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为什么说歇斯底里人格者是天生的情种?
对于歇斯底里人格者来说,伴侣如同他(她)的镜子,他(她)喜欢在镜中看到自己有多可爱,为脆弱的自尊心增值。
歇斯底里人格者喜欢谈情说爱,所有能提升他自尊心的事情都深情以对。强迫人格者渴望一成不变,歇斯底里人格者却把自己献给生命,非要轰轰烈烈活一场不可,意欲打破界限,但不是如忧郁的人那样反躬自省,而是自我扩张,甚至自我神化。
歇斯底里人格者是一个调情高手。他谈情说爱时劲道十足、热情洋溢,要求也多,他在其中寻求自我肯定,陶醉在自己与伴侣的爱恋之中,翘首期待到达人生的巅峰。他又是打情骂俏及调情的圣手,知道如何撩拨琴弦。他有本事让伴侣觉得他值得宠爱,证明自己有迷人的风采,他晓得眉目传情的力量,没有人能从他的勾魂摄魄中全身而退——他以为自己具有这些优势与吸引力,而别人理当深信不疑。
歇斯底里人格者酷似“大军甫至即获全胜”的西泽大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要塞,无须长期围城。他们深谙与异性的相处之道,谈起恋爱来绝无冷场,其实他们爱的是恋爱本身,伴侣居次位,他好奇不已,像饥渴的人面对大餐,一定要领略爱情的各种面貌与花样。他对光彩与华美、庆典与宴会情有独钟,渴望展现迷人、潇洒自如、坦率的风度,让自己成为派对上的焦点。如果有人不觉得他可爱,那简直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将无法忍受,很难原谅对方。感性多情的生活他最爱,为此可以在所不惜。而他独处时动不动就感到无聊。歇斯底里人格者作为情人,特别富有情调,他们会出其不意地表达心中的感受,充分掌握当下生命的节拍:他尽情享受,想象力丰富,还有点儿贪心。忠实——尤其是他自己是否忠实,并不重要,他时刻保有浪漫情怀。
歇斯底里人格者是一个自恋的人,他需索无度,强烈希望被肯定。情爱关系是一种用来肯定自我的手段,必须时常予以更新,以便证明他永远是第一。伴侣崇拜他,渴慕他,仰赖这些战绩他可以保住自尊。色衰则爱弛,当外在的吸引力随着年长而退色时,他的惊惶比谁来得都剧烈。
歇斯底里人格者需要他的伴侣,倒不是像忧郁人格者那样,没有伴侣就活不下去,而主要是因为伴侣如同他的镜子,他喜欢在镜中看到自己有多可爱,从而为他脆弱的自尊心增值。水仙般自恋,爱自己,这都需要不断地被肯定,他因此爱极了阿谀奉承。他需要一个伴侣来对他的风采、美貌、重要性以及所有的优点大加赞赏。寻觅伴侣时,他也像一株水仙,希望在相似的人身上重新发现自己,然后爱上自己。
第二节 歇斯底里人格者的感情观是如何形成的?
歇斯底里人格者,男女皆同,也常常找貌不惊人的人做伴侣,以便凸显自己的出众,同时让伴侣对自己欣赏不已。这让人想到那则寓言,一只孔雀执意要和朴实无华的母鸡结婚,到了公证处,乌鸦讶异地问,美丽的它怎么会娶一只毫不出色的母鸡呢?孔雀正色答道:“我和我的妻子都爱死了自己。”
这种以希望获得肯定为基准的关系当然不够坚固,他的伴侣永远无法完全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他转向别人,玩一样的游戏。爱情不过是一场游戏,而他非赢不可。
他对爱情的期望过高,失望、不满、情绪化以及闷闷不乐常伴他左右,他需要不断寻找新恋情,即使所费不赀,必须拼命赚钱,他也都能接受。唯有被爱他才有自尊,他显得贪得无厌,逼迫伴侣爱他的手段与方法不胜枚举:别人的伴侣比自己的懂得爱,别人的伴侣都牺牲奉献,觉得伴侣不够爱他时,上演一出哭闹剧;如果伴侣冷落他,他便如丧考妣。总而言之,他是感情迷和自私自利的混合体,连他的伴侣都猜不透他的所思所为。
如果一个人对爱情与婚姻抱持莫大的期望与幻梦,要求的远远超过自己愿意付出的,势必一天到晚都很失望;只好马不停蹄寻觅“伟大的爱情”。歇斯底里人格者经常与伴侣分道扬镳,重新出发:他认为新的感情应该补偿他昔日关系的损失,所以在一开始就设定更高的标准,再度埋下失败的种子。
孩子通常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那儿学到与异性相处的经验,父母与手足之间的互动,塑造日后我们对两性关系、爱情与性所抱持的态度。父母若彼此相爱,孩子应该感到幸运;假使孩子为他们恶劣的关系感到遗憾,或者加以轻视,甚至痛苦不已,这也会给孩子对两性关系的认识造成影响。父母之间的局限性,他们的烦恼、问题和辛劳,包括他们快乐与否,是不是互相支持、了解与信任,孩子们都可以感受得到。处处让孩子相信他们优越、完美无缺,在孩子面前扮演模范夫妻,而事实上貌合神离的父母,他们的小孩会误以为这就是理想婚姻的模式,将来也要如法炮制。父母没有做出榜样,成为儿女心中的英雄与女王。他们的子女会感到失望或受到惊吓,通常对于两性关系的看法很负面。
歇斯底里人格者根据最初对异性的观察,截取一个画面,从此这个印象定格,深深植入他的感情生活之中。歇斯底里格成形于童年结束前的阶段,大约4到6岁,这也是寻找典范,日后自己对待异性态度的养成时期。一般来说大抵如下。
孩提时代我们心目中的父母或手足立下的典范,将重复施行于伴侣身上,日后我们将把伴侣当成白马王子或美丽的公主。或者,童年时我们对关系人的失望、害怕与痛恨挥之不去,滞留在心中,负面的经验转化为对伴侣的期待,长大之后,与伴侣的关系就会先天不足,充满偏见,以为男人或女人与我们童年时所经历的如出一辙。我们把父亲或母亲的形象投影到伴侣身上,这个原型不容改变,无论对伴侣或我们自己而言,剧本都不对,因为我们仍然停留在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上。
