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艺探谜
30112300000044

第44章 为什么称王羲之为“书圣”

王羲之,生于321年,死于379年,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从小就聪明过人,在念书、背诗文的同时,他也开始潜心练习书法。13岁时,王羲之已经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出名了。有一次,有个高官请客,特意请王羲之入席就坐。在众宾客未动筷子前,高官特意割了一块好肉,送到王羲之面前。由此可见这位高官对王羲之的敬重,也可见王羲之当时才华、名气之高。

长大后,王羲之的字越来越被世人所珍视。有一次,王羲之出去游玩,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正因扇子卖不出去而发愁。王羲之就拿出笔墨,在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并叫老妇人说这字是王羲之写的。果然,顷刻间,老妇人的扇子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353年的春天,王羲之与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聚集在浙江绍兴的兰亭。兰亭的风景很优美:它坐落在名山之中,周围长满了茂盛的树木,修长的竹子;同时,还有一条清澈的溪水环绕亭子两侧。

面对良辰美景,王羲之等文人雅兴大发,于是大家就绕溪水而坐,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入溪中,任其漂流。酒杯漂在谁面前,谁就喝美酒一杯,作诗一首。

大家诗兴勃勃,在这次欢聚中写出了不少优美的诗歌。随后,王羲之将这些诗歌汇集成一本书,并亲自为书写了一个前言——《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内容写得好,而书法更佳,因为王羲之将全篇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出神入化。《兰亭集序》成了千古墨宝,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来,几乎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临摹过《兰亭集序》。王羲之也因为在书法上的成就突出,而被后人尊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