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
29813700000009

第9章 现代西方文化(公元16世纪以后)(2)

第五节 西方对非洲的殖民

15世纪后,西方工业化社会进入急剧膨胀的阶段,大工业的出现需要世界性的大市场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地。工业化的内在要求与西方文明的对外扩张互为表里,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体系”的形成。其具体行动表现为非洲黑奴抢劫与贩运、亚非拉美国家的殖民化与半殖民化以及世界性的基督教传播活动。西方创造的世界体系所要纳入的主要对象就是东方,“东方”这个概念在此时成为多种多样的,其中既包括非洲、美洲与亚洲,也包括了大洋洲等。在西方的世界体系中,这个地球上除了西欧与北欧外的所有地区几乎全部成为了东方,所有的东方又都是不文明的,或是说,所有的东方文明都只是一种过时的古代文明或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文明,只有西方文明是真正的文明。东方文明将要被西方文明所取代,这可以说是当时西方人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东方观。虽然以后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发现东方”或是颠覆西方文明的理性中心的观念产生,也有零星的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学说,但西方所制定的世界秩序的观念已经基本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也没有大的变化。

一、源远流长的非洲文明

非洲作为西方的殖民地是历史最为久远的,早自希腊罗马时代,北非就已经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但不应当忽略的是,非洲的沙漠与森林中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最古老的种族部落,这是人类历史的样板。

非洲的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洲,它的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大约在非洲大陆三分之一的北方,横亘着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把非洲分为两大部分,北方是北部非洲,主要有埃及文明,这是世界古代文明之一。沙漠之南,由于居民主要是非洲黑色人种,所以称为黑非洲。非洲气候炎热,疾病容易流行,这对居民身体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居民长期定居与集中居住。截至20世纪90年代,非洲人口大约有18亿。非洲并不是人种复杂的地区,黑色人种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主要是苏丹尼格罗人与班图尼格罗人。其余的主要人种是欧罗巴人与混血人,其次是埃塞俄比亚人、蒙古人、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

从约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前,非洲开始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北非的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的一页,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埃及文明产生于非洲,它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来到北非沿海地区,建立起了殖民地。公元前9世纪时,腓尼基人、罗马人进入******等地,以后又进入阿尔及利亚等地,直到7世纪******教进入,非洲这块土地一直有多种古代文明活动。非洲同时还有众多的独创的文明,只是殖民者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非洲的历史文明不予承认,以证明欧洲掠夺非洲的行为是一种文化启蒙,是对“黑暗大陆”的解放。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完全荒谬的,非洲的古代文明在******化后仍然保持基本独立,只是在殖民者入侵之后才被消灭或是趋于衰落的。

非洲从古代起就已经有了黑色人种独创的文明。这些古代文明被有的学者称为“黑人传统文明”。有的文明是与埃及文明相关的,有的则是与西亚、阿拉伯文明之间有密切联系的。这些文明发生于非洲各地,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东北非的努比亚文明是最早的非洲文明之一,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从新石器时代到陶器、铜器,形态齐全,这是一个由黑色人种建立的独立文明。这种文明与古埃及之间交往较多,主要生产是畜牧业,也有了较发达的种植业,农作物品种相当齐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建立库施国家,库施人与埃及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最突出的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时,也就是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时,库施人战胜埃及人,统治埃及,建立了埃塞俄比亚王朝,这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黑人统治的王朝。这个王朝最强盛时甚至战胜过世界古代军事强国——亚述人——因而被载入《圣经》,这个王朝的国王特哈加的名字因《圣经》而彪炳史册。

此外,还有阿克姆文明也相当古老,它最初是黑人所建立的农业国家,大约距今4000年前,其农业已经相当发达。3世纪时,阿克姆文明已经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与波斯、中国、罗马等并列。阿克姆人的势力直到红海边,包括也门等地都受其统治。它的农业与畜牧业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昌盛的商业,是世界古代文明中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

(2)西非地区古代就有诺克文化、萨奥文化、伊格博—乌库文化、伊费—贝宁文化等,这些遗址的挖掘说明,非洲不但是人类起源地,也是文明起源地。以后在西非产生了文明古国加纳,在赤道以北的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内部交通的要道上,古代文明也持续不断。毛里塔尼亚和马里一带,柏柏尔人建立了加纳古王国,柏柏尔人是白色人种。从公元前开始就有白色人种在非洲这一带出现,3世纪他们建立国家。直到8世纪,苏丹人入侵古加纳,开始了黑色人种的统治。

