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世界无法控制时控制自己
29827600000011

第11章 信念是万能的开始(2)

如果两个人,背景、受教育程度、智力和技能都非常相似,而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进行一次人生的拓展。至于这个想法是通过完成什么而实现、如何实现,我们没有必要知道。但是我可以说任务摆在他们面前都有相当大的难度。有可能他们都将经历挫折和痛苦,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其中一个对我说,这太难了,我不可能完成。我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的。我这一生中,任何事都没有彻彻底底地完成过,我混到了现在也没有什么成就,浑浑噩噩,如今我甚至想不到一丝我走运的回忆。我现在完全没有勇气去实现现在的目标。另一个说,我回想了一下,我这一生中完成的每一件事都非常艰难。不过我活到现在,任何事虽说开头很难,但是一旦开始之后就变得简单了。我现在取得的每一点成功,哪怕微不足道,都源于我一开始的努力。如果我知道目前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那么我会驾轻就熟地完成。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只要决定开始,就一定可以成功。那么在这两个人中,你觉得哪一个会先放弃目标,哪一个会拼搏进取最终获得成功呢?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只在于乐观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的生活被各个因素所影响着,如果只考虑乐观和悲观,是非常肤浅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自我意象。我们看着两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描述和对自己的评价。一个将一点点成就都看作是积极向上的证据,将最开始的困难艰辛理解为万事开头难,他有拼搏的精神证明他有勇气从无能走向成功;而另一个却将自己一点点成就看成沮丧的证据,证明他无比艰辛的付出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我们可以说,他没有能力胜任这项任务。

所以,任何两个人在面对问题、工作时,都会有不同的态度。甚至你自己对自己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与其始终把自己禁锢在一种想法里面,不如试着去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提出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见。这样,你会从中受益颇多。

每个人都会有消极的失败感

其实每个人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消极的失败感,从而会引发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这其实是由人们内心对失败的抗拒形成的。每个人都是如此,不过不要以为这就是向你宣告失败的信号。既然每个人都如此,那为什么别人还会成功呢,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当前工作的态度、感觉,你怎么应付它们。如果你没有摒弃失败的感觉而去听从它、依附它,那么你可能就会失败。有人问“铁血将军”俾斯麦说,在战争开始前会感到害怕吗?将军说是的,我的确感到害怕,但是我从来不听从害怕的指挥。我们必须明白,失败的感觉并不是上天给你的预示。你要相信,既然任务摆在了你面前,那么上帝是要你去完成它的。你失败的感觉,包括惶恐、不安、缺乏信心等想法都源于你自己的大脑,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你对当前任务的态度。换句话说,你低估了你自己,或者夸大了任务的难度,或者是你想起了过去失败经历的回忆,而不是成功的。这就是它们全部的意义,它们丝毫不能预示未来,但是却反映了你内心的状态。

你需要明白,你对消极的失败感有绝对的控制力量,你既可以接受它,也可以拒绝它。你可以对它俯首称臣,一切听任于它,也可以昂首阔步把这些失败的感觉置之脑后。但是并不一定只要接受了失败感就一定会失败。如果无法把消极的失败感彻底消灭,不如将它变成一种有利的因素,让它成为一个信号,激励我们内心更多的力量和才华。我们不听从于失败感,但也绝不是放任不管。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它们,消极、不安等情绪反而能唤醒我们身上更多的力量。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只要能正确地利用,一定量的兴奋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并不会妨碍我们做事。同理,消极的失败感也是如此,它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就是说,你将它看做激励你的信号,它便会激励你。反过来,你将它看做阻碍你的绊脚石,那么它必然会阻碍你前进。可见,对消极的感觉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样可以避免失败。当有些人听到别人做“你肯定做不到”这样的评价时,会瞬间变得萎靡不振。别担心,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我们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面对别人这种评价,但是只要有积极的应变才能,这种评价甚至会更加坚定你成功的信念,助你一臂之力。

