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亲子共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988600000023

第23章 陶冶艺术情操的诗词歌赋故事(2)

话音刚落,一个过路老汉在旁边抢着说:“此物世上不算少,没有此物不得了;年纪活到八十八,还是人人都需要。”

管杏老农听了,连声说:“对,对,你们两位猜得都对!”他一摆手,便邀过路老汉吃杏了去了。

想吃杏子吗?那么就请你猜猜这个字吧!

边读边想:谜底就是“米”字。

321鲁迅答对

旧时的私塾先生为了考察学生的才思,常出题要学生对答。一次,鲁迅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出了个“独角兽”的课题让学生对。一个学生立即起身,对了个“两头蛇”,寿老先生摇了摇头。另一个学生对了个“四眼狗”,把寿老先生气得半死。接着又有学生“八脚虫”、“六耳猴”、“九头鸟”的,先生都不中意。最后鲁迅站起来,不慌不忙地对了一句。寿老先生一听,连声称赞,说鲁迅对的这副短联“既工且妙。一个是天上祥物——麒麟,一个是人间佳品,虽然都无数词,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珠联璧合。”

请你猜一猜,鲁迅对的下联是什么?

边读边想:鲁迅对的是:比目鱼。

322财主的诡计

从前,杨各庄有一个财主叫杨亨利,非常刁钻刻薄,经常想出各种各样的诡计和少长工们的工钱,大家对他深恶痛绝。

有一年,杨亨利把一个名叫周金的招去做短工,讲好期满后给周金五十两银子。转眼三个月期满,周金找杨亨利要工钱,杨享利对周金说:“周金,人家说你是一个聪明人,我倒要考考你,答对了我给你双倍工钱,答错了可要扣回你那三个月的工钱!”接着,杨亨利亮开嗓子说道:

什么吃草不吃根,什么睡觉不翻身,什么腹中长牙齿,什么肚内长眼睛。

周金很快猜出了这四种东西,刁钻的财主没想到会输在一个大老粗的手里,只好按商定的条件付了工钱。你能猜中是四种什么东西吗?

边读边想:镰刀、石头、磨、花椒。

323神童妙对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有个穷人家的孩子叫解缙,七八岁能吟诗答对,当地老百姓称他为“神童”。

一年仲秋,知府大人来到吉水。他亲自召见解缙,面试其聪慧。

知府见解缙稚气未脱,便先笑问:“小孩儿,你父亲以什么维持生计?”

解缙答道:“慈父肩挑日月。”

知府大人又问:“那你母亲呢?”

解缙又答:“家母手转乾坤。”

知府一听,高兴地说:“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命随从赏了解缙五两银子。

你能猜出解缙父母的职业吗?

边读边想:父亲的职业是挑水;母亲的职业是磨豆腐。

324请木工干啥

从前,有一富豪家的小姐爱上了一位长工,由于财主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穷人,小姐于是与长工当夜出逃,在一个小山村安居乐业。

夫妻二人,男耕女织,生活十分快乐。有一天,小姐叫丈夫去刘村请木匠来家里做一件东西,丈夫问请木工做什么?小姐写了一个纸条:

霎时间红日西沉,

灯闪闪人儿不见。

丈夫接过纸条一读,觉得不对头,以为小姐与木匠有什么馚昧关系,因此不去请木匠,回到房里睡闷觉。小姐心里明白,可能是自己写的那张纸条引起了他的怀疑,于是便把纸条上的意思向丈夫解释一番。这时丈夫才明白小姐请木匠的用意。

你知道小姐请木工做什么呢?

边读边想:原来小姐请木匠是让他做“门”。

325实为一道

有一天,孔子召集了几个得意门生,讨论一个问题。他们积极发言,各争一道。

子路说:“在‘上’里却不在上边,就是‘下’。”

子夏说:“在‘下’里却不在下边,就是‘上’。”

子贡说:“上又不是上,下也不是下。”

颜回说:“不上又不下,上里有下里也有。”

孔子说:“诸子所说的都对,其实是一个字,不要争论啦。”

这是个字谜,是什么字,你猜猜看?

边读边想:谜底是“一”字。

326谁是凶手

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突然被人杀死。皇帝闻知,立即召集群臣入宫,传旨:“孤小女被害,不知凶手何人,哪位爱卿奏知,必有重赏。”

当时,宰相上前启奏:“万岁,此事小臣略知一二,但不敢直言,臣写四个字,请万岁在每个字上各添一笔,即知凶手。”奏罢,呈上一纸,皇上过目,上边写的是“菜、如、禾、七”四个字。

你知道凶手是谁吗?

