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母女俩去逛街,当灵珊在仔细研究商场里一双李宁牌的鞋子时,妈妈忍不住就发问了:“为什么要买名牌的鞋子?”灵珊笑着说这鞋子穿着舒服,质量也不错,而且现在打折,还不贵,普通的鞋子也差不多这个价钱,挺合适的。
她甚至劝妈妈也买一双。听完女儿的话,妈妈就放下自己的疑虑了,原来女儿人虽然小,头脑清楚着呢。
父母一定要弄清楚女儿追求名牌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要见到女儿的这种表现就像遇到了洪水猛兽一般,失去了方寸,对女儿大加指责,这样不仅容易误会女儿,更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对于女孩的这个表现,父母正确的态度是温和地与她沟通,弄清楚背后的原因,然后再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建议二:告诉女孩名牌的含义和实质
名牌其实就是那些在消费人群中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以前的名牌产品都是靠消费者的口碑建立起来的,但是现在许多名牌产品都是依靠广告的效应进行宣传的,因而并不完全可靠。
父母应该告诉女儿名牌真正的含义和实质,让她知道名气大不一定质量好,关键还得靠自己拥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商品的好坏,不能迷信名牌。
当然,父母也可以鼓励女孩去购买那些信誉一直很好的名牌产品。
建议三:教女孩正确地看待名牌产品
教女孩正确地看待名牌产品,就是指父母应该指导女孩正确认识名牌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名牌产品的确有它们自己的优势,对此,父母不要刻意地隐瞒或者诋毁。但是名牌产品也有自己的劣势,那就是价格一般比较昂贵。
如霜今年13岁,比较喜欢购买名牌产品。购买时,如霜有自己的原则。她说:“我一般不会购买那些新兴的名牌产品,因为它们的‘名气’几乎都是广告造成的。我喜欢买那些有许多年历史的名牌产品,它们的信誉更好,质量更有保障。名牌产品的价格比较贵,我一般选择在打折的时候购买。”
如霜能够如此理性地选择名牌产品,主要是因为妈妈曾告诉她名牌产品的优劣势。她根据妈妈的指导,巧妙地利用名牌产品的优势,同时避开劣势,从而能够在名牌产品消费中如鱼得水。
父母应该指导女儿正确地看待名牌产品,客观认识其优劣势。父母应该告诉女儿名牌产品有哪些优势,例如产品质量相对要好一些,售后也更有保障等,一旦这些优势不存在了,选择名牌产品的意义就不大了。同时,父母还应该告诉女儿尽量避免名牌产品的劣势,即选择在商品打折时购买。
建议四:纠正女孩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许多女孩追求名牌是由于与同学攀比的心理在作怪,一心想在表面的风头上超过对方。对于这种心理,父母如果不及时引导,很可能影响女孩一生的发展。
夏水凡是个四年级的女孩,她学习成绩好。有一次,她跟妈妈说想要买双名牌的鞋子,因为同学都说自己穿的鞋子太土气。妈妈笑着问她认为穿鞋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水凡回答说是穿着舒服、合适。妈妈又问水凡觉得现在穿的鞋子是否舒服,水凡点点头,然后对妈妈说自己不应该有这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妈妈抚摩着她的脸,欣慰地笑了。
对于女孩的攀比心理,父母应该采用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对她进行启发,引导她关注事物本身,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例如衣服鞋子,穿着合适舒服就是最重要的,至于别人怎么看就不用过于关注了。
建议五: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给女孩适当买名牌
名牌产品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消费也不是买大白菜,越便宜越好。因此父母可以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给女孩适当购买名牌。
如果经济能够承受得起,而且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其他品质都令人满意,父母就不应该拒绝女孩购买名牌产品的要求,因为这其实也是理性消费的一种表现。
让女孩看清购物广告后面的猫腻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即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的发布人一般是企业,她们通常是为了扩大自己商品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商品才发布广告的。现在中国的商业广告还没有走上成熟、规范的道路,炒作和虚假广告无处不在,具有误导性的广告更是处处皆是。
女孩心理发展不成熟,生活经验缺乏,容易轻易相信广告的宣传,不懂得理性思考,发现购物广告背后的猫腻,误买了不实用的东西。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女孩在购物时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思考,不要偏听偏信广告的效果,尤其对那种误导性的广告信息提高警惕。
李采枫是个高一年级的女孩,她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可是最近脸上却长出了许多小痘痘,这可让爱美的她急死了。那些小痘痘其实就是青春痘,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可是采枫却为此愁得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无心学习。
有一天,她和同学一起去超市买日用品。她意外地发现学校围墙上贴着一张洗面奶广告,广告中承诺使用那种洗面奶,一个星期就能使脸上的痘痘消除殆尽,这可让采枫高兴坏了。她立即按照广告上留下的手机号码给她们打了过去,工作人员的介绍果然与广告宣传的完全吻合,而且她把自己的情况一介绍,她们居然说这款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学女生的青春痘问题。这款产品的价格很高,她无力承担,于是她向妈妈求救了。