人的感觉不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当然也不能凭借意志的力量来转变它,像水龙头那样收放自如是不可能的。感觉虽然不能被控制,但是它们却可以获得。意志力不能直接控制感觉,但是通过心理控制术的训练,我们可以间接地影响到它。比如此刻你对一件事情感觉糟糕透了,可是这是你的工作,你必须坚持做下去。但是并不会因为你的坚持,你就会对它充满好感。它需要通过另一种感觉来消除。就像一座碉堡,我们不能狂轰滥炸来打败它,但是我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占领它。所以说,当你对糟糕的感觉束手无策时,正面攻击来驱逐它是完全没用的,不如用积极的感觉来代替它。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感觉是由意象控制的。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就会相信由它而产生的感觉。这种心理训练法就是,只要发现自己的感觉不太舒服,我们就把注意力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上转移出来,但是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中不要反复告诫自己这只是在驱逐糟糕的感觉,这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把注意力完完全全转移到积极、健康的感觉上去,努力地用积极向上的想法把思维填满。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消极的想法、糟糕的感觉自然会全然不见。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积极、美好的感受与自我意象完全吻合。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想法上,只是想着把糟糕的感觉消灭掉,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把一部分消极想法驱逐出去,但是很快更多新的消极想法将会接踵而至。因为此时你的注意力没有完全从消极想法上移开,你的心理环境总体还是消极的。所以要相信善意、积极的力量,让它们帮你驱散心底的灰暗。

选择想要的人生,你就会拥有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储存着过去的经历和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痛苦。就像用录影带记录一段生活一样,这些经历全部客观地印刻在你的记忆里。这些记忆里有美好的故事,有悲伤的故事,两种故事数量差不多,至于你想深刻地记住哪一种,完全靠你自己的选择。

关于记忆,科学界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记忆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还举录影带的例子,记忆的改变,就好像录影带被新的素材和内容覆盖一样。事实上,我们脑海中记录下的任何影像每次回放都有可能产生改变。因为它会受到我们当下情绪、脾气、习惯和当前环境的影响,有些因素也许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所以我们可以说,过去影响着现在,而现在也在影响着过去。换句话说,过去的记忆和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现在的命运,也没有与现在完全脱离。我们现在回忆过去的心情是完全取决于现在的状况。所以说记忆可能被改变,而改变的原因正是当下的我们。

很多时候,一些特别的记录内容或者记忆一旦被“激活”或者说“回放”,会变得更加难忘,甚至对当前带来极大的影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你现在的工作用到以前的记忆内容,很可能这个记忆会在你脑海里被巩固得更加深刻。这和学生复习功课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再一次利用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我们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但是活在悲伤情绪中的人往往扩大了过去悲伤的回忆,何不将那些记住悲伤的精力用在努力记住美好的回忆上呢?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某位朋友或者亲人去世,在葬礼上我们会回忆起一些与他有关的场景和事件。这些场景和事件绝大多数是快乐开心的,即使这个人真的曾经让你痛苦难过,我们也会下意识地不再想那些不好的记忆。这位长眠的长辈平时话不多、很严肃,但是极偶尔的时候他也会哄你开心,那么在他去世的时候,我们会将他融入大家的生活中,将他看做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成员,甚至在每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都会再一次回忆起他的好。再比如说,你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去看一看住在乡下的祖母,平日的时间里你甚至都很少想起她。但是当她去世时,你会突然意识到她是陪伴你整个童年的祖母,回忆起你们在田野上散步的细节,坐在她膝盖上的场景,等等。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能诱发你悲伤的情绪。实际上回忆过去,或者用文字记录过去都是便于让我们相信这些悲伤的情绪是合乎情理的。从而让我们在自我意象中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出什么样的举止。

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我记得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葬礼,死者与她的姐姐因为经济问题有过非常激烈的冲突,这导致他们姐妹多年不和。葬礼上,死者的姐姐非常动容地发表了20分钟的哀悼词,她非常详细地回忆了与死者度过的美好岁月和死者的一些优良品德。中途还不得不数次停顿以缓解悲伤的情绪。在场的人也无不落泪。不久后我再次遇见这位姐姐,我们在咖啡馆里聊天。一开始我非常谨慎地问:“萨拉,我听说你以前跟你妹妹的矛盾非常大,但是为什么在她的葬礼上你那么难过和动情呢?”她回答我说:“我是不会说死者坏话的那种人。”显然她的回答揭示了我们制造自身感受的主要奥秘。“我是那种什么类型的人”,这种对自己的评价给自己的启示意义力量强大到难以置信。它告诉我们,一些想法、感受、行为和结果都与自我意象完全一致,不偏不离。当然它还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你要怎样才能在危急关头保持住胜利的感觉的方法。我们不妨这样练习:将消极的自我认识说服,变成积极的自我认识,“我是     的那种人。”在脑内反复地回放这句话,直到你真的相信它为止。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行为自然跟它一致了。至于你为自己建立怎样的积极暗示,就看你的需要了,比如说,高效的、快速的、果断的、勇敢的、善于创新的等等,只要符合你眼下的工作即可。你的自我意象就会像你的身体一样,爱上新鲜的水果蔬菜,而不是垃圾的快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