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
29831300000023

第23章 印象塑造术——塑造别人的第六感(3)

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的张教授平日授课时,除了发音准,对辞汇和数字运用的精确度要求也甚为严格。有一天,这位目无表情,严肃少笑的教授竟出席了新生们的KTV欢乐会。平日用一字都要再三思考的他,却高唱了一首周杰伦五音不全的名曲,还模仿得十分相似。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没想到张教授竟然会喜欢周杰伦的歌!

后来张教授与我们女生闲聊时,还提起了最近流行的瑜珈班,教授说:“喂,你们知道怎样去分正统和非正统瑜珈师吗?现在市面上的瑜珈中心都只是会教你做动作,不过正统的瑜珈师会跟你讲最重要的是怎样去维持该动作。一个瑜珈动作没保持上三分钟的话,你根本是不能得到瑜珈的好处。所以,以前我做瑜珈时,很多动作我很快就做到,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后来遇到一个正统的瑜珈师,他才跟我讲如何去保持,那时候我才开始见识到瑜珈的真正好处。”听完他的这番述说,我们几乎所有的女生都被他“征服”了!

请注意张教授以上的三个层次:计算机工程教授、喜欢周杰伦的歌、瑜珈修行者。教授这是他事业上的专家印象,所以他也有一般学者的印象:拘束、呆板、无趣;后来,张教授就借周杰伦一首歌打破了他以前在他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第六感印象——这就是惊喜!而且这个惊喜除了制造品味的第六感印象,也让学员们看到他内心的另外一个相反的性格,所以“性格”上的层次感就完成了。

然后他又讲其实很多人在瑜珈认识上的错误,表现出自己对瑜珈的内行。他一方面是位很科学、很讲究实据的物理学家,另一方面他的兴趣是修炼瑜珈追求心灵上的天人合一,看起来很矛盾。但这就恰恰在别人那里把自己塑造出了一个鲜明、多层次的第六感印象,他的学生为他所“征服”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五节)一大于十的优点印象

一个人要让别人留下深刻的第六感印象,最好是让别人不断透过与你对谈而从中发掘出你一些被隐藏着,还未表现出来的能力、品味。你要在有意无意间适当的表露出来。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你的性格和身份都有内外的对比,你也知道了你的层次感的铺排,但你要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别人看到你这个人的层次感并留下最深最好的第六感印象呢?

我们假设一个推销员需要推销他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有点,可以概括出是个来。那么这时在他拜访顾客时,你觉得他是将这十大优点全部都告诉顾客好呢,还是仅只透露一个或几个?

相信大部分的人会说:“当然要全部告诉顾客了!”

很多销售员在拜访顾客展示产品时,就像万里长江的流水滔滔不绝,把产品的优点全部倾说出来。他们的理论很简单,也很理性:人就是贪心的,优点越多,价值就看起来越高,而且最好的产品就是能包山包海包天地。

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对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么简单。

宝马曾经在德国做过一个试验,心理学家首先派第一组研究人员将宝马的十大优点向一百个人解说;第二组的研究人员则只是将一个优点告诉同样的一百个人。结果所得到的答案,和理性的分析大相径庭。

这一百个人对只说一个优点的研究人员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容易记得销售重点,甚至会比较喜欢,还产生购买的冲动。

由此可见,理论上我们认为越多优点越好,感性上的反应却不同,甚至恰恰相反。而第六感,毫无疑问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理论上我们知道越多的资讯,应该就会越容易做出好的决定实际上这个研究结果也和目前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有关。

以前的电视节目,所采用的镜头视角会比较少,现在一些低制作节目或影片,若资金不足的话,所用的摄影机数量也会很少。一些所谓的“烂节目”会很闷,是因为它只用一个镜头来捕捉很长的情节。

今天的电视制作,是采用很多个镜头来捕捉一个情节。有人统计过现在的电视节目中,平均是每三到六秒就会换一个镜头。镜头中的情景若过了六秒还不换的话,观众们就会开始觉得闷了。

另一个相关的统计就是报章广告的效应。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翻阅一份报纸时,广告商只有六秒的时间去捕捉读者的注意力。也就是说读者会给你六秒钟的时间,若你捕捉不到他的注意力,他的视线就会游走他方。

同样的道理,在法庭之上,如果辩护律师提出十个很强的论证点,最后法官可能连一个也没办法记得。所以,如果你想打动人心的话,即使你有十大优点,你也只是重点式的说一两个优点就足够了,因为听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始终是有限。

(第六节)第六感与面试:策略性表现“瑕疵美”

我们知道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只是给我们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来表现自己,通常只有在初步获得面试官的认可后,才有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可能。怎样在开始的短短几十分钟里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六感印象就成了关键。

根据上文我们的分析,在面试的时候,不需要列出自己的十大优点或更多,你只需要重搥的打出一两个很强的优点,面试官反而会牢牢的记着你,并产生良好的第六感印象。

但,除了为自己的优点打广告以外,你还会面对一个两难的问题。那就是面试时要不要讲自己的缺点?

