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到疲惫、恐惧、没有自信,我们会选择用欺骗的方式瞒过他人,催眠自己,特别是无人了解真相的时候,欺骗会变得理所当然,这种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阴影。
没有人能长久活在欺骗中,你永远不能欺骗自己的心。正视自己,是慎独修身的关键所在,当你愿意坦率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你的思想将在无形中提升。
1.在人前树一面牌子,在人后立一面镜子
闹市区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因为这家快餐店的食物美味,服务热情,每周都推出新种类套餐,还会派发优惠券,生意越做越好。但客流量大,麻烦也随之而来,在中饭和晚饭的用餐高峰时段,顾客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产生争吵的原因是快餐店门面不大,空间有限,无法保证一人一桌,客人通常需要和其他人“拼桌”,高峰时候人来人往,等餐太久的顾客难免有怨气,站着的顾客认为坐着的顾客动作太慢,坐着的又认为自己花了钱,想坐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坐到什么时候。经理把这件事汇报给老板,老板说:“这件事好办,今晚立刻装修餐厅,把四面墙壁改造成大镜子。”
经过几天的装修,餐馆重新开业,经理惊奇地发现,争吵越来越少。原来,当人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都会不知不觉放缓说话的语气,注意自己的形象,有了这些镜子,即使在用餐高峰期,餐馆同样能井井有条。
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人的眼睛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在人前保持面容整洁、言谈恰当、行事合乎分寸,就是因为知道别人在看着自己。在没有人的时候,我们的状态是松懈的,对自我的要求也就相对放松,“反正没有人看见,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一点?”这样的人将生活当成演戏,人前人后两个样,一旦被人发现,连优点都会被人认作是演戏,再也不能建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所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为自己立一面镜子,随时检查自己的行为。
朱熹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我们所提倡的慎独是一种内心的高度自觉,可以称为“人后的镜子”,真正的品德不是表演出来的,而是来自内心的自觉,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我们需要自觉遵守,这才是真正的修养。人后的镜子就是我们的自省意识,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要坚持自己的优点与信念,这种坚持与他人无关,是为自己定下规矩,对自己负责。
公司通过网站招聘选拔了几个新人,老板想要在其中选出一个人重点培养,几位新人能力相当,分不出高下,于是老板想出了另一半办法。
这天下班后,老板买来很多食物和酒水与员工们庆祝一个工程的通过,那天大家兴致很高,很晚才离开公司。老板看着员工一个个离开,这时,他发现有个女孩留下来默默清理办公室里的垃圾,这个女孩就是新人中的一个,她并不知道老板依然留在办公室,只是觉得应该尽快将垃圾清理掉,恢复办公室的工作氛围。
第二天,老板宣布这个女孩做他的第二助理,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只有老板知道那个在大家聚会之后打扫会场的人,才是他最想寻找的助理。一个负责任的助理——在看不到的地方仍然努力工作的人,才是真正敬业的人。
德行是很重要的东西,很多时候,能力可以培养,学识可以通过学习增长,品味可以通过经历提高,只有一个人的本性很难改变。比如敬业,有些人能做到不论有没有人监督,都把工作做好,即使疲惫的时候也不允许自己偷懒,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员工才真正称得上爱岗敬业,也是所有老板信任的对象。
《大学》中说,慎独者“诚于中,形于外”,关键在于这个“中”,品德需要在自己心中,而不是别人眼中,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我们是否能像人前表现的那样礼貌、善良、可爱?还是脱离了熟悉的环境,我们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一个人不能活在他人的监视下,应该随时对自己保持严格的要求,就像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商标,不需要检测,人们就知道它的品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就是“牌子”的力量,我们也应该为自己树立一道牌子,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人提到自己的名字就产生信赖与敬佩。这样做固然会使我们少一些享受,但从长远来看,这面牌子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2.不要欺骗他人的眼睛,不要欺骗自己的心
在我国,曹操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他的军队以军级严明受到百姓的称赞,曹操平日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懂得约束自己的部下。有一次行军途中,曹操发现麦子熟了,就命令部下一律不许让马匹踩到庄稼,违者斩首示众。