边读边想:谜底是“菊妃杀女”。

327《兰亭集序》的传说

《兰亭集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写的序。整个序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都各不同。其中的“之”字,更是变化多端,没有一个相同的。

唐太宗李世民很爱写字,尤其喜欢临摹王羲之的书法。因此,他不惜金帛,收购王羲之的真迹。

一天,一个老人说他有《兰亭集序》,要当面献给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地在殿里接见了他。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双手捧递上去。唐太宗一看,不过是剪来的大小不同、书体各异的“兰”、“亭”、“集”、“序”四个字!他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只见魏徵把纸拿过来,奏道:“这四个字确是王羲之真迹,请皇上赏他四千金。”唐太宗听了魏徵的劝告,便欣然同意了。

这件事传开后,来看王羲之真迹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原本。你知道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句什么成语吗?

边读边想:一字千金。

328一字值千金

王勃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公元667年,他从京都来到南昌。那一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大人邀请王勃等文人到滕王阁上题诗作序,王勃写下了着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后面四句如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起身告辞。

阎都督看了王勃的序诗,正想赞美一翻,却发现后句空了一个字,觉得奇怪,文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水”字,有的说是“独”字,但读起来总不够让人满意,于是阎都督命人快马追王勃,请他把落下的字补上。

待人追上王勃一行,王勃没有露面,只有随从对他说:“我家公子一字值千金。”

阎都督听了传话,虽然觉得可气,但他很想揭开答案,便命人备好千两纹银再追王勃。王勃接过银子说:“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不解其意,有人问道:“所空之处该怎样解释?”王勃笑答:“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拍手叫绝,阎都督说:“一字千金,值!”

边读边想:为什么一字千金还值得呢?小朋友,你现在读了多少诗词呢?会背诵多少呢?你能在空缺的地方填上字吗?

329七月七日鹊桥会

我国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

传说牛郎自小父母双亡,跟随兄嫂生活。而兄嫂对他不好,牛郎只有和他放牧的老牛为伴。有一天,老牛忽然开口说话,告诉他其兄嫂为了独吞家产要谋害他,劝他赶快提出分家,分家时一切房产都不要,只要与他朝夕相伴的老牛。牛郎照老牛说的做了。

几年后,牛郎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老牛对他说:“你该成家了,明天黄昏有一群仙女在湖里洗澡,你把湖边那件粉红色的纱衣拿走,来要衣服的仙女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也照此做了。那位仙女叫织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天上灿烂的云霞。牛郎与织女结为夫妻,生了一儿一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此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认为自己的侍女私配凡人是犯了天规,命令织女立刻返回天庭。织女无奈,只好向天上飞去。牛郎和两个孩子见此情景急得没法。老牛说,你快将我的皮披在身上,敲着牛角追上去。说完老牛倒地而死。

牛郎披上牛皮,敲着牛角,挑起前后装有孩子的箩筐,也飞了起来去追赶织女。王母娘娘一看不好,急忙拔下头上的玉簪向下一划,一条又深又阔的天河将织女和牛郎隔开了。他们只能隔河相望而不能相会。后来鸟王神同情他们,在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派大群的喜鹊在天河上搭一座桥,让牛郎与织女过桥相会。传说七月七日过后喜鹊头上的毛都秃了,那是搭桥时被踩掉的。

唐代诗人杜牧的着名七绝《秋夕》中的诗句就蕴含着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绘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女在初秋之夜乘凉嬉戏的情景,情趣盎然。

边读边想:唐代诗人杜牧的着名七绝《秋夕》中的诗句蕴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吗?

330七弦琴的传说

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一首诗叫做《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意为:七根弦弹奏泠泠作响,可以静听琴曲《风入松》(三国末年嵇康所作的琴曲集),这种古曲虽然高雅,可现在却很少有人弹奏了。

这里所提到的七弦琴,是汉族的古老乐器,据说为神农氏发明,在汉朝时定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七弦琴衰落而逐渐为人们所废弃呢?白居易的诗句:“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认为人们的兴趣改变是因为喜爱上了羌笛、秦筝。也有的说七弦琴格调极高,声音无比清雅,但弹奏很难,少有知音,导致欣赏它的人越来越少。着名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即为例。

春秋时,楚国的俞伯牙拜成连为师学习弹奏七弹琴。由于学习刻苦,三年后俞伯牙已经熟练掌握弹奏的各种技法,但演奏起来因缺乏感情而有些乏味。这时,成连说我的老师在东海蓬莱山,他能教会你缺乏的东西。俞伯牙在岛上听着海风和涛声,望着无际的大海,一连十几天,心中的感觉渐渐成了美妙的乐章,那就是《高山流水》,从此俞伯牙成了天下弹七弦琴的高手。

后来,在晋国做官的俞伯牙出使楚国,停船在汉阳江口,认识了樵夫钟子期,钟子期听了俞伯牙的弹奏,赞道:“巍巍乎如泰山,洋洋乎如江河。”于是两人成了知音。后来听说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想:没有了知音,我弹给谁听?于是在钟子期的墓碑前把琴摔碎,发誓永不再弹琴。

边读边想:我们很多人都听过《高山流水》,现在你该知道了大人们所说的“知音难觅”是怎么来的了吧。

331七岁孩子的咏鹅诗

骆宾王是唐初着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小时候,他的家乡村外有一个池塘。每年春天,塘边柳丝飘拂,塘中池水清澈见底,水上白鹅成群,景色格外迷人,骆宾王和他的小伙伴都喜欢到这儿玩,这地方也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骆宾王七岁那年,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骆宾王小小年纪就聪敏伶俐,非常喜欢他,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一一对答如流,客人听了直夸他聪明。

吃过午饭,骆宾王跟着客人在村里村外转悠。来到池塘边时,见一群白鹅在池塘里浮游。客人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就想试试骆宾王的天赋,便指着鹅说:“你能做一首《咏鹅》诗吗?”

