”,而因不尊重到伤害,又从伤害到不安全,从不安全到再次伤害的恶性循环,使人们陷入了不安全的环境中。
一、不安全的世界环境
当今世界,被一双“无形之手”控制着,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世界各国不但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问题、拉大贫富差距问题、动荡不安的金融问题、衰退的实体经济问题等,还要面对日益恶化并正在向各国漫延的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债务和贸易摩擦问题、粮食和人口问题、难民和毒品问题、环境保护和污染问题等。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和摩擦,劫持、绑架和爆炸等恐怖活动也日益猖獗。一个不安全的世界环境,不仅干扰了国家的正常社会秩序,而且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并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从天而降的灾难。例如,2008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海啸,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而大部分国家政府因为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这场金融搏击战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2008年10月11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2008年以来,由于股市下跌,市值总额急剧萎缩,将欧洲、新兴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损失包括在内,今年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7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次金融风暴给世界带来的损失,比二次世界大战15万亿美元的损失还要高80%。如果剔除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因素,至少也与二战的损失相等值。
二、不安定的开放因素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没有社会性的大****和大摩擦,也还算得上稳定。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冲击着我们这个具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容逃避的不安全环境。当中国至少还有90%的人和一半以上的企业还在睡梦中时,当人们穿着内衣还未起床时,我们的守门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处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中国人,由于善良的本性,以热情而又好客的态度接待外来淘金者,天真而又幼稚地希望共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机会”曾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挑战”曾刺激了我们兴奋的神经网,也正因为对“发展”的急迫期盼导致我们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从而放松了警惕,把某些西方大国想得太好了。曾记否,上个世纪末,多少人以我国成功加入WTO而自豪,一致认为,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展对外贸易的空间,也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壮大国力。然而,在机遇带来的挑战和发展带来的矛盾面前,我们却因缺乏运筹帷幄的经验和快速反应,忽略了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风险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一个非常严峻而又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善良的中国人民被人算计了。我们不仅召来了一批参与投资开发的朋友,而且也引来了一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又跟进了一群喂不饱、试图控制世界和中国经济“无形之手”的恶狼。我们的民族品牌被逐渐蚕食,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我们的中小企业面临危机,我们人民的资产在大幅缩水、我们的财富在不知不觉中被转移到他人的口袋里。一双试图控制世界的“无形之手”,利用“经济国”利己秉性,通过美国“次贷”危机作为金融衍生品的杀手锏,导致全世界为美国“次贷”危机买单的损失高达60%之多。难怪有高手曾预测过,在这次金融战中,全世界被“无形手”掠夺的财富已经大大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经济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游戏中,以“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的还是我的”这一强盗式的方式,公开而又冠冕堂皇地掠夺他国财富。即使这样,那些吃着我们的美食和拿着我们的礼品之人,仍然竭力在攻击和诽谤我们。中国人怎么了?是太善良还是太愚笨了?为了这个“经济全球化”,国家已经支付了过高的改革费用和制度摩擦成本,如果我们仍不能及时反思、总结和校正,还不能及时觉醒,必将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三、不公平的改革环境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是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习性,这种习性,表现在一张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在“经济国”以“利己”为中心的不安全的世界环境下,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和完善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在社会资本原始积累还尚未走完的阶段,这种在“人际关系网”下的“以人为本”,只能是为社会垄断集团和少数权贵人士谋取私利提供更大的方便。人们面对的社会事实是,以法律为本、以制度为本被“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的关系为本”的现状所替代。一个原本应该逐渐走向规范和完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经济市场,在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助。社会经济结构需要快速调整、城市化社会进程速度需要加快,而完善体制、健全法律、规范法规以及转变执政者思维习性的诸多改革却以老牛拉大车缓慢的速度与快速变革的社会经济环境背道而驰。一边是美好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一边又是抢夺财富、资源和名利的现象。平凡而又善良的人们既看不清又看不懂,深深地陷入了困境之中。人们在困境中呐喊,在呐喊声中挣扎、在挣扎中攻击,在攻击中相互伤害,在伤害中制造不安全的生存环境。
