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态度,没难度
30018400000036

第36章 有看淡看开的态度,放下就没有难度(2)

在汉武帝征战四方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大宛。在疏通西域的过程中,因为大宛不肯献上汗血宝马,汉武帝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自己是威名四方的帝国君王,而大宛国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于是他便劳师动众,兴兵几十万去攻打大宛国。由于路途遥远,士兵们水土不服,再加上指挥不力等诸多因素,士兵大量死亡,最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不仅如此,汉武帝还北征匈奴,出兵两越和云南,最终将国库耗费殆尽。到了汉武帝的晚年,虽然他赢得了“强大”的名声,但对汉王朝的统治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连年的征战让百姓苦不堪言,贫困潦倒,汉王朝也从此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纵观历史,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一旦被虚名所纠缠,那等待他的将是无止境的苦痛和麻烦。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多么出众,如果眼睛只看到名誉下的光环,那等待他的也肯定是平庸的一生。

仲永的故事已经不止一次地在现实社会中上演了,很多少年成名的人最后落得个庸庸碌碌的人生,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抱着“天才”、“神童”的名号死死不放。

能够出名当然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默默无闻。但如果过分地去追求所谓的名声,那就有些过犹不及了。因为这些事情会让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从而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活的本真。

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的憧憬,拥有多少的期望,而真正的道路在于放开心中的执著,让“心灯”照亮自己,引导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轻松,才能够过上最纯粹的生活。

04.放下心头杂念,心清脚下宽

人生并不美丽,人生也不完美。在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周围会有很多诱惑,心中也会有很多杂念。其中,总有一些杂念让我们延迟了自己的步伐,总有一些杂念让自己踟蹰。这些杂念让自己偏离了最初的方向,而我们要想找到自己心灵的方向,就必须要让自己心里澄清,没有杂质。

有句话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却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无论放弃也好,转弯也罢,都是为了另一种积极进取的改变,或明心智,或助登峰。

一位老和尚带着他的一个徒弟去拜访另一家寺庙的住持。在行走到河边的时候,老和尚正要过河,却看到一个不远处的石头上,端坐着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那位姑娘正望着湍急的河水发呆。

老和尚便上前念了声佛号,询问姑娘为何独坐于此。

姑娘无奈地说:“今日我正要赶着到邻村去参加亲友的喜宴,可是昨夜的一场暴雨让这河水湍流不息,我有些害怕啊!”

在得知后,老和尚没有丝毫的犹豫,背起那位姑娘就过了河。

过了河之后,姑娘道了声谢就离开了。在走了一段路之后,徒弟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终于,徒弟开口问道:“师傅,我们出家人一向四大皆空,需得要过五戒,尤其是这‘色’戒……”

老和尚笑着说:“那你是不是认为我已经犯戒了呢?”

徒弟支支吾吾地说道:“可是,终究是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我们还是出家人……”

老和尚看了看徒弟,温和地说道:“刚才我在河旁就已经将那位姑娘放下,任她自行离去了。而你到现在还无法将她从心头放下,硬是拴住,不肯放她走。”

老和尚之所以能够坦然应对,是因为他把外界的一切规则都看成了形式上的附加,一旦从内心上放弃那些纷纷扰扰的杂念,心灵就会变得平和很多。一个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而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心中杂念太多,而又不肯放弃。

在前进的路上,如果你产生了停滞和迟疑的杂念,也许你就会忘记了前进,甚至失去了最开始的那股冲劲。所以,要想体会到成功的幸福,就必须摒弃各种杂念,一心向前,只有这样才能勇于突破并且超越现状。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放弃不必要的干扰,最终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在登山界,有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著名登山家罗塞尔。他经常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登上海拔高达6400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世界第二峰——乔戈里峰。

其实,在登山界,很多的登山高手都会把不携带氧气瓶就能登上乔戈里峰作为自己的目标。但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有人做到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挑战者都只登到了海拔6000米左右,就再也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已经极为稀薄,人们在此几乎会感到窒息。这对于任何一个登山者而言,想要完全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去登上乔戈里峰,都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冒险。

然而,罗塞尔却突破了种种障碍,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罗塞尔说出了自己的登山过程。