有一天,曹操的马受到惊吓,闯进了一块田地,踩坏了田里的庄稼,曹操立刻表示自己定下的军纪,不管是谁都要执行,他的部下们劝他说:“您是军队的主帅,怎么能自杀呢?”曹操就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对部下们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割掉头发代替自己的首级,希望你们继续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犯和我一样的错误。”将士们都对曹操称颂不已。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常被人们用做说明军令的重要,所有军事将领都知道“军令如山”,如果军令不能保持绝对的权威,军队就会丧失战斗力,变成一团散沙。更重要的是,曹操身为高高在上的统帅,却能以身作则的意识,在封建社会,这种意识难能可贵,它既代表了一个人对信用的坚守,也代表了对自己的负责。
对于错误和缺点,人们有时习惯原谅自己,他们想出了种种掩饰办法,欺骗别人不说,还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谎言成了真理,他们安心地享受虚假的现状,自欺欺人。但谎言早晚会被揭穿,那些被骗的人会愤怒,会对骗自己的人产生不信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展开,更不利于个人形象的树立。而且,欺骗别人的人,也会被别人欺骗。因为他人无法对骗子产生真心。
比起欺人,自欺是一种更可怕的行为,当自欺成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人们就会相信这就是事实,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界限,陷入迷茫甚至疯癫状态。就像一个还没有拿牌照的司机总是认为自己驾驶技术很好,在无人道路上试了几次感觉还不错,冒失地上了马路,结果发生车祸。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欺骗自己造成的后果,远比被欺骗严重。
一个车间的女工经常请病假,其他职工对这件事很不满,车间主任却没什么办法:这个女工是厂长的亲戚,靠私人关系进了工厂。同一车间的人经常对主人抱怨这个女工拖慢了大家的进度,影响了大家的情绪,主任决定找这个女工谈一次话。
在大家下班后,主任留下这个女工,问她:“你这个月已经请了五次假,不知道你生了什么病,这样严重。”女工满不在乎地说:“我的确生病了,难道还要拿医生的假条吗?”
“听我说,”主任平静地说:“你是这个工厂的工人,遵守工厂的规则是你的义务,你就算骗得了别人,骗得了你自己吗?如果因为你的误工耽误了车间的进度,影响了他人的奖金,你就能安心吗?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也许是因为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直接地教训过,那个女工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后来,她请病假的次数越来越少,已经不再是“问题员工”。
自欺欺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但多数人心里还是知道自己的斤两,也没有忘记事情的本来面目,在别人不说的情况下,他们能够麻痹自己,一旦有人说破,他们会羞愧不已,为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言和由此而来的尴尬羞愧。
当一个谎话说了很多遍,身边的人出于某些原因不方便拆穿,这时就要考验一个人是否自觉,这个人是否能够自觉的改正错误,自觉地提高自己,还是就此得过且过下去,让自己得不到进步的机会?有多少人愿意战胜自己说出的谎言,承认自己曾经的失误?这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智慧,只有谎言骗的是别人,害的是自己,才能真的从谎言中解脱出来。
我们为什么会欺骗别人?因为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为什么会欺骗自己?因为我们不够自信。谎言在多数情况下只是拙劣的借口,让我们陷入自欺欺人,并长期龟缩不前,谎言也许可以给你造一个暂时的房子,但它不能为你铺展前方的路,真正的安全感只能凭借真实。
慎独者不姑息自己的错误,慎独的本质在于对内心的诚实与客观,唯有如此,才能以最公正的眼光观照自身与外界,以期发展与进步。不论在任何时候,面对他人,我们也许有所保留;但面对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诚实。
3.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境遇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家国营老牌饭店宣布倒闭,饭店的厨师失去了工作,只能去一家个人开的餐馆打工。这位厨师怀念从前的工作氛围,想到从前只给高级别的领导做饭,现在却下了好几个层次,不能做那些名品菜肴,只能做一些家常小菜,他的心情越来越郁闷。
厨师曾想过辞职,可是谋生不易,必须有一份工作让他糊口。这位大厨整天存着这种心思,再也不肯专心钻研菜谱,制作更好的菜式,没过多久,他连餐馆的工作都没保住,只能在街边开个小吃摊。很显然,这位厨师权衡得失的标准出了问题,他认为给领导做饭才有档次,却忘了不管在国有饭馆还是私人饭店,做菜是他的工作,他必须同等对待。
很多时候,我们对环境不满,对生活不满,我们觉得环境压迫着自己,事事不顺心,时时不如意,生活没有多少快乐,每天都有一连串的烦恼。因为无法认同自己生活的环境,我们总想过另一种生活,但有一天真的换一个环境,过了最初的几天新鲜,发现围绕自己的仍然是繁琐的小事,心情仍然阴郁。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环境上,而是出在我们的心态上,心态就像有色眼镜,如果它是暗色系的,当我们戴上它看待生活,生活自然毫无光亮,连那些明朗的风景都像在酝酿暴风雨。反之,如果我们用暖色系眼镜看生活,即使有不快,也都藏着光明的、鼓舞人的一面,让我们不致丧失信心,悲观消沉。
