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29833200000012

第12章 领导无形之果决:机不可失,当断不乱(1)

很多时候,时机一晃而过,如果不马上抓住,便轻易地失去了,对于个人和团队来讲都是损失。所以说,果断是一个将帅、一个团队成功的必备要素。真正优秀的将帅型人才,往往能够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果断抓住,于是他们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了成功。

抓住时机,一蹴而就

果断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事情纷繁复杂,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这就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决定,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为将帅者,更应该具备这一素质,在带领团队奋力前进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常常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因为他看到自己周围有的人成功了,而自己却还在原点。其实,任何人的命运都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只是在之后更长的时日里,人们对待它的方式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成功和失败都揭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就是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对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同样的事情和机遇面前,有的人善于把握,从而能成大事,而有的人优柔寡断,也就丧失了机遇,这样的人,又何谈成功呢?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说过,书生难成大事,因为他们多谋寡断。可以说,果断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事情纷繁复杂,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这就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真正优秀的将帅,往往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做最合适的事情,于是他们获得了成功。

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创立者比尔·盖茨是当之无愧的把握时机的高手。

在哈佛大学刚读完大一的那个暑假,盖茨来到了哈尼维尔公司工作。此间,盖茨和他的好朋友艾伦就注意到电脑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显着的变化。

这两个聪明的年轻人发现,电脑正在朝微型化、个人化发展,应该过不了多久,电脑就会有进入千家万户的趋势,放在桌子上,成为很多人都可以操作的一部简单机器。可是由于盖茨的父母不同意儿子这么早就搞科研,盖茨不得不放弃马上退学的打算,继续留在学习学习,而艾伦仍留在哈维尔公司。

后来有一天,艾伦从杂志上看到新微电脑装备——MITS阿尔它(Altair)8080号“牛郎星8080”的照片,文字介绍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相匹敌。MITS是墨西哥州的一家公司,创始人是艾德·罗波兹。

看到这个消息,艾伦非常激动,他马上买了一本杂志,找到盖茨,并努力说服盖茨一起给这台机器开发一种程式语言。听后,盖茨也很清楚,这必将是电脑界的一次革命,它将改变这个世界。

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盖茨决定和艾伦一起向目标进发。于是,这两个对计算机充满着狂热兴趣的年轻人,开始在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使用那里的设备,废寝忘食地干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BASIC的最初版本凑在一起。

之后,盖茨和艾伦共同创立了软件公司——微软,这是他们计划已久的事业。随之,他们开始在墨西哥的坎布里奇营业。

到这个时候,盖茨再次说服父母要求退学,可是父母依然反对,他的母亲还专门请来当地一位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给盖茨做工作。这一次,盖茨不想再屈从父母的意思了,他振振有词地辩解说,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在听完这个热血青年一番激动而又绘声绘色的对未来蓝图的描绘后,这位千万富翁被打动了。他心里开始相信,这将是个有一番作为的青年。他由衷地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始”。听了这话,盖茨更是下定决心。这下,反过来该是千万富翁说服盖茨的父母了。最终,盖茨的父母表示同意儿子的选择。

于是,盖茨向哈佛大学请假,到墨西哥州与艾伦会合。一个多月后,微软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协议内容写到:允许MITS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语言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此后,在盖茨的带领下,微软公司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开进,最终成为了IT界独领风骚的企业,而盖茨本人,也成了世界首富。

印度《五卷书》有这么一句话:“最难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绝对不会陷入困境。”比尔·盖茨正是凭借自己超人的禀赋,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握住时机,一鸣惊人,一举成功。

所以,时机的选择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当机立断。说到这儿,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懒人靠在路百年的一块大石头上,眯缝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正在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怪物,它浑身散发着七彩光芒,身上的七八条腿,走起路来速度很快。

怪物看到懒人,便问:“喂!你在做什么?”

懒人回答:“我在这儿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那你知道时机长得什么样子吗?”怪物问道。

“我不知道,可是,我听说过时机是个神奇无比的东西,只要它来到你身边,你就可以交好运,可以当官,发财,或者娶个美丽的媳妇……反正,时机无所不能,棒极了。”

“可是,你连时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还怎么等它呢?你不妨跟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比这个有意义的事情。”怪物说着就要来拉他。

“我才不跟你去呢,休想欺骗我,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我要继续等待时机的到来。”懒人不耐烦地撵那怪物。

怪物摇摇头,叹息着离开了。

这时,一位银发苍苍的老者来到懒汉面前问道:“你怎么不抓住它呢?”

懒汉不屑一顾地回道:“我抓它干嘛啊,它算什么东西?”

“它就是时机呀!”老汉说道。

“啊!它就是时机?可是我已经把它撵走了!”懒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时机,希望它能返回来。

“别喊了,喊也没用的。”银发老人说,“我来告诉你时机身上的秘密吧。它是个无法捉摸的家伙,当你专心等待它的到来时,它可能迟迟不来;倘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一下子来到你面前;见不到它的时候,你会时时刻刻想着它;见到它的时候,你又无法辨认它。如果在它经过时,你没有牢牢将它抓住,那么它将永远不会回头,你也就永远错过了它。”

懒人一听,心想,这可完了,他懊丧地对老者说:“这可怎么办呀,我这一辈子不就失去时机了吗?”

