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去,另一种生活
29959000000009

第9章 北欧五国篇(8)

卑尔根市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群年轻人,穿着休闲得体,仿佛是从时尚杂志中走出的模特,可以说是典型的挪威俊男美女。很多人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区分挪威人与他们的邻居瑞典人,其实从外形上来看,挪威人的身材更加高大,而最为突出的区别特征在于挪威人的眉毛,往往呈现出极浅极淡的金黄色,甚至有时远看起来,就像没有眉毛一般。最后,旅游中心帮我挑选了弗洛扬山脚下一间十分清静的家庭旅馆,而那位负责接待游客的旅馆前台,也是一位长着淡黄色眉毛的挪威小伙,他一边为我办理入住手续,一边带着腼腆的神色说——退房的时候,只需要把门卡扔在这个桌子上就可以了。

卑尔根最主要的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群,都分散坐落在海滨鱼市场附近,游览路线都以此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即可。挪威在发现北海油田以前,渔业一直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这个露天鱼市在北欧乃至欧洲都是非常着名的。

海浪一波一波地冲击拍打着码头,海风夹着咸腥味扑面而来,遮阳棚下的鱼贩们看到我们这些背着照相机的游客,老远便招呼起来。不必奇怪,鱼摊前也站着打暑期工的华人留学生,以及会说日文的亚裔移民,那都是鱼摊老板特别雇来招徕国际生意的,你可以品尝到各种调料制作的三文鱼和其他海鲜,都是从附近海域刚捕到的新鲜货。当然,鱼市场除了卖海产品,还销售其他特色土产,比如海豹皮制作的衣帽皮靴,以及北欧共有的北方少数民族萨米人的民族服装,等等。

作为七山之首的弗洛扬山,就坐落在海滨鱼市场附近。此山海拔并不高,大约在三四百米左右,临近海边的一侧半山腰上修筑着一整片的私人别墅群,房屋色彩缤纷,掩映在翠绿山林中,视野极佳。

沿着行人散步道一直走过去,就可以看到登山缆车的大门。短短几分钟,即可将游人送到半山腰,这里的观景台是俯瞰整个卑尔根城以及七座山峰的最佳地点。遥看远望,城市被环抱在群山之中,而群山又被海水穿插切割,形成绝美的峡湾景致。

弗洛扬山非常适合游人自助游览,只要沿路一直向山顶走去即可。从半山腰开始,逐渐从阔叶植物过渡到了高寒针叶植被,各种各样的极地苔藓爬满了岩石,低矮的草丛中有大量的蕨类和灌木,山间随处可见大小不等的湖泊,就如同被打碎的镜片,散落在密林中。

事实上,弗洛扬山的导游是绵羊。

山林小道上,一切都是那么安详,以至于我以为,这一路都会是这样一派无人打扰的平静景象。等到一阵咩咩的羊叫声响起,作为游人的我们,才发现前方出现了拦路者。几只白色绵羊在一只大型领头羊的带领下,向游人摆出了一副“此山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架势。此时,那只胖胖的领头羊眯起了眼睛,不急不慢地向我们走过来,然后一直紧紧粘着几个欧洲游客不放。由于这只领头羊采取了“贴身”战术,我们都不免有点儿紧张,但也能看出它其实没有任何恶意。几个白人姑娘小伙掏出自己携带的饼干,带着一点试探递向领头羊,可它只是嗅了嗅,然后甩头望向身后,结果很快一群绵羊和野鸭都呼啦啦地围了过来。

原来这群可爱的动物是负责“迎客”的,我这才发现领头羊的耳朵上贴有绿色标签,这一群动物迎宾员很有可能是由景区管理处喂养,因为它们具有极好的待客素质,非常亲近人类。游客们胆子渐渐大起来,纷纷在湖边的木桌上坐下休息,那群野鸭迈着笨拙的步子在一旁“伴舞”,而那只领头羊不断穿梭在各个桌子前,它有时逗一逗游客中的人类小孩,有时装作去抢游人手里的食物,大家都被弄得爆笑连连,我们甚至怀疑这张羊皮下,是不是藏着一个专业的喜剧演员。

