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律胜于纪律:伟大不是领导别人,而是管理自己
30026300000007

第7章 自律是一种自省:看清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3)

《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要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向别人学习,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相反,如果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积极反省自己,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这句话无疑为我们不断反省和完善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那些在事业上能够卓有成就的人,无疑都是在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不足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作家路德·杜德利就是如此,他说过:“在文学上,我总是只与我认为很不错的老朋友交往,我的朋友是经过我长期选择的,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需要我学习的东西,于是,我变得越来越崇高,创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我总能从我的朋友那儿得到‘益处’,他们十之八九都是这样。”

又如,弗兰西斯·霍勒,此人总是把那些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书记在自己的日记里或信件中。这些书包括考德瑟特所著的《叶落格·黑尔》,爵华·叶罗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培根的著作《白奈特讲述马休兹·黑尔》。读以上这些书——这些书都记载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劳动创造奇迹的故事,总是使霍勒充满激情。在读到考德瑟特所著的《叶落格·黑尔》一书时,霍勒说:“每当读这本书时,书中的故事总是感动着我。我被一种激动的心情包围着,对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无限的倾慕和向往。”在谈到爵华·叶罗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一书时,霍勒说:“这本书告诉我,什么叫勤劳、什么叫收获。”关于培根的书,霍勒说道,“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培根的书那样催人修身养性,他真是上帝派到人间来教会我们明白成功是如何获得的,伟大是怎样造就的天才人物之一。”

例子中的这些著名人物,无不是在通过别人,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在生活中,要做到“见贤思齐焉”就必须有一颗谦恭之心,因为只有如此,你才可能感受到别人的“贤”,否则,你处处觉得自己都比别人好都比别人强,怎么可能认识到别人的“贤”?

而要想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就必须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别人的“不贤”中照出自己的“贤”与“不贤”,否则,别人的“不贤”倒是看得很清楚,可是却看不到自己存在着同样的“不贤”。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旁的人们,你将会发现,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优点,而看上去十分乏味无趣的人,也必然会有自身的一些长处。无论对于他们哪一类人,你只需学习他们的长处就行了。而对于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则要当做教训来警示自己。

若能确实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必能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这只需回首看看现在的自己,便能了解。现在的自己,不是一半以上经由学习而得的吗?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榜样,而且要有对什么是“真好”进行正确的判断的能力。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人类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不断地从谈话的对象那里吸收其优点,反省自己缺点而进步的。

经常同优秀的人们往来,即使不是特别有意识地嫁接别人的优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提升到与他们相同的层次。如果你能够不断学习他们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驱策自己不断地向那些优秀的人物靠近,那么有朝一日你也会跨入到优秀人物的行列中去。

不断反省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

“人是需要被克服的东西。”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什么人是需要被克服的呢?我们需要克服什么呢?这就是尼采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他在对生命的探索中,发现人性有太多的弱点,这些弱点让他为生而为人感到羞愧,感到愤怒,可他又太爱生命,太爱人类了,所以,他要让人类摆脱这些弱点,使人类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无畏,更加高等。于是,他才发出这样的呐喊:“人啊!你是个需要被克服的东西。”可以说,尼采的所有学说都是围绕人如何克服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个中心展开的,为此他提出了超人学说,激发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到达生命更高的地方。

毋庸置疑,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危及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家对自己的缺点浑然不觉或者不知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失败的境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扬长避短,盲目行动的人。

是的,人性难免总有弱点,这些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心软、骄傲、自满、粗心大意、自卑、嫉妒等。在投资领域,最容易显现的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对待这些弱点采取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任由这些弱点疯长,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而如果能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和改正,收获的必然是成功。像嫉妒、懒惰、爱慕虚荣、撒谎等这些弱点,只要能够认识到,都是可以克服的。关键是自我反省,和自我克制力。

当然,有时候人性的弱点并不是决定的弱项,利用得恰到好处反而能够成为一个强项。正视它,制服它,那么就会无所畏惧。

从某种角度来说,所谓的自律,其实就是对自我的克服,不断克服情绪上,精神上,思想上的消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做到慎独。因为人不是活在永恒中,什么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说通过自律达到了什么样的心境,我们就能永远活在这种心境中。不是这样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一切是那么美好,仿佛什么都各得其所,得其所哉。可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烦心事,或者莫名的烦躁不安,顿时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变得情绪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麻木不仁。

而且无论一个人的修养有多好,境界有多高,难免总会有一些摆脱不了的烦恼,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律来不断来维持动态的平衡,克服一些不利于自己身心的思想。

也许你现在还年轻,正是因为你还年轻,你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在年轻时严谨、自律,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撒谎、欺骗、嫉妒、怨恨、诽谤等,所有这一切人性的弱点都与品性上的缺陷有关。倘若一个人在各方面都相当纯洁,那么他的品行就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相对人性的弱点而言,人也有很多人性的优点,譬如,正直、勤奋、活力等等。可是如果你不拥有第一个品质,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具备正直的品行,其余两个就会毁灭你。所以说,即使利用人性的优点,也要建立在克服人性的弱点的基础上。

但往往,人又是极其富于感情而脆弱的动物,从知道用树叶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去极力美化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去掩饰缺点。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渴望却又害怕认识自己,所以就会产生痛苦。在这痛苦之中,有人无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隶;也有些人,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勇于坦诚地面对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战,进而重新认识了自我。

我国著名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但巴老在荣誉满堂的写作后期留下的《随想录》,却最能震撼世人的心灵,因为这是“中国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

在书中,巴金先生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敢于讲出真话,敢于面对血淋淋的经历,敢于对自己十年的“牛棚”生活进行揭发,敢于直视残酷的现实。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共分五辑:分别是《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每集有30篇,共150篇。当5辑《随想录》合订出版时,巴金先生在《合订本新记》中写道:“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本来是想减轻痛苦,以为解剖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我却显得十分笨拙。我下不了手,因为我感到剧痛……不怕痛,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老人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场无情地拷问,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时候。

人性的弱点最易让人迷失理性,所以你要善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自我反省是提高一个人认知能力和办事能力的手段。缺乏自我反省,只能是盲目者最显著的特征,不能从根本上清理自己的错误。一个错误太多的人,只能在失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假如一个人自己不常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别人,犯上自以为是的错误。

反省的好处是,它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的方式。反省让我们觉察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在反省自己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接近成功。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先弄清人的本性。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才能跨上一个高度。如果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弱点并加以超越,那一个人的能力以及思想高度都会永远停滞不前。

一个人唯有领悟了人性,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径。所以,想要有所作为,你就必须首先了解人的本性,探究人的本性。只有弄清楚了人性的弱点,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克服这些弱点。而只有正视人性的弱点,你才能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