四、不安全的相处环境
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五大需求”划分,对“安全”产品的需求是我们每个人必要的一种需求。因为不尊重,给人们带来了伤害。处于现实生活的我们,除天灾人祸以及意外事故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之外,我们每天还得承受许多摩擦、矛盾和问题,而这些摩擦与矛盾主要是因为尊重而起。不少人因为不能妥善处理,也经常受到显性伤害与隐性伤害。显性伤害指通过威胁、胁迫、暴力等粗暴行为强迫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并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与显性伤害相比,隐性伤害是一种隐蔽性较深、触及面较广、不易引起警觉且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为此,隐性伤害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如有的人利用公众权力强迫他人按照自己个人意志行事,有的人利用自己强有力的社会地位随意发脾气训斥他人,有的人试图利用强力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愿思维,有的人时常对他人黑下脸摆面孔翻白眼,有的人经常用攻击性语言评论他人,有的人不时的捕风捉影对他人挑拨离间,有的人口无遮拦对他人传话、搬弄是非,有的人用粗暴态度制止不同意见者说话,有的人只图自我表现而压制他人表现等。隐性伤害犹如一种慢性疾病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长期潜伏在我们生命体内顽固而又缓慢的逐步扩散。因为不尊重而造成的伤害,不仅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而且腐蚀着我们的机体;不仅蚕食着我们的资产,而且侵吞了我们的财富;不仅损害了我们的权益,而且威胁着我们的生命。
五、不安全的生存环境
一个虚伪的尊重、一个被扭曲的不尊重现象,催生出不安全的基因;一个不安全的基因,生产出了一个不安全的产品;一个不安全的产品,造成了“危险、威胁和事故”这一不安全的社会环境;一个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加重了对人们的再次伤害。这种不安全的环境对人形成较大的杀伤力,不仅伤人而且伤己;不仅能导致一个人的失败,还会给人们带来意外的灾难与极大的不幸。比如,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问题、中国“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煤矿安全问题、由于建筑物质量所引发的大楼倒塌等问题。虽说有的是天灾造成的伤害,但更多的是由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缺失,因人祸引发的安全伤害问题。
第六节 维护人权学会尊重
我们面对一个对自我人权重视,对他人人权不以为然的社会环境。不少人经常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侵犯人权问题挂在嘴上,并对此类现象展开评论和指责。事实上,这类侵权行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经常发生。比如说,当别人说话时你打断他人的话,侵犯了他人的话语权;当他人发表不同看法时你却放下脸显出一幅不高兴的神态,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思维权;当他人身穿奇装异服时,你发表评论攻击他人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权。如此类言行,均都属于一种不尊重人权的侵权行为。因为对人权的问题认识不足,人们不知从何着手尊重他人和维护他人的合法人权,并不以为然把这些问题当小事对待。对此,本人认为,维护人权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维护人权过程中,学会尊重是维护人权的最基本要求。当你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权力后,你就不会随意打断他人说话,不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不会这也受不了那也受不了。一个懂得尊重的人,必定是一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和睦相处的人,也必定是一个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因为,在他的尊重下,不仅体现了维护他人的人权,而且能给家人、同事和周围的朋友带来一种不受伤害的安全感和相对愉快的心情。
一、尊重他人提炼愉快心情
人的心情受情绪感染,情绪与外部情景有密切关联。人的情绪是从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中产生的体验。一个人得到他人尊重后,因为自身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愉快情绪和达到心情愉快,而且也会改善人的不愉快心情。尊重他人,应该避开让人情绪不佳的话语,尽量不要去中伤他人。如果一个人不被他人尊重,由于自己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时常感到沮丧,因为沮丧造成不愉快的心情,因为心情不愉快形成压抑心理,因为心理压抑由此产生一种消极抵触情绪。长期情绪不好,就会转化为一种抵触不良情感,一旦这种情绪转化为抵触情感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处于紧张,久而久之变成稳定和持久恶化关系。由于互相间不尊重,滋生出伤害言行,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恶化。有时这种恶化的关系不一定明显表现在外部,而是表现在心理的内部。一旦这种状况发生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比较棘手了。
二、尊重他人释放诚意
虽然一个人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然而情绪的变化也可受情感的控制。为此,当我们从尊重人权和睦相处的意愿出发,本着爱心尊重的情感去关注和欣赏他人时,势必通过释放你的诚意形成尊重的事实。对他人的肯定,是一种满足对方被人承认或认可的良好感觉,其必然会产生体验满足后的良好情绪,如会表现出一种满意、喜悦和愉快的情绪等。反之如果你经常去反击他人、否定他人和攻击他人,由于你的否定引起他人不满意、忧愁和恐惧等抵触情绪。