告别“绵羊导游”,我继续向山顶攀登。即使口渴也不用担心,身边的岩壁裂隙中渗出了淙淙流水,喝起来很是清冽爽快。紫色风铃一般的野花和柔白的芦苇遍布山坡湖畔。然而随着植被的变化,大量高寒苔藓和裸露岩石的出现,让人开始有了一种置身极地的荒凉感觉。

我终于站在了弗洛扬山顶,远处天幕之下,是一艘艘荡漾在山脚碧蓝峡湾中的白色游艇。

卑尔根人和西藏人有一个相似之处,都喜欢在山峰上用石块堆积起一座座石塔,而弗洛扬山顶的这些石塔,堆砌方式有点像西藏人的小型玛尼堆,高耸的外观造型又略似中国四川羌族人的石碉楼。

当我回到了山脚下的旅馆,从房间窗户望出去,那一片色彩艳丽的半山别墅群,就仿佛是山与海之间的梦幻童话。

次日上午,我前去拜访位于海滨鱼市场右侧的世界文化遗产——卑尔根老城区,布吕根(Bryggen)。

布吕根是一整片紧紧相连的彩色木质建筑群,在尖尖的人字形屋顶上,刻有每一座房屋的修筑年份,大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这些木建筑曾经多次起火,经过重修后,现在都向游人开放。在庭院中有一口结满蜘蛛网的古井,游人可以投币许愿,不过我对它的兴趣不大,那些戴着牛角头盔、手拿大木棒的北欧山妖(Troll)玩偶,虽然蓬头散发,却充满谐趣,它们才是最受游人喜爱的小玩意儿。若是想购买当地旅游纪念品的话,就不妨在布吕根多停留一会儿,在屋外挑选好你看中的商品之后,再回到屋内跟店主打招呼埋单即可,店主绝不会用烦人的吆喝去打搅游客的购物心情,这一点很合我心意。

在布吕根购买了一本挪威银器设计画册,又跟小木屋外的驯鹿标本合影留念一张。我折返到鱼市码头,乘坐一艘名为“怀特女士号”的观光游船,去附近的峡湾一游。

卑尔根的海港遍布私家小码头,里面密密麻麻停泊着各家各户的私人游艇。

夏季长假中的挪威人,一般都会到欧洲其他地方度假,即使是留在本地,没有外出的人,也大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沉浸在假期游乐中。私人游艇在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处,本地人大多驾驶着自家游艇在峡湾里转上半天,再上岸到露天酒吧喝一个下午的啤酒,夜晚到海滨摩天轮下的广场听完爵士音乐会再回家。

“怀特女士号”穿过跨海大桥,缓行在碧海蓝天之间。在船舱里坐累了,我换到甲板上,披着一条毛毯,拿起摄像机,慢悠悠地拍摄沿途风景。

游船经过山崖前一座木质小别墅时,速度减慢,这也是一户拥有私人小码头的人家,此时从木屋的露台上,一位挪威父亲带着笑容走出来,冲着游船上的我们挥手示意,然后他吹响手中的牛角号,身后的三个小儿子依次摆出跳水运动员的标准姿势,一个接一个从露台上跳到海水中,然后浮出海面,兴奋地大笑,向我们挥手。船上游客都纷纷鼓起掌来,那位挪威父亲自豪地再次吹响牛角,而我们“怀特女士号”的船长也笑眯眯地坐在驾驶室里,用汽笛声回应岸上的父子四人。

至于之后所见到松恩峡湾(Sognefjord)的精美秀丽,不必赘叙,其实中国的三峡风光,比起挪威的峡湾来,并不见得逊色。很幸运的是,我在卑尔根停留的一周里,日日天气晴朗,看来“雨伞之城”对于我,还是非常关照。

