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没有必要分析经历过往,便可通过心理控制术来完成一些改变。
痛苦和成就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的有效因素,他们能够最迅速、最轻易、最果断地控制人们的行动。
思维是在潜意识中发挥其作用的,我们不能确定它是不是在运作,无法知道它形成的原因。但是我们的任务和工作是对当前环境产生的自动反应,我们必须相信这些反应能完成任务和工作。
如何改变你的潜意识?
也许你们会说,我的理论(把天赋的理想作为改变消极想法的一种方法)简单浅显,甚至会很失望。还会有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非常不科学。但是大量事实表明,它很实在,而且很有用。因为它是建立在理性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似乎大家更愿意接受一种看似理性、合理的想法:积极的思维对潜意识不会有改变,因为消极的想法、感觉或者行为是源自“潜意识”。
但是你要知道,你的潜意识是一个“自动机制“,它完全不带个人色彩,它是实实在在存在在你内心深处的,却不受你自身意愿的影响。当你想在特定的环境中给自己提供恰当的反应,然后提供行动素材或者想法,它仅仅对你的素材和想法起作用。要知道,控制潜意识的是你的意识思维。只有通过它,潜意识才能形成你的反应,尽管它可能并不合理、不积极。这一切印证了一个事实:只有通过有意识的理性思维,潜意识才能改变。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心理治疗像电影电视中一样,心理专家引导病人追忆童年,挖掘他内心深处的一些根源和成因。像是探索一个未知的过去。而且似乎这种心理治疗要进行很多次。
有的朋友向我倾诉,他有很多问题需要咨询,很多行为想要改变,但是不得不每周去拜访心理学专家,这让他非常苦恼。整个过程都是在追忆和挖掘童年时代的过往。虽然这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想要获得改变,真的只有这一个办法吗?况且这种疗法也并不一定能够治愈他。经过这种这种治疗方案,他可能仍然得不到他所想要的结果,可见无休止的追忆童年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我们不妨运用眼下与想象一致的理性思维,去改变自我意象。不妨看看我列出的公式:
你(自己人生经历的创造者)
=传达行动指令
理性思维下的思维决定+想象力将目标传递给自我意象
打个比方,我们的控制系统是制导导弹,我们用有意识的理性思维,去选择当前的目标,然后填上你的想象力,形成一个容易被自己接受的方式,把你的目标告诉自我意象。
说个生活中的事例,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个挑食的孩子。小约翰从来不吃培根,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却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每一顿都有培根。妈妈经常想让小约翰尝尝“美味的”培根,但是小约翰从来不肯吃上一口。有一天在餐桌上,妈妈又开始劝导小约翰尝尝培根。小约翰皱着眉头为了让妈妈“停止唠叨”,决定尝一尝“该死的培根”。小约翰满脸愁容地咬了第一口,接着第二口,他并没有停下来。慢慢的,他的眉头似乎展开了,在吃完了碟子中所有的培根后他竟然说:“想不到,培根还挺好吃的。”一周后,小约翰竟然主动跟妈妈说,想吃培根!
细想起来,可能小约翰有很多不喜欢培根的原因,他的爸爸妈妈,甚至他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他们从未透露过,我们也无从探究,因为根本不需要。是的,不需要努力追忆童年过往,不需要把从前的各种体验告诉任何人,更不需要偷偷揣摩大人们的谈话,来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或者问题,并不会比讨厌吃培根复杂到哪儿去。但是两者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比拟的——谁不想获得完美、良好的生活体验呢?
也许很多人,甚至本学科的专家会认为这不合理、不正确。但是事实表明,绝大部分人没有必要分析经历过往,便可通过心理控制术来完成一些改变。
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
如果催眠一个热情、积极的人,让他以为他是一个消极、冷漠的胆小鬼,他的反应模式会立即发生变化。同理,我们催眠一个害羞、怯懦的人,让他相信自己是自信、大胆的演讲家,他的反应模式也会立即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说,你此刻相信自己能做到什么,你自己就能够做到。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目标上,不要考虑过往的挫折和失败。心理学家F·M·H·迈尔斯说,催眠主题展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应该归功于在催眠状态下,对过去失败经历的“记忆清洗”。那么我们不妨这样想,如果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做到“记忆清洗”,而且催眠对象仅仅是因为放不下过去的挫折和失败,从而抑制了他表达和展现才能的机会。何不尝试让一个人在清醒的状态下,通过无视过往的挫折,从而获得一些本来就应该存在的力量呢?当然,前提是这些才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且怀着真诚的心,相信你确实有这种才能方可实现。
前面我们提到了很多心理控制方法,经过反复练习,我们不难实现“凭借自身想象而获得成功”,这个目标就像你坚信梦想一定会实现一样。
贝特朗·罗素曾经说,他的年少时期,始终处在自杀的边缘。他厌倦和憎恨生活,但是自杀的念头却被学习的愿望终止。后来他变得享受生活,甚至开始热爱生活。像个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反省自己,把自己看成一个可怜人,更多地关注外界事物而不是自身的缺点,此时才发现生活是美好的。
当你为过去的某件事感到羞愧时,你应该试着理智地告诉自己,这件事其实并不坏,并尝试着分析你感到羞愧的原因,你或许会明白这种羞愧其实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运用一些方法来克服或者改正自己潜意识里消极的自我暗示,都是完全可行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强烈、生动的意识信念,能给我们的潜意识造成极大的影响。它甚至比童年印记影响范围更大。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替换。仔细观察你不理性的那一面,并且坚定信念不再注意它,摆脱它对你的控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它将一些幼稚或者愚蠢的想法引导到你的行为当中,都要对它斩草除根。然后想办法把它们彻底忘记,不要受它们的影响,把自己变成一个优柔寡断的胆小鬼。时刻保持理智,才不会被理智和非理智交替控制。
换句话说,如果你脑内一个声音引导你成功、获得幸福,或者让你实现一直以来的生活愿景,那么你就应该深入思考并且研究你脑内这个声音。很多人认为只要忘却(或者根本没有完全忘却,只是暂时)童年一些幼稚善感的想法,例如某些原因可笑的盲目崇拜后,总觉得非理性思维已经彻底完结,没有必要再为之做什么努力。但是这些有意识的遗忘,很有可能深藏在你的潜意识里面,并且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当一个恰当合理的想法出现,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查明这个新的想法有没有受到一些非理性潜意识的影响。
所以我建议,一个人应该有意识地牢记自己在理智状态下的情绪、信仰或者想法。努力地杜绝非理性信念控制自身的行为。换句话说,我们经不住诱惑的时候,要努力说服自己回到理性。尽管这种理性可能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这需要我们经常练习。
巧妙运用心理控制技巧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用于改变信念和观念,那就是,某种感觉和信念(比如“我能做好它”)和另一种不应该被某种事物或者人侮辱的信念。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深深地了解这一点。用神经语言设计理论,我们为这两个观念提供了新的解释:痛苦和成就。痛苦和成就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的有效因素,他们能够最迅速、最轻易、最果断地控制人们的行动。知道了这一点,你就能运用他们激励自己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杰夫·保罗是心理控制基金会董事会成员,他也是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受益者。他曾是一位颇为成功的财务规划师。但是这项工作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不喜欢这份工作的枯燥无味、一成不变。但是有一天,理性的思维突然闪现,他明白没有必要为了谋生去做自己不喜欢,让自己不快乐的事儿。显然他想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