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定地向自己拟定的目标迈进。如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不久,就提出“做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并到处传播他这个目标,即使被人称为任疯子也毫无所谓;
2、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任正非虽然刻意低调,并避开媒体,但还是极其隆重地将中央首长对华为的视察、肯定,以及在某个重要市场获得重要订单的消息,很策略地宣扬出来。
3、竞争心极强。华为尽管将对手称为“友商”,但首先要全力打到底线的,正是那些“友商”。
4、从事许多事情,关心的范围非常广泛。中国的企业家最喜欢铺摊子、搞多元化,任正非虽然将专业锁定在通信设备制造上,但对政治、宏观经济、文化也投入大量精力。这种关心,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权力欲的投射。
5、典型的工作狂。休息会让他们手足无措或有罪恶感。这是所有中国企业家的通性,也是他们成功的一大要素。他们着迷于数字,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成功。
6、超级的现实主义者。任何鸟语花香与浪漫主义,都被他们视为时间、精力的浪费。任正非的手下李玉琢,因不能照顾妻子而提出辞职,任正非当面斥责道:这种拖后退的女人,要她作甚。让李玉琢夫妇哭笑不得。
7、永远感到时间紧迫。他们时时感到对手的竞底脚步,在向他们逼近,因此本能地想把对时间的利用,打到底线。他们的工作极其讲究效率,生怕浪费时间。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他们更重视数量而不是质量,愿意长时间从事工作。由于他们不断给自己施加时间压力,总为自己规定最后期限,所以竞底者常常处于焦虑状态,容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8、相信成功之道是艰苦奋斗,是比别人更能吃苦,因此也要求下属特别能吃苦。也许,不让任正非提倡“艰苦奋斗”,他在华为的群众大会上,就会处于失语的状态。
9、相当自大,很难承认错误。
10、说话声音铿锵有力,果断自信,吃饭走路动作非常迅速,唯恐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缺少娱乐方式,很难欣赏大自然。
11、遇到问题常常依赖于自己的过去经验。正因为如此,竞底者很少具有独创性,遇到一个新问题,他们很少会专门花较多的时间来研究和开发具体的解决方法,而常常就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竞底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华为在研发中常常采用“大会战”的方式,让工程师们不分昼夜地编写程序。
燃烧着的激情
竞底企业家崇尚激情,对他们而言,平凡的人生就是平庸的人生,那样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他们想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通过慷慨激昂的话语,和身先士卒的亲力亲为,去点燃员工的激情,使他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很相信人的力量,尤其是人的精神具有无限的潜力。
激情式的领导,对于那些热衷于挑战、容易激动、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新鲜人,特别有效,他们往往会被高效率地组织起来,迎接某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每个成员在短期内往往全力以赴,可能攻克难度很高的问题。
人生不能缺少激情,但激情不能是人生的常态,尤其被竞底者通常都是平凡的芸芸大众,他们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不都是为了激情而生活。竞底者往往倾向于将激情式的领导,变成一种长期的工具,从而使这种方法异化为某种性质的欺骗,这就不幸转为可怕的竞底了。
激情领导的另一面是:任何人都不会愿意被他人竞底,因此在公司内部,老板对员工的竞底,是难以言说的,老板不可能直率到会告诉员工“本公司的发展就建立在对你们的竞底上”,而基于漂亮的口号、崇高的理想之上的激情式领导,就能将竞底遮掩过去,使员工们忽略被竞底的事实。
西方公司是如何运用激情的呢?IBM创始人沃森说:“几乎每一种宣传鼓动,都是为了激发热情……当初我们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出于利他主义,而是出于一个简单的信念:只要我们尊重下属,并帮助他们自己尊重自己,公司就会不尽财源滚滚来。”显然,他们是通过对人的价值重视,来鼓励员工的激情,而非以激情作工具。
#竞底者常常号召为了将来的幸福必须牺牲眼前的幸福,同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也必须使用暂时打压人的价值的手段,但实际上靠这种方式,幸福永远遥不可及。中国5000年历史中,广大百姓的生活状态没有明显改变,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案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中国竞底者
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曾于16世纪写下著名的《君王论》,专门论述如何获得和运作权力,传给后人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讲究实效,与情感保持着冷静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这非常类似于中国的“成者王侯败者寇”。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贯相信:只要行得通,就采用它。他们比别的人有更强的操纵欲,很难被别人说服,却往往更多地说服别人。
典型的竞底者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有许多共同点:
1、当他们与别人直接面对面交往,而不是间接地相互作用时,他们的工作更有成效。中国的竞底者喜欢越级直接指挥下属,也钟爱现场办公,因为那样的显性效率最高。
2、当环境中要求的规则与限制最少,并有即兴发挥的自由时,他们也会表现高效率。什么是规则与限制呢?那就是底线。竞底者当然希望底线越少越好,对他们而言,人治社会远比法治要高效。富士康的郭台铭大力宣扬“独裁为公”、“民主是最没效率的做事方式”,并获得中国企业界的尊崇,就因为在竞底社会,这种理念有特殊的效果。
与竞底者不同的性格
竞底者通常有A型人格,而和A型人格相反,B型人格则很少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他们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A型人格和B型人格,谁更容易成功呢?