挪威的森林是静谧的,卑尔根的海是温和的,作为挪威着名音乐家格里格的家乡,夏季的卑尔根城,堪称是一处令人忘忧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放宽心胸,努力地融入自然与人文的景观中,跟当地的挪威人一样,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假期。

芬兰共和国:波罗的海的美丽女儿

芬兰(Finland),是北欧五国中,与中国距离最为接近的,中间只隔着俄罗斯。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芬兰领土主要被夹在瑞典和俄罗斯之间,所以在历史上,瑞典和俄罗斯曾经轮流统治芬兰,使得这个国家带有很深的双重印记,最典型的就是它的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在芬兰既可以见到典型的本土原住民萨米人文化,也能看到无所不在的瑞典文化,还有来自俄罗斯等地的东欧民俗,在这个国家,可以同时听到瑞典语、芬兰语、萨米语、俄语、英语,就连网站都要提供多种语言的版本。

芬兰的国土大部分由湖泊和海岛组成,被称为“千湖之国”,森林覆盖率极高,风景美不胜收,首都赫尔辛基,宛如一位身披白纱的北欧少女,伫立在波罗的海之滨,是最美丽的“海的女儿”。

关于圣诞老人的家乡,这大概是瑞典人和芬兰人最爱争论的话题之一。芬兰人坚持认为,圣诞老人的故乡在芬兰的北部,而瑞典人则会说,圣诞老人来自瑞典的北方。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争论,是因为圣诞老人居住的北极圈,也是芬兰、瑞典、挪威三国共有的萨米原住民地区,所谓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的驯鹿小车,也脱胎于萨米人用驯鹿拉雪橇的传统。

一部分芬兰人由于混入了东欧血统,看起来肤色更加白皙,也更多金发,而偏向瑞典血统的芬兰人,长相就和其他北欧地区的人更为接近。北欧是全球女权主义表现最为强势的地区,女强人这个名词,在芬兰的国家政治中,有着非常显着的体现。芬兰前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前总理玛丽·基维涅米,以及半数以上的芬兰政府官员,都是女性。

说到芬兰前总统哈洛宁女士,就不能不提到北欧人特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在北欧,凡是合法登记的男女同居关系,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居配偶与婚姻配偶一样,也有类似正式注册婚姻一样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瑞典语中的Sambo一词,指的就是一种合法的同居伴侣关系(异性、同性均可,必须住在一起生活)。北欧人在确定了合法同居伴侣后,有可能会选择正式注册结婚,也有可能一辈子保持这种合法的同居关系,还有可能中途分手,再与其他人组成新的同居伴侣。所以,有一个女儿的哈洛宁,虽然与男友同居生活了十多年,但一直是未婚状态,芬兰人对此也习以为常,直到她正式当选总统后,考虑到在国家外事活动中,携带伴侣出席时,其他国家不知该如何称呼她的男友,最终经过芬兰媒体大辩论,以及哈洛宁本人的决定,她在2000年与男友正式注册结婚,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外交难题。然而,对于婚姻观念保守的大多数亚洲人来说,像北欧人的这种自由组合的同居关系,恐怕还是难以接受的。

原本是木材加工厂的诺基亚,逐渐演变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公司,也曾是芬兰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之一。还有芬兰的F1赛车手,如米卡·哈基宁和基米·莱科宁,他们在中国的赛车迷里拥有很高的人气。如果说中国人的国粹是麻将,那么芬兰人的国粹当仁不让是芬兰浴,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桑拿浴。

赫尔辛基:夕照芬兰湾

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最浪漫、最舒适的旅行方式,是乘坐游轮,航行在波罗的海上。

在北欧有两家最主要的轮船客运公司,经营着整个波罗的海地区的游轮业务。一家叫作维京航线(Vikingline),另一家叫作诗丽雅航线(SiljaLine)。两家都有好几艘不同等级的大型游轮,并且提供船上免税购物等综合服务,如果持有瑞典或者芬兰的合法居住证件,就可以办理这两家航运公司的会员卡,还有机会使用会员卡订到折扣很低甚至免费的客舱。

