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就业忠告
2996700000034

第34章 忠告十五 放空自己,增强塑性(2)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对于求职者来说,不可过于看重薪水,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得到历练,这些都远比薪水更为重要。

2.初涉工作需要归零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好高骛远,忽视“打水扫地”做这样的零碎工作,认为是“大材小用”,老想做大事,结果是眼高手低,常常碰壁。

实际上,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张君从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在一家银行。他学电脑,会编程序,可谓是“玩”计算机的一把好手。不料,他被“发配”到银行下属的一个支行,做柜台出纳。这下他有些“懵”了。整天与客户打交道,一笔又一笔收进付出,让他感到十分枯燥。实际上,单位领导知道张是学电脑的,也想让他担负起一个支行的电脑管理工作,之所以安排他“下基层”——做出纳、会计,意在让他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由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多元化,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许多人都难以找到真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

要记住一个道理:做好一份工作,需要了解比该工作更广泛得多的知识。

许多人不顾客观现实,过分看重自己,强调“发挥特长”。要求“发挥特长”,是可以理解的,找一份自己熟悉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干起来会得心应手。但如果不顾眼前的现实,绝对地强调发挥特长,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小王头一天到广告装潢公司报到,对经理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这位在大学美术系因为专业成绩不错而大受青睐的人,很坦率地要求让他到广告设计部门,以为这才能发挥他的优势。可是,公司经理首先让他到策划部门实习,再根据情况决定。

小王听后觉得不开心,认为这样做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策划部门既不安心,又不虚心学习,结果给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按照常理,分配工作岗位应与职员的特长相符合。但这个特长只是个人所“认可”的,有时候并不是单位所立即需要的,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个结构完整、最佳组合的问题。个人特长,只有让单位了解,并作为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时,才真正是需要发挥的特长。

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应该是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

如果你碰上不能与所学专业“对口”,或不能发挥自己所谓特长的问题,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舍弃”你的专业,“掩埋”你的特长,把自己归零,重新开始,边学边做。正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要极有耐心地从砌一块砖、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一个“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瓦中才会学到真本领,踏上事业发展的坦途。

同时,也要有安心工作的良好心态。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学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真才实学。

就像刚刚学会挪步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初涉工作岗位的人在“菜鸟”阶段,都曾闹过不少笑话,出过一些乱子。根据心理专家研究,刚出校门,踏入工作领域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曾发生过一些适应不良的病症。即使给他们一份专业对口或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很多人都感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自己想象中的差之甚远。因为许多人的想象往往呈现理想化状态,从美好的愿望出发做了一系列美好的假设。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的人为你开绿灯。

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人指出,面对这些不适应,你最好先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千万不要动气,或者感到心灰意冷,因为多一次经验就等于多一次学习,重要的是先学会把自己归零,这样才有可能成长。

3.有经验依然需要归零

对于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也需要将心态归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所发展。有人说:不断学习,是迈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货币会贬值,知识也会落伍。如果你年过四十,你也许已经察觉到,你最先走下坡路的可能不是你的双腿,而是你的脑袋。

世事难料,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和淘汰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不用说五、六十年代,就是七、八十年代所学的知识、技能也难以完全胜任使你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如果原地踏步不学,那就难以做一个“适者”。

政府精简机构,企业购并裁员、下岗等已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中耳熟能详的字眼了。在美国,短短一、二年之间,国内就有50多万种文字和技术性的工作不见了,因为这类工作已经被电脑取代。

在中国,现有大量的下岗职工,政府机构也在精简,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你最好给自己打个分,静下心来,仔细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也许以前你持有的是铁饭碗,但是,现在大概没有人相信你端的是铁饭碗了。因为你以前有的铁饭碗是制度保证的结果,是通过一种超经济的力量,超越市场的手段所赋予你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随着体制的变革和转轨,这种特权你已不再拥有了。可以说,你以前的铁饭碗是他人送给你的,现在人家把它端走了,以后的生活就要完全靠你自己,不会再有别人送你铁饭碗的好事了。

端走你的饭碗是否意味着你要挨饿?关键在于你自己,在端走你的铁饭碗的同时,也送给了你端一个“金”饭碗的机会,这就是将心态归零,不断的学习。

虚心才能进步:谦虚一些好处多

归零心态就是一切从头再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归零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一个博士分到某研究所,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似地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镜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了。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扑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而我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博士为什么掉进水里?就是因为他太高傲自大了,不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不懂得做人应该有谦虚的心态。在生活中,许多人对于谦虚不以为然。事实上,谦虚是一种积极有力的心态,如果妥善运用,能够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不论你的目标为何,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个性。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聪明的人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坦然地说:“我错了。”

