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全透视简明中国通史
30036500000020

第20章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王朝)(4)

原因很简单,当初的夏王朝能够延续,不是历任帝王多么英明神武,只是其他部落未能形成强大的势力。等到商部落悄无声息地成长起来,夏王朝的寿命就进入了倒计时。现在轮到了商王朝,灭亡的根子就在于武丁时代的开疆裂土,周部落趁这机会征战四方,到了季历时代,已经对商王朝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当帝乙继位时,他发现,商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消灭周部落了,他能够做的,就是走绥靖路线,努力尝试改善两家的关系。

于是帝乙就派了使者,去周部落找姬昌,说:西伯呀,虽然你的父亲死得很冤枉,可是弄死你父亲的,不是现在的帝乙,是帝乙他爹文丁。文丁跟你父亲的冤仇,是一辈子人的事儿。一辈子人不管两辈子事儿。现在,帝乙对你们周部落可是没有丝毫敌意的,不仅如此,帝乙有个妹妹,生得如花似玉,美貌端庄呀。嗯,帝乙的意思,是希望把他妹子嫁过来,以后咱们两家就是一家了,你看如何呀?

周文王姬昌一听说有美女,顿时就心动了。再细细一想,虽说商王朝对自己的周部落极为忌惮,可是自己也没把握真能灭了商王朝。商王朝毕竟是经过了几百年三十代人的苦心经营,说是树大根深,牢不可撼,也不夸张。要想灭亡商王朝,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儿,至少也要几代人。

这样一想,姬昌对使者的建议,欣然从命。于是商王朝的公主喜嫁西伯侯,婚礼盛大而热闹,时人称之为天作之合。

这场婚礼之后,帝乙就算是稳住了周部落,趁此机会向那些不臣服的小部落用兵。他先向东南用兵讨人方,消灭人方后,又征讨河南地带的孟方,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极有力地稳定了商王朝的东南半壁。

或许帝乙的想法,是借助征讨的时机,恢复王朝的生机。但是商王朝毕竟已经走到了末路,对东南用兵,反而进一步削弱了商王朝,而周部落却在这段时间的和平状态中,休养生息,势力反而更加强盛。

拓展阅读

商代的占卜与宗教的关系

公元前1180年,中国商王朝第三十任帝王帝乙在位,这一年,希伯来人终于在离开埃及四十年后,完成了他们艰苦的跋涉,从西奈半岛出发,渡过约旦河,重返迦南故地,回到了故土巴勒斯坦。此后希伯来人建国,却不设国王,国家由宗教首领士师治理。

西方的古文明在与中国地理隔绝的情形之下,连续尝试建立一种神教的正规宗教体系。而商王朝却始终未能摆脱原始崇拜,其多神信仰构筑成为商王朝的基本文化体系。简单说来,就是商王朝并没有形成原始的神权体系,其思维观念的认知始终处于蒙昧状态。

从宗教抵达理性的智慧彼岸,所经由的是对自我人性缺陷的反思。而蒙昧状态的原始崇拜,则体现为古老的占卜与迷信。商王朝时采用甲骨占卜,其所占卜的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从国家政务到军事作战,统统都要占卜才能决定。甚至在司法断案之中,也是采用神断的方式,通过观察烧裂了的甲骨来分析有罪还是无罪。可想而知,这种断案的方法,少不了冤假错案。

商王朝的占卜文化兴旺发达,蔚为大观,骨料的选择有牛肩胛骨和龟背,加工工序则有削、锯、切、错、刮、磨、穿孔、钻凿、灼烧等。商王朝时代的人如此专注于在占卜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只是因为主观认识事物的能力过于低下,没有能力分析判断事物,只能盼望着神灵保佑。

王朝末代背黑锅争夺赛

帝乙有两个妃子,正妃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启,品德高尚,众人皆知。二儿子叫箕子,品德不亚于哥哥。只有三儿子辛,品德有点靠不住。