其实航运公司之所以愿意提供一些免费乘船的机会,也正是为了鼓励游人上船购物。当然,一切取决于游客自愿,没有强制消费,但是很少有人上船之后完全不买东西的,因为船上的消费气氛营造得十分诱人,所以乘客们或多或少,都会很开心地买点喜欢的玩意儿。最受欢迎的,要数各类自助餐、美酒、化妆品,如果消费额累积到一定数字,还可以抽奖,或者赠送免费巡游船票。不仅仅是北欧人,还有波罗的海沿岸的东欧居民,包括远东的俄罗斯人,大都热爱饮酒,但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于饮酒和卖酒的控制比较多,当地的消费税也很高,所以他们经常上游轮大采购,往往一买就是几大筐,然后喝到满面红光。

这些巨大的豪华游轮,完全称得上是一座座海上移动酒店,它们每天都会往返于瑞典和芬兰之间,也经常巡游在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的港口城市。船舱底层是巨大的车库,自驾出游的旅客可以把轿车停泊在船内,携带到目的地。客舱八到九层不等,从普通多人舱到豪华套间,各种房型都有,每一层都有电梯和楼梯,直达船上的赌场、酒吧、餐厅、歌舞厅、影院、免税百货商场等服务设施。除了是在大海上航行,所有的设施基本和陆地上的大型度假酒店差别不大。

如果嫌室内活动太闷,也可以走出船舱,到宽敞的甲板上观看海景,坐在露天酒吧里,你可以边喝饮料,边欣赏音乐。这时桅杆上的旗帜被大风吹得刷刷直响,海鸥在翻卷的海浪里追逐着游船,你不妨倚着栏杆站起来,用镜头拍下沿途的海岛、森林、峡湾、彩色的小木屋,把这些天然明信片留在你的航行记忆里。

我曾经多次到访赫尔辛基,每一次都是从斯德哥尔摩的Slussen港口登船,沿途是看不完的瑞典海岛美景,夜里则安睡在波罗的海的海浪摇晃中,次日早晨,便抵达了赫尔辛基港口。

赫尔辛基的纬度,要高于斯德哥尔摩,因此深秋的气候,也明显要更加寒冷。

从港口码头到市中心,到处都是教堂和古建筑。这其中最着名的三座,第一个要算是路德教圣母大教堂(白教堂),它通体白色,也是赫尔辛基最有名的地标,右侧的黄色建筑物,就是诞生了着名的Linux操作系统的赫尔辛基大学;第二座是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堂(红教堂),由红砖砌成,有着显着的东欧建筑风格,附近的商店里,还有很多东欧风情的商品出售,比如俄罗斯套娃玩偶等;第三座知名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商学院附近,是一座设计非常独特的岩石教堂,完全由石头和木头材料建成,半掩在地下,从外观上并不容易分辨,也是来自日韩的宗教游客最爱拜访的地方。

赫尔辛基与斯德哥尔摩一样,曾经是奥运会举办地,至今可以看到当初留下的一些场馆。而西贝柳斯纪念公园里的银白色钢管雕塑,让我想起少年时代,埋首于书山题海的岁月里,曾经为了缓解压力,听了不少欧洲古典音乐,号称芬兰民族音乐之父的作曲家西贝柳斯,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未必理解音乐的深度含义,然而那种宁静的音符旋律,和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一样,构成了我对北欧世界最初的想象。

最早的一趟赫尔辛基之行,对我来说,也有着十分郁闷的经历。原因是,我没有预想到,同在北欧地区,又是紧密相连的邻国,芬兰跟瑞典却有着一个小时的时差,因此我在返回斯德哥尔摩的时候,就因为这一个小时,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船,只能改期到第二天。幸而后来再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时,除了冰岛,再也没有遇到和瑞典有时差的地方,所以人生确实不可过于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