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时,一切的表现都很正常,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却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的时候,股市陷入了疯狂,大家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在股指狂泻不止的时候,自杀风也开始蔓延,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有11名投机者自杀身亡。此后,在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期间内,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狂跌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了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80美元跌倒了28.1美元。在股市的影响下,金融行业也因为经济泡沫而陷入了危机。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仅仅4年的时间出现了4次银行恐慌。
1929年的股灾让人记忆犹新,1987的崩盘又给美国人带来了一段黑色的记忆。这一天到来之前,股市上的交易量明显增多,而且股指非常高。可是就在10月9日开盘这一天,仅仅三个小时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指数就下跌了508.32点,跌幅达到了22.26%。这就意味着持股人手中的股票一夜之间就贬值了两成多,总计大约有5000亿美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钱,相当于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随后,恐慌又波及到了其他地方。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多伦多、悉尼、法兰克福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在此次股灾爆发前,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中,有38人的名字直接从榜上被抹去了。
比他们更悲惨的是,那些将一生的积蓄投资进股市的人,他们本期望借助股市的牛气,大赚一笔。结果所有的钱却在一天之间化为乌有。当股市的震荡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后,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到了余震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的悲剧又再一次重演。不过比1929年幸运的是,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正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所以即使股市崩盘,也没有出现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的影响依旧很大,此后美国出现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经济停滞。
其实,投资者只要入市,就意味着要面临风险。股市有涨必有跌,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这也是股市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股市的魅力也在于此。可是投资者同时也要记住,在股市中始终存在两种情感——希望和恐惧。可事实却是,当人们应该恐惧的时候,他们却总是表现得满怀希望;而应该满怀希望的时候,却表现得很恐惧。尤其当牛市的时候,那些广为流传的一夜暴富的神话会让那些本应该感到恐惧的人们,燃起了更多的希望。他们哪知道逐渐被淡化的恐惧,最后换回来的却是真正的恐惧时刻。
让我们铭记那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吧,当股市暴涨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让欲望蒙蔽我们的眼睛,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暴涨都是以崩盘收尾的。
与金钱保持一定的距离
科斯托兰尼在35岁的时候就赚到了足够他养老的钱,此后他赚取的财富更是不计其数。有人会认为,他一定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否则不会待在股市里这么长时间。可事实上,科斯托兰尼却主张要“冷”对金钱。
科斯托兰尼从1917年就开始与金钱打交道,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实利主义者。他与金钱打交道,在股市里打拼,因为他认为投机是一种智力游戏。但在挑战的同时,他却与金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的首要前提。科斯托兰尼本人从不吝啬,也不挥霍,炫耀钱财。他认为,对金钱的酷爱也会导致病态的吝啬和病态的浪费欲。一个人花钱成癖,另一个却聚钱成瘾,特别是过度的吝啬会产生非常荒唐的后果。很有名的大富翁保罗·盖蒂有数十亿美元,一度是美国最富有的人。
可是有一次他曾让他的客人到公共电话亭去打电话,这件事成为了一时广为流传的笑柄。
有一次,科斯托兰尼在喝咖啡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番争论。讨论的主题是“谁是布达佩斯最吝啬的人”。到底是赫尔措格公爵(巴尔干半岛上的烟草大王)还是艺术品收藏家、博物馆主人路德维希·恩斯特。
这两个人都非常富有,每个人都拥有数十亿资产。当时,参与讨论的人甚至还打了赌,他们都希望尽快找到一个机会,通过这次机会看看到底谁最吝啬。
机会终于来了,红十字会组织募捐。一位募捐者正巧遇到了他们俩,他将小盒子端到了赫尔措格公爵的面前。只见这位大富翁从他的钱包里拿出了面值最小的一枚硬币,将其投进了募捐箱。接下来决定赌注输赢的时刻到了,路德维希到底能多给些呢?还是少给些呢?结果,路德维希只想了一会儿就对募捐者说:“刚才赫尔措格公爵捐的钱代表我们两个人。”
科斯托兰尼还举了一个吝啬的例子。他有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名为马歇尔·菲舍尔,是一位很富有的经纪所经纪人。一天,他在他的办公室里听到他的代理人大喊:“不,我们没有钱。你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菲舍尔立刻冲进了代理人的办公室对他说:“你在喊什么?”
“刚才乞丐格林来过,他想在我们这讨钱。”
“你怎么打发他的?”
“我把他轰出去了。”
“你快叫他回来。”
那位还没有走远的格林听到有人喊他回来,十分高兴。他想,一定是老板发慈悲了,他要交好运了。
可是当格林走进菲舍尔的办公室,他才知道他的目的。菲舍尔打开了一个装满钱的抽屉,并对格林说:“我的代理人告诉你我们没钱,其实不对。
我们有很多钱,但是我一分钱也不会给你的。”
科斯托兰尼讲了这些故事,都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金钱。上述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很多钱的大富翁,但却很吝啬。在科斯托兰尼看来,即使用数字计算,他们很有钱,可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富有的人。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这些被金钱迷住心窍的人不会拿钱去投资,他们害怕手中钱没有了。
相反,科斯托兰尼对待金钱却很理性。金钱对于他而言,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从不否认金钱的有用之处。当他被纳粹迫害逃出巴黎时,是金钱帮助了他;金钱给了他最好的医疗保证,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金钱让他过上了更舒适的生活。如果他认为一场戏剧或音乐会十分令他着迷,他就会坐飞机去米兰斯卡拉剧院过通宵。但科斯托兰尼能省钱的时候,他也绝不含糊。他经常会把一些讲座举办者送给他的一等戏票换成二等经济票,这样他就可以省下为自己私事买飞机票了。科斯托兰尼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之所以将一等戏票换成了二等戏票,全是因为自己太瘦了,太宽裕的位子自己也坐不满。
科斯托兰尼认为,金钱只会酷爱爱它的人。这种人必须对钱着魔,就像被巫师催眠一样。但是他又必须与巫师保持一点距离。总之一句话:人们既要热恋金钱,又必须冷静地对待金钱。当人们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会去依赖别人,而吝啬鬼是永远也不会自主的。他们已经受到了节约欲的奴役。他不买豪华汽车,也享受不到“我随时能买豪华汽车”
这种想法给他带来的快乐。只要看似花钱的事他们都不敢想。相比较而言,浪费成瘾的人每天都大手大脚地过日子。他们消费无度,尽情买一些有用没用的东西,他们也不是自主的。因为当他们将所有的钱都花光的时候,就不得不被迫去挣,这时他们就要依赖老板或是顾客了,这些人才是他们的财源。于是科斯托兰尼说:“人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独立。”
总之,作为有名的投机家,科斯托兰尼告诉人们,在投资股市的时候,首先要端正自己对金钱的态度,这是一个想成为成功的投资大师、富有的人的首要条件。虽然对金钱持有的正确态度不能让人们一定能成为大富翁,但如果对金钱的态度不正确,则一定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