“也不见得呀,”老人继续说,“我再来告诉你一个关于时机的秘密。实际上,属于你的时机不止这一个。”

“不止一个?”懒人惊奇地问。

“是的。这个时机失去了,还会有下一个。不过,时机很难是自然走来的,而是需要人来创造的。”

“你说什么?时机还可以创造?”

“没错。你刚刚错过的那个时机,就是我为你创造的一个,可惜你把它放跑了。”

“噢,如果是这样,那简直太好了,那么,请您再为我创造一些时机吧!”懒人说。

“这次不能给你创造了。以后的时机,只有靠你自己创造了。”

“可是我自己不会创造时机呀。”懒人为难地说。

“那么,请你现在就听我的。先站起来,不要等待,而是放开脚步朝前走,遇到你能做的有意义的事,就马上去做。这样,你就已经学会了创造时机。”

懒人听完老者的话,似有所悟,马上站起来向前方走去。

这个故事旨在告诫人们,时机来到身边时,一定要及时抓住,同时更要不放过每一次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抓住时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其实,为人将帅者,更应该具备这一素质。在某种意义上,时机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在投资或推出新产品时,要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最后,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追求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必太过追求完美,否则很可能会因为对于细枝末节的高标准严要求,导致时机白白流失。在我们周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才智过人,而且也非常勤奋,但是很少看见他们有出色的成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有完美主义倾向。

不管身为领导还是员工,如果遇到事情总会考虑得很完美之后再付诸行动,那么,很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且也会降低工作效率。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一定要学会妥协。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妥协,是在追求、苛求完美过程中的妥协。妥协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妥协的尺度,如果因为妥协而偏离了最终的目的,那就太得不偿失了。要知道,适当的妥协是为了实现更理想的效果,于事物本身而言,妥协是一项积极的举措,而绝非消极的行为。总之,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要动手去做,把握先机。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为成功做好准备,不让机遇白白溜走

往往机会出现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它不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我们要想抓住机会,必须努力工作,从点滴做起。要知道,机会并没有高高地挂在远处,而是源于我们手头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眼前的工作做起。机会的出现就从我们做好手上的工作开始。

我们常说,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换句话说,时机到来之前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

行走于职场,我们大多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声音:

工作几年了,我连部门主管都没做上,我不是没努力啊,可怎么总是那么倒霉,一点好机会也遇不到?

上学时大刚比我差远了,可毕业后人家事事顺心,什么好事都让他给碰上了;

我是个天生运气差的人,这辈子恐怕没什么指望了;

我们部门的小王,要学历没学历,要能力没能力,凭什么提升他当经理啊?

……

综上种种,无不是在抱怨机遇从不垂青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小兵小卒的行列。殊不知,我们不是磁铁,机会也不是铁器,它当然不会被自动吸过来,但是我们都有聪明的头脑,有可以奔跑的双腿,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它,那么机会或许有可能会像天上的馅饼一样,一下子就砸到了我们的头上呢。

仔细分析来看,产生这样想法的职场人士有着某种基本的特性:在刚开始进入职场时,他们豪情万丈;但当参加工作久了之后,却失去了原本鲜明的棱角和个性。用一句文言文说就是“泯然众人矣”。

其实,职场就好比一个漩涡,是沉是浮取决于心态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要想在职场生存发展,就要时刻保持积极的状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让自己不断积累,不断进步,这样等机遇到来的时候,才能一蹴而就,牢牢抓住。

这一点从下面这个故事主人公林白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出。

上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飞行家林白首次单独不着陆横越了大西洋,创造了人类飞行史上的奇迹。

或许外界不清楚的是,在起飞的前一夜,林白度过的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林白驾驶着一家单引擎飞机从纽约长岛起飞了,目的地是法国的巴黎。由于机舱里装满了汽油桶,使得林白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由于汽油的重量使飞机负荷太重,在从纽约飞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大雾遮住了林白的视线,而当时根本没有无线电让他和地面保持联系,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指南针。

然而,就是在如今看来令人惊心动魄的航行,居然在起飞33个小时后横越来大西洋,在巴黎机场安全降落了。得知消息的人们欢声雷动,为林白骄傲,为人类的飞行骄傲。

但是,众人所不知道的是,为了这次飞行,多年来,林白一直在做着准备工作,不断地训练自己。

当初,从威斯康星大学退学后,林白就开始学习飞行了,并加入了飞行训练队。之后,他得到空军批准,可以在闲余时间进行飞行。就是这样,林白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术,他可以坚持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飞行,几年下来,林白的飞行行程多达几万英里。当然,林白也曾遇到过险情,但凭借着驾驶飞机的丰富经验,最终使飞机被迫降在农田里,人机平安。此外,多年的飞行和勤奋的钻研,让林白学会了修理飞机引擎并懂得每个零件的工作原理。

可见,林白的成功绝非是偶然因素,也绝非是命运之神对他有所垂青,而是因为在冒险之前,他就尽了最大努力去准备。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单凭运气和侥幸心理,是很难创造奇迹的。

一个成功的将帅都会明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努力争取,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充分的准备。没有人能保证你成功,只有自己;也没有人能阻挠你成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