有一个广告界的企业家曾经分享过他面试他人的经验,他说当他叫对方讲自己的优点的时候,通常稍微有工作经验的人都可以面不改容的讲出十多个,但叫对方讲自己的缺点时,通常讲不出超过三个。

这不难明白,就如某职业训练机构的人所讲的:出来求职就要讲些人喜欢听的话!缺点讲多了自己不会有什么好处?

但是当别人叫你讲一讲自己,难道你只是讲优点吗?这样岂不会有点自吹自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若你讲多了缺点的话,对方此而看不起或讨厌你,怎么办?你总不可能老老实实的跟面试官说:“我的缺点就是上班时喜欢偷懒”吧?但若是优点和缺点掺杂在一齐讲,有加分的,又有减分的,最后会不会不上不下呢?面试时真的要讲人家喜欢听的话吗?这是一个两难的格局,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能让自己看上去太过完美,完美的,最终往往是落榜的。有位选美比赛的嘉宾,曾描述过自己的“参评”心得,他经过N场选美比赛的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得冠军的永远不是他预测的,而得第二的他却能十拿九稳地猜中是谁——那就是表现最完美的那位。即通常是又美丽,又聪明又心地善良,讲话又最圆滑的那一位。

这些完美的选美小姐,能够把介绍自己的对白,一字不漏的背出来。她们会说:“我是来自××的,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父母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的性格和我的一切都是家人所塑造,他们就像是我生命中的空气,没有了他们就没有我……”

讲的尽是超完美的句子,尽量地把自己说得像一个又爱家乡又爱自己又爱家人又爱人类的小姐,但是她最后还是得个亚军。

因为什么?因为当你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完美,又不把一个瑕疵也包装进去,做裁判的就会对这个人的印象有所保留了。裁判会觉得这人特别假,虽然指不出哪里假,但总之绝对可以肯定不是真。所以在最后的得分上,绝不是最高的。

试想,若节节目主持人或裁判就像面试官一样来面试这些选美小姐,问她们:你觉得你的缺点是什么?她们该怎么回答?

与这些选美选手一样,一个去应聘的人,就是要去比美。每个人都希望给人良好的印象,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的第六感印象更为重要!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为了隐恶扬善,很多人企图将自己的缺点掩饰,再不然就是讲些应酬式缺点。

曾有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在说起对自己面试经历时,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一种回答就是应酬式的回答,他举例子说有次他问过一位女士:“你觉得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这位女士很认真地说:“哦,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单纯了!所以很容易相信人,容易被人欺负。”

其实她并不是在讲缺点,而是想间接讲自己的优点——她想告诉面试官她人品好,而且没东西隐瞒。但这种人,在经验老到的面试官那里,是不会因此获得加分的。

还有一种以缺点为骄傲的做法,也不是很可取。这种做法的具体表现举例来说,有些人会很认真的跟人说:“我有吹毛求疵凡事求完美的缺点,我做起事来要求一定要完美,所以我会因此常常很痛苦!”这就是引以为傲的缺点。而男人类似“以缺点为傲”表现常有:“我这个人很注重事业,有时候会没时间跟家人在一起。”

在职场上或公司管理层中,若有人坦然又轻描淡写的跟你讲他的缺点,你千万要小心。这是一招管人法则,通常都是上司在休闲的时候跟下属讲自己的缺点,他们所讲的缺点都离不开描述自己的脾气不好、不能忍受愚蠢的人、会乱骂人等。他们的目的是要先铺排,以期望将来可以表现自己的缺点来大骂下属。这是无法规避的一点,在职场上,做下属的被骂是其工作之一。

大多数的人认为在职场面试时,只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人家就会对你产生好的第六感印象,继而尊敬你、接受你。事实是如此吗?