妈妈听说她是从围墙上看来的广告,心理便开始犯嘀咕了,她表示要跟女儿一起拿货。她们按照约定在校门口等待送货上门服务,过了一会儿,有个穿着古怪的人就走了上来。妈妈发现这款产品没有说明书,没有信誉卡,更没有购物凭证,于是拒绝收货并当即报案。果然,警察从一个小出租屋里查出了一个违规制造伪劣化妆品的团伙。
像案例中这种虚假广告并不少见,电线杆上、围墙上到处都是。广告一般宣传自己的产品效果神奇,女孩的心理不太成熟,社会阅历不足,很容易受到广告的煽动,从而误买了假冒伪劣产品,轻则白花钱买一堆废品,重则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
现在的广告市场不太规范,监管机制也不太完善,因此,提高女孩对广告的免疫力和理性思考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及早告诉女儿不要受广告的误导,在进行购物时最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判断,但是广告并不是一点儿也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为我们购物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指引。
建议一:让女孩了解相应的广告知识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广告知识,让她知道广告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样她便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分辨媒体上播放的那些广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因而不会盲目地相信广告。
当父母和女儿一起在外面散步看到广告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述一些广告的基本知识,让她了解整个广告的制作流程以及广告词的可信度。
建议二:让女孩知道误信广告的危害误信广告容易让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只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作为代言人或者广告里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便盲目地相信,选择了一款产品,最终深受其害。误信广告造成的悲剧并不少见,尤其是近两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赵思蕾是个四年级的女孩,她对于广告的态度很理性。思蕾的父母经常让她看一些报纸杂志,让她了解误信广告最终害了自己的那些真实事例,提醒她对广告要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2008年三鹿奶粉的事件更是让她记忆深刻,如果父母们不轻易相信电视里的广告,认真理性地选择奶粉,或许那些年幼的孩子就不会受这种苦了。
父母可以让女儿多读书看报,了解社会上由于广告的误导而购买了某种产品最后伤害自己伤害家人的事迹,让她及早明白现在的广告存在着许多猫腻,提前给她打预防针,让她对广告保持清醒和理性的态度,不偏听偏信。
建议三:教女孩如何识别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一般虚假的广告团体居所不定,没有什么售后保障,一旦出了事情连责任都追究不到。因此,父母应及早提醒女孩注意识别虚假广告,并且自动远离那些虚假广告的煽动。
邓雯是个三年级的女孩,她和奶奶关系特别好,当时奶奶得了“三高”。有一次和妈妈出门,她发现电线杆上有一个小广告上宣称可以彻底根治“三高”,让老年人免除后患之忧。小雯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看了看那个广告,问她通过这个广告是否了解了商品生产者的信息。
小雯摇摇头,妈妈又问她如果不管用,你觉得找到他的可能性大吗?小雯摇摇头说他们肯定早跑了。妈妈这时便告诉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去医院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天天都在那里,不敢开口乱给人承诺,否则要承担责任,因此是可信的;而这些来源不明的广告却极可能是虚假的。小雯点点头。
父母应该告诉女儿识别虚假广告的方法,例如广告的发布方式,一般来说,正规的电视媒体和电台广播等媒体平台播放出来的广告可信度较大,那些来源不明的小广告如贴在电线杆、围墙角落里的就极有可能是虚假广告。另外可以指导女孩从广告的用词和表达来看,具有夸大的宣传都不能轻易相信,极可能是虚假广告。
建议四:告诉女孩辨别广告中的主要信息
购物广告有一定的猫腻,但并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父母应该教会女儿学会辨别广告中的有用信息。例如女儿想买一个电子词典,那么当电视里播放电子词典广告时,父母就可以告诉她多看电子词典本身的性能和参数,至于什么让孩子变成天才这种信息就可以过滤掉。
建议五:告诉女孩广告中的常见陷阱即使正规媒体发布的广告也可能存在着虚假和欺骗的成分,因此,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广告中的一些常见陷阱,以便她在购物时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理性的选择、判断。
青寒今年14岁,非常喜欢购物,也很擅长购物。妈妈总喜欢带她出去散步,当看到那些广告时,妈妈便会告诉她:“你看看,那些广告词总是夸奖商品的效用,但是没有承诺如果商品不能带来相应效果时他们会承担什么责任。这其实就是最大的陷阱。有些商家把自己的责任说得模棱两可的,而且限制非常多。”
在妈妈的指导下,她学会了如何分析商品广告,懂得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巧妙地避开广告中的陷阱,因而总能买到合适的商品。
父母应该告诉女儿广告中常见的陷阱,例如故意夸大商品的效用,但是从不承诺自己应负的责任等。父母应该指导女儿巧妙地避开这些陷阱,并且利用广告中的有益信息进行理性的购物。