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心中的内部问题,说穿了,就是他的皇位继承问题。不管史书上怎么写,他的皇位得来都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那么自己的皇位要传下去,怎样做才能顺理成章,令人诚服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光义没找当时的宰相卢多逊,而是召来赵普问对,因为他知道只有赵普才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赵普也正好借此机会重新上位。
这里需要插入赵普的官位升迁问题。
太祖赵匡义得赵普谋划,在陈桥兵变中取得政权,立有大功。后来,太祖提升赵普为宰相。赵普精通治吏,却又刚愎自用,独断专权,对那些持有异见的官员极力打压,结下了不少梁子,翰林学士卢多逊便是他的重要政敌。
每当太祖召见的时候,卢多逊便会告赵普的状,说他非法占地,与民争利。太祖派人暗地调查,得知结果属实,对赵普渐渐有了厌恶之心。
开宝六年四月,太祖任命卢多逊为江南生辰国信使,前往金陵为江南国主李煜贺寿。卢多逊投李煜所好,大谈诗词歌赋,李煜高兴极了,对他极为亲近。卢多逊趁机骗得江南图经,获得南唐山川地理、军事部署、户籍人口诸种详情。他回到开封,将情报上报给太祖,并奏请太祖说南唐国力衰微,正是发兵统一江南的大好时机。太祖得到图经,如获至宝,喜不自胜,越发看中卢多逊。如此一来,赵普和卢多逊在太祖心中帝位有了变换,一个越来越被冷落,一个越来越被器重。过了四个月,赵普被罢去宰相之职,调到河阳(今河南孟县)任官。卢多逊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参知政事。赵光义继位后,卢多逊便被任命为宰相。
之前,赵普极力压制卢多逊,赵普倒台之后,卢多逊开始反攻倒算。
按说卢多逊已将赵普挤下台,跃居人臣之首,而赵普也已远离中央机构,卢多逊大可不再理他也就是了。然而,斗争总是残酷的,卢多逊将矛头指向了赵普的家人。
赵普担任宰相期间,将妹夫侯仁宝安排在洛阳当官,卢多逊上台,便将侯仁宝调离洛阳,让他去邕州做知府。邕州就是现今广西南宁一带,当时属于莽荒之地,条件十分恶劣。按照制度,侯仁宝到邕州任职三年就该调动,可卢多逊偏偏不让他调动。在这种情况下,赵普便为妹夫侯仁宝出谋划策,让他向太宗献上《取交州策》,建议太宗趁交州(广西南部与越南北部)内乱发兵攻取,以复汉唐故疆。按照赵普的意思,侯仁宝本来是希望皇帝召他回京面奏此此事,借机设法留在京城开封。不料,卢多逊极力阻挠,任命侯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直接奔赴前线,侯仁宝最终在战场上阵亡。这事儿令赵普十分苦恼,又是“哑巴吃黄连”,只得忍气吞声。
赵普担心卢多逊不会放过自己,便向太宗上奏请求为太祖守陵。太宗授他“太子少保”的虚职,把他调回京城。赵普手上虽然无权,却经过多番努力,为自己的长子赵承宗谋得一桩难得的婚姻。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赵承宗迎娶燕国大长公主的女儿,也就是宋太宗的亲外甥女。当时赵承宗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任知府,受诏回京成婚。卢多逊见赵普同太宗联姻,觉得很不妙,唯恐赵普耍出什么手段,东山再起,因此在赵承宗成婚不满一个月的时候,就要赵承宗离京归任。面对卢多逊的步步紧逼,赵普意识到只能反攻了。
如今,皇帝要赵普帮忙解决传位问题,赵普深觉时机已经到来。为了说明太宗得位的合法性,赵普炮制出继宋朝第一大悬案“斧声烛影”之后、宋朝的第二大悬案“金匮之盟”。
在太宗的召问下,赵普揣摩透了太宗的心思,说道:“自古帝王传位乃是父传子,陛下何须疑虑?”
