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让敌人成为朋友,让陌生变为熟知。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有一位名人曾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在《四十二章经》中讲到,“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意思是说,恶人听说有人行善,就故意来破坏扰乱。你应该谨慎,不要嗔恨责怪他,那么,来破坏扰乱行恶行的人自己就会有恶报了。
有个水鬼,到了该找替身的日子,但当他看到遭遇悲苦、心灰意冷、到河边来寻短见的人,不但没有设法迷惑人家,反倒心里不忍,还爬上岸去帮助他,劝他不要做糊涂事,不要寻死。就这样,水鬼一次又一次失去了找替身的好机会,一拖就是一百年,他还是个受苦的水鬼。
管理阴阳转换的天神气得把他叫来大骂:“像你心肠这么软,怎么配做水鬼!”
话还没有说完,那水鬼立刻就变成了天神。
慈悲的心肠一定能为别人和自己带来幸运,善有善报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想一想,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曾为别人做了哪些善事?还有一则《长者与蝎子》的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示。
一位长者看见一只即将被淹死的蝎子,当他用手去救蝎子的时候,蝎子却狠狠地咬了他一口。他疼痛难忍,不得不收回被蜇的手。
看着还在水里挣扎的蝎子,他再次伸手相救,却又一次被蜇。
有人对他说:“您太固执了,难道您不知道每次去救它都被蜇吗?”
他回答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但这改变不了我乐于助人的人的本性呀。”
最后长者找到一片叶子将蝎子从水中捞了上来,救了蝎子一命。
我们且不说蝎子的命是否重要,但长者“乐于助人的人之本性”,却值得我们这些自称为“人”的人好好地深思反省!
在追求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今天,人们的一切活动无不与利益牵扯在一起。大至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小到身边的人际交往,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日复一日地重演。
国际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种族的屠杀、恐怖活动等,让无辜的人们在炮火声中血肉横飞,许多人在痛苦中过早地萎谢了生命之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面对即将淹死的人,几百人围观却无人出手相救;公交车上,面对扒手,无人提醒,更无人出手相助;生活还算富裕的子女拒绝赡养年迈的父母,最后亲情反目,乃至法庭相见……善良在这里遭到践踏,看到或听到这些人之间的丑恶和悲剧,确实让人愤怒、沮丧和无奈。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看到人类光明的一面,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公民的平等,奔走于国际间,不断地努力争取;在国内的一些贫困地区,有些老师为了适龄儿童不再失学,用他们微弱的身躯、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个村乃至几个村的教育;为了拯救病中的生命,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捐献爱心等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善良,人类的前景也因人性的善良充满着希望。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朋友,如今发了财,做了大事,原来是我怎样怎样帮助他的,到现在却忘恩负义。可以说,一个人假若没有善良,没有爱心,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也就越可怕。没有良心的朋友,到头来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的。社会上有一些人,到处献爱心,并能固执地坚持自己善良的心,到处播撒善良的种子,一时被人认为是傻瓜。最后,人们才发觉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是一个无法用金钱来交换的精神富豪,并且生活也很充实。
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阳光。善良是人类最大的吉祥。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发自肺腑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富有。
正如《吉祥经》所讲,“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布施是良好的品德,要尽力帮助亲戚朋友,行为上没有一点污点,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
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赢得对方的心,而且还能赢得周围人的心,凡是知道他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
一天早上,一个珠宝商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便问他:“你想找活儿干吗?”
“想找。”年轻人回答。
“你能拿出一张证明书,来证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吗?”
“当然能。”年轻人说,“我可以去找杂货店老板迈格斯先生,他雇用过我。”
“那好,”珠宝商说,“你去把迈格斯先生找来,我跟他谈谈。我在这儿等着。”
过了五分钟,迈格斯先生没有来;又过了十五分钟,迈格斯先生还是没来。
下午,珠宝商又遇到那年轻人,他说:“迈格斯先生没有把你的品德证明书给我。”
“是的,先生,”年轻人回答道,“因为我没有要他来。”
“为什么?”
“因为他跟我谈了你的品德。”年轻人解释道。
下面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天,琼斯和爸爸一同外出。在路上,有一个仆人向他们脱帽鞠躬。爸爸急忙脱下帽子来还礼,但琼斯却没有理睬这个仆人。
爸爸看到琼斯的态度,就生气地说:“年轻人,你怎么还不如一个仆人文明呢?”
看着琼斯满脸委屈的样子,爸爸知道有必要给他上一堂思想品德教育课了。
于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你不想有我的力量吗?”飓风问和风,“你看,当我起驾的时候,他们在整个海岸都挂上台风信号来向我致敬。我折断一条船的桅杆就像你托起一根鹅毛那样容易。我的翅膀这么一扫,海边就到处都有被粉碎了的船板。我能够而且常常举起大西洋。病弱者最怕我,对我怕之入骨。所有的国家都在我的呼吸下畏缩着。难道你不想有我的威力吗?”