西非是非洲古代文明的摇篮,古代班图人在公元前开始从这里向东非、中非与南非等地迁移,这次大迁移使得西非的文明向全非洲传播。

(3)东非的斯瓦希里文明是非洲持续发展的文明之一。肯尼亚地区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就已经有了古代文明,班图人大迁移后来到这里定居,发展农业、种植业。他们与东非海岸众多民族融合,创造了斯瓦希里语与文字,这是7世纪之后******文明与非洲本土文明结合的一个典型。东非地区交通发达,15世纪之后,外来的******教移民与本地人共同建立了举世闻名的东非城邦群,大小城邦多达37个,其中著名的有摩加迪沙、布拉瓦、格迪、基尔瓦等。这些城邦建立在亚非两大洲的交通要道上,控制了亚非之间的商业贸易。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外围地区,东西方货物在这里交换,非洲本地产品也参加交易。中国的郑和曾经来到东非,以后的中国旅行家汪大渊、费信等人也曾来到过东非,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图塔盛赞这里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可惜的是,葡萄牙人来到之后,这里成为贩运黑奴的基地,于是从15世纪后期起,这里人口迅速下降,如同发生瘟疫一样,原本繁华的城邦竟然人烟稀少,民不聊生。

(4)中非地区是非洲的腹地。班图人来到刚果河流域后,也曾经培育出多种古代文明,其中有14世纪到17世纪的刚果王国,它是一个农业国,种植非洲主要的农作物玉米、高粱和木薯等。由于开国元勋是一个铁匠尼米·卢克尼,所以国家素有打铁、木工、制陶、编织等手工业的传统。15世纪末,葡萄牙人来到后,刚果王国被其灭亡。

(5)南非地区最古老的文明是津巴布韦文明。南下的班图人在南部非洲各国,主要是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等地建立多个国家。津巴布韦从4世纪立国,到16世纪灭亡。19世纪,非洲的祖鲁人在殖民者的压力下,揭竿而起,建立祖鲁王国,与殖民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

总之,非洲是有自己独立文明的大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文明都有自己的形式,都有自己的工农业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经济形态、市场交易方式等,有自己的国家制度与语言文字。

15世纪之后,殖民者以火与剑毁灭了众多辉煌的非洲古代文明,这就是殖民者的“征服”。

二、罪恶的奴隶贩运

西方进入非洲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进行东方文明探索中对于非洲特别是南部非洲的再发现,这是以葡萄牙殖民者为代表的大掠夺阶段;第二阶段是18世纪工业文明时代中,欧洲各国的文化渗透阶段;第三阶段是西方民主化、现代化方式的后文明化阶段。

13世纪起,葡萄牙人开始不断出现于非洲海岸,开始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为欧洲的工业文明国家寻求海外资源与劳动力。葡萄牙人从非洲西海岸开始的探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从15世纪初期他们就开始向南方运动,最初他们只是沿海岸线进行探险与掠夺,大约于1432年前后发现了亚速尔群岛,30年后,葡萄牙人来到了加纳,非洲成了第一个被发现的东方。在此之前,葡萄牙人的船队已经到达佛得角,他们立即占领了这个军事要地。以后,他们来到刚果与安哥拉等地,进行奴隶贸易,掠夺象牙和黄金。

绕过非洲要经过好望角。好望角的发现却是偶然事件,葡萄牙冒险家巴托罗缪·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约1450—1500)1486年在海上遭遇风暴,他所带领的三桅轻便帆船被向南吹去,最后到达了非洲最南端,这里就是以后被称作的好望角。“好望”,意味着东方的发现已经有了希望。果然,1497年,葡萄牙人在发现东方的航线方面有了决定性的进展,这一年,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约1469—1524)率领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经过好望角,来到了马林迪港。然后从这里驶向印度洋,于1498年5月底到达印度。至此葡萄牙人完成了欧洲到远东的大航海,以后,他们又来到了南中国海。

非洲,对于西方来说原本只是海上东方航线的一站,只是海上大交通实现之后西方探险的必经之途。由于海上交通的原因非洲被重新发现(主要是指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后,永无止境的贪欲使得非洲沦为了黄金与奴隶贩运的中心,成为殖民主义的桥头堡。在非洲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大的厄运,第一次是古代希腊罗马的北非征服,现在则是西方的再次非洲殖民。