完全不讲自己缺点的话,可能人家会更怀疑你。那么要怎样讲才能达到留下好印象的效果呢?

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切不可讲得太明确,即不要说我的优点是×××,我的缺点是×××,而是要把优缺点融入进某种行为中,然后讲出你会做的这种行为。比如说,当你在面试时遇到这类问题,可以参考下我们所做的这一对打模版(本模板仅供参考):

我从大学出来工作时,发现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原来学校所教的理论若百分百跟着做的话是完全行不通的。学校里听的可能很有道理,但到了现实的工作上,很多理论是行不通的。由那时候开始,我明白到如果我要在职场上生存的话,“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以来,我的工作态度都很注重效果,若我们的团队决定了一个效果是我们要达到的,我就会好像斗牛犬般咬着它不放,直到我们达成目标为止。所以一些时候,我在人际关系上会有些问题,可能会不太顾人情,特别是办有期限的工作,可能会得罪一些同事……

注意一下,这整段话里面是没有用到“优点”和“缺点”这四个字。若你用“我的优点是注重效果,我的缺点是不顾人情”时,这样就显得自己是被审讯后的交代一样了。

当你说“我从大学出来工作时,发现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原来学校所教的理论若百分百跟着做的话是完全行不通的”时,这里就能够制造了一点第六感印象:你是会自己思考,不死循条框的人。单从这句话,你的面试官就会认同你,因为你所讲的是事实。

当你说:“由那时候开始,我明白到如果我要在职场上生存的话,‘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以来,我的工作态度都很注重效果,若我们的团队决定了一个效果是我们要达到的,我就会好像斗牛犬般咬着它不放,直到我们达成目标为止。”此处,你基本上间接告诉他,你是打破了理论的条条框框后又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原则的社会成熟人,即间接地向他表达了你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重视效果。

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重点带出的一个优点,而在讲这个优点之前,你所讲的“学校理论行不通”,是让听众的头脑准备好接受你即将要带出的优点——重视效果。这就是用来突显你的优点,建立良好第六感印象的方式。概括总结下说就是:只推出一个有点,且在推出一个优点之前,先推出相反的背景。

接下来,你就开始讲所谓“为达效果而不太顾人情”的缺点了。记得你要坦然微笑的讲缺点,但不需要把太多的细节加诸于你的缺点上。也不用怕讲了这个缺点后,对方就可能扣你的印象分,因为你将从另外一个角度获得加分——那就是诚实。

在用人者眼中,当一个人为了得到工作而把自己讲得尽量完美,又重效果,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又很好,他是不会马上相信的。

另一个情况是:你虽然想得到这份工作,但你却很坦然的讲一个缺点出来。因为正常人大多数不讲对自己利益有冲突的话,更不会讲些会伤害到自己受聘机会的话,所以用人者只可以下一个判断——你这个人诚实。就是说你坦然讲出自己的缺点,会立马获得一个诚实的第六感印象。

为什么对方会有这一个很机械式的人性反应呢?

请比较一下以下的三个人:一、把自己的优点坦然告诉你的人;二、坦然告诉你他没有优点;三、坦然告诉你他的缺点。

你觉得这三个人中,谁最诚实?显然是第三个吧!

这三个人都是很诚实的告诉你他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第一个人你可能觉得他有自信,对第二个人你可能觉得他自卑。只有第三个人,你会判断他是最诚实的。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接受能坦认缺点的人,因为:一、每个人都尽力的不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当你在他的面前坦认自己缺点时,你让他觉得会松下一口气,他会想“呵!原来不只是我有缺点。”基本上,你的坦认提醒了他可以做回自己。二、人喜欢能够“可怜”他人的感觉,因为这感觉告诉他,他比别人好,他同时也隐隐约约觉得应该要给你机会。就是说,坦认缺点会先使对方觉得大家都同在一条船上,然后再让对方觉得应该帮你。

这就是用策略性的瑕疵凸显优点的真实性,直接给对方一个可信的第六感印象,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人尝试展现他完美的一面时,我们反而会更怀疑,会更小心的去找出他的缺点。当我们发现了对方的一个小小缺陷时,我们就会把它放大。如果是花了很大的精力都找不出对方的缺点的话,我们唯有下一个判断:对方掩饰得实在太好了。

所以在试图表现优点以建立良好第六感印象时,要连缺点也一齐推出,这样对方就会很机械式的判断你这个人应该是在讲真话,很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