骆宾王看着满池白鹅,有的伸长颈项欢叫,有的扑棱着肥大的翅膀,有的飞快地划着红蹼,有的一头扎进水里。略一思索,便高声吟唱: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不禁拍手叫绝:好一幅形象、生动、逼真的白鹅戏水图!他弯腰抱起骆宾王,夸他是个神童。骆宾王挣开客人的手臂,撒欢地跑到塘边,学着鹅叫,还逗引鹅儿玩呢!从此,骆宾王名声大振,“神童”美名家喻户晓。

边读边想:小朋友,这首《咏鹅》诗想必你很早就会背了吧,今天你又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你现在能否像小骆宾王一样也作一首诗呢?

332才华横溢的少年白居易

白居易十六岁时进京赶考,由朋友书信引荐,拜会唐朝大诗人顾况。

白居易一进门就行礼:“晚生仰慕大人诗名已久,今天特地登门求教。”说完,双手递一册诗稿。顾况接过一看,封面写着“白居易”。顾况看着年轻的白居易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似乎是在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其言外之意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顾况翻开诗稿,第一篇是白居易的应试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念完,心里十分高兴,连声称好。在顾况的眼前出现了草原古道上的野草清香弥漫、草木茂盛的景象。用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来衬托送别的情意,写得意味深长。这是顾况几年来很少读到的好诗。不禁赞叹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意思是写得出这样的诗句,在长安立足就容易了。

后来,顾况专门向京城的知名学者介绍白居易的才华。从此,白居易声名远扬。

边读边想:中国的汉字令世人赞叹,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小朋友,你做好学习好我们国家博大精深文化的准备了吗?

333亡国之君的愁思

李煜,是南唐后主。宋兵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宋朝,过了两年多如同囚犯的屈辱生活。有一天,宋太宗把李煜的旧臣徐铉召来,要他探望探望李煜,以便摸清李煜的想法。

于是徐铉专程来到李煜的住所。走进屋内,徐铉见李后主面容憔悴,两眼流露出哀伤悲愁的神情,仿佛老了十多岁,忙上前叩拜。李煜见到昔日的臣子,愁容上添了几分喜气,让徐铉入座后,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限感慨地说:“我真恨自己啊!当初只知享乐,误了国事;后来又错杀忠良,给国家带来灾祸!”徐铉听了这话,颇为紧张,怕他再说国家兴亡之事,忙用话岔开:“恩主近来有什么新作吗?”李煜说:“唉,我是度日如年啊!我夜夜梦见故国,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牵着我的心啊!只有写几首怀旧的词聊慰一下思念之情。”说着,声音有些哽咽起来。稍停了会儿,他拿出一首词说:“这是我新近写的一首《虞美人》,你先读为快吧。”徐铉接过读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徐铉读完不觉泪流满面。这首词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李后主思念故国和此时悔恨、忧愁的心境。过去的荣华早已逝去,而他的愁思却像滔滔的江水一样绵长……

后来,这首词传到宋太宗那里。宋太宗怕李煜有复国之心,就赐他毒酒。李煜服后,毒性发作痉挛而死。

边读边想:后主李煜这首诗流传很广,后来被人谱成曲子吟唱。小朋友,你听过这首优美的曲子吗?

334王维以诗救人

唐朝诗人王维不仅以诗画好负有盛名,还是一个品行端正的高尚之人。

有一次,宁王爷要讨一个美女做小老婆,于是邀请文人雅士到他府上喝他的喜酒。是夜,宁府彩灯高挂,乐声悠扬,美酒飘香,仆人们正在准备筵席。在内房里,宁王爷正看着眼前的新媳妇高兴得合不拢嘴,原来,这女子是一年前被宁王抢来的民女,她的丈夫是靠做烧饼养家糊口的穷人,夫妻俩非常恩爱,宁王看她年轻貌美就强行接到宁府。这女子整日以泪洗面,今日宁王准备纳她为妾,但见她还是如此悲伤,为了讨她的欢心,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雅量”,当即下令叫那个烧饼师傅前来赴宴,以为这样会博得大家的赞赏。

过了一会儿,烧饼师傅战战兢兢地来了。这女子出来见到自己的丈夫,不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场的许多宾客都收起了笑容,感到惊奇。宁王自以为把她的丈夫叫来赴宴是自己的大度,于是他请在座的文人雅士做诗助兴。诗人王维对宁王的行为十分气愤,当场吟出四句诗《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