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一直被紧迫的事所缠。乍看之下,每个人的行程虽然是排得紧密,但却不见得会把时间完全填满。面对这些空白,许多人心里会感到不安,甚至是一点点的惶恐,因为我们不是觉得这表明自己不够积极、白白浪费时间,就是生怕别人会因为善用这段时间而超越了我们。
今天你心情很不好,独坐发呆好一会儿是不是浪费?不一定。如果发完呆,情绪可以舒缓,刚刚那一段空白就很有意义。要是时间过了,还是满心苦涩,那才真叫浪费。
每天这类的空档不知有多少,我们不但没有善加利用,反而抱怨时间不够用。
从现在起,就从每天给自己属于自己的15分钟开始做起,这段时间并不是很多,你只需早起15分钟,或是晚睡15分钟,甚至是从午餐时间里硬抽出来就办得到。
抽出时间来做什么用?任何事都无所谓,只要是你想到的事都可以。站在窗边看着屋外的树,思考一下人生,读本喜欢的书,到外头去散散步,或是坐到角落里剪剪指甲都没关系。
这么做的目的只是要你能善用空白时间。
要尽可能地多多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并把它们用在自己的人生之中。向那些成功的人学习,可以省去我们因犯错而受苦的时间,这也就是之所以很多人拼命地看书、听录音带及参加研讨会的原因,这些事情在很多人心里一直认为是增长智慧所必需的,不可以轻易错过,因为它是那些成功之人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
不管任何时候,每当你觉得眼前有很大压力时,立刻停止去想现在,而以乐观的心情去想像未来。若是要做比较耗时间的事时,要设法同时做另外一件事,这可缩短你感觉上的时间。
按照事情的重要性而非紧迫性列出“待处理事项”的优先顺序表。可别洋洋洒洒地写上一大堆,这样你就算是全部做完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确定列出的是真正重要的,即使项目不多也没关系。
如果你做得没错,我可以向你保证,就算是只做了一点点的事,你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事有轻重缓急
有一个经常大惊小怪的经理,他的部门每年为公司赚进几百万。有一天公司突然提供这个部门一个只要能适时行动就可赚进更多利益的机会。按理说,该部门应该要暂抛一切事物,好好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才是。但这位守旧落伍的经理却为自己部门平面布置的问题而煞费心思。打字机、垃圾筒该放在哪里好呢?每个不同的大小桌子该占多大的面积呢?他拿着计算尺白白浪费了两三天的时间。虽然该部门平面摆置的工作是完成了,但这个绝对赚钱的机会却乘隙溜过。
人与人之间的贤愚差异并不取决于头脑,而是在于是否具有洞悉事物轻重缓急重要性的能力。传统的时间管理一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却忽略了依照自己对事情的重视程度来安排时间顺序。因此,忘掉墙上的闹钟,学会认清急迫性与事情重要程度,遵循心中的罗盘行事,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很多人心里的罗盘常与时钟有很大的时差,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依照自己对事情的重视程度来安排时间顺序的。传统的时间管理一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多的事,结果不但无补于时差的拉近,反而欲速则不达。
你必须自觉对人生有些规划。把确实重要的事情写下来,并制定目标以逐步实现。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目标却渐渐模糊。究竟要如何才能使理想落实?
“把最重要的事视为当务之急”是人生一大课题。每个人几乎都会被理想、责任、别人的期望撕扯得痛苦不堪。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必须面对“如何善用时间”的挑战。
分清楚轻重缓急的技巧适用于任何情况——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甚至连选配偶都可以利用。有一个男士在试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发现对他而言挑选太太的重要条件只有3项——她必须身体健康、踏实、个性活泼爽朗。
这个技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要领,在于能否熟练洞悉事物的本质。如果你想学习有效处理任何事物的方法,这项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便为第一必要条件。
以自己工作的方法为核心,运用这个技巧选出“重要与否”的经营者真是多得不胜枚举。某总经理在谈到他的经营哲学时说,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注意下列4点:
1.不断地生产优秀的新产品,改良旧产品。
2.将这些产品的销售方法与销售网进一步完善。
3.不断地要求降低成本。
4.让全体员工充满工作干劲,永远朝前迈进。
这位总经理将其他一些细小的事物委托干部处理,自己则努力地贯注于这4点上。这位总经理采用的战术和拿破仑一样,一旦做出判断,必须彻底予以无情攻击,直到击溃对手为止。
他根本不和别人争论小的问题。他认为,不必亲自出面,部属也能将自己的小问题解决。而且,这些小问题需不需要立刻解决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事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少数的要领上,当他们迅速地洞察出事物的重点之后,就能立刻将全部精力集中贯注,这就是他们会比别人成功的原因。
如果时间的运用只需在“好”“坏”之间选择其一,问题当然很简单。我们很容易辨别某些事情是浪费生命、麻醉心灵,甚至自甘堕落。然而,时间的运用往往不是在好坏之间取舍,而是好与最好的抉择。“最好”的敌人,常常便是满足于“好”的心态。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玫琳·凯·安许,以及作家兼演说家莉塔·黛芬博这两位美国非常知名的女士都说,她们最想做的三件事依序是:上帝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现在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也许你可以立刻答得出来,也许需要点时间思考一下。
很多人碰到这样的问题毫不思索地就答了出来——能不能马上答出来都没关系,能够确实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细究却不堪一击。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从来就没好好想过这类问题,人家一问,他就随口一答。或者是虽然想也想过了,但却愈理愈乱,根本就没透彻。不管是哪一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些许不安,因为既然不晓得自己对事情的优先次序,就等于不晓得什么事情是最需要马上做的,目标定然散乱,不想不安也难。
不论安许和黛芬博的排序是否恰当,需要强调的是,她们是经过多少的历练才从中领悟出自己的抉择。所以,要是你不能马上回答这个问题,那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问自己,不停地思索,从中学会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
建立事情的优先次序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确实需要一些斟酌与计划。如何建立事情的优先次序呢?就是把你必须做的事列出清单,再依照它们的重要程度排列先后次序。
做长期计划是应该的,然而你也不能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必须及时处理的一些细节。你要能仔细规划,两者都能兼顾。
如果你正在计划明天的事,可别忘了还有今天。今天和明天一样的可贵,而且今天的时间和明天的一样多。有的时候,只要你把今天的小事情处理妥当,明日的长远计划就会更加顺利地完成。
面对每天大大小小、纷繁复杂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有两个判断标准:
其一,我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
其二,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什么能给我最大的满足感?