他认为:在突破海拔64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心各种翻腾的欲念。因为在攀爬的过程中,你头脑中的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松懈自己内心原本坚强的意念,转而变得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就会让自己失去征服的冲劲与动力。而这个时候,一旦有放弃的想法,随即“缺氧”的念头就会产生,最终让你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最后,罗塞尔总结道:“想要登上峰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如何清除内心的各种杂念。当你脑子中的杂念越少的时候,需要的氧气量也就越少;杂念越多的时候,对氧气的需求也就愈多。在空气稀薄的状态下,排除内心的欲望和杂念就等于带了一个氧气瓶。”

登山是这样,人生也是如此。一个人杂念过多,欲望过重,就很难步伐轻盈。所以,我们只有抛弃一切杂念,保持内心空灵的状态,才能够做到心里清凉。

在射击赛场上,我们最常见的画面就是选手们宁静的表情。在不看具体成绩的情况下,最有可能拿到冠军的永远是表情最平淡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射击项目是一个非常考验人心智的项目。只有内心真正平静的人才能瞄得准。此外,无论先前的成绩是好还是坏,只要射出去了,就不再留恋,而是专心准备下一次的射击。这就是高手的心理素质,这就是高手的取胜之道。

当内心的杂念让我们偏离方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心头的杂念放下,真正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和升华。

05.追求本不属于你的,就是在为难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在苦苦地追求,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而也就是这种追求催生了人们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这种痛苦实质上就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一种精神负担。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一般是不会为这些事情烦恼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追求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在难为自己。

我们总爱说两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无论是获得还是放弃,都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有得就会有失,在失去的时候终会有其他地方弥补过来,故而,我们不必因为得到而得意忘形,更不要因为失去而失魂落魄。世界上没有东西能够很轻易就能得到,我们想要得到一件事物,基本上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和努力。如果一味地坚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很可能就会得不偿失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保留一颗宁静的心来享受生活。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因为过度的操劳,身体已经到了接近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他请来了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希望老中医能够给自己开一些调理的药。

老中医在询问完他日常的工作生活情况后,只劝他多多休息。没想到却引来了企业家激动地抗议:“那哪行!我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为我分担啊!”

“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处理文件吗?”老中医反问道。

“那怎么可以,这些文件都是十分紧急和重要的,只有我自己一份份亲自批示,才能快速地采取正确的策略。”企业家回答说。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处方我已经给你开好了。”老中医不容置疑地说。

企业家欣喜地拿过处方一看,只见上面只写了两行字:每天散步两个小时;每周保证有至少半天的时间去一趟墓地。

对此,企业家觉得自己被耍了,但出于对医生的尊重,他向老中医问这副方子的用处。

老中医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之所以让你去墓地,是因为我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看望一下那些与世长辞的人。他们生前也曾跟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情都得打包扛在肩上,如今他们却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你要知道,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一直把自己视为“超人”,总在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的身体自然越来越差了。”

这位企业家终于明了医生的良苦用心。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转移了一部分的职责,他的心里也变得平和、宁静了许多,身体自然也就好了,而事业也仍然保持在不断向上的态势。

追求梦想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一定要放低心态,看清楚哪些才是自己想要。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当一段感情破裂后,还有多少人在苦苦追求,不能释怀;当一笔生意失败后,还有多少人仍念念不忘,给自己找借口;当无意错过中奖号码,还有多少人痛苦不已,捶胸顿足。其实,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必要的,我们既然没有得到这东西,何不换一个思路: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只是因为因缘际会才会从自己身边经过而已。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执念就像毒品一样,会慢慢成瘾。不可否认,执著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技能或者财富,如果我们非要执意去追求,那只能是难为自己。

兔子和鱼是好朋友,有一天,鱼对兔子说:“我教你游泳吧,在敌人追你的时候,你又多了一项新的生存技能。”

于是,鱼开始教兔子游泳,兔子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可就是怎么样也学不会。有一天,乌龟看到兔子在跟着鱼学游泳,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兔子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要笑呢?”

乌龟捂着肚子说:“你是兔子,就是在森林里奔跑的,而鱼就是在水里游的。你现在却要追求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这不就是在难为自己么?”