当然,对于欧洲来说,非洲也是“东方”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非洲的占领与对美洲的占领是不同的,非洲黑人相对于印第安人来说,人口众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殖民者在对非洲的占领中,其采取的主要方式并非美洲征服式的大规模屠杀。早期非洲占领中曾经有过类似的大型战争,但是这种战争以后逐渐稀少。另外,非洲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非洲大陆离欧亚大陆的距离比美洲大陆要近得多。非洲与亚欧大陆的发达文明相比虽然落后,但非洲的部落与美洲部落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方式毕竟还是不同的,两者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也不一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黑人成了欧洲人最值钱的商品——奴隶——也就是工业化最需要的劳动力。从1501年第一批黑奴被运到欧洲,到189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通过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约400年间非洲黑奴交易使非洲损失人口达到数亿之多。正是黑奴贩运使欧洲与美国获得巨额利润,英国大工业得以迅猛发展,以非洲黑奴为主要劳动力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一跃成为美洲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团体。昔日的野人与怪物,成为了工业文明世界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奴隶贸易是非洲殖民的主要罪行之一,这种罪行在非洲进行了400年,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历史记忆之沉痛令非洲人永难忘记。400年间,有多少人遭到贩卖,今天已经无法准确估计,据联合国专家会议估计,非洲约有2.1亿黑人被运出非洲!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贩运奴隶活动,也是一次文明摧毁活动。贩卖奴隶活动使很多国家的居民被贩运得几乎绝迹,城邦毁灭,村庄断绝了炊烟。同时被摧残的不只是村庄与城邦,更重要的是黑人文明的传统与精神被压制,黑人从此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奴隶形象,这是殖民主义最深重的罪恶。

世界上有两种文化遗址看起来让人感觉最为残忍,一种是法西斯主义罪行遗址,这种遗址主要在欧洲与亚洲,如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毒气室,日本法西斯的中国东北细菌战部队人体试验室与南京大屠杀白骨累累的万人坑。这是人类历史上法西斯主义野蛮本性的劣迹,是人类历史的耻辱。另一种遗址在非洲,就是非洲黑人贩运地。在东非********巴加莫约的奴隶堡,保存下了当年欧洲人俘虏黑人贩运到欧洲前的临时拘禁地,数以万计的黑人在这里被烧红的烙铁在胸前打上烙印,然后用铁链锁在水泥桩上,经受风吹雨淋,烈日暴晒,还不时遭到毒打。如今这里只留下铁锈斑斑的铁链,供游人想象当年的苦难历史。

三、非洲的后殖民文化

20世纪之前,非洲作为欧洲宗主国的殖民地,其文明受到两种待遇,其中一种是所谓的文明同化,这是葡萄牙与法国所推行的政策,就是用法国文明与葡萄牙文明来同化非洲人。在他们看来非洲是没有文明的。1761年,葡萄牙颁布法令,莫桑比克人只要信仰基督教,就可以享有西方文明的一切权利,如选举权、公民权等。其实这只是一种欺骗,绝大多数莫桑比克人从来没得到过公民权。而英国、德国、比利时与荷兰人则更是直接否定了教化黑人的主张,他们眼中的非洲不但没有文明,甚至连接受文明的意义也是不大的。经过400年的野蛮殖民时代之后,从18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西方新殖民时代。

新殖民者与老殖民者不同,新殖民者在各宗主国纷纷废除奴隶贩卖贸易,提出一个所谓的4C政策,即商业贸易commerce,基督教化christianization,文明化civilization与殖民化colonization。虽然这样标榜,但实际上并没有为非洲带来和平。从19世纪起,非洲陷入被世界列强所瓜分的更大苦难之中。1844年,由于法国与比利时两国在中非刚果河流域争夺殖民权力,纷争不已,只得在柏林召开会议。在旧殖民活动中没有得到利益的德国趁机加入瓜分非洲列强队伍,原本自身就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在独立后,却立即加入到列强队伍中来殖民非洲。英、法、德、比、美、西、葡、荷等新老殖民宗主国在柏林会议上制定了瓜分非洲的计划,开始了一个世纪的大瓜分与血腥镇压时代,非洲的厄运再次降临了。非洲的土地被全部瓜分,与美洲一起成为了完全殖民地。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世纪末期,法国占领了北非、西非和赤道非洲广袤的土地,达109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领土的36%;英国占领了从北非的埃及、苏丹,经过乌干达与东非,延伸到南非的辽阔地带,面积达到880多万平方公里,占非洲领土的29%,仅英法两国殖民地面积之和就达到了非洲面积的65%左右;其余如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也都占领了大片的非洲国家领土,推行殖民主义。欧洲国家本土多是弹丸之地,葡萄牙本土不足10万平方公里,非洲殖民地的面积竟然是其本土的20多倍。自此之后,非洲文明成为了殖民地文明,这就意味着它必须接受宗主国的领导与改变,没有自主权力,这也就再现了历史上普遍的“殖民文明状态”,这是文明征服的常见状态,罗马人征服欧洲各民族文明后,蒙古人征服亚欧各国所建立的国家,全都是这样一种情形。

