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套装共3册)
29912200000028

第28章 深圳人的创新环境(1)

深圳,这个创造了大量奇迹的城市,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却发展成为高新技产业的聚集地;只有少量科技人员的“科技荒漠”,迅速成为拥有几十万科技大军的创新基地;没有任何文化积淀与基础,却造出了驰名世界的文化产业绿洲;大家在惊叹之后,不免会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深圳创新的环境。

一、深圳选择自主创新之路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多条彩电、冰箱、洗衣机生产线,开始引进技术国产化,几乎二分之一省市都有一个生产厂。到现在,再屈指数一数存活的企业还有多少?恐怕连四分之一都没有?其原因就是我们引进的技术是过时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然要被市场淘汰。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辩证看待:

第一,没有当初的引进,就没有今天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尽管引进的技术设备不是当时尖端前沿的,对于技术设备极大落后的中国来讲却是必须的,它不仅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且,将中国的视野吸引到国外先进科技世界,激发奋起直追的动力。如果不引进这些技术,中国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这么迅速。但是到了30年后的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小的今天,中国引进的技术设备发生了质的变化,标准提高了,档次提高了,选择性提高了,中国人也变得难以对付,技术引进已经越来越难了。高端技术根本引不来,先进的设备没人卖给你,先进技术高价也买不来,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国,面对国际的科技壁垒,自主创新成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唯一办法。

技术缺乏的滋味深圳的企业体会最深,感受也最为迫切,自主创新的愿望也最急迫,因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超前性,深圳企业承担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的重任。

第二,由结构型技术向前沿技术引进的转变。

20世纪我国引进的技术绝大部分为结构调整型技术,先进技术根本引进不来。什么是结构性技术?也就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即将淘汰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两高一低”,即资耗高、能耗高、附加值低。这种技术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而且附加值不高,还严重污染了环境。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虽然国际上的大集团与我国企业进行合作,多数是高科技组装,芯片是人家的,我们只是生产配件,创新少,对外依存度高。相当部分的高科技企业其实就是用国外的芯片配套组装,核心技术在国外,只是在我国生产。钱被外国人赚走了,人家就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

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两个共同问题:

一是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少。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没有专利产品,往往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二是科技含量低。传统产业在20世纪还有一定优势,到现在综合成本上升,在中国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发展高科技,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自主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使企业真正向环境效益型、资源节约型转变,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能源,在今天比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紧张。

如果继续引进“两高”技术,深圳不仅会裹足不前,而且,还会陷入困境。自主创新是深圳面临的唯一选择,是大势所趋,大任所迫,势在必行,别无选择。可喜的是,深圳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开辟了一条自主创新快速发展经济之路。

第三,发展高科技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一个企业,要想长足发展,要想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高端技术;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自己的坚强科技后盾。中国的“神七”升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些航天尖端技术,是花多少钱从国外也买不来的。在经济发展中也同样如此,高附加值的技术,花多少钱也引不来。即使部分先进技术,后续跟不上,没有技术先进的连续性,也会受制于人,让利于人,被动于人,永远处于落后被动状态。一个企业,如果没技术,也不研发,长期依赖别人,经济发展不仅不可能持续,而且,也很难参与市场竞争,企业也不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我国技术引进的依存度不断下降。

通过10多年的自主创新,我国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已经使原来的50%多的技术降到30%以下,甚至更低,而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这个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深圳自主创新的模式与经验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个示范效应,不仅激励深圳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而且会加速我国自主创新之路的进程。

深圳的传统产业靠创新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他们不仅产品在创新,而且,经营模式也在创新。过去别人生产什么,企业模仿什么,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自己就象墙头草。模仿的结果是越来越被动,产品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结果永远落后在别人后面。聪明的深圳企业家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开发自己的东西。传统产业想要长足发展,最终出路只有走技术创新之路。

玩具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三来一补”热闹的时期,在深圳算是一个重要行业之一,它是香港在结构调整时期搬迁到深圳的,共有1000多家。随着深圳的产业升级,劳动力、水、电等综合成本提高,一些企业被迫内迁,从20世纪就搬到了东莞等地,而留在深圳的企业面临竞争,开始艰难的转型,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为别人搞加工,变为自己设计开发产品。以前给别人加工的静态的玩具,经过自己科技开发完全变成了动态的智能化玩具,颇受外商的青睐。深圳有一家玩具企业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研制出仿人情绪智能玩具,而且申请了专利。这款玩具不仅会背唐诗,能教英语,玩耍时又唱又笑,而且,打疼了它会哭叫,结果产品一经推出,立即成为国内外毛绒玩具市场的新宠。企业摆脱了长期依托别人的被动局面。象这样的企业在深圳不止一家,许多企业面对艰难的生存困境,自主创新,开发出来自己的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

十多年来的创新实践,深圳不仅靠自主创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锻炼了一个成熟的自主创新的企业团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深圳自主创新的征程上,靠市场激活的创新基因,越来越爆发出巨大威力,自主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华为、中兴成长为国家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领头羊;腾讯、赛百诺等一批中小创新型企业成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跟在龙头企业后面的还有更多民营企业的参与,构成了深圳企业创新产业聚居群,组成了深圳的自主创新大军。

政府提供创新环境,企业自结创新果实。这是深圳的重要经验。尽管原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是,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最佳水平,很难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是客观需要,也是市场本身无法做到的。

深圳市政府在打造环境方面,不仅出台政策,而且,投入财力,建立激励机制,扶持机制,改革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素市场和投融资制度等相关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起了健全的自主创新体系,激发了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自主创新的大环境已经形成,达到了企业自身的资源与整个政府建立的大环境融合。

两个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极大促进了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深圳人的创新灵魂

