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称,当时民间有流言:"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意思是说将有女子乱政,操桑弓箕袋的人将灭亡周王朝。于是周宣王下令禁止弓矢,并派大夫杜伯负责此事。不久杜伯捉到一个入城卖弓矢的女人杀掉,这条禁令就取消了。但不久周宣王又梦到一个美貌女子自西方而来,进入太庙,拿走周氏祖先灵牌,于是周宣王判断谶言仍在生效,认为都是杜伯执行力不够,就杀了杜伯。
另一种说法称,周宣王有个美貌的宠姬,叫女鸠,她爱上了杜伯就要求和杜伯欢好。可是杜伯拒绝了,女鸠爱不成,恨意生,就向周宣王投诉说杜伯企图污辱她。周宣王大怒,杀杜伯。
两种说法在历史上都存在,而且相互之间并不排斥,可见杜伯之死,或是多种因素凑合而成。据记载,当杜伯被处死时,他大喊大叫:冤枉呀,我好冤枉呀,如果我死后无灵,我就认了,如果有灵,不出三年,我一定会回来找你,你等着,我会回来的,会回来的……果然,三年后,灵异事件就发生了。当时周宣王正在外边打猎,忽然看到杜伯驾一辆由白马拉着的白色车子,头戴红帽子,向着周宣王疾冲过来。周宣王急忙想逃,但为时已晚,只听嗖的一声,杜伯一箭命中周宣王的心脏,力道之大,甚至连宣王的脊骨都给射断了。
事件发生时,朝臣与卫士们全都在一边看着,但没有人敢跟鬼魂过招,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宣王被杜伯鬼魂射杀。
事后有人分析,这个杜伯鬼魂有可能是痛恨周宣王倒行逆施的刺客,扮作鬼魂来行刺。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有关"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的谶语,仍然在释放着强大的能量,并将周王朝迅速推向破碎的末路,这就不好解释了。
拓展阅读
秦王朝崛起
周穆王时代,有个善于驭车的造父,替穆天子驾车巡游天下。于是穆天子把造父封到了赵城,造父就是后来赵国的先祖。
造父到了赵城,天下对驾车或对马有研究的人都赶过去凑热闹。早间商纣王的亲信恶来,在周王朝建立后被列为奸臣,结果恶来的后人就沦落为养马人。这支部落的首领名字叫大骆,他也带着部族来了。大骆有个儿子叫非子,他在这苦寒之地,流露出养马的天分,他养的马膘肥体壮。
马是周王朝最重要的财富与战略物资,造父发现了非子这个人才,就急忙报功。这时候穆天子已经死了好久,在位的是周孝王,孝王亲切接见了养马劳模非子,鼓励他多养马,养好马,为天子多做贡献。又把非子封到了秦邑,让他负责不知何故死绝了的嬴氏的祭祀。这样做的目的有可能是"去恶来化",和声名狼藉的祖先划清界限,开始全新的生活。
于是非子从此改称秦嬴,彻底剥离了商纣王时代的负资产。此后非子家族延续三代人,到了周厉王引发暴乱之时,戎人趁乱进攻,消灭了大骆部落。此后,商纣王时代的奸臣恶来,就只剩下非子一支了。到了周宣王时,他是个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天子,又好大喜功,鼓动秦嬴的第三代封君秦仲进攻戎人,秦仲就信了。结果秦仲去了就没回来,被戎人打死了。
秦仲虽死,却留下五个强悍的儿子,这五个儿子与戎人拼了老命,稳固住了自己的封国地盘,也成了周王朝北方最有力的屏障。
周幽王的幽灵王朝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早在大禹始肇家天下,权力私有化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后续王朝覆灭的种子。
据《国语》及《史记》等严肃的史书记载,夏王朝末年的时候,忽然间有两条神龙,摇摇摆摆地来到了夏宫,很高调地宣布道:我们是褒国以前的两个国君,以后就留在这里,和你们在一起,在一起。
史书没有提及神龙长什么模样,是穿着衣服还是袒露着鳞甲肚皮,史书只是简单地叙述道: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给我们的感觉,这似乎是一个神人杂居的混沌时代,街道上人来龙往,两条神龙到王宫拜访,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夏帝很害怕,就烧乌龟壳占卜,问:家里来了两条龙,是红烧好,还是清蒸味道更佳?