20世纪50年代之后,非洲各国进入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原有的文明逐渐复苏,并最终摆脱了殖民主义的压制,这是非洲文明的新生。但也要看到,此时的非洲已经不是旧日的非洲,内罗毕的高楼与南非的城市,遍布非洲各地的各个种族的移民,高耸的教堂与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等,都在说明非洲的新文明正在形成。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非洲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现代文明已经深入人心,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基督教宗教、现代科学技术在非洲社会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原有的宗教与文化也并没有消失,多数非洲人仍然信仰原有的宗教,新旧生活方式在非洲的对立是明显的。从总体上看,非洲文明已经转型为一种新的文明,既不同于旧有文明,也不同于殖民地时期的文明。

非洲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内战不断,已经成为世界上武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文明与现代西方政治民主观念之间的不协调,非洲出现了特殊的状态。第一是政变频繁,国家政权极不稳定。政治冲突中经常出现暴力反抗,各种反政府武装在国内外势力的支持下动辄夺取国家政权。1969年索马里发生的政变,战火蔓延到全国,1992年12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登陆索马里,展开所谓“军事救援索马里灾民行动”,由于美军与地方民族武装发生冲突,最后是以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为结局。非洲大陆类似的冲突经常不断,使非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威胁。第二是经常发生残酷的对民众的大屠杀,大批无辜平民死于这种屠杀之中。非洲大屠杀的根源起于殖民征服时代,欧洲殖民者曾经在非洲袭击村庄,杀死无辜的居民。这样把一种草菅人命、涂炭生灵的杀戮之风留给了非洲。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非洲大陆上经常发生大屠杀。第三是大量的难民现象。在非洲经常会看到大批难民突破国家边界,要求避难。他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更谈不上安居乐业了。这种现象也与长期的非洲殖民有关系,这是原有文明遭到破坏之后的一种文明失衡现象。非洲人类所承受的灾难可能是世界上最为残酷的与深重的。如果更深入地看,非洲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民族心理创伤,这是一种黑色人种的心理创伤,无论是被贩到美洲的奴隶,还是非洲大陆上的居民,由于受长期的殖民,其民族自信心受到极大损害,特别是对白色人种存在畏惧情感。这种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化所造成的对非洲人民与非洲文明的不公,必须得到纠正。非洲人、亚洲人与南美人,所有非西方人,不但具有与西方人同等价值的文明,也有同等的人权。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首先要消除的是这种长期的征服所造成的屈辱心理,恢复对本民族文明的自信,进而建立平等的人权。

第六节 西方在美洲的殖民与移民

一、发现“西印度”——美洲

直到15世纪之前,地球上另外两个重要的大陆从未被发现,一个是美洲,一个是大洋洲。这两个大陆因其地理位置与欧亚大陆被海洋相隔离,如果没有发达的远洋航海条件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交通的。据说早在11世纪就有维金人登上美洲大陆,维金人是一个欧洲的海上民族,主要是由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与北欧地区的渔民和海盗所构成,中世纪后期归化于欧洲的各个封建国家。还有更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的航海家可能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来到美洲。但是关于这些问题一直有争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6世纪,欧洲有了可以远航的800吨帆船,这就是所谓的圆形帆船,具有浑然一体的船体与设备,可以远航海外。欧洲的大船队组成之前,1405年郑和下南洋时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据当代中国学者估算,长度应折合138米,宽度为56米。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说,这种宝船每只可载重近2000吨。可惜的是,中国人从海上撤退之后,这种大船也随之消失。从综合实力而论,中世纪杰出的航海家是阿拉伯人,他们的海船已经相当先进,具有三角帆等设备。工业发达的欧洲人利用了阿拉伯人的技术,并改造三角帆,创造了多桅船。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成为海上征服者的利器,欧洲人进一步把它变成海上罗盘,使之可以进行海上简单定位。具有绘制世界地图传统的欧洲人这时有了更全面的海洋图,这种海洋图相当先进,为环球航行提供了便利。

16世纪欧洲海船装备了火炮,威力强大的火炮使得从海上远距离轰击陆上目标成为可能,在征服非洲与美洲的过程中,火炮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火枪也是殖民者最重要的武器,在战争中,英勇的印第安人的飞箭与长矛是无法阻挡步枪火炮的。所以无论在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与后期的英法殖民者看来,西方与东方的斗争,是两种时代之间的斗争,是两种不同时代的文明之间的斗争。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西方文明的所有重要发明却离不开东方文明,既包括阿拉伯文明,也包括中国、印度文明,可以说,西方文明的每一步进程都离不开东方,从犹太教到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古代科学、印度古代科学等,正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增益欧洲,才使西方文明变得更加丰富与强盛。