在中国,显然是A型人更容易成功。
但在西方公司,尽管A型人工作十分勤奋,但他们通常只是最优秀的销售人员。而高级经理却常常是B型人,因为A型人倾向于放弃对质量的追求。西方公司一般有较完善的机制,他们通常将那些睿智而非匆忙,有创造性而非仅有好胜心的人,升到高位。
而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占据高位的竞底者,绝大多数都是A型人,同时他们也要求所有的手下,都应该变成A型人,如柳传志要求杨元庆快速成长,同时因杨的销售业绩出色,而定为接班人。在一个竞底社会,智慧难以战胜坚忍和决绝,因此B型人是难以成功的。
但A型人集中的结果,是一个竞底组织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焦虑、压力,成为一个激烈竞争的高压锅。
任正非的“拧毛巾哲学”、压强原则、狼性文化,正是这种高压锅的真实写照。
而与之相对照,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说:“对员工要像对待花园中的花草树木,需要用精神上的鼓励、职务晋升和优厚的待遇浇灌他们,适时移植,以保证最佳的搭配,必要时还要悉心除去园内的杂草,以利于他们的成长。”
案例:比尔盖茨的个性
比尔盖茨天赋极高,在商业和技术两方面都极有远见和实干能力,他是个相当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喜欢率性而为,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在任何时候都强调保持自己的个性,而不迁就别人。通常这种个性很容易让人心生反感,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
但比尔盖茨在自我的同时也尊重别人,他虽然武断,但却不专横,允许别人保持自己的个性,也能容忍别人的争锋相对。这样,大家在同等权利下平等交往,就不会有受伤害的感觉。很多人刚开始时不习惯比尔盖茨,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他。
比尔盖茨的例子说明:拥有强大的自我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凭借这种强大的自我去挤迫、打压他人的自我。
3、竞底者的成长历程
竞底者都有相当强烈的成就需求,他们渴望有自主权,能够控制局势,他们敢于面对风险,也急于展示领导才能,他们认为自己应当是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一个真正的竞底者,其幼年及青年时期,通常充满了磨难,顺境是难以培养竞底精神的。只有在重重的逆境压力下,能够迎头破浪前行,才可能造就坚韧、昂扬的斗志,排除万难的决心。
许多竞底者的幼年时代家境贫寒,缺乏起码的自尊和安全感,正是为了和这种不安全感进行搏斗,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使他们从众多被竞底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比普通人更能吃苦,深深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条。
只要读读中国“伟大人物”如勾践、朱元璋的传记,就可以千篇一律地发现众多“头悬梁、锥刺股”的竞底故事,在此我们描述几个有代表性的现代竞底者的成长历程。
案例:竞底者的成长:任正非的成长历程
任正非曾经谈到他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兄妹七个,加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与勉强可以用工资来解决基本生活的家庭相比,我家的困难就更大。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3~5元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
“5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也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国家陷入了经济困难。我正好在那时念高中,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天天都是饥肠辘辘,无心读书”
任正非由于“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因此在大学时代没有参加共青团,在军队干了近20年也一直不能入党,直到粉碎四人帮才解决组织问题。在当时强调政治的环境中,受到这样的边缘化,任正非必然承受了超人的思想压力,这无疑培养了他极强的竞底精神,以致了解他的人跟他直言:你这个人只能当老板,如果你要打工,没有公司会录用你。
有意思的是,任正非也本能地不喜欢那些有创业经历的员工,这可能是他以自己的体会出发,知道曾经创业的人难于管理。
案例:竞底者郭台铭
富士康的掌门人郭台铭常被以霸气、枭雄等字眼来形容。他在富士康实行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军队是富士康常给人留下的印象:富士康的基层员工,都要进行为期五天包括稍息立正、列队行进等基本的训练;公司的命令从来都不容置疑和抗辩;做不好不能找任何理由……。
也许因为郭是来祖国投资最成功的台湾人,所以说话尤其率性,在言论中表现出比任正非还要典型的竞底性。
郭台铭对下属训话,总是行军打仗的口气:
“哪一次行军的时候,不昏倒几个人呀?难道下雨天或大太阳,就不出操了吗?”