这是一个简单的寓言,但并不可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就像那只盲目的兔子一样,虽然很努力,但注定得不到好的结果。一个人没有一副好的喉咙,却想着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一个人连买菜都经常算错账,却想成为李嘉诚第二。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他们的梦想没有错,他们也足够的努力,只是追求错了东西而已。

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都是可敬的,但这一定要追加一个前提:那份梦想真的属于你自己。

06.让烦恼自然沉淀,不做无事庸人

现代人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烦。很多人都觉得现实生活是那么的不如意,他们就像天空中的乌云一样,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让人难以展开笑颜。其实细究而来,有多少烦恼是我们自找的。如果我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那许多烦恼就像雪花一样,来得快也走得快。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任凭雨如注,终有天晴时”。一切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死亡的规律,烦恼也一样,它也会自生自灭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一时无法解开的心结,那就是让它去吧,把烦恼在心底沉淀,或许几天之后,烦恼就自动消失了。

一句禅宗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何其空灵透彻的人生境界。

当我们在感叹自己被烦恼包围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生活本无意与我们作对,其实和我们过不去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而已。所谓的烦恼,大都是人们无故地折磨自己,从而捆绑住手脚而无法动弹。事实上,生活中99%的烦恼根本都不会发生。如此说来,解铃还需系铃人,能给自己心灵“松绑”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有一个年轻有为的男子总是感觉不到快乐,虽然他已经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的事业、拥有健康身体的父母、温柔体贴的妻子……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手中的一切,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当年轻人还未拥有这令人羡慕的一切时,他便四处寻找着可以令自己解脱烦脑的秘诀。有人告诉他:“你去努力工作吧,等你事业有成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了。”于是,他努力工作,从一个普通职员上升成为领导层,最终有了自己的公司。可是,他的烦恼依然存在着。

于是有人又告诉他:“你去组建美满的家庭吧,等享受到了家庭温暖,你就没有烦恼了。”于是,他用尽全力找到了一位温柔体贴的妻子,并且有了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依然觉得有太多的烦恼缠绕着他。

一天,他来到了一个村落的山脚下。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他看到一位老翁在树荫下悠闲地垂钓。

于是,男子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老翁看了他一眼,慢声慢气地说:“那你告诉我,是谁捆绑住了你吗?。”

“……没有。”年轻人想了半天。

“既然没有人捆绑住你,又何谈解脱呢?”

我们在生活中,受到伤害是难免的。但是唯一能决定我们要痛苦多久的,只能是自己。我们往往被伤害过一次后,便在心中迟迟不能放下,这实际上就是再让自己经过千百次的伤害。再多的气愤、怨恨,到头来痛苦的本源还是自身。快乐也好,幸福也罢,其实往往都只在一念之差。

快乐的人前行,口袋里装的都是祝福;疲惫的人前行,口袋里装的都是烦怨。同样都是一条路走过来的人,只是快乐的人才会把那些不必要的烦恼丢掉,而疲惫的人却选择把所有的烦恼捡起,让自己的心中装下了太多本不应该有的东西。这样一来,不知不觉中,这些烦恼和琐碎就把自己缠绕得动弹不得,这样的人生将会多么的劳累啊。

没有人捆住我们,也就无所谓的解脱。就像一个人虽然穿着鞋,却总是抱怨自己没有穿名牌,但却忘记了自己至少还有鞋可穿,这原本就是一件值得庆幸和高兴的事情。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有的烦恼明明就是凭空给自己的捆绑。

这样一来,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并且实现内心真正的愉悦和安详,关键在于我们怀着怎么样的方式去思考,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去生活。所以,我们只有卸去了那些消极和虚伪的思想,才能纯净而轻松地享受生活。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放下自己不如意的东西,怀揣着一颗平淡从容的心去享受生活。

道家认为:人生在世,世间的烦恼事情数之不尽,有些事情你越想就越挥之不去。就像落到水瓶里的尘埃,如果你厌恶地去摇晃,那整个尘埃就会充斥在水中,一瓶水也会变得浑浊不堪;如果你能够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那些尘埃,这样瓶子中的尘埃就会慢慢地沉淀下来,水的品质也不会受到污染。

水能包容万物,自然也能够包含烦恼和杂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包括让烦恼也顺其自然;道家主张无为,包括对烦恼也采取不作为;道家主张“虚其心”,其中就包含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