西班牙人是最积极开辟海上东方航线的民族,不过真正实现西班牙海上之梦的却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由于当时葡萄牙是航海强国,最初,哥伦布也曾寄希望于航海发达的葡萄牙人来支持他的环球航行,可惜未能得到葡萄牙国王的批准。于是他转而求助于西班牙,希望西班牙能够支持他的环球航行计划,因为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环球航行是可行的。所幸西班牙人支持他的这一计划。据有关资料记载,哥伦布远航最大船长度只有31米,排水量250吨。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了中美洲巴哈群岛中的一个名叫华特林的小岛,辗转到了海地,海地是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西部的一个岛国,属于大安得列斯群岛,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的阿拉瓦克族与加勒比族。海地的地形多山,“海地”一词在印第安语中即为“多山的国家”。哥伦布以为到了传说中的日本,而把古巴看成了中国。踌躇满志的哥伦布为了感谢西班牙支持他的航海事业,就把这个岛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Hispa Noda),意思就是“小西班牙”。4年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海地,在这里建立了美洲的第一个欧洲居民点,这里就成为美洲征服史的起点。凶残的西班牙殖民者立即杀光了岛上的印第安人。从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此地的种植园。从此,海地这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竟然没有了印第安原住民,只有非洲黑人与黑白混血人种。

美洲最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东方,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刚看到美洲时,以为到了印度。以后就将美洲称为“西印度”。美洲的原住民被他们称为“印度人”,这就是“印第安人”这一人种名称的来由。

二、美洲的自然环境与民族状况

美洲,即“亚美利加洲”,据说是以发现美洲的水手亚美利加来命名的,虽然对于西方来说,美洲的真正发现者是哥伦布。美洲总面积约为420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大洲,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8%。美洲人口现大约有8亿左右,占全球总人口的13%左右。美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大陆,大约2万年前最后一批亚洲人取道冰封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此后,由于气候变化,白令海峡上的冰路断绝,于是不再有移民来到这个新大陆了。从此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近在咫尺,但由于两边是大洋,北部是千古冰原,所以一直与世隔绝。

在欧洲冒险家来到美洲之前,只有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阿留申群岛上的阿留申人(Aleuts),夏威夷的原住民夏威夷人(Hawaiiance),遍布美洲全境的印第安人(Indians),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15世纪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才打破了这种宁静的生活,以后欧洲列强纷纷进入美洲,把这里视为一片没有主人的土地,一片野蛮人的土地,一片不属于任何国家与个人、没有主权的土地。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万年的原住民的利益从来不被人提及。

5个世纪已经过去,如今有谁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与阿留申人来主持公道,讨还其土地权利?当年,整个美洲的土地都被后来的欧洲人强行夺走,土地的主人印第安人则被无辜杀害。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是欧洲人以25美元从原住民酋长手中买下来的,“曼哈顿”就是印第安语言中的“25元钱”之意。如今,凭什么来计算这笔交易的价值,更何况整个美洲土地的价值?

到现在,爱斯基摩人只有4万人左右,主要生活在阿拉斯加。阿留申人更少,不足万人,生活在阿留申群岛上,他们都是渔猎民族,保持了渔猎文明的生活习俗。美洲原住民中,最主要的民族是印第安人,这一民族历史上人数曾多达数百万人,现在人数也相当少。

夏威夷群岛上的原住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他们世代生活于风光旖旎的海岛上,西班牙入侵者残酷迫害这些原住民,造成了岛上人口的大量减少,19世纪末美国夺取夏威夷时,这里原住民已经只有30万人了。

美洲的原住民在现有美洲的人口组成中已经不是主要成分了。当然,所谓美洲的这些原住民,其实也是二万多年前的移民,正像西方历史学家们所指出,这些早期移民全都是亚洲人,至今没有发现欧洲人种的早期移民。

正如我们上文已经指出,美洲是人类民族与种族最多样化的地区,欧洲人、印第安人、来自非洲大陆的黑人、亚洲人等共同生活在这里,所以民族与种族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拉丁美洲曾经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这里的名言是“肤色就是阵营”。但是,也正是在这里,世界文明已经演化出了它新的一页,如果要说世界文明体系形成的进程中,各种文明类型与各民族文明之间互相融合,那么现代社会中,拉丁美洲人民的互相通婚、各种文化的融合就是一个极有说明力的例证。它证明各种文明之间是完全可以并存与结合的,而这种结合则会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与拉丁美洲的进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拉美地区的经济以较高速度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种文明融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美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虽然被看成是新大陆,但它有独立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这就是美洲三大文明,它们分别是墨西哥与危地马拉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的印加文明。这三个文明是不同时代的独立文明,都已经达到发达文明的水平,应当承认它们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资格。其中玛雅文明早在1000年前就已经灭亡,但其影响仍然存在,是美洲不可磨灭的历史。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的文明发生了剧烈变异。首先是北美原有的印第安文化完全被西方文化取代。美国与加拿大文明是西方传统在美洲的新生,并逐渐成为有代表性的西方现代文明类型。美洲本土文明的萌生地拉丁美洲也脱胎换骨,完成了文明类型的转换,虽然不是北美那种西方文明,但也与传统文明有根本的不同。这些都是比较文明学最好的范例,在这里任何世界史或是文化史家们都在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和听到世界文明体系形成的历史脚步。研究美洲文明时,我们必须先介绍美洲原有的三个主要文明的概况,然后,我们将通过对最初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征服史,来探讨美洲三个古代文明灭亡的过程,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教训,也是西方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1.玛雅文明

