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考致富
3009200000002

第2章 做工作的主人(2)

或许你不愿承认,并且辩称:“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奴隶。”那么,我们不妨来听听看,“热爱工作”与“工作的奴隶”有什么不同。根据心理专家解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会工作上瘾;相反,一个工作上瘾的人,未必就是热爱工作。如果一个人不论吃饭、睡觉、读书、聊天、娱乐的时候,心里都每时每刻地想着工作,就可以肯定,这个人100%的是工作的奴隶了。

“工作的奴隶”是一种与“工作狂”类似的状态。尽管工作狂也各不相同,心理专家还是提供了几种方法来让我们加以辨别:

(1)工作狂偏好技能,并且尽量避免无须用到技能的场合。像表达感情、想象力这一类的事,通常他们比较畏怯。

(2)工作狂的心中充满定义、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策略,等等,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笔墨难以形容”这类的说法。

(3)工作狂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事,总是攻击每一件事。即使他在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想着:“如果换成我来演、来写,就会如何如何不同。”

(4)工作狂无法享受“现在”的感觉,完全受制于工作的目标、成果和终点。

(5)效率是工作狂的信仰之一,而且近乎于吹毛求疵,任何浪费、损失都会令他们勃然大怒。

你是不是工作狂,只有你最清楚。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很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操控,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有些工作狂常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希望自己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们不可能做到如此。其结果往往是,他们不仅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对方也不见得领情,反而认为你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有些工作狂其实是缺乏信心,期望从加倍工作中得到别人的掌声。在这里不禁要提醒他们: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那反而会变成你的包袱。

心理专家也指出,工作狂的生活几乎完全受工作支配,他们一旦停下来,就会觉得生活顿失重心,无所适从。

看看你自已是否已经成为了工作的奴隶,如果不是,那当然值得庆幸;如果是,那就赶紧将自己解脱出来吧!

高兴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高薪是每个人的目标,身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额薪水但电视剧《刘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说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可见高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上海某大学财会专业的张伟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一家着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对他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番。于是,拿了高薪的张伟很快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他自己也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张伟的腰板就再也挺不起来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那工作没思路、工作方法陈旧却不允许提意见的顶头上司,他工作干出成绩,这位上司就阴阳怪气地说他运气好,他工作若有了失误,这位上司便会暴跳如雷地骂他窝囊废。

最后,张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不挣钱,也不受这份气”的想法辞去高薪工作,重新找了份薪水比原来少一半,却能正常上下班、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很多,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快乐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高薪工作中。”

据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人尽管拿着高薪,幸福指数却并不高。而半数以上的人为跳槽方便,只肯与公司签一年的工作合同。

专家指出,快乐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现实情况是,收入虽然高,但金钱不能与快乐直接对应,高薪不等于高兴。不少人忙得歇不下来,根本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同事充分沟通及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此这样就会产生被工作、被时间奴役的感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都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人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的,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和回避,而是如何调节高薪高压下不高兴的状态。

时刻保持清醒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做事,才会是高效率的。否则,就算我们花费在做事上的时间再多,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清醒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

获得清醒状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休息。一个人只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问题是,我们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高质量的休息,就是说能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恢复。获得高质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难做到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并没有多到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没有多到连吃饭、去厕所、搭公交车,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为做事伤脑筋。但是做事带给我们的紧张情绪却被我们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我们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还缠绕着有关于事情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在下意识的惯性作用下,处在做事的状态中。尽管我们可能已经远离了电脑,远离了文件,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还是和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迟迟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们的睡眠之中。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适的睡眠,而不被与工作有关的梦境所打扰,相信那个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怜。

因此,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在做事状态与休息状态之间实现转换。我们经常是一时间回不了神儿,或者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让你停止休息,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难;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如果是一台机器的话,只要设置一个ON/OFF的开关就好了,就能让它说干就干,说停就停。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状态间的转化调整,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渐变过程尽可能缩短。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休息。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浑浑噩噩24小时地做事,一定不会比12个小时全神贯注地做事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能够想到这一点,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所以,给你的忠告是,不要等到非休息不可的时候才去休息。我们应该学会常常休息,在疲惫到来之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精力一直保持旺盛,能够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做事。

最后,对于休息的方式,这里要强调运动的必要性。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每天几乎很少有时间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同时也能增强身体机能,来应对繁忙的工作。