要做到父传子,“金匮之盟”就成了双刃剑,虽然可以自圆其说地证明太宗是经过合法途径继承了太祖的皇位,却又成了太宗想要“父传子”的障碍。
赵普的话,深得赵光义赏识,他也因此再度当上了宰相。大权在手的赵普,开始思考着解除太宗“父传子”的障碍,同时也想着收拾卢多逊。他想的是如何“一石二鸟”,委实煞费苦心。
太祖的两个儿子已经离世,剩下的障碍便是太宗的弟弟开封府尹、秦王赵廷美了。赵普便揭发卢多逊私交秦王赵廷美,二人大有不轨之心。本来,这事儿赵普也是没凭没据,但是太宗就缺排除开封府尹、秦王廷美的理由,赵普的检举,甚至极有可能正是太宗暗中授意的。
太宗不问青红皂白,让秦王廷美“勒归私第”,秦王的儿女也不再称皇子皇女,也就是将秦王排除在了皇室之外,并为此找了个理由——秦王赵廷美并非杜太后亲生。
秦王赵廷美是不是杜太后亲生的,除了赵光义以及赵廷美本人之外,天下再无第三人说得清楚,而赵廷美又无法证明自己拥有正规的皇室血统,也就是说,此事是赵光义说了算。
为了彻底整倒秦王,赵普找来京西南面转运使李符。赵普对此人了如指掌,知道他是个爱好巴结高官,而且唯利是图的人。果不其然,宰相大人要找自己,李符立马心花怒放,屁颠屁颠地跑来。
赵普要李符检举秦王赵廷美不思悔过,对皇帝颇有怨尤,并向他许诺,只要扳倒秦王,便让李符当上开封知府。
李符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人物,赵普为什么选他“担此重任”?因为赵普够聪明。第一,李符本是太祖提升起来的官员,不是太宗的亲信,由不是太宗亲信的人站出来当攻击秦王赵廷美的先锋,反而更能有说服力。第二,李符这样的人,只要给以利益,他就会甘心受驱策,“可靠”得很。
天平兴国七年三月,李符诬告秦王赵廷美密谋叛乱,太宗便将他贬为西京留守,罪名是“骄恣谋乱”。李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开封知府。
秦王遭贬,赵普的“一石二鸟”计划实现了一半。为了打“第二只鸟”,赵普多次暗示卢多逊,让他辞职归乡,安度晚年。卢多逊却贪图权势,不肯就此服输(普复相,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权固位,不能自决)。
“给你机会你不要,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赵普便下重手了。他开始收集卢多逊与秦王私下交往的证据。这事儿办起来容易,一个原本是开封府尹,可说是准储君,一个原是宰相,怎么可能没有交集?就这样,在赵普的操控下,群臣上奏卢多逊与暗地结交秦王赵廷美,图谋不轨,理应查办。按罪论,卢多逊被该处以极刑,株连九族,太宗念他为相有功,卢多逊被罢官,全家流放崖州(今海南三亚)。
三亚,好地方啊!有大海蓝天,还有椰子!只是这是现今,当年还是莽荒之地呢。
可是,李符有先见之明,早就料到三亚会成为“国际旅游岛”,对赵普说:“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春州”即今广东省阳春市,位于广东西南部,宋时这里生存环境恶劣,获罪流放至此者必死。
赵普不着声色地看了看李符,暗想:“你小子够狠,比我还狠!”
赵普没采取李符的提议,卢多逊全家被发配到崖州,由所经驿站逐一遣送,纵使朝廷大赦,也不在赦免之内。
卢多逊到崖州后,让遣送者带回他的表书,向太宗感谢不杀之恩,表中说道:“流星已远,拱北极巳不由;海日悬空,望长安而不见。”五十二岁的时候,卢多逊死在崖州。
赵普认为没有完全扳倒秦王赵廷美,就没能帮皇帝彻底解决问题,便唆使知开封府李符上书称“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将廷美贬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
在秦王被整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站出来说话,反而是太宗赵广义的长子赵元佐站出来为叔叔抱打不平,极力营救。
”你个傻儿子,老子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太宗不顾儿子的极力反对,仍是做出了将秦王廷美贬谪房州的决定。
秦王赵廷美被贬到房州,不久便忧愤成疾,三十八岁就去世了。
第二年,镇州驻泊都监弭德超向太宗告状,说枢密使曹彬笼络士卒,想要起兵叛乱。赵普用性命担保,替曹彬辩论,说弭德超是诬告,应该惩罚。太宗大怒,将弭德超全家流放琼州。赵普知道李符是弭德超的死党,李符曾举荐过弭德超,便要求将李符一并处罚。
有意思的是,赵普过去没有听取李符的建议将卢多逊贬到“春洲”,这回却将李符发配到了“春洲”。而李符果真“至者必死”,一年后便死在那里。
“一石二鸟”完满结束,赵普终于安下心来,可是太宗的“父传子”心愿还没实现,一场宫廷之斗也将上演。
深宫无情望人间
太平天国八年(公元983)年十月,太宗赵光义晚朝结束,留下宰相赵普,邀请他饮酒。
酒宴上,太宗言道:“爱卿,朕心中有大难处,不知你体会到没?”
赵普颤颤巍巍地下跪,说道:“微臣明白!”
赵光义扶起赵普,感动地说道:“爱卿实乃忠臣!”