公元前1500年,现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与伯利兹等5个国家所处的地区,曾经广泛分布过一种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从那时开始,陶器在美洲出现,这标志着美洲文明进入早期发展阶段。在危地马拉等地形成过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济,即所谓“玉米经济”,这是美洲最早的农业社会形态之一,这种经济是玛雅人所建立的。农业地理的研究家们指出:“拉丁美洲是玉米的故乡。据考古分析,玉米在拉美作为栽培作物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玉米至今仍是拉美分布最普遍、产量最多的谷类作物。”虽然玉米种植很早,但形成农业社会生产形态仍是在其后较晚的时期。玉米种植是美洲人民的骄傲,美洲神话中有一种玉米崇拜,以玉米人为对象。时至今日,拉美的玉米产量与种植面积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洲与北美。这就是历史悠久的美洲农业的惠赐,拉美人民就是以玉米为主要食粮,世代生存在这里。

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墨西哥萌发了奥尔梅克文化,这种文化迅速影响了玛雅人,使得文明中心移向墨西哥高原。后经过丰富多彩的奥尔梅克文化阶段,玛雅人建立了城邦生活制度,其宗教信仰加强。从5世纪起,玛雅文明从中心地区佩滕向外扩展,进入到尤卡坦半岛。

但是,历史留给人们的谜团是,从9世纪起正在兴盛期的玛雅文明突然衰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不明,据推测有可能是突然受到外来民族的入侵。虽然如此,玛雅文明仍然持续下来,直到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到来时仍有衰微至极的玛雅文明存在。

玛雅文明是美洲的农业文明,其生产方式简单,以刀耕火种为主,并且曾经在山地上营造梯田。其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是玉米、薯类、可可、西红柿、南瓜、豆类、辣椒、烟草、棉花等。由于有较发达的农业基础,所以玛雅人的贸易也相当发达,他们的商业活动范围甚至可以达到巴拿马地区与墨西哥北部。其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土布、蜂蜜、烟草、染料、燧石、树脂等。这些颇具特色的产品使玛雅人名声远扬,特别是他们生产的可可豆等产品,为玛雅人带来大宗财富。

玛雅人的宗教信仰十分发达,以自然崇拜为主。在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中,玛雅人独立建造了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美洲豹金字塔高达52米,分为9层,这是除埃及金字塔之外,世界古代文明中并不多见的现象。我们现在无法说明玛雅金字塔这种观念的来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神灵崇高观念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之间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与对太阳神的崇拜是结合在一起的,但玛雅金字塔以崇拜神灵为主。

2.阿兹特克文明

美洲古代三种文明分属两大类型,一种类型是高原文明,以危地马拉与墨西哥高原为基地,这里所产生的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注重于天人之际的探求,以神灵崇拜的形式表达为主要特征。另一种类型是谷地文明,以安第斯山区的秘鲁沿海谷地为大本营,注重于物质世界的实践,以人类自身社会的建立为本位,印加王朝的存在证明了这一追求的现实性。当然这两者并不绝对对立,两者都具有美洲大陆文明的共同特性,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两种类型的文明又各有独自的追求,具有自己的品质。

玛雅文明衰败后,曾经受到文明熏染的民族开始向四方扩散,寻找新的定居地,经过几个世纪的时间,在墨西哥谷地,逐渐聚集了不少的民族部落。这里土地肥美,适宜于人类居住,众多民族在这里互相争夺,甚至各据一方。900年前后,一个说纳瓦语的部落——托尔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王国,他们垦殖开荒,繁衍生息,发展文化。西方历史学家称其为部落帝国,因为这一种族是明显具有文明的民族,其建立的社会制度已经不是传统的部落形态。他们所建立的帝国就是阿兹特克帝国的前身。1168年,一支名为特诺切人的小部落,开始从墨西哥的一个湖泊中的小岛上出发,向谷地中心城邦附近迁移,这些人以后建立了阿兹特克王国。