和风没有回答,只是在天空中轻轻起舞。
这时,所有的森林和田野,所有的海洋、河流和湖泊,所有的走兽和飞鸟以及人类,都为它的来临而高兴。鲜花盛开,麦地金黄,果子成熟,白羊般的云朵轻轻浮起。风帆高举,鸟儿飞翔,到处是健康,到处是愉快。绿叶、鲜花、果实和收成;温暖、光明、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和风给那骄傲而可怜的飓风唯一的回答。
有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再讲品德已经过时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做起事情来也事半功倍。礼貌和教养是一种财富,在每一个场合,它们都会像阳光一样受到欢迎。因为它们到处携带着光明和欢乐,它们绝不嫉妒,对每一个人都给予美好的祝福。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找林肯为一件诉讼中明显理亏的一方作辩护。
林肯回答说:“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出庭陈词时,我就会不知不觉地高声说:‘林肯,你是个说谎者,你是个说谎者’。”
林肯为什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长久地受到人们的尊重呢?除去他成就的事业外,更缘于他那伟大的品德。
同样身为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任期的业绩是世所瞩目的,他执政的能力也是无可挑剔的。但一系列丑闻却令他终生蒙羞,尽管美国人民原谅了他。在世纪之交,他领导美国继续沿着繁荣的道路前行,但他同时也把他品德上的污点写进了美国历史。
在人的一生中,善良的力量起着非常的大作用。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前行的绊脚石。试想,如果你在二三十岁就被人给你贴上一个不道德的标签,往后经历的路怎么走呀?
在佛教中又是如何来理解善良和善行的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堪称是一位有能力,积善德的皇帝。她在政治方面,富余权略,知人善任。在佛教方面,度僧造寺,塑像写经,虔诚信佛,精通佛理。她礼敬高僧,曾经召请嵩岳惠安禅师与神秀禅师进宫,亲自行跪拜礼,并朝夕问道,并册封惠安禅师为“国师”。而神秀以90岁的高龄入宫,深得武后的尊敬,并赐予封号。当神秀禅师圆寂的时候,武后亲自为其送葬。正是不断的修缮积德,才使得武后与佛道结下无上的善缘,领悟到上乘佛法的妙理。
然而,佛说内心动机是善的,而行出来也是利益众生的,即是善业;动机是恶的,而行出来也是损恼众生的,即是恶业。人天的福报,是由十善业所成,超出三界的出世业,则成三乘的声闻、缘觉、菩萨菩提果,亦以此十善业为根本而得成就。所以大乘戒法,皆十善行摄。
由戒生定,因定发慧。
因修缮积德,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事例数不胜数。
唐代的裴度,有一位高僧给他看相,断他一月内要饿死。
一个月后,这位高僧又看到他说:“你今后位至三公”。
裴度不服气地说:“你一月前说我要饿死,现在又说我今后要位至三公,这是何说?”
“因为我说你要饿死之后,你回去做了好事,所以免灾不死,还要高升”。
原来裴度一天在庙会时,拾到两条很贵重的玉带,就在庙前坐等失主,失主原来是一个很富贵的小姐,为了感谢裴度,就要送他一条玉带。
裴度说:“我要是贪求玉带,就不会在这里等失主了”。
后来裴度果然官位至三公。
佛教认为有两种功德:一种是有相功德,一种是无相功德。有相功德的回报少,无相功德的回报是无量无边的。
什么叫做“有相功德”?就是说,假若我拿十万块钱,去布施,有了功德,然后回向给自己,希望自己家人幸福;回向给父母,希望父母长寿。这就是有相功德。
“无相功德”指的是,拿十万块钱,或者二十万块钱,觉得这个寺院上需要钱,这个佛像需要做,不要名,不要香堂,就是心甘情愿的去做。这样就是无相功德。
“无相功德”不容易做到,需要无人相、无我相、无受者相,没有受布施的,没有能布施的,也没有布施的物。
为什么没有受布施的呢?不是真的没有,而是不执着他受了我的恩惠,不执着我有这个能力,我有能力去做,不要去想它,也不要想这样的能力能坚持多久。无能布施的,无受布施的,也无布施的物,这个就叫无相布施。
总之,布施掉,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认为,这个寺院是我修缮得盖起来的。不要去想它,不是不想就没有功德,反而不去想的功德要比想的要大得多。这就是佛所说的无相功德。而有相功德,布施了一块钱,可能他的回报是十块、一百块、一千块;无相功德呢,他的回报可能是一万块、可能是十万块、可能是一亿万块,它的回报更大。
所以,真正的善心不是在于回报,而是善行做完,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