深圳的创新环境独具魅力,创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创新让深圳收获丰硕,展示了深圳美好前程。面对空间、资源、人口、环境的“难以为继”,深圳不断提升创新的战略定位,从科技发展战略,到产业发展战略,再到今天的城市发展主导战略,而贯穿这条创新之路的,正是创新精神,创新理念,铸造了深圳城市的创新之魂。

深圳创新之魂的含义:

一是企业因生存需要,触及创新本能。

生存的本能比任何力量都大,企业的自身的积极性,比任何政策的激励都管用,深圳企业创新本能的激发源于市场经济。深圳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存,只有你有他无,他有我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

二是政府有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政策。

企业单个的创新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的力量则是无限的。深圳市政府较早地意识到创新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及早地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向创新企业倾斜,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其力度在全国是空前的。

三是社会有创新认同,营造创新文化。

深圳移民城市的背景,社会包容度高,标新立异,千奇百怪,竞相纷争,允许“冒”、允许“创”,认同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成就未来。

四是投资有创新信心,促进创新发展。

深圳高科技之所以快速发展,其原因就是银行支持高科技产业,企业投资高科技项目。投资的动力是人们看到高科技带来的巨大利润,带来的巨额回报,这样,推动了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三、深圳特区的新优势

深圳特区虽然建立30年了,过去的以优惠政策为主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深圳的魅力照样不减当年,那么,深圳的新优势在哪里呢?

1.区位优势

深圳毗邻香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她的国际化程度是我国最高的。香港也是深圳与世界交流的一个平台,香港与深圳,随时在互动,管理、资金、信息和技术随时在交流,这个优势深圳占据了整整30年,如今这个优势仍不减当年,继续发挥着深圳国际化桥头堡的作用。

2.体制优势

深圳市拥有独立的特区立法权。因此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建立得比内地早,促进规范了深圳的市场经济;同时,经济通过市场各种要素配置,市场新要素市场的形成,又推动了深圳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四个90%”为主的企业创新体制,这样的模式和体制是深圳独具的一大优势。

3.创新资源优势

深圳资源匮乏,既没有可以开发的矿山油田等自然资源,也没有后生的人文资源。深圳之所以成功,就是走的资源组合,再造资源的路子。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组合再造资源。深圳依靠中央的特殊政策,将无形的资源变成有形的财富。深圳刚刚建立时没有资金,就破天荒地实行土地拍卖,拍得的资金用来搞“三通一平”,搞基础建设。建设大厦没有资金,就去银行贷款,出售楼房再去还贷,实施滚动开发。这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都是无法想象的。为加快开发,实施内引外联,让国内大企业来参与深圳的开发。这样资金、人才全聚集在深圳,把深圳搞得热火朝天。深圳组合资源的能力在今天仍是创新的一大优势。

二是企业创新资源。深圳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从贸易、加工开始的,在经历了原始的资金积累后,开始走自主创新的路子。经过几年大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企业,这些企业发展有实力优势,而且形成了雁阵的发展梯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政府搭建的创新公共平台。政府建立的产品检测、试验、资料查询等中心,又是一大创新的资源,供中小企业创新使用,为创新企业解决的试验难、检测难的问题。

四是财政支持的优势。与完整的政策体系、投融资担保体系一起构成了深圳的创新优势资源。深圳财力对自主创新支持非常巨大。比如2006年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已经占GDP比重达到了3%以上,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财政支撑全面向自主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倾斜,包括公共平台服务、产业发展过程的资金支持,在国内其他城市绝无仅有。

4.创新文化

开放、有活力、有激情,不保守,不怕失败的品格,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独特的环境,是深圳人的宝贵财富。

四、深圳企业创新的条件与特点

1.深圳人创新的有利条件

(1)深圳移民文化使深圳人没有旧的习俗和观念的束缚,具有特别敢干敢闯的脾气与性格,为开拓创新提供了天然的沃土。

(2)深圳是国内最早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城市,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企业和个人的生存竞争激烈,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3)深圳特区的历史背景,使深圳形成了一种宝贵的创新环境,使许多深圳人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创新已经内化为深圳人的一种精神,变成深圳人的自觉行动。

(4)深圳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深圳别无选择,只有向前。向前就得创新,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这是深圳的光荣使命,也是深圳的必然选择。

2.为什么深圳的企业自主创新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进沸水中,青蛙受到刺激以后,一下子从沸水中跳出来,结果奇迹般地活下来。把青蛙放入温水中,青蛙觉得很舒服,在里面一动不动,然后他把温水慢慢加热,结果青蛙被煮死了,这就是“水煮青蛙”的故事。

从这则故事可以得知: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受到外界刺激或压力,才会不断地创新和强大,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深圳的企业之所以能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关键是竞争环境开始就是象开水一样残酷无情,使大批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

(1)经济转型的需要。

1993年开始的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深圳以贸易为主的经济开始向生产型经济转变。1993年下半年中国开始的经济急刹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紧缩银根,压缩项目,治理经济秩序,泡沫经济在压缩。银行贷款大量压缩,原来在深圳一大批以倒买倒卖为主的贸易公司开始向生产型转化,用做生意赚到第一桶金开始投资办厂。与此同时,原来“来料加工”的企业也开始调整方向,开始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

深圳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逼迫企业踏上自主创新之路。

(2)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面对困难,深圳的企业家三招得胜:

一没有资源,用组合资源来创新。深圳没有原材料,不是来自内地,就是进口,借助香港一流的商业环境与信息,捕捉贸易机会。

二没有技术,自己研制开发。采取一个借字,聘请专家教授,或有偿使用专利,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一些有规模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研发。许多电子企业开发自己的产品,创出了一片蓝天,创新型企业春笋般应运而生。

三改变传统的办厂模式。

第一、两头在外,工厂在外,市场在外。模式是自己不设工厂,有定单委托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