14世纪初期,阿兹特克人在以后的墨西哥城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个王国逐渐强大起来。15世纪末,它已经成为一个大的王国。国王孟泰祖玛二世在位的16世纪最初20年,是这个大王国最兴盛的时代,当时其总人口已经达到600万。也正在这时,西班牙征服者来到了美洲。1519年,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两年之后,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被西班牙人攻克,最后一位君主库奥特莫克于1524年在前往洪都拉斯的途中被杀,庞大的阿兹特克王国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阿兹特克农业发达,他们的耕作方法先进,由于他们的祖先在湖泊地区居住,学会了把湖底淤泥用于施肥,改进了土地的肥力。他们兴修水利,有相当好的水利灌溉系统。阿兹特克人有较发达的制陶工业并把陶器工艺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美洲文明的一个特点。金属冶炼技术普及,虽尚没有铁器的使用,也没有发现青铜器,但是已经有了金和铜的合金,其中紫铜被用来制作多种器具。其城市建筑规模宏大,房舍精美,人民衣着华丽,生活环境优美。

3.印加文明的起落

秘鲁的地理位置在南美洲的西北部,美洲大陆的西岸,面对太平洋,安第斯山脉横贯全境,这里就是著名的安第斯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印第安人发展出了自己最发达的文明——印加文明。

“秘鲁”这个国家的名称不是印第安人的称呼,与历史上许多称呼一样,是殖民者的叫法,这种叫法也是一种误读。当西班牙来到这里向印第安当地人询问时,印第安人回答Pelu,在印第安语里意思为“河”,西班牙人误读为秘鲁国家的名称。“印加”一词的本义是“国王”或是“领主”,以后成为这种文明的名称。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里有查文文化等古代文化存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的帕斯卡文化中,陶器与陶绘已经十分精美。6世纪到10世纪兴起的蒂瓦纳库文化表明,安第斯山文明进入了宗教兴盛的时代,印加人可能在这一时期发展了太阳神崇拜。

古代印加人生活的中心是库斯科,“库斯科”一词在印第安语中的意义为“脐”,这个命名可能因为人体的肚脐位于身体中部,所以具有“中心”的意义。大约从12世纪起,印加王国进入发达时期。如同罗马帝国一样,国王确立了太阳神崇拜,********,独掌大权。印加人征服了卡哈马克、利马、奇穆、纳斯卡等地。到第11代国王瓦伊纳·卡帕克时期,印加王朝成为大帝国,其地域以安第斯山的秘鲁为中心,北方边界到今厄瓜多尔,南方到了今智利的马乌莱河,西边直到大海,今阿根廷与玻利维亚的相当一部分都属于印加帝国,其人口达200多万。正当印加帝国最盛的时代,1553年,历时350年的美洲最后一个由原住民所创造的独立文明——印加帝国——被西方殖民者所灭亡。

印加文明是美洲文明中唯一的青铜器文明,印加人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可以用的金属有金、银、铜、锡等,但是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冶铁技术却没有发现。相对来说,印加的农业仍是比较发达的,印加人培育和种植了40多种农作物,玉米、薯类都有相当大的产量,基本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他们还具有世界一流的梯田技术,造田加工技术极为精细。先用石料垒起三道墙,然后向墙里填土,填到与墙一样高为止,再向上一层层地垒上去,直到山顶,这样把一座山全部变为梯田。世界古代文明中,只有两个民族创造过大面积的梯田生产,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加。

综上所述,美洲文明是独立起源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有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玛雅人有较高级的宗教信仰,阿兹特克文明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加人的社会组织严密,法律严格。无论从社会生产与生活、意识形态与艺术等任何一个方面来衡量,美洲的主要文明都已经达到了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但是,自从15世纪西方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后,当时存在的美洲文明先后被毁,美洲大陆开始了一个新的进程。

四、野蛮的“美洲征服”

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中期,这一段时期在欧洲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内涵仅从一些关于这个时代的称呼就可以明白,其一是称为“地理大发现时期”,当然是指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与远东印度的发现,虽然两者之间差异很大,但都被归于西方人的“发现”之列;另一种称呼是“冒险的时代”,是指葡萄牙与西班牙航海家具有探险性的航行;最后一种说法是“征服时代”,这是指西方人对美洲、非洲甚至包括对亚洲远东地区的“征服”。其实这些称呼都包括了一件事,即由于地理大发现所引起的对非洲与美洲的殖民,所以也可以称之为西方文明的海外大殖民时代。海外大殖民主要是指对欧亚大陆旧文明之外的殖民,可分两个阶段,15—16世纪,是工业化初期欧洲国家对非洲与美洲的殖民;18—20世纪,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对亚洲的印度、中国、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等国的侵略与殖民,在中国等一些国家中,由于受到顽强抵抗,只形成了半殖民地社会。最后因为世界形势的变化,这种殖民活动才被迫中止。

无论不同立场的人如何评论,有一点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西方殖民者与殖民地民族之间曾经有过激烈的对抗。