因为情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释放诚意有利于增加情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联系。当你释放了诚意,欣赏他人并满足他人的某种精神需要,一定会使别人高兴、满意、喜悦和愉快;反之,人们的“伤他、他伤和自伤”的对抗和抵触情绪,必然造成一个人的心情不好、情绪不佳。释放诚意,有利于及时沟通并取得谅解,也有利于达成共识,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
三、尊重他人善于包容
按照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二条“每个人……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人世间许多事,有时通过你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但也有许多不以你自己的意识为转移而不能改变的东西。对于可以改变的东西,我们要努力争取改变,但对于不能改变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会抛弃或者尽量去适应。具体地说,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存在不同性格的人,如有比较固执和偏见的人,也有容易妄断下结论的人;有妒忌心重的人,也有比较自负或自卑的人;有重视精神收益的人,也有爱财如命的人;有喜欢臆测他的人,也有嘴快容易传话的人;有原则性强理性多一些的人,也有感情用事理性少一些的人等。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这些不同性格和不同修养程度的人,从我们个人能力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去改变他们的。既然不能改变,我们就必须去适应。在不违反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你可以不赞同他们的某些做法,可以不同流合污,可以保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但本着尊重他人“人格的自由发展”这一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包容他们性格中存在的不足,尊重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人格发展之路。包容不仅体现顺其自然的接受,包容还体现不要随意去顶撞和冒犯他人。
四、尊重他人表示欣赏
对人欣赏是表达尊重的一种形式,也是与人相处的艺术,欣赏有正面欣赏和逆向欣赏。正面欣赏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的、已确认的优秀人物或美好事物的直接欣赏;逆向欣赏是透过现象对某人或某物复杂性的欣赏,是尊重他人表示欣赏必须学会的技巧。尊重他人表达欣赏是从关注开始,这是一种“爱心关注”。爱心关注需要耐心而又仔细地关注你周围的人和事。如从你周围不同性格的人群中,尽量找出在他们身上存在的你可以接受的某个方面的优点;在日常的各种生活细节中观察和反思身边复杂的人和事。尊重他人表示欣赏是通过感兴趣开始的,当你在欣赏他人或被他人所欣赏时的心情总是愉快的。
五、尊重他人体现理解
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明白。理解也就是从理论上找出可以解释清楚事情为什么发生的原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与许多事,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会接受和认同的。然而,即便这样,因为你有一个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问题,所以就必须尽量做到去理解他人,明白他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和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就如“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九条所指“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同时,必须有一个法律限制下的权利和自由,即“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不仅要维护他人的人权,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权。一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必须尊重法律法规,不得伤害他人,必须负有对公共秩序和安全的责任,必须保持做人的基本良知,必须持有爱心学会容忍与理解。
六、尊重他人必须认可
尊重人权,不仅需要理解、需要包容还需要认可。理解是一个明白过程,认可是一个接受过程,包容是一个处理过程。认可必须承认他人在做人的权力方面与自己是平等的,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却又是非常困难的心理认可过程。说白了,每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尊重他人必须认可他人的人格自由。这种认可他人的人格自由,不仅包括认可他人良好品质的人格自由,还包含了其他不良品质的人格自由。当一个人不良的人格自由触犯了法律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当一个人不良的人格自由违反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最终也会受到社会道德惩罚和自我良心上的折磨。从认可他人的角度看,人们对现实的结果现象容易给予承认与肯定,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却显现出极大的困难。比如说,对一些社会名流、权贵人士人们往往流露出一种羡慕和敬重的神态,而对于身边一些没有成功结果的人,那些与自己相同或者还不如自己的平头百姓却不以为然。因为受每个人持有的人生理念、道德理念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同所致。尊重的认可,最困难的方面是对那些曾犯过错和曾在某方面触犯法律被罚入狱的人之人格尊重。对于尊重,我们从认可人品的角度看,有的道貌岸然的权贵人士在人品上并不一定值得你尊重,而有的生活在你周围的平凡百姓身上却有不少值得你尊重和认可的良好品行,甚至对于曾被判过刑的朋友,身上也有值得你尊重和认可的良好品行。比如说,我有个副手老王,原在某镇当镇长,后来调到我手下当副总经理。因他当镇长时的经济问题,被判入狱。事实上,除了在经济问题上他触犯了法律,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他为人豪气直率、工作有干劲和冲劲,是一个敢说敢想敢干的人。为此,从内心来说,即使他被判入狱,我也从来没有歧视和不尊重过他,至今我还怀念与他一起共事时的工作情景。因为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他在经济上犯了法,法律已经对他进行了处罚,但从人权的角度来说,在其他方面他还是享有与他人一样是平等和自由的人格。我还有一个姓周的朋友,原来在省级机关当领导,后来也因经济问题出了事。事后,我同样没有歧视和不尊重他。我到监狱里探望他,当看到我时他掉下了眼泪,一个七尺男儿为什么掉泪?按照他的话来说,这时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已经很后悔了,也甘愿接受法律的惩罚。让他掉泪和难受的是,原来鞍前马后的一大帮朋友早已躲得远远另找新的靠山,不仅看不起他,更不要说尊重和认可他了。这就是现状,一个对人权扭曲的社会现状。