对母亲失望的儿子会变得痛恨女人,意欲展开报复,像唐璜一样到处诱惑女人,再把人家甩掉,把妈妈施加在他身上的痛苦散播出去。对父亲感到失望的女儿,用同样的手法报复她痛恨的男人,要不就变成走极端的独立女性,并非争取平等互重,只想反守为攻,基于报复心追求平等权利,甚至要争得女性霸权地位。另一种可能是,她不断委身鸡鸣狗盗之徒,借此打击父亲——“因为你不爱我,我没有价值,跟谁在一起都无所谓。”或许她视男人为猪猡,利用他们,贬抑他们,用女性独有的魅力降服男性。与此相似的,是从身心或物质上苛求男人的女人,利用剥削,剥夺男人的权利,用降低男人气概的方式将之“阉割”。这一类令人不寒而栗的女性,斯特林堡的小说和舞台剧中俯拾即是。歇斯底里人格的男人和女人要不对异性失望透顶,要不就害怕异性,变成同性恋。
知道这类人感情观形成的原因后,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他们大多把曾经受过的折磨施加在别人身上:小时候在家性别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百般依赖自己的家人;没有适当的人作为他性别发展的榜样,或许他们被模范人选拒绝;也许在他们尚未认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尚未培养出正常的自尊心时,性别心理发展过早或不恰当,所以缺乏男子气概,或不像个女人。所以说,父母相处的模式是歇斯底里人格者形成如此感情观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如何理解歇斯底里人格者在婚恋中的侵略行为?
小孩在4到6岁之间形成的特殊侵略模式,不外乎对抗与竞争,这两种模式如同成长的烙印一样难以磨灭。追求与征服,是性别所造成的两个基本的侵略行为形态。更为普遍的是,为了要肯定自己而引发的大小战争,以及对抗所有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事、物。比赛与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两件事,最能显露歇斯底里人格者的侵略性。
与强迫人格者不同,歇斯底里人格者的侵略性灵活、随性,显得并不十分在意,常常不假思索就出手,因此时间不会太久,也不会过于耿耿于怀。口不择言、任性、矛头对准人,而非事情本身。
越是歇斯底里,就越虚荣;极端者会厚着脸皮地赞美自己,乃至设计害人,对此,水仙自恋型的人物有一触即发的敏感。自吹自擂,无休止追求外在,聚光灯要打在他身上,非居首位不可;异性对他而言都是潜在的对手,誓将对方比下去,让自己更亮眼。
歇斯底里人格者有时装腔作势,巴不得大家都对他印象深刻,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隐藏在其背后的往往是不安的内心,分不清表象与真相,搞不清希望扮演的“我”与真实的“我”有什么不同。他不太自我批判,也无从克制自己,发动攻击时炮火很猛;不由自主地要发怒,场面不可收拾;夸张本来就是这种人格的特质之一。他也倾向于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与伴侣吵架时,会说出“男人都是胆小鬼”、“女人全是笨蛋”之类的话。
歇斯底里人格者的侵略行为与古代的狂飙运动有几分相似,分裂人格者因为自己的存在受到威胁而有所不满,歇斯底里人格者却将之戏剧化,人人都忘不了他的演技。歇斯底里人格者表达心中的愤恨不平时,往往是即兴式的表演,这比计划好的战术更令人措手不及,意味着他胜券在握,所以他很喜欢吓唬人。对他来说,先下手为强,是最好的防御工程。试举一例如下。
一位女士在丈夫批评她粗心大意之时,情绪急转直下,大加挞伐丈夫的种种不是,与原先的主题完全无关,一味地反唇相讥,而且偏离事实。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歇斯底里人格者易怒的个性与脆弱的自尊心,善意的批评与极轻微的抨击都会使他觉得备受委屈。他的自我意识建立在狭隘的基础上,像一个易爆物,自尊心稍微受点儿伤害,就会引爆他的恨意,这都与他害怕自己不值得别人爱有关系。
耍手段是歇斯底里人格者侵略行为中很特殊的一种,这也许和他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如果童年时他处在父母或手足的夹缝之中,习惯于穿梭挑拨、随机应变,试图收拾家中的烂摊子,长大后的他可能也会不自觉地重复这些行为。甚至耍阴谋、贬低、恶意中伤别人,睚眦必报,不惜玉石俱焚。歇斯底里人格者倾向于在“舞台上”发动攻击,运用他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剧本则依照观众的口味撰写,高潮迭起。怒火中烧、激昂的手势与又哭又笑的抱怨,是他典型的表达方式,若是观众无动于衷,他的内在旋即崩溃。
举一个有关歇斯底里人格的女性痛恨男人,有强烈报复心的例子。