郭台铭还特别爱宣扬他的“独裁为公”理念:因为要争取速度,所以独裁,但独裁所得到的利益是回到公司,股东可以分享,员工也可以分享。
对于民主,他的话代表了竞底者的典型态度:“民主是最没效率的做事方式”。
郭台铭不仅对下属竞底,同时对自己的竞底也身体力行。早年创业的时候,遇到一个中秋节,为了见一个客户,郭台铭在客户门外淋着雨站了四个小时,客户收下他的礼,却连门都没让他进,郭台铭就全身湿透地回了家。由于把资金全部用于企业,家里没钱买奶粉,郭的孩子常常在晚上饿得嚎啕大哭。
只有敢于对自己残酷的人,才可能成为强悍的竞底者。正因为郭台铭敢于对自己狠心,因此也才能对下属果断地竞底,这样,富士康才会在业界有效地进行低价竞争。
在郭台铭眼里,所有工作要有三个压力:时间、品质与成本。
“有压力才能称得上是工作,不然就是玩耍。既然工作难逃压力,就要有一套方法来管理流程,也就是纪律。” 他还说自己:一不工作,就要生病。
富士康还有句名言:“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这一点和任正非的压强原则何其相似!但他比任正非又稍稍先进了一步,因为毕竟郭台铭还想到要创造一套方法,来管理压力,没有使富士康发生频死事件。
郭台铭还有一个竞底者所共有的特点,他坦然说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耐心,看不得年轻人不上进,看不得事情没效率。
他把自己比喻成“寒冬里的孤雁”,要觅食,要在逆风中找好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就只有努力地飞,飞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
郭台铭准备将他的竞底一直做下去,他不打算推出自己的品牌,因为富士康一直没有产品设计和市场行销的能力;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强化服务客户能力,确保“在自己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
到目前为止,富士康还发展良好,但人们总在好奇地关注:如果没有郭台铭,富士康将会怎样?
对于任何一个竞底成功的企业,人们都有类似的疑虑:当第一代竞底者告退时,企业将会如何?这实际上是在担心九斤老太法则可能会发生作用,使曾经成功的企业坠入深渊。
案例:竞底怪才史玉柱
史玉柱的人生道路,可算是充满了竞底色彩。
1990年,他为了开发M-6402文字处理软件,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除了每个星期下楼买一次方便面,他整整在计算机前连续呆了150天。等他搞出产品回家,发现不仅数月未见的妻子已不知所终,连家里的家具都荡然无存。
能够忍受如此强烈的对内竞底,史玉柱确实非平常人可比。因此,在他后来的人生生涯中,不论是搞巨人大厦、脑黄金、脑白金,以至网络游戏,只有竞底竞过头的,而从未有竞底不足的时候。
巨人大厦、脑黄金、脑白金的竞底故事,很多人都已熟知,而史玉柱玩网络游戏的事业,同样充满竞底性。
2004年,史玉柱听说盛大的一个研发团队,准备集体离开,他立刻找到这个团队商谈后,决定投资成立上海征途。2005年,征途在纽约上市,号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8万,比盛大“传奇”游戏创造的67万记录还高。
盛大立即开始对征途竞底,宣布将包括“传奇”在内的三款游戏全部免费。
在一般人的眼里,免费玩游戏,当然已经是底线了,但史玉柱却不这么看,他觉得盛大以免费招徕玩家,征途却还可以倒找钱给玩家,他要在找不到底线的地方,再把底线深深地向下,更推进一步。
2006年9月1日,征途网络游戏第一次给玩家倒找钱:凡游戏中达到60级的玩家,每月可以在游戏中领取相当于5元的5两“金子”;150级以上的玩家,每月可领100两“金子”。
史玉柱时时不忘“巨人”这个称号,他似乎很想做中华民族的巨人,但他不明白:一个竞底者是不可能成为巨人的,最多也只能在竞底社会名噪一时。
如果他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成为巨人,后人也许会隐约记得,中国在这段历史时期,出过一个姓史的忽悠巨人。
但是,中国历史上,出的忽悠巨人还少吗?
4、竞底者的修养、能力和思维特点
竞底者在竞底组织中的身份,是多种多样的:
1、他是头面人物,需要出席各种仪式,签署法律文件;
2、他是领导者,负有激励和指导下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