真正的谦虚,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刃而上,主动进取。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

既自尊,他们就不会见了谁都低头哈腰、满脸堆笑,以小孙子自处。以小孙子自处的人与别人见面,每次都是他主动地先打招呼、先问候,生怕得罪了谁。如果要他见了别人试着忍一忍,坚持让对方先打一次招呼,最后熬不住的肯定是他,因为他没有这份定性和阳刚之气,他习惯于低人一等的生活,并认为礼多人不怪,认为多尊重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既尊人,他们也不会见了谁都以大爷自居。以大爷自居的人在路上昂然而行,那副不可一世的模样,颇像一只饱食归来的公鹅。与人相遇,表情矜持,面目冷峻,即使相距近在咫尺,硬是挺得住,他傲视对方,但决不会主动地与人打一声招呼,他非逼得人家跟他打招呼不可。其实,有这种个性的人并非一定是个什么大人物,有的人身份地位并不高,但却人为地拔高了自己,小人物摆出大模样,就像前文中的博士,自以为很了不起,最后还不是因为自己的不谦虚掉进了水里。

所以,做人要谦虚,不管你在某个方面有多么的强大,总有你不如人的地方,求职时更是应该有谦虚的态度。

案例

GE:适应力!一切都必须学会适应

GE在用人方面主要看重的不是个人的学历,而是求职者的适应力,求职者对一切都必须适应,这样才能有录用的机会。

在用人上,GE不但重视对杰出人才的培养和重用,而且重视对企业领导人的培养,但无论如何,GE首先要招募优秀的人才。杰克·韦尔奇对他的全球高级经理说:“你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每天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你必须延揽世界最优秀成员,因为你们有最好的声誉去吸引他们,你们也有办法,你们还有股票期权。我们有方法延揽最佳人才。如果光你们只是随便找几个人来工作,你们应该感到耻辱。不管种族或性别,只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GE有着对人才的敏锐嗅觉,不断开辟获取人才的新途径。

一些不知道自己哪些素质可以和GE的人才标准相匹配的应聘者总是在琢磨GE的人才观。GE在用人方面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从技术专业方面来讲,这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标准是不是符合GE对招聘岗位的基本要求。第二,应聘者的道德品质是不是和GE的价值观——坚持诚信、渴望变革、注重业绩相匹配。第三,要看应聘者有没有潜力,GE在招聘员工时不是光为一个招聘岗位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培养人才服务。

据GE(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介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不同,GE会对求职者的专业和学历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GE公司在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由于工作性质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但一般来说,机会是均等的,高学历不会加分。

公司对一个职位公开招聘,是想找到最适合这个职位的候选人,而不一定是最资深、最高学历或是一定要名校出身。学历,学校和工作经验都是证明应聘者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最根本的是应聘者的经验、能力和技能是否最合适自己应聘的职位,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GE中国公共部的公关专员的招聘,当时也有MBA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的硕士来应聘,但公司最后录用了一个本科生,因为这个应聘者符合了职位的基本要求,同时具有其他公关的经验和技能,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因此,可以说,应聘者的适应力是求职者是否被录用的重要尺码。

就业忠告

通过GE的用人事例我们知道,一个人的适应力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走进企业的员工都必须学会适应一切。因此,求职者应该把心态归零,谦虚谨慎地完成自己的求职之旅。

可能求职者认为只要自己的心态归零就没有问题了,当然不够!心态归零之后还要继续学习,因为一只空杯子如果把水倒掉之后不再往里倒水,那么它永远是一只空杯子。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一样的,归零之后如果不及时用知识充实自己,那么你就是一个大脑空虚的人了。

求职时,求职者必须摆正这样一个心态:每一个人都是从经验为“零”慢慢成长起来的,而每一份工作也都恰恰为你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你所要做的就是多问多学习,尽快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同时,求职不忘充电,在如今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求职者应该会学习,用不断学习的方式来应对应聘单位的需求。

作为求职者你更不应该落后!“充电”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名词,想在求职应聘时有所表现,那就把功夫下在平时,及时“充电”吧。在短时间内及时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获取有效的信息。

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抓住实践的机会,从实践中多学习一些知识,这对于求职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