她神经衰弱,身体又不好,最讨厌闻到丈夫抽的雪茄味,为了顾及她的健康,即使寒冬时丈夫也只能在阳台上抽雪茄。每当丈夫观赏电视转播的足球赛时,她就在孩子面前嘲笑他品位不佳,所有她没兴趣或自觉不如丈夫的方面,她都极尽讽刺之能事。丈夫的教育程度比她高,推荐给她看的书她都觉得乏味透顶,因为她看不下去,也不愿试着去阅读。对于性生活她十分严苛,每次都提出不同的理由拒绝丈夫。她从各方面贬抑她的丈夫,却不知道这其实是在下意识地报复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偏怜比她聪明的姐姐。
第四节 他(她)为什么要和我分手?
小强在工作时,认识了公司一名女生,并对她印象不错,就主动接近她。那个女生对他印象也不错,表示愿意和他交往。小强高兴极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便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倾注在对那名女生的爱慕之中。在与她交往中,小强的感情越陷越深,几乎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她。可是,女生在和他交往一段时间后,感觉两人并不合适,加上父母又很反对,便提出要结束两人的恋爱关系。
小强无法接受女生提出的分手要求。为此,他写过血书,以自杀相威胁……由于他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恋爱关系上,致使工作连连出错。
失恋时伤心难过是难免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是正当的。人们常说“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这是因为男性不容易面对自己的失败,该哭时不哭,有人就长久地被情感折磨,损耗自己的生命,就像小强一样。失恋了,就痛痛快快地哭,这种哀伤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措施去处理的。
小强就是典型的歇斯底里人格者。通常情况下,心理学家把失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议”;第二阶段是“放弃或者绝望”。在抗议阶段,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重新使对方爱上自己。他们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恋人的家中或工作场所,然后咆哮而去;他们不停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或写信,一再拜访两人共同的朋友……随着这些行为的愈演愈烈,他对对方的爱情不仅不会减弱,反而在不断增加。
上面提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挫折吸引力”,意思是当爱情受到阻碍时,被遗弃者对恋人反而爱得更深了,这也是歇斯底里人格者在婚恋分手后的常见表现。这样奇怪的行为是基于生理学基础的。精神病学家认为,这与人体内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控制肌肉运动,并让人产生满足感的化学物质。在恋爱刚刚开始时,产生多巴胺的系统被激活。在抗议阶段,多巴胺的活动也增加,使得遭到拒绝的恋人感觉到更为强烈的激情。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人际关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对于歇斯底里人格者而言,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关系有亲子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对于歇斯底里人格者的意义,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关系本身,成为他们认定自我价值感的基础。同时,对异性感情的渴望和追求,也强化了歇斯底里人格者对恋爱关系的珍视。
由于恋爱关系对歇斯底里人格者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旦失恋,尤其是因“被拒绝”而失恋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于是,失恋成为最困扰歇斯底里人格者的感情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和消除失恋所带来的痛苦体验,让理智战胜情感,这是歇斯底里人格者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爱情路上并非总是一路顺畅,很多人都会经历失恋。失恋并非不是好事,它可能帮你避免未来更多的痛,也使你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也能对自己的人生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