第七节 避免伤害确保安全
一、提供“安全”产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五大需求”划分,对“安全”产品的需求是我们每个人必要的一种需求。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安全”以及安全的真正内涵。何谓“安全”?按照字典解释,“安全”意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会出事故。这么看来,制约“安全”产品质量优劣有“危险、威胁和事故”三个方面的因素。何谓“危险”?危险意指不安全,即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何谓“威胁”?“威胁”意指威逼、胁迫、逼迫他人服从(用武力、权力和强力等逼迫)。何谓“事故”?“事故”意指意外的灾祸。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即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又要为他人提供安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增加安全因素,尽量避免不安全的因素出现,尽可能的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确保安全”,它即能满足每个人对“安全”产品的需求,也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前提条件。
二、避免伤害是确保安全的基础
每个人的一生,必然会遭遇因为危险使你胆怯和害怕的事,从而产生因为害怕让你躲避和逃避的行为。你为什么会怕?因为怕受到伤害。你为什么要躲?为了躲避伤害。你为什么要逃?为了远离伤害。你为什么要离开?为了不再受伤害。如果说不安全是事物的现象,而因伤害引发的不安全环境却是事物的本质。我们在和谐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还要注重自己生存小环境的影响因素。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有长途跋涉中的同路人,也有某一阶段中的同路人;有从你门前经过的过路人,也有偶尔相识的擦肩而过的人。在这些不同的人群中,有的从陌生人到熟悉人,有的从熟悉人到亲近人;有的从陌生人来又回到陌生人去,有的从陌生人到接近人,有的从接近人又回到陌生人去。在这些不同的人群中,有的是你的同事,有的是你的朋友,有的是你的邻居,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家人,也有的是你的亲戚。同时,也就是这些不同的人群,构成你社会生活小环境的重要载体人。当我们与这些载体人相处时,确保安全是根本,确保安全的前提是避免伤害,我们可以把握和睦相处,避免伤害,确保安全的原则。
三、坚持避免伤害确保安全的原则
1. 坚持“避免伤害”的原则
避免伤害是与人交往的第一原则。避免伤害不仅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避免伤害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避免你去伤害他人,二是避免他人对你的伤害。避免伤害是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而安全环境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又是“互不伤害”。“互不伤害”意味着你不去伤害他人,但又要防止被他人所伤害。如何做到“互不伤害”而避免伤害?
一是避免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为了避免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不仅要加强自我的品质修养,提炼良好的品质素养,还要严格遵纪守法;不仅要加强自治和自律,还要养成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要尊重他人的自由人格和话语权,还要做到让人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话;不仅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而且又要学会宽容和大度,不要随意对他人发脾气使性子和顶撞人。
二是防止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人世间许多事,有时不是你惹事,而是事找到你身上。也就是说,有许多时候,不是你去伤害他人,而是别人伤害了你。对此,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在与人相处中,避开那些不安全因素较浓的环境或氛围,尽量少与“容易伤害你”的人打交道。少打交道,是因为你不具备抵御伤害的能力,也没有自我疗伤的能力,是躲避伤害的最佳途径,而你躲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伤害或减少伤害。也就是说,你不能改变一些人的性格和某些不良习气,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你可以采取躲避这些容易伤害你的人。比如说,一个喜欢传话和搬弄是非的人,不管他的表现再热情,你应该尽量避免与他多说心里话,尽量避免与他打交道,这样至少你可以避免因传话给你带来的是非伤害。再比如说,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一个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你在他面前应该少说多听,或者离得远一些,保持一些距离,尽量避免直接顶撞,这样也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 坚持“和睦相处”的原则
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本人持有的原则是“和睦相处”。为什么要提倡和睦相处?因为和睦相处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是为他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二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和睦相处是以“避免伤害”为基础,以“安全”为宗旨。和睦相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相互伤害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睦融洽的安全因素。