1517年,盘踞于古巴的殖民者们已经发现了墨西哥,但是多次侵扰都被英勇的印第安部落所击败,只得从海上落荒而逃,退回古巴。经过长期准备,原本是商人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被侥幸选为统帅,其组织了一支500人的小队伍,出发去征服墨西哥即所谓“新西班牙”。这是早期殖民者中常见的情况,因为早期殖民者都是欧洲不务正业的人出身,原本是一群乌合之众,西班牙国王只是依据其殖民业绩,随便赐予一些名分。

1519年11月8日,殖民军来到了墨西哥城,国王蒙特苏马接待他们和平入城,并且款待他们。但是西班牙人却以不能传教等事为由,出尔反尔,突然拘禁蒙特苏马,并且向墨西哥各地进军。两年之后,西班牙军队征服墨西哥。欧洲人把这次征服的美洲土地称为新西班牙。征服者首领科尔特斯也从一个普通商人成为朝廷重臣,他去世时的纹徽上是七个用链子拴在一起的印第安君主的头像,包括墨西哥君主蒙特苏马、蒙特苏马的侄子特斯库科亲王卡卡马津、伊斯塔帕拉帕、大酋长奎特拉瓦克、塔库巴的酋长、库约阿坎的酋长、马塔尔辛戈附近图帕拉等两个地区的大酋长与君王瓜特穆斯,这些君王都是被科尔特斯所俘虏与杀害的。

1526年3月10日,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与阿尔马格罗等带领160多人,分乘两艘船,直航圣胡安河口,沿海岸搜索,寻找传说中的秘鲁帝国。他们在基多也就是今日的厄瓜多尔登陆,然后绕过了塔库麦兹角、帕萨多角与圣赫勒拿角,进入瓜亚基尔湾,远眺安第斯山,到达通贝斯,发现秘鲁。1532年,西班牙军队翻过安第斯山,来到印加王国。西班牙军队看到秘鲁国家强大,就以阴谋手段,挟持国王,屠杀大批王国臣民,最终征服秘鲁王国。

从1517年到1532年,在15年期间,墨西哥与秘鲁两个美洲古老土地上的原住民文明相继灭亡于西班牙一批批海外冒险家的火枪之下。西班牙王室赐予两个血腥屠杀印第安人的屠夫科尔特斯与皮萨罗执掌殖民地的生杀大权,晋爵封侯,荣宗耀祖,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英雄。大批的冒险家在征服美洲中获得巨大财富,印第安人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西班牙。不但西班牙,可以说整个欧洲受益于这种掠夺。世界古老文明与印第安人种由于遭到大屠杀与奴役,人口大减,虽然这个种族没有灭亡,但是其文明受到的毁灭性打击与重创是无可怀疑的。

美洲的发现与征服,是世界文明史上西方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的相遇,两种文明相碰撞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双方力量的强弱,也决定了胜负。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形容道:手握钢枪的殖民者与手持石器时代武器的美洲人进行战斗,这是一场屠杀而不是战斗。西方殖民者以一种历史进步论来为自己辩护,以为自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是有利于美洲人民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任何文明都是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没有道义的文明不是文明,如果西方文明的这种征服本身已经违背了历史道义,侵犯了印第安人的权利,这种征服不啻是一种罪恶。美国历史学家普雷斯科特说:

但是,从人类的判断能够审视的范围内来看,皮萨罗的主导宗旨是贪婪和野心。的确,有一些优秀的传教士跟随他的队伍散播精神真理的种子,而且西班牙政府,像通常一样,是指令用它的慈善的立法来使这些土著人皈依的。但是皮萨罗及其部下的原动力是对黄金的贪欲。这是他们的辛劳的真正刺激,背信弃义的代价,他们的胜利的真正酬劳。这就使他们的探险带有卑鄙和惟利是图的动机;这样一来,当我们把征服者的那种穷凶极恶的贪心与被征服者的温和与无害的举止相对比时,我们的同情,甚至西班牙人的同情都必然会倾向于印第安人的一边。

实际上,关键并不在于个人贪婪的动机与凶恶的行为,而是文明关系的原则,一种文明没有什么权利来取代其他文明,夺取他人的土地,侵犯其主权。同时,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主权高于一切,不能以自己的需要来取消别人的主权或是以任何名义来侵犯他人的主权。印加王国是一个拥有自己主权的国家,它不能被任意侵犯,无论是以什么名义。

由于不同文明在美洲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环境与条件,所以美洲现在也就有了不同的国家制度与经济状况。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欧洲裔移民为主要民族,基本接受了欧洲文明传统,现在已成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组成。拉丁美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殖民历史后,外来文明与当地文明混合一体,已演变出新的文明类型。

西方文化体系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