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最高回报的事情,并非都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均衡和谐才有满足。因此,无论你地位如何,都需要把时间分配于令你满足和快乐的事情,只有这样,工作才是有趣的,并易保持工作的热情。
事情的轻重缓急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某人受聘担任某大学商学院院长。他一上任先研究商学院的大概情形,发现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资金。他知道自己募款能力很强,于是很明确地将募款列为首要任务。
过去的院长都是以院内的日常事务为工作重心,而这个新院长却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他正在全国巡回募款,以充实院内的研究费、奖学金等。但在日常事务方面,他便不如前任院长那么事必躬亲。教授们有事找他,必须通过他的行政助理,这样一来不免觉得身价低了一截。
教授们对他愈来愈不满,终于派代表去见校长,要求院长彻底改变领导方式,或是更换院长。但校长明白新院长的作为,便说:“别把事物看得太严重。院长不是有个很不错的行政助理吗?再给他一些时间吧。”
没多久,外界的捐款开始源源不断涌进来,教授们才了解院长的远见。之后,他们每次看到院长都会说:“你忙你的去吧,待在这里干什么?尽管去募款吧!你的行政助理能干得很。”
这位院长的确犯了几项错误,例如没有好好凝聚团队精神,在募款之前没有好好地对同仁解释和教育。如果从头来过,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即人必须不断地自问:“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我最大的本领和才华在什么地方?”
如果这位院长一心只想迎合旁人最迫切的期望,反而比较容易,而且必然能够拥有锦绣前程。但如果他对当前的情势看得不够远,不了解自己的特长,无法制定有远见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对他自己、教授们、商学院而言,便不可能是“最好”的。
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
人是不可能事事顺心的,每当碰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你会怎么办?求助于人?别人可能没时间、没精力、甚至是不愿意理你,又或者是根本没能力帮你解决问题。
纵使对方愿意,也有能力帮你,也可能碰到一种状况:只有你对问题才最了解,别人根本插不上手,或者是提供的援助根本帮不上你。要是你碰到的问题属于比较私密类型的,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
问题既然是人造出来的,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你找不到解答,这说明你一定还没运用到个人的精神资源。
什么是精神资源呢?那它意味着祈祷、沉思、研究,或者和他人分享。
别人既然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何不向自己求助?
沉思及研究不仅可以帮你沉淀思绪,还可帮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仔细思索一遍,从中发现以往未曾看出来的端倪。沉思还可以将蓄积在心中的一切挫折、懊悔、怨恨理顺,让自己以较冷静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通过思考,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无法通过其他来源获得的独特力量。可惜的是,我们常常看不见它的存在,或者是根本不晓得如何去运用它。其实,只要你肯稍安勿躁,不要急着向外寻求援救,聆听心底发出的声音,通常你都会得到指引的。
艺术家创作过程就具有这个特色。他们需要借助安静的气氛来沉淀自己的思路,方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意念,也才能完成伟大的作品。
同样的,当你在从事思考性的工作时也需要这样的环境。如果发现自己老是无法专心处理一些事情时,表示你欠缺这么一个环境。
务必每天都给自己一点不受干扰的独处时间。这必须要由你自己刻意去经营,因为这段时间不会自己出现!要是你能这么做的话,一定会产生以下两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你的工作效率会提高;
第二,你所感受到的压迫感会减少。
这是因为经过一段独处、沉思的时间之后,许多原本潜藏在内心的想法,会因为外在的干扰消失而突然冒了出来,让你有重新出发的机会。
成功的人都有一套达成目标的方法。他们会采集资料,征询别人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然后自己作最后的决定。
理性的思考有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对于未知的事实或假设,有推论及判断的能力。第二,对于已知的事实,能够加以归纳分析。
理性的思考者通常会采取两个步骤。第一,分辨事实及未经证实的传闻。第二,把事实分成两类——重要及不重要。重要的事实可以用来达成目标。其余则都是无关紧要的。
许多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及无关紧要的事实,不停地钻牛角尖,因而导致失败及悲剧。理性的思考者能够判断别人所表达的意见是否有价值,如果全盘接收某些自以为是的偏见、成见,或是想当然的臆测之词,是非常危险的。
听到“据说”这样的开场白,理性的思考者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理性的思考者知道,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根据可靠的事实,才会发表意见或提出任何问题,而不会人云亦云。
理性的思考者也知道,朋友的意见不一定值得采纳。如果他需要忠告,宁可付费寻求可靠的咨询对象。他知道凡事必须经过审慎的考虑,才会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