会玩才会工作

别以为踏实工作的人就只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我们所说的踏实的人是既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的人,因为踏实的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下面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雇用了一群当地土着作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着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奔波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喊着让前面的土着停下来等候一下。

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竭尽所能地跟着土着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着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着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这群土着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

凡事全力以赴,使身体发挥出让灵魂跟不上的冲劲,是做事时最用心、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休息时,则要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充足的复原机会。能掌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脉动,才是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关键所在。

有一位讲师在讲授压力管理的课程时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来,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担起来,如此才可承担长久。”

这就像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事情于下班时放下,别带回家去,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承担起来,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工作压力的沉重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兔子、乌鸦和夜莺三只小动物在幼小的时候关进笼子,等它们长大以后,从外表上看发育完全正常,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发现:小兔子刚跑几步便踉跄摔倒,乌鸦在空中飞了半圈就一头栽下,夜莺欢唱了几声就死去了。实验人员对它们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分析,兔子和夜莺死于心脏破裂,乌鸦死于动脉撕裂。显然,这些小动物的死亡是由于它们长期不运动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一旦激烈运动就不能适应。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不光对于动物,对于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保证。

许多职业病都是因为在工作中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造成的。

祁小姐在某贸易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职务,祁小姐的上司,在圈子里是有名的经理人,也是个有名的“工作狂人”。他总是不断地发电子邮件给祁小姐,要求她完成这样那样的工作。祁小姐常常是早上9点打开电脑,就会看到上司凌晨一两点钟甚至三四点钟给她发来的数封邮件。祁小姐的工作日总是从紧急任务开始,每天疲于奔命,一段时间下来,她感觉身体吃不消了。

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让自己拥有更专业、更敬业的职场形象,往往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件事情,职业病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侵人身体,直至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倒在工作岗位上,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

我们周围经常有一些优秀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且经常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一些白领上班族每天都要承受繁忙沉重的工作压力,身体随时面临着考验。

东北某公司的一位副总,由于为人耿直,工作方法也比较简单,被公司总部调配到一个分公司任职。本来是职务上的平行调动,他却非常“想不开”,为了证明自己的为人,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起早贪晚,殚精竭虑,最终因为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匆匆走完了45岁的历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总资产35亿元,年仅38岁的他却英年早逝。王均瑶的死触动了很多年轻的白领人士,他们认识到平时的锻炼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不好的员工是不称职的员工,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不仅给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你的远大抱负、理想信念、雄心壮志都将难以实现。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你做好工作的前提,其他都是附加条件。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让工作和生命细水长流。

成功的敌人——精力透支

有一个道理许多立志成功的人都明白:要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事业上。但事实上,他们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毫无裨益的事情上浪费不少精力。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精力,如同我们平时用水,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很多。

衡量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并不以其在银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在于他怎样利用身体内在的精力和能力,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所以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总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才智、精力和体力才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却有许多人使自己的才智、精神、体力空耗了、糟蹋了。

有些年轻人还不到30岁,就已显得老态龙钟,刚开始时他们也有着巨大的“资本”——智慧、才能和体力,可还不到中年,他们就把自己巨大的资本挥霍一空。

这种人看上去似乎前途似锦。他有高超的领导能力,浑身充满活力,永远乐观。但是不久以后,他就遭遇了成功的敌人——他那储藏精力的保险箱被敌人打开了!于是,他的身体变得毫无气力,随后,他以前那股做事的神秘力量仿佛被洗劫一空一样。然后,他的自信也消失了,多年来心血的结晶就只剩丝毫无用的空壳了。

一个聪明人总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有效的地方。但很多人却把他昨天储存的体力,今天就用个精光;昨天积蓄的脑力,今天就挖掘得一点不剩,如此下去,他们还能够做成什么大事呢一个年轻人对积蓄自己的体力与脑力资本毫不注意,不保持自己强健的躯体,那么就等于把成功的资本扔进了大海。这样的人无论有多远大的志向,最后也无能力达到目标,只能后悔不迭。

看着一个虚弱不堪、力不从心的年轻人拼命追求成就与声望,却一无所获,真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依他自身的雄心和能力,本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可以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却无法实现。

如果你思维敏捷、头脑清醒、积极热情,就一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你会认为自己每一点能量、体力、情感、才华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能随便浪费,而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会认为任何一点浪费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就像是对自己的犯罪。你会防止自身能量的泄漏,不允许对“成功的资本”作任何不必要的支取。同时,你还会集中力量,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事。你会以最佳状态,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