卦象显示:杀了神龙不吉利,留下神龙也不妥当。于是夏帝就换了个问题问:请神龙留下唾沫,收藏起来如何呢?卦象显示大吉。于是夏帝就命人奉上玉帛财物,把请神龙吐口水的祈求写在竹简上,向两条神龙求拜。两条神龙冲夏帝吐了会儿口水,就飞上天空,不见了踪影。夏帝命人把神龙的唾沫装在一只精美的匣子里,郑重地收藏起来。
不久夏朝灭亡了,商王朝就把装神龙唾液的匣子收归己有。很快商王朝也灭亡了,这只匣子就成了周王朝王宫的私藏宝物。整整一千多年过去了,匣子也未打开过。
到了周厉王时代,他在宫中藏物中发现了这只匣子,问清楚详由后,心里就忍不住好奇:神龙的唾液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有什么功效呢?
好奇心害死王,周厉王下令:打开这只匣子看看。
匣子一打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见打开的匣子里边,哗啦啦地流出大量的液态物,这应该就是神龙的唾液了。唾液浩浩荡荡,汩汩滔滔,在王宫里四处流淌,无法止住。眼看整个王宫就要淹没在唾液的海洋之中。
周厉王慌了神,想出来个奇妙的怪主意:以邪止邪。周厉王命令所有的宫女集合,统统把衣服脱掉,光着身子冲着唾液海连蹦带嚷。据说周厉王的这个办法是有讲究的,神龙唾液,就是龙精,龙精遇到赤裸身体的女人,就会化为大鳖。不太明白这种变化的科学原理,但史书上说,那些唾液果然消失了,化为一只黑色的大甲鱼。
甲鱼在王宫里爬呀爬,爬到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7岁的小女孩,她在宫里的职务是"童妾",意思是周王还没成年的老婆。记载称,甲鱼爬到了7岁小女孩身上,感觉当时只是一场惊吓,也没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此后又过去好多年,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在位,那个早年被甲鱼爬过的童妾,已经长大成人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并生下一个女儿。可是童妾并没有接触过男人,怎么会生下孩子呢?她害怕周宣王追究,更害怕这孩子是个妖怪,就偷偷把孩子扔在了路边。
这时候,恰好国都流传着"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的民谣,周宣王断定,如果有拿桑弓、背箕袋的人出现,周王朝就会灭亡。于是周宣王禁止制造弓矢,民间凡有售卖弓矢者,格杀勿论。
正好有一对夫妻,靠卖弓矢为生,因而遭到追杀。夫妻二人只好逃亡。他们在路上听到有孩子的哭声,过去一看,发现了被童妾抛弃的婴儿。于是夫妻二人抱起这个婴儿,逃亡去了西南的褒国。
很快周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幽王继位。这时候,被抱到褒国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了绝美的少女。不久周幽王攻伐褒国,抓走了封君,褒国人就把这个美丽的姑娘献给了周幽王。从第一眼看到她起,周幽王就深深地爱上了她。由于这个姑娘来自褒国,褒国姓姒,所以史书上称这个姑娘为褒姒。
历史记载称,自从周幽王得到褒姒后,为其美色倾倒,宠爱无比,日日夜夜不肯分离。很快他就为讨取美人欢心,烽火戏诸侯而步步走向灭亡了。
后世的学者们,对古人把这件事写入历史,表示出极大的愤慨,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神龙、唾液、赤裸身体的宫女……历史是严肃的,怎么可以写成灵异故事呢,嗯?古人治史,真是太不严谨了!
实际上,古人治史是很严谨的,褒姒的故事也没什么问题,这实际上是在历史原型上衍生出来一个哲学故事,或者叫寓言更为恰当。故事已经讲得很明白,周王朝灭亡的根由,在于获得权力的暴力法则,在于后宫中童妾这种邪恶而变态的制度。由于国人的政治智慧匮乏,视暴力为获得权力的唯一通道,导致了弱肉强食、成者王侯败者贼的观念流行。这种观念决定了,当一个王朝走过上升期,强者的挑衅就成为一个必然。这个规律,在春秋时代得到了精确的验证。
拓展阅读
此时的世界
公元前800年,周王朝周宣王在位,而在印度,从公元前3000年前就开始积累的文化喷薄爆发,《吠陀经》在这一年完成。
《吠陀经》,是印度古文明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吠陀的本义是知识、学问。《吠陀经》记录了各式圣歌、宗教、礼仪、风俗、思想和哲学,在这里,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地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