于是帝乙就决定,立品德最高尚的大儿子启为太子。却不承想,当帝乙做出这个决定时,引起了一位史官的强烈抗议。史官挺身而出,说:不可以,这样做是错误的。帝乙问:咦,我立品德最高尚的大儿子为太子,怎么就错了呢?史官解释说:因为,品德最高尚的启出生之时,他妈妈还不是正妃。

当她成为正妃之后,生下的是小儿子辛,所以应该由辛来继位。帝乙摇头:可问题是,辛的品德靠不住呀。史官说:靠不住也没办法,反正要是立品德靠得住的大儿子的话,我就强烈抗议。

帝乙无奈:真拿你没办法,那就依你好了。于是,在这场莫名其妙的立嗣大战中,品德可疑的小儿子胜出,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纣王。后世人责怪这个不知名的史官,认为他食古不化,害惨了商王朝。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无论是谁登上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帝王的宝座,等待他的都是个荒淫无道的历史定位。因为周部落已经变得非常之强大,对商王朝垂涎三尺,虎视眈眈。要吞下这块精美的肥肉,那就需要一个起码的理由。这个理由必然是末代商帝的荒淫无道,这是已经注定了的权力法则。

有关武纣王荒淫无道的记载,堪称蔚为大观,据称这位帝王宠爱狐狸精妲己,喜欢以炮烙之酷刑折磨人,建立酒池肉林,残害忠良,囚禁周文王姬昌,剖忠臣之心,宠信奸佞之徒。诸多记载,我们无法证明这些记载全都是伪造的,但肯定有太多的虚构成分。

实际上,有关武纣王的荒淫暴行,不过是商王朝时代对夏桀的抹黑文案,后来被周王朝的宣传部门偷工减料,直接搬过来用了。

简单说来就是,有关商汤讨伐暴桀,以及周公讨伐商纣这两个历史结点,其记载下来的版本充满了令人困惑的重构。前者发生在公元前18世纪,后者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其间相隔了整整七百年之久,但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片段,却是由完全相同的细节所构成。

公元前18世纪的夏桀,其人聪明绝顶,力大无穷。

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其人绝顶聪明,勇力惊人。夏桀征讨有施氏,得美女妺喜而归。商纣攻打有苏氏,得美女妲己而归。夏桀为妺喜建瑶台,建酒池肉林。商纣为妲己建鹿台,建酒池肉林。夏桀为讨妺喜欢心,驱虎入市,生噬百姓。

商纣为讨妲己欢心,剖孕妇腹辨识婴儿男女,凿断路人腿骨视骨髓多少。

夏桀宠佞臣干辛,候移。商纣宠佞臣飞廉,恶来。夏桀以酷刑诛杀忠直名臣关龙逄。商纣以酷刑诛杀忠直名臣比干。夏桀私拘商汤,而后释放……商纣私拘周文王,而后释放………………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权力格局不变的历史,必然会出现同类事件。

但事件的相似度如此之高,近乎百分百,甚至连最微小的细节都没有区别,这里边就有问题了。

有什么问题呢?无论是夏桀时代,还是武纣王时代,都是处于半信史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确凿的史料匮乏,导致了相关记录的严重失真。从这两个完全重合的事件上,我们可以确信,早在成汤夺取夏桀权力之后,就有一个标准的宣传文本正式发行。考虑到时代的特点,无论是商王朝还是周王朝,因为民间教育一无所有,民众处于愚昧状态之中。这时候的宣传工作,不可能是贴个告示发个文件,必须要采用民间能够接受的曲艺形式,以达成政治宣传的目的。

简洁说,早在成汤灭亡了夏王朝之初,就有一种官方钦定的民间曲艺开始流传。这种民间曲艺正如同荷马史诗一样,由成汤派出的政工人员,扮作民间艺人,游走于神州大地,所到之处或跳或唱,把事先编造好的有关夏桀荒淫无度的故事,完完整整地演绎出来,以表明商部落取代夏王朝的正义性及合法性。

必然有这样一个标准文本在当时流传,没有就无法解释后面的事情了。这个标准文本涵盖了目前史书中所记录的所有事件。而且由于时代的落后,这个艺术内容成为此后商王朝长达七百年之久的唯一艺术表现。民间口口相传到周王朝取代商王朝为止。