赵普知道,自己在帮助太宗排除皇位传递障碍的同时,也一并为自己埋下了隐患。一个抓着皇帝把柄的宰相,皇帝怎能放心呢?赵普又是何等聪明才智,岂会看不穿皇帝的心思?宰相之位诚然可贵,与性命相比,又何足道哉?
对于赵普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人死了,宰相职位还在。”与其如此,不如让它“人还在,宰相之位没了!”何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天,赵普便向太宗赵光义上奏,请求罢去宰相之位。赵光义也就顺水推舟,让赵普去做武胜军节度使。幸福了,人还在,官位也还在,就算官小了些,也是幸福的。
赵普离京赴任的时候,太宗赵光义亲自作诗,为他饯别。赵普感激涕零,说要将御诗刻在金石上,以谢皇上恩宠。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相当默契。
赵普走了之后,宋琪接替宰相之位。太宗改元“雍熙”。宋琪深知太宗钟爱皇长子赵元佐,便上奏太宗立赵元佐为太子。
赵元佐文武双全,相貌又极像太宗,曾近随从太宗出征过太原,在禁军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说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当初太宗打压秦王廷美的时候,赵元佐站出来极力反对,费尽心思营救叔叔,可惜力不能逮,叔叔还是被贬谪到房州去了,赵元佐对父皇的做法颇有些怨恨。后来,他又听到叔叔在房州病逝的消息,心中越发难过,忧愤成疾,竟至发狂。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重阳节这一天,太宗在宫苑中设宴,召集几个儿子共度佳节,赵元佐抱恙在身,太宗就没派人请他。
酒宴结束后,太宗次子陈王赵元佑去看望赵元佐。来到哥哥住处,赵元佑说:“今日,父皇设宴召集咱们兄弟共度佳节,可惜哥哥你身体欠安,未能参加。”
赵元佐不言不语看着弟弟。又听赵元佑说道:“酒宴上,父皇让我们分别作诗应节,小弟不才,得了头筹,父皇嘉奖了小弟……”
赵元佐不知道眼前这个平素寡言少语的弟弟今日为何如此兴致盎然,竟而侃侃而谈。他想了好一阵,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怒道:“父皇设宴,让你们共度重阳佳节,唯独没邀请我,父皇这是抛弃我呀!(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
赵元佑道:“哥哥不是有病在身吗?父皇也是好心,不愿耽误哥哥静养。”
赵元佐冷冷地道:“你去吧,我要静养!”
赵元佑道了别,走出赵元佐的寝宫,心里开始盘算一件事。
赵元佑离去之后,赵元佐便独自饮酒,大醉之后,自言自语说道:“这幽幽皇宫之中,处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论人情味儿,却远不及穷乡僻壤,透风漏雨的茅草房。”
也不知道赵元佐是为叔叔赵廷美大喊冤屈,还是为自己的处境怨艾,他走出寝宫,看着自己所住宫院,良久之后,竟然点起一把大火,将宫院烧了。
看着冲天的火焰,赵元佐暗想:“我若久在这宫廷之中,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冤魂,倒不如去做个寻常百姓的好!”
赵元佐火烧宫院,闯下大祸,很快就被太宗赵光义知道了,令太宗十分愤怒。陈王赵元佑趁机对太宗说赵元佐之所以火烧宫院,是因为怨恨太宗不邀请他过重阳节。太宗一怒之下,将长子赵元佐废为庶人,这也正合了赵元佐的心意,远离人情淡薄的皇宫,去到那温情脉脉的人间。
赵元佐十三岁时,跟从父皇太宗在近郊打猎,有只兔子在太宗车马前奔跑,太宗让他射杀,赵元佐一发而中,当时正好有辽国使者在旁边,对赵元佐的高超箭法大肆赞赏。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出宫住在内东门别宅,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在中书省办公。后来迁居东宫,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明显就是将来的皇位接班人。然而,他却以自己独到的方式放弃了任谁都放弃不下的“前景”。
赵元佐远离了政治舞台,反而获得了舒适的生活,活到六十二岁,这才寿终正寝。
皇家自来便有立长的祖训。皇长子赵元佐被废为庶人之后,赵元佑成了实际上的皇长子。雍熙三年七月,赵元佑改名为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俨然成为了准皇储。
近几年,太宗为解决内部问题,闹出了这么多事端,好在中原内部还算稳定,没出大的岔子,强敌辽国那边却也没有安宁,皇帝辽景宗耶律贤在外出游猎的时候,病死在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内蒙古丰镇以南旧长城附近),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
辽国皇帝年幼,国家大事都由萧太后做主。太宗认为正是洗刷当年“高粱河”耻辱的时候到了,决定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