外界环境不过是对人的一次考验,外界环境不论变好还是变坏,如果内心平顺安稳,就能不受影响——这就是慎独者的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看待环境,首先要保证“心正”,即在自己心中,对生活没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一个上班族整天想着开名车,而不是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这就是“不正”,心正的人时刻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他们有梦想,这梦想能够一步一步实现,而不是做白日梦,幻想环境有一天突然改变,万事都顺了自己的心意。心正的人不挑剔生活,会在不如意的环境中寻找机会。生活并不吝啬,对那些善待它的人,它也会用成功作为回报。
很久以前,有个男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开了一家小餐馆,赚一些糊口的钱。他没有多少启动资金,每天贩卖的不过是面包、香肠之类的快餐,比起那些大的商店、饭店,他的生意可想而知。眼看着餐馆里的客人越来越少,男人决定不再租昂贵的店铺,用钱买了一个手推车,沿街叫卖。
一天中午,劳累了几个钟头的他将车里的面包和香肠卷在一起,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吃法,假如能把香肠夹在面包里贩卖,不是省了顾客的力气?顾客只需要一只手就能吃掉食物。在这样的想法下,男人回家潜心研究,制作了方便携带的火腿面包,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又开起了餐馆,专门贩卖一些便宜又便利的快餐,不久,他成了一个富人。
机遇总是藏在不起眼的事物之中,就看人们能不能发现,但是,多数人都被困难蒙蔽双眼,在他们抱怨的时候,就错过了不幸中蕴含的幸运。
“慎独”代表一种平和的心理状态,这种平和,是向上的,积极的。人们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如果把一个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同时放进沙漠,乐观的人会始终想着自己身上还有水和粮食;悲观的人却会想自己身上的水和粮食肯定不够用,在找到绿洲之前就会死掉。
有时候命运就像沙漠,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正在进行艰难跋涉,身上只有有限的食物,周围全是困境,这个时候,积极的心态能够鼓励我们,让我们充满干劲和对未来的向往,消极的心态却会停止我们的步伐,让我们在原地消沉。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困难、对危险他们有清醒的认识,但依然保持乐观。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信。他们相信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因为命运在设置障碍的同时,给了他们排除障碍的双手与头脑,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坚持到底,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成功者的心态和魄力。
4.想要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小丽今年二十九岁,是重点高中的外语老师,她的个性温柔文静,相貌还不错,迄今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公,成了“剩女”,小丽心里着急,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成家立业,小丽更着急想要别人给自己介绍个男朋友,可是,小丽相亲了一次又一次,从来没有结果。实在没办法,小丽只好请介绍人帮忙,问问那些和自己相亲的人:到底哪点不满意?
很快,有人告诉小丽:一开始大家对小丽都很满意,觉得她又漂亮又温柔,一看就会是个好妻子。但相处几次发现小丽太呆板,不爱说话,没有生活情趣。小丽这才注意到自己平日就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即使是迎面走来的同事,她也不爱主动打招呼。看来自己对人太过缺乏热情,难怪没有人喜欢。后来,小丽开始注意与他人的交流,让自己看上去热情一点,开朗一点,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很快,她身边有了很多追求者。
对自己,我们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盲点是我们很难察觉到自己的某些缺点,就像对着镜子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后背;误区就是我们的想法未必符合别人的想法,就像我们认为今年格子衬衫流行,偏偏大家都穿尖领纯色衬衫。了解自己的盲点和误区并不是要迎合他人,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多的选择余地。
古希腊的神庙里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可见人生下来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的事恰恰相反,我们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在性格上,我们不是自卑就是自大,总是不能恰如其分,这时候我们需要他人的建议和监督。
对自己的谨慎,就是不要孤立自我,要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纠错网”。
沈昆是一个作家,她性格内向,却有很多朋友,朋友们喜欢她的文静知性,她本人注意对朋友的选择,有一个铁板钉钉的条件是为人必须正直。沈昆说有点成绩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身边一定要有诤友随时为自己指出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