当商王朝灭亡,这个以成汤为正面人物、以夏桀和妺喜为反面人物的曲艺,已经不再适宜了。可是民间百姓需要艺术,但当时的文化落后,来不及为民众创作出更好的文化艺术来。民间艺人所能够做的,就是来一个简单的替换。把原来的故事中的成汤替换成周文王,把夏桀替换成商纣王,把妺喜替换成妲己。

此后这两个故事完全相同但人物角色有所区别的文本同时流传。等到了信史时代,史官利用手中的资料弥补这段历史空白,能找到的资料只有这两个细节完全一样的文本。可是史官不把话说清楚,就这样把结构调整一下,连蒙带唬蒙混过关。

春秋年间,孔子的门人子贡怀疑商纣王未必像史书上所记载的这样罪大恶极,导致其身败名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纣王的行为不检点,以致授人口实,结果后人将所能够想象出来的坏事一股脑儿地栽到了他的头上。

总而言之,当周部落强盛到了足以吞并商王朝时,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帝王,就已经无可逃避地被设定为荒淫无道的昏君,权力决定了这段历史必然如此。

坏蛋大王蒙难记

商纣王并不叫商纣王,纣王其实是个外号,纣的意思是残杀无辜,损害正义。纣王的意思,就是坏蛋大王。

行了,这位兄台尚未出场,就已经贴上了坏蛋的标签,这让他在历史舞台上怎么混呢?还有,一旦我们知道纣王是坏蛋大王的意思,就知道这段历史也肯定不靠谱,但纵然是记载不靠谱,可是结论却是靠谱的。这个结论就是:商王朝在其立国662年后,迎来了它那盛大的末日。

公元前1142年,周部落首领姬昌被释放,公元前1135年,姬昌卒,他为儿子姬发留下了最富价值的遗产:以太公望姜尚为主体的军事班子。

太公望,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子牙,他的身世比传说更精彩,他在朝歌卖过牛肉,在孟津卖过饮料,晚年贫困,隐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发现他这个人才,载与俱归。当姬昌死后,后来的周武王姬发,就向姜尚问灭商之计。

姜尚说:笨呀,你这孩子咋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事儿还用问吗?看看早年间成汤是怎么灭的夏王朝,你有样学样就是了。

姬发恍然大悟,立即开始兴兵作战,哪个部落支持商王朝,他立即发兵消灭之。他征犬戎,伐密须,服黎国,灭崇国。向前打通杀奔商都朝歌的道路,向后稳定自己的大后方。

周部落如此凶残,吓坏了所有的方国部落,武纣王也只有装聋作哑的本事。实情就是,面对新生的周部落势力,商王朝自身早已难保,根本不敢出来主持公道。结果是所有的部落都对商王朝失去信心,不再认可商王朝的权威。

接下来,姜尚向周武王建议,挖出那些潜在的商王朝支持者,统统消灭。别看现在所有的方国部落都不吭气,可等我们伐商王朝时,指不定会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个短命鬼,支持商王朝来和我们作对。

要怎么做,才能挖出潜在的商王朝支持者呢?有了,周武王宣称,父亲临死前有遗命,让我去孟津进行军事演习。孟津,是杀奔商都朝歌的始发站,武王演习,意在商纣,这意思是很明白的。虽然周武王故意不通知其他部落方国,但得知这个消息,所有的部落方国都知道,这是站队的关键时刻,如果站错了队,那就要亡国了。于是诸部落纷纷赶来与武王会合,来到的诸侯竟有八百多家。

武王很兴奋,跟姜尚说:可以了,诸侯们纷纷请战,要求一举灭商。姜尚摇头道:差矣,差矣,孩子你差矣。你只看到了诸侯的表态,却没有留意到沿途的百姓,现在的百姓们仍然奉商王朝为正统,根本不认为有改朝换代的必要性。我们还有大量的宣传工作要做,要坚持抹黑商纣王,把他抹到黑得透亮,那时候才可以行动。

