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宋朝那些事儿
30131500000067

第67章 猝不及防逢大战(上)

饶州在鄱阳湖畔,从开封水路行来,范仲淹已经过十几个州,一路上,没有人出来接待他。

范仲淹到达饶州上任不久,妻子李氏病死,他为此感到极为伤怀。

直到范仲淹快满五十岁的时候,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任知府。就在这时,一桩重大事件震动了举国上下,也改变了范仲淹的命运。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建立起西夏王朝。他也是新皇帝上位,要烧三把火,更是要让宋朝承认西夏国的地位,竟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

这一变故,令朝廷上下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是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不管是攻也好,守也罢,难免要与西夏军交手了。要打仗,先看看边境上的状况吧。

由于三十多年来未经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缺乏作战经验。当时的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府范雍本是无能之人,有向他提出建议,说“延州最当贼冲,不但地界广阔,而且营寨稀疏,士兵寡弱不说,还没有堪能守卫的大将,应该上报朝廷,请求增加兵员。”范雍充耳不闻,没当一回事。

不久,李元昊派人给范雍送来一封信,大概是说“你放心吧,我不会来攻打你的。”

李元昊的这个做法好不好笑?当然是好笑到了极点。但是,更可笑的是,范雍信了。是的,你没看错,范雍信了李元昊的话,当真就没有了防备之心。

一天,李元昊亲率数万兵马大破“金明砦”,乘胜直逼延州城。

大石元孙正好领兵出去拉练去了,守城的士兵才数百人。

狼来了,城中无将无兵,范雍急坏了。好在急中生了智慧,他急忙派人召守卫庆州的刘平率师来援。刘平得到命令,忙不迭调兵遣将,向延州赶。

刘平,开封祥符人,堪称文武双全。武曾剿匪立功,文也进士及第,先是担任监察御史,最后出任西北的高级军官。前不久,他准备上书仁宗,阐述攻取西夏的方略,没想到奏折还没上呈,西夏兵便打来了。

刘平领兵一路驰援延州,同时向各路人马发出集结命令。当他赶到离“三川口”十里处的地方,见各路军马还没赶到,便向来路回行了二十里,终于和黄德和部两千人,以及万俟政、郭遵部会合,宋军总数达到“步起万余”。西夏当时号称十万兵马,宋军处于明显劣势。

有部下向刘平提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应当视机而动。刘平本来就为人颇有侠气,又有点轻敌,当下说道:“义士赴人之急,滔汤火若平地,况国事乎?”命令军队加快步伐向延州进发。

军队到达延州城外二十里,有使者前来说范雍在东门等候将军,不过为了防止奸细混入,希望将军部队分批开拔。刘平便先后发了五十队两千五百名士兵,这才发现前来通信的使者不见了,刘平立即意识到事情有诈,命令部队结成战斗队形,继续向延州进发。

那使者确是李元昊派来的,这正是他的阴谋。

军队抵达离延州五里的“三川口”,只听四下里鼓角雷鸣,西夏军冲了出来,宋军登时大乱。接战不久,宋军急忙退到延水一侧,与西夏兵隔水对峙。

双方都排出防守型阵型,大将居中,两翼可以对中间的敌军发动钳形攻势,同时也适合长程弩箭的发挥。

西夏军首先开始进攻。他们涉过延水,跟着改变阵型,变为横阵冲击队形。

刘平见状,当即下令,命大将郭遵带领起兵阻击。

郭遵得令,手执铁枪铁鞭,率兵冲杀过去。

李元昊见郭遵一马当先,命令麾下一名勇将前去阻挡,那勇将冲上前去,郭遵一鞭击在那人脑袋上,那人闷哼一声,落马身亡。

宋军士气大振。郭遵带兵奋击,西夏兵死伤惨重,数百人被击毙,更有千余人慌乱中溺水身亡。可惜,西夏人数太多,岸上的阵型已然没乱,郭遵的骑兵队没能够攻入西夏的核心阵地。

西夏人不顾伤亡,前赴后继地杀了过来,宋军乱箭齐发,西夏人无法靠近。李元昊却是有备而来,无数的巨型盾牌被抬了出来,掩护西夏兵前进。

刘平见势,立即带领宋军蜂拥向前,双方展开混战。西夏军死伤惨重,盾牌被缴,儿刘平的头部、腿都受了伤。

残酷的战斗还在继续。西夏兵不知疲倦不顾伤亡的进攻,宋军渐渐有些支持不住了。

日暮时分,西夏兵从西南方向冲击宋军,宋军阵型被冲散,形势到了万分紧要关头。

正在此时,大将卢政带领着两百士兵的强弩队赶到。一时间,箭羽铺天盖地,西夏军的进攻再度受挫。但是,宋军连番恶斗,消耗极大。

大将卢政建议暂时退却,说此处四面环山,如果敌军趁夜居高冲击,后果可想而知。刘平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时候,西夏军退了下去,宋军不少将士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纷纷拿着战利品到刘平面前邀功。刘平见将士们有所松懈,连忙说:“形势危急,你们先记着自己的功劳,打完此仗,我一定重赏……”

刘平话还没说完,西夏军的轻装部队飞也似的杀到了阵前。

宋军一阵慌乱,加上征战疲惫,被西夏兵这么一冲,真是有点支持不住了,只得列队向后退却。前军四个指挥两千名骑兵被敌军包围。更要命的是。宋军旗号系统混乱,各队军马与刘平失去联络。在这紧要关头,后军督监黄德和起了怕死之心,见前军后撤,便带兵向着甘泉逃跑。刘平的儿子拉住黄德和的坐骑,苦苦哀求黄德和回军,黄德和哪里肯听,一溜烟逃了个没影没踪。

后军临阵逃跑,前军士兵越发士气沮丧,纷纷逃散。

这一仗,看来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