3. 坚持“确保安全”的原则
确保安全,就是在法律和道德制约下实施对人尊重的过程,它表现在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尊重。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许多人感慨的说“做人难、难做人”?我认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宜相处,主要源于不懂得如果尊重他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尊重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为此,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因不合自己的心意就黑着脸、拉下脸和翻着白眼去伤害他人的情感,因想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于人而打断他人的话并出口伤人,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随心所欲搬弄是非而伤害他人。坚持安全的原则,就应该尽量避免在语言和行为上伤害他人,给人一个安全的感觉,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这是件利己利人的事。
四、确保安全学会自我疗伤
创造一个安全的相处环境,既要做到尽量不伤害他人,又要提防他人对你造成的伤害;既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又要学会自我调节受伤的心理。保证自身的安全重点在于伤害后的调节即疗伤的问题、预防伤害和防备措施。生活中,人们经常因受到伤害而感到伤心。何谓“伤心”?“伤心”意指心灵受伤,造成他人极其悲痛的感觉。对此,为了防止因伤心过度而影响健康,必须及时开动自我保护机制,以抵御外来的伤害和治疗自我心理的内伤。自我保护机制有三项功能:一是预防功能。即事先防范他人对你的伤害。二是作战功能。持有较为充分的应付攻击和避免受害的心理和精神准备进入实战中。三是疗伤功能。对被伤害的伤口进行自我医治和疗伤。比如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调整变化,经过前两年的快速大幅上涨后,近一年的时间,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股票市场深度调整,估值水平整体回落。不少人手中的股票市值缩水严重,个人资产明显减少。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是我们个人不能控制和难以预测的,面对这些我们不能改变的客观环境,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及时卸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尽快适应环境。再比如说,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的快速调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压力和危机,各“经济人”阶层不同利益需求欲望日趋强烈。一些堆积在人们深层次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人们急躁、焦虑和浮躁心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你若想为自己创建一个相对和睦的生存小环境,必须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坦然的面对身边的一切。
总之,学会尊重,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也有利于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尊重,就是尊重值得敬重之人,尊重值得你敬重的方面,不尊重不值得敬重之人,理解你不能苟同的方面。什么人值得你敬重?什么人不值得你敬重?这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比如说,你崇尚个人品质修炼,你尊重的人必定倾向于个人品质良好或者优秀的人士,你崇尚名誉地位,你尊重的人必定在一些有名誉和地位的人群中选择;你崇尚物质钱财,你尊重的必定是拥有一定的身价财富之人;你崇尚音乐美术,你尊重的人也必定逃不出文学艺术界内。一句话,无论你崇尚什么,尊重何种人群,这是你的自由和选择,别人是干涉不了的,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实际。从我对人生的认识角度看,我更注重一个人的人品和个人品质。我曾经认真拜读过李昶先生“社会人和公众面前的礼貌”一文,文章指出“一个人的真实多半与他的社会人的角色和在公众面前显示的风度礼貌之间是有反差的,这种差距可以还很大”。同时,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严格地说,人们具有‘社会角色’和戴上‘社会面具’”。一个人是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的复合体,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方刻意打扮了的、包装伪装起来的公众形象。而这第一形象在总体上只是一个人向他人和社会展示出来的他的多重复杂的本性中的一小部分。而社会人这个角色本身,也只能是一个人人格上的一小部分”。李昶先生的观点我有所赞同,正因为如此,我的许多朋友来自于那些没有经过包装的平民百姓,我有从事推拿工作的安徽藉打工朋友小郭和小刘,也有从事推拿工作的盲人朋友小孟、小康、小超等,有在美容院打工的江苏藉小嫂儿朋友红霞和田芳,有当理发师的湖南藉朋友小何,有从事服务业的打工妹小陈、小孙和小方等。在这些平凡人身上,没有经过刻意的加工和包装,他们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最真实和纯朴的感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人间的真诚和关爱。他们没有虚情假义,没有装腔作势,我喜欢、关注并尊重他们,而他们也喜欢、关心和尊重我。与他们相处,我感到非常安全并不会受到伤害。同理,他们与我相处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感受到我尊重他们。当然,我也有当市长的朋友,有当老板的朋友,有当校长的朋友,有当医生的朋友,有退休的朋友和下岗的朋友,也有被判坐牢的朋友。无论他是富贵或者贫穷,无论他正春风得意还是落难在监狱里,我同样尊重他们。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挑选了值得我尊重的方面去尊重,不值得尊重的方面我不能苟同,但我可以做到理解。“安全、尊重、理解和人品”既是衡量朋友的标准,也是我确定一个人可作为朋友交往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