武王是个非常明智的人,对姜尚的话言听计从,当即宣布退军。此后又经过整整两年的艰辛抹黑,终于把商纣王彻底黑透了。这时候已经是公元前1122年,周部落向所有的部落发出号召,召集了声势浩大的孟津会师,于河南孟津,联合响应自己的部落,举行了誓师大会。

此后,4.5万人的联盟军向商都朝歌挺进,行至朝歌西南二十公里的牧野,遭遇到了商王朝集结的70万主力军。

另有记载称,其实商纣王的军队只有17万人而已,并非是70万。但无论是17万还是70万,都比联军多出数倍不止。但问题是,这70万或17万的商军,都是商纣王急手忙脚派出来的奴隶,全都是徒步作战。

而联军这边,是精锐的正规军,按照每10名士兵一辆战车的标准配备,联军这边单是战车,就足足四千辆。面对着满脸怨气、饿着肚子靠两条腿奔行的奴隶军,联军犹如猛虎面对一群羊,想输都难。

老头姜子牙发现了好机会,不顾年老体迈,挥舞着痒痒挠冲在最前面。在他身后的,是虎贲三千,戎车三百辆。奴隶军本无战心,被这一冲击,登时就溃散了,纷纷倒戈,反过来加入了联军。

周武王端坐战车,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朝歌。悲愤的商纣王自焚于鹿台,武王向烧焦了的尸体射了三箭,斩下头颅,悬挂到白旗上示众。

接下来是对绝色美女苏妲己的处置,有种说法称苏妲己自杀。但另一种说法更为风行,据说她希望以自己绝世的美貌,感化凶残的周兵,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承想对她的命运进行裁决的,是九十多岁的老头姜尚,姜尚铁石心肠,下令斩杀。可是临刑时,刽子手们目睹她那美丽的容颜,无不失魂落魄,无法下手。最后姜子牙火了,他亲自动手。

但当姜子牙走到妲己身边时,他发现自己也下不了手。最后,姜子牙下令把妲己的头包起来,这才把她杀掉。

商王朝就这样灭亡了,鹿台那冲天的火光,宣告了奴隶时代的终结。

从现在起,中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封建社会。相比于奴隶社会的残暴,封建社会体现出更温和、更具人性化的一面。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曾经有过的最好时代,就在这个时代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智慧爆发: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

但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经历一段晦涩不明的半信史时期。其特点为,难以剥除的神异传说与令人发指的权力争夺。

拓展阅读

同一时间的世界史

就在武王伐纣的时间里,在中东,前巴比伦帝国再现乱局。卡赛王朝在经历了长达600年之久的漫长黑暗之后,终于在公元前1146年被推翻,巴比伦人夺回了统治权。亚述帝国在与周边邦国连续性的战争中,发展出了最先进的战争制度,他们拥有着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军事机构,最可怕的是他们拥有铁兵器,战车和铠甲也极为发达。西方学者坚信,单是在金属冶炼方面,中国已经落后当时的世界几个世纪。但冶炼技术发达,也未必是好事,由于披上沉重的金属铠甲,他们的士兵移动得不比乌龟更快,或者说他们根本无法移动,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发展出以梭标为主体的远程抛击武器。

在希伯来人的圣地迦南(巴勒斯坦),希伯来人发现他们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他们意识到,必须要在民族覆亡之前,通过战争的手段完成各个独立部落的统一。这个工作落到了天才的军事家吉迪恩身上。吉迪恩将成为与中国的周武王同时代的军事传奇。在希腊,特洛伊战事结束之后,希腊人发现他们面临着大量移民涌入的痛苦。为了解决人口压力,他们选择了殖民之路,这让希腊人成了善于航海的民族。在印度,早期涌入的雅利安人已经融入当地,他们举止文明,肤色黝黑,忙于和当地更早的居民达罗毗荼人展开激烈冲突。这段历史将在口口相传中神异化,并最终以伟